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多久测一次血糖比较好?需要注意什么?

要是能重来love


血糖是健康人群需要定期监测的指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管理内容。那么,健康人群与糖尿病人群多久测一次血糖比较合适呢?需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对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会逐年升高,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血糖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最好每年监测一次。40岁以下的青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稍低,但并非不用监测血糖,近年来糖尿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4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已高达5.9%,这和青年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密切相关,长期高热量饮食,静坐的工作方式,缺乏运动等,导致肥胖或超重,尤其是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出现血糖异常的几率相当高,因此,40岁以下的人群,若存在这些高危因素,也应定期监测血糖。

如果血糖位于正常范围,但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或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患病率也较高,也应定期监测血糖,最好每年一次;若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即使血糖无异常,也应定期监测血糖,最好每年一次,以早发现、早干预。如果血糖位于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位于6.1-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位于7.8-11.0mmol,进展为糖尿病的几率较大,应有目的的监测血糖,可以每月一次或数月一次。已诊断为糖尿病,使用口服药的患者,应每周监测2-4次血糖;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每日监测空腹血糖;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每日监测空腹及晚餐前血糖;使用“三短一长”的患者,应每日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若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每日监测4-7次血糖。

监测血糖时需注意,指尖血糖存在测量误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应以静脉血所测血糖为准;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为4.4-7.8mmol/L,健康人群血糖低于或接近2.8mmol/L时会出现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甚至低于4.4mmol/L时就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应及时补糖;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为宜,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为宜。

综上,血糖位于正常范围的患者,建议每年监测一次血糖;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有目的的监测血糖,可以数月监测一次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用药情况决定血糖监测频率。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段医生答疑在线🔑多久查一次血糖🔑

测血糖是发现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也是糖尿病患者看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检查。所以,定期测血糖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了解一下,正常血糖和糖尿病的血糖值:

正常空腹血糖3.9~6.0,和餐后2小时4.4~7.8。

糖尿病:空腹血糖≥7.0,或餐后2小时≥11.0。

介于两者之间者为糖尿病前期。

不同的人群,测血糖的频率不同:

(1)血糖正常的人群,如果每年单位有体检,应该包含血糖项目;没有定期体检的,至少不能超过3年,最好也是每年一次。

(2)没有糖尿病,但是有发生心脑血管高危人群,应该每年测一次血糖,①年龄≥40岁; ②曾有血糖升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标准者;③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男生腰围≥90cm,女生≥85cm);④长期静坐生活方式;⑤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者;⑥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⑦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⑧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3)只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以此来调整饮食和运动,没有固定的时间,至少不能超过一个月。

(4)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基础胰岛素者最好同时检测睡前血糖。

(5)近期频发低血糖,或者糖尿病住院患者,需要频繁测血糖或者不定期测血糖。



段医生特别提醒:

(1)糖尿病患者,为了测血糖方便,最好自备便携式血糖仪。还要每隔3~6个月抽静脉血测血糖。每年进行血糖仪的校准。

(2)糖尿病患者,还要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3)非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血糖升高,但又没到糖尿病地步,最好进行葡萄糖耐量筛查糖尿病,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只筛查空腹血糖,容易漏诊。

(4)糖尿病是不断进展的疾病,说明定期测血糖的重要性。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


我是三诺讲糖,专门科普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而努力!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邀请我回答,谢谢支持!

血糖多久测一次比较好?

血糖监测的频率应该根据个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制定。

如果是没有患糖尿病的年轻人,可以半年测一次血糖。

如果是2型糖尿病病患者,血糖控制比较稳定且患病时间不长,可一周测一次。一般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为妥。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 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如果是Ⅰ型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检测两次,要是血糖控制得好的话,一个礼拜测2次即可。

如果是在口服降糖药期间,并且在调整药物剂量的时候应该每两三天查一次。

如果血糖控制较差,血糖波动比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监测4~7次,同时每隔三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值。

总的说来,血糖监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依据个人情况来决定,一般是看糖友平常控制的情况,觉的不舒服的时候就应该测一下。




血糖监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下三种情况糖尿病患者需要加测血糖:

1,低血糖时

糖友血糖值低于3.9mmol/L。 同时出现饥饿、出汗、恶心、心慌、颤抖、头晕、眼前发黑等情况。

2,剧烈运动前后

剧烈运动会引起血糖出现大的波动,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记得要加测血糖,同时应该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3,就医复诊前一天

前往医院复诊前一天,糖友记得增加血糖监测次数。比如平时只测4次的,可以适当增加为6次。

另外,血糖监测还要注意正确操作方法,尽量按照说明书操作,比如测血糖前手指要消毒或用清水洗净,针头不要反复使用等,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血糖值。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三诺讲糖


我们知道,测血糖是每个糖友的必修功课,于是糖友们就有疑惑了,那我到底多久测一次血糖好呢?

其实这个还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主要是看个人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如果血糖不稳定,比如有些脆性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都要测,血糖高了要找原因,血糖低了及时补充。并做好具体的记录,以供复诊的时候给医生参考。

对于一些初确诊,正在观察病情的糖友,也是建议加强血糖监测的,病情较轻者可每周选3-4天出来,测一下空腹和餐后血糖数值,尤其是在吃了什么不确定的食物的时候。而对于初确诊的病情较重者,一般前期都是住院胰岛素治疗的,等回家后医生会给出一个监测方案,能做到的话,最好还是天天测。

有些糖友已经有几年糖龄了,病情较稳定,这时候可以不用测得太频繁,每周记得测1-2次,然后每3-6个月去医院检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了解阶段性血糖控制情况即可。

在下面这些情况下,建议立即测血糖:多饮多尿症状加重、失眠多梦、出汗异常、情绪失控、肢体异常瘙痒、口中有烂苹果气味、突然视物不清等。这些都是血糖失控的表现。


糖人健康网


关于血糖多久测一次,这要看是什么人群,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仅分别为33.3%和27.2%,建议45岁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糖。

对于已经明确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平时应该在餐前、餐后勤测血糖。根据具体的检测数据调整用药方案和用药量是很有意义的。

糖尿病人的血糖检测要根据病人血糖控制情况、病情轻重是不是用胰岛素治疗等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病情较稳定患者每一至二周选一天测定四次(早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后),病情不稳定血糖较高者及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前一天测七次(早空腹及三餐前后各一次),有时为了防止夜间低血糖,午夜1——3点还要测一次血糖。

如果已经进入正轨了,血糖控制挺好的,无口渴、多尿、多饮等症状,而且无饥饿、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可以长一点时间复查血糖,一般餐前血糖标准为小于7.0mmol/L并大于3.9mmol/L,餐后血糖要小于11.1mmol/L,任意时间测血糖都要小于11.1mmol/L。

关于检测血糖的时间可考虑在清晨空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腹血糖。其实每餐前半小时检测有利于发现低血糖,餐后2小时,能较好地反映进食量及降糖药是否合适。如,外出赴宴、运动前后、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等也是需要加测血糖的。


与糖尿病同行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血糖多久测一次比较好?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血糖是指我们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给整个身体提供能量。是我们常规体检中重要的项目之一,血糖升高多见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血糖降低常见于低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一般维持在3.9~6.1mmol/L的值。只有在这个血糖范围内,身体的能量才能维持一个平衡,过多的糖可以导致血管内产生一些不好的东西,过低能量不足,会使人体感到心慌、胸闷、出汗甚至昏迷等。

1.检测血糖一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夜间2点血糖:

空腹血糖就是不吃饭,至少8个小时内没有进食,一般在早晨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吃过饭以后2小时,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三餐后都可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是可以大致体现120天(约3个月)以来身体的平均血糖水平;夜间2点血糖是指凌晨2点钟的血糖,一般糖尿病病人需要调整药物或者胰岛素剂量时检测。


测血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静脉血,俗称抽血,这种方式较为准确。还有一种是指尖末梢血糖,是针刺手指头出血后测的血糖,这种方式方便快捷,非医务人员都可以掌握方法,一般血糖异常需要经常检测血糖时可以选择,有一定的误差,对于正常人可能会影响诊断,而一些糖尿病病人原本血糖就高,即使测得的值差个0.1-0.2对于药物调整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2.正常人和原本就有血糖异常的人在检测血糖方便有哪些不同呢?

正常人检测血糖可以早发现血糖异常,并尽早接受治疗;而血糖异常的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检测血糖不仅仅可以根据血糖值调整饮食,还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延缓一些因血糖过高导致的并发症: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等。 下面主要叙述正常人和糖尿病病人(高血糖病人可以参考糖尿病病人)的检测时间和注意事项。

对于正常人来说,其实检测血糖没有特定的时间的。一般是作为体检项目完成,只要在检测前注意避免过甜、难消化的食物、饮酒等等,一般医护人员会嘱咐你前一天晚上9点之后就不要吃喝任何东西,因为血糖特别容易受食物干扰。再者就是如果家族里没有糖尿病或者高血糖的病人,可以按照体检时间检测血糖,一般每3、6个月或者1年一次都是可以的。

3.血糖多久测量一次?测量血糖期间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如果家中有糖尿病或者高血糖的病人,医学上叫有家族史,这一类人血糖异常会比没有家族史的人概率更高一些,所以最好定期(3个月左右)检测血糖,包括空腹、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能够更好的体现身体血糖的情况。正常人建议使用静脉抽血的方式检测更为准确。

糖尿病病人血糖值高于正常人,医生会根据病人自身的病因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口服药物和胰岛素),配合饮食和运动,有些人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有的人可以控制在略高水平,但不会引起一些急性并发症(例如,酮症酸中毒),同时可以很长时间不出现慢性并发症等。

对于糖尿病病人,严格来说应该每天检测不同时段的血糖,来控制每天的饮食和药物量,当然这种严格是不实际的,病人也很难完成;一般糖尿病病人在没有将血糖控制平稳前还是建议每天检测,用血糖仪自己就可以检测了,把血糖值记录下来提供给门诊或者住院医生,有一个合适的方案后,绝大部分人都可以使血糖平稳,平稳以后就不用每天检测。



但是起码要每周检测1-2天(全部时段),还要控制好饮食,每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并且每次到医院都应该测量血压,每年进行一次血脂、心脏、肾脏、眼底、神经等检查,便于及时了解身体情况,及时发现一些因血糖引起的并发症。糖尿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血糖水平,严格控制饮食,合理用药,因为糖尿病是全身血糖升高,它可以导致全身的疾病,同时因糖尿病并发的一些疾病治疗都不是非常理想,只有把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才能延缓并发症的出现,生活质量才能提高。

如果发现血糖异常,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内分泌科仔细检查,因为有些病人不注意体检,都已经出现并发症了才来医院诊治,经过一系列检查,身体其它部位已经出现问题,即使再把血糖控制好,对于已经受损的器官恢复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

最后小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血糖控制的还不错,可以1~2周进行一次全天的测量血糖。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可以每天测量血糖。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到糖尿病马车之一,关系到我们用药情况与血糖控制水平。非常重要,那在家我们怎么监测呢,是因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的。

一,紧急情况在血糖特别高的阶段,比如说空腹超过13,餐后超过20,需要警惕糖尿病酮症和高渗昏迷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不要犹豫,已经不是在家自己打点胰岛素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及时就医,重复一遍,及时就医。

二,在家不出现酮症,不出现高渗等危急情况下,怎么监测,有几套方案,依据你目前所使用的治疗方案,看起来复杂,简单化,就一句话,空腹和餐后2小时。

这是永恒的真谛,

首先空腹达标,永远是患者和医者所追求的。虽然说,我们作为东方人,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餐后标准更能反映血糖水平,不过,习惯问题,我们测餐后还是少,不是一般的少。

三,首先要监测空腹血糖,空腹是血糖控制之根本,空腹不达标,餐后更无可谈及,空腹血糖,体现着近期血糖的控制水平,餐后往往与进食习惯有关,比如爱喝小米粥,面汤等等。

所以,如果在家监测血糖,第一,监测空腹,然后,监测餐后2小时,如果血糖不稳定,连续测量2天,然后把所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到医院里,寻求内分泌医生的意见,比如,

如果是老年人,血糖控制标准会放宽,避免低血糖,避免并发症要求进一步强调,如果是一个年轻人,没有超过40岁,没有合并严重并发症,那么,血糖的控制,就是另一个标准。所有的降糖方案,都是因人而异,而非一脉相承。

接着说,比如,血糖稳定,还测不测?空腹达标,餐后达标,就不用继续监测,隔个三天五天,再测一圈,还是达标,就可以再隔更长时间,比如半个月。

如果,血糖不稳定,今天监测未达到理想数值,求助家庭医生调整方案,调整后再测一圈,达标,延长日期,未达标,继续调整方案,再测,如此循环。

说到底,糖尿病,最终预防的是相关的并发症,当然会涉及到体重血压血脂年龄等因素,最直接因素,还是血糖控制情况,有些患者,诊断一年两年后已经出现了严重并发症。

如斯,糖尿病的检测时间,血糖控制标准,因人而异,多与你的家庭医生联系,切不可照搬他人模式。


Bentham


1根据病情来监测

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不同的糖友,病情轻重、用药方式和生活状态都各有不同,血糖监测方案自然也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才能获得医患双方共同期望的好结果。

病情急重的患者:应每天都测5次或7次,甚至更多次的血糖监测。

病情稳定的患者:详见下面第二条: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监测。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病情的轻重不能单纯根据病程的长短、用药量的多少来划分,判断病情轻重最重要的指标是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多少。

1、仅生活方式干预并不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友:

每月监测2天,每天监测空腹、早餐后、午餐后和晚餐后4次血糖,每月复诊一次。在复诊的前一天,测全7次血糖。

2、仅用口服药治疗或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的糖友:

调药期间每周监测3天,每天监测5次或7次;当药物治疗方案及身体状态稳定后,可以减少到交替血糖监测方案。每月复诊1次,若血糖控制稳定,可以每2~3月复诊一次。在复诊的前一天,监测7次血糖。

交替血糖监测方案的具体方法为:每天都进行血糖监测,但是每天仅监测2次即可。第1天监测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第2天检测午餐前及午餐后血糖,第3天监测晚餐前及晚餐后血糖,3天为一个循环,第4天重复第1天的监测内容,以此类推。

3、对于仅用基础胰岛素(如地特、甘精胰岛素等)及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30、赖脯胰岛素25等)治疗的患者:

血糖达标前(糖化血红蛋白≥7.0%),每周监测3天,每天监测空腹血糖,每2周复诊一次;血糖达标后(糖化血红蛋白<7.0%),每周监测3天,每天监测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3个时间点的血糖,每月复诊一次。在复诊的前一天,测全7次。

4、对于使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注射(即三餐前各1针短效胰岛素,睡前1针长效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

治疗起始/调药期,每天都需要测5次或7次血糖,若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需加测凌晨血糖,每周复诊一次;血糖达标后(糖化血红蛋白<7.0%),仍然需要每天都进行血糖监测,但是可减少为每天只监测空腹、晚餐前、晚餐后和睡前4个时间点的血糖,每月复诊一次。在复诊的前一天,测全7次。


南乡野夫


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可根据病情变化和胰岛素的注射次数而定。检测血糖至少每日2-4次,当血糖>12mmol/L,每日查4-7次血糖。新诊断的、使用胰岛素泵或强化治疗的患者,每日检测4-7次血糖。目的是了解血糖变化曲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开始每天4次血糖即三餐前和睡前,待血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时一周内可检测3-4次。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空腹血糖在≤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10 mmol/L。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可在4.4-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在4.4-8 mmol/L。

进行血糖自我检测时需注意:自我检测技术应每年进行1-2次核准,检测的质量控制相当重要,特别是血糖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建议抽取静脉血。对无条件开展血糖自我检测的患者,应定期门诊复查血糖。

最后,给大家分享各时间点血糖的适用范围:

餐前血糖: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

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已经控制比较良好,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睡前血糖: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

夜间血糖: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疑有夜间低血糖患者。

其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宜检测血糖。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注册营养师宋明月老师提供

请关注在线指导控糖先行者——微糖


微笑面对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要规范监测血糖,需要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制订个体化的监测方案,具体如下:

刚开始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监测血糖5-7次,包括空腹、三餐前后、睡前等,如果出现低血糖表现应随时监测血糖。另外,如果出现早晨空腹高血糖或夜晚低血糖,还应该增加监测夜间2-3点的血糖,直到血糖值均达标后则每日监测血糖2-4次,包括空腹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餐后血糖。

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建议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2周到医院复诊1次,复诊前加测空腹、三餐后和睡前血糖。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测空腹、早晚餐后血糖即可,可每月到医院复诊1次,复诊前加测上面5个时间点血糖。

血糖达标前应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2周复诊1次,复诊前加测上面5个时间点血糖。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血糖,每月复诊1次。

应根据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决定血糖监测频率和方案,一般可每周监测3天,如果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有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时,应监测5-7个时间点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应激状态解除或血糖稳定后,可以减少为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