01.22 沉迷手機的孩子,家庭普遍都存在3個問題!值得深思

手機現在確實是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站在家長的角度上來說,很多人又比較痛恨。

因為手機對孩子有太大的吸引力了,聽歌,看視頻,玩遊戲,這些東西不用費腦子,很容易讓孩子沉迷。

要說家長在教育孩子中最頭疼的問題,那“手機上癮”絕對算得上是一個。

沉迷手機的孩子,家庭普遍都存在3個問題!值得深思

有不少家長覺得,小時候可愛懂事又很優秀的孩子,上了五六年級,或者到了初中以後突然就變了,變得不愛和家長說話了,越來越沉迷於手機中的小視頻和遊戲。

在一檔教育欄目《老師請回答》中,北京匯文中學的洪校長一針見血的指出:很多沉迷遊戲,依賴手機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手機的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的問題,他們一般都存在著以下三個特徵。

沉迷手機的孩子,家庭普遍都存在3個問題!值得深思

一:差關係

爸爸媽媽和孩子三者之間當於一個三角形,只有當夫妻,父子和母子之間相互都有溝通和關係融洽時,這個三角形才是相通的,才能支撐起一個健康的家庭。

父母和孩子缺乏溝通,或者家庭不和諧,孩子本能上就會逃避現實,封閉自己的想法,並尋找可以取悅自己的替代品,這個時候很可能就是遊戲或者手機。

能夠沉迷手機的孩子,大部分也是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的孩子。

沉迷手機的孩子,家庭普遍都存在3個問題!值得深思

二:缺引導

孩子缺乏引導,一方面是因為家庭內不善於溝通造成的,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典型的中國式家庭教育方式導致的。

中國式家庭中很多孩子的教育都由母親承擔,而父親缺失。然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特別是男孩,隨著他身高和體質的增強,他很多行為規範,只有母親管束就明顯力不從心。

然而孩子成長中很多父親早已習慣了甩手,對孩子基本不瞭解,這種情況下,父親就很難對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規則進行有力的指引和制衡。

沉迷手機的孩子,家庭普遍都存在3個問題!值得深思

三:壞示範

“言傳身教”這四個字我們很多家長不注意,往往對孩子的要求和對自己的要求是完全割裂開的。比如自己躺沙放上刷著手機看著電視,卻吼孩子不要玩手機。

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才是對孩子來說影響最大的,父母的行為都會在無形中會給孩子做到一個示範作用。

沉迷手機的孩子,家庭普遍都存在3個問題!值得深思

如果孩子出現了沉迷手機,父母該如何補救呢?

1:父母和孩子要經常共同做一件事

你們家父母和孩子有多久沒有一起逛街、散步、看電影或者一起去遊玩了?一週、一個月、兩個月,或者更長……

時間越長,說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越缺乏。孩子又怎麼會把自己的心事想法分享給父母呢?

所以要想改善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那就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並把這種習慣堅持下來,越頻繁,父母跟孩子之間就會越親近。

2:父母和孩子不定期的開家庭會議

說是家庭會議,其實也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溝通的機會,對於很多問題孩子來說,最為欠缺的其實就是家庭裡邊的溝通。

這裡的溝通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發號施令,那不叫溝通,那是命令。

所謂的溝通,是父母放下身份,和孩子之間可以暢所欲言,互相提出缺點,互相表揚做得好的地方,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打開心扉,願意以朋友的身份和父母進行溝通交流。父母做得不好的地方,孩子提出來了也一定要改正,給孩子做個表率,不能言而無信。

沉迷手機的孩子,家庭普遍都存在3個問題!值得深思

3:幫助孩子找到興趣和愛好

通過前面父母和孩子關係溝通等方面的緩和,讓孩子放下手機並不是很難,但難的是放下手機後,孩子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該如何引導?幫助孩子找到其感興趣的正確道路上來,才能使孩子徹底地從手機上癮中解脫出來。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球類的運動,有的孩子喜歡音樂,只要父母細心觀察,都會發現孩子孩子愛好的東西,用這種興趣引導的方式,就很容易讓孩子從手機沉迷中走出來。

所以家長在對待孩子孩子沉迷於手機上,不要把過錯都推給孩子,還是要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找到問題的根本。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