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張愛玲結束與胡蘭成的戀情後,最後嫁給一位64歲的貧困多病作家


張愛玲結束與胡蘭成的戀情後,最後嫁給一位64歲的貧困多病作家

張愛玲曾經說過:“愛情是盲目的,沒有什麼值不值得的問題,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還會理性的思考嗎?如果是那隻能說明這不是愛情。”

張愛玲的才華撐起了她的野心,也包括追求純粹的愛情,讓人動容。

三毛曾經說過,愛情只有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小事上面,才可以長久。深以為然。

01

張愛玲與胡蘭成經歷了3年感情糾結之後,又接觸到了第2段情緣桑弧,原名李培林,正宗上海人,也是一名電影導演。

因為公司邀請名氣作家張愛玲做編劇,所以兩人接觸的很頻繁,於是也越走越近。

桑弧是一位非常俊朗的男子,圓臉,大大的眼睛。而他對於張愛玲是由崇拜到深愛,張愛玲喜歡他的文雅、坦誠、天真與敦厚,甚至為了他去做一些改變。

桑弧問她你為什麼不化妝,於是她生平第1次去學化妝,桑弧評論她的大衣下襬有羊毛排穗感覺有點怪,張愛玲就馬上用剪刀剪掉,為了不讓緋聞騷擾兩人正常生活,兩人總是秘密交往。

按理說應該順理成章談婚論嫁,但是最大阻力卻是男方哥哥並不同意這門親事,因為桑弧從小父母雙亡,由哥哥辛苦拉扯成才,所以大事都是讓哥哥做主,最後兩人只有情深緣淺,分道揚鑣。

張愛玲結束與胡蘭成的戀情後,最後嫁給一位64歲的貧困多病作家

桑弧轉身也娶了別的女子,原來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是兩家人的事情,又或許這只是為愛不夠勇敢的藉口,或者也是不夠愛的表現罷了。

無論多相愛的人,一轉身也許就是萬水千山,愛與不愛都隨著青春的落花流水而去,還得繼續開始新的生活,發展新的故事,無論未來如何,無論你是否願意

也許經歷過一次感情失敗之後,桑弧就是來拯救張愛玲暫時走入低谷的那個人。但是因為現實的原因,兩人只能成為朋友。

張愛玲這次沒有過多的憂鬱,因為即使有,也挽救不了什麼。

而這時張愛玲更加憂鬱的是自己在文壇的位置逐漸沒落。

02

1955年,35歲的張愛玲去了美國紐約。第二年她就在一個文藝營認識了一名作家費迪南·賴雅。

他是一名德國移民後裔,年輕時風流倜儻、才華橫溢,也當過12年好萊塢大導演,曾經有一段婚史,而如今64歲,因為之前數次中風而變得貧困潦倒。

但張愛玲無所顧忌地愛上了賴雅,這個男人的幽默、機智、溫暖與樂觀,在張愛玲的眼中,他就是一個魅力十足的男性,沒有中西文化的差異,只有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兩人所談甚歡,慢慢的兩顆心又走在了一起。

張愛玲結束與胡蘭成的戀情後,最後嫁給一位64歲的貧困多病作家

張愛玲曾經說過:“我一向是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動多一點,對於和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有點看不起。”

也許在張愛玲的心目中,父親娶了二房姨太太之後,對她的刻薄,讓她無比懷念之前父親的慈愛與疼惜。

第1次戀愛就喜歡上了比自己大14歲的大叔胡蘭成,如今又是比自己大28歲的父女戀。

她敢愛敢恨確實令人敬佩,完全忽略現實的困境,貌似在她的生命裡只要有愛情,生活就變得與眾不同,別有意義,哪怕就是吃點素齋也是幸福的。

1956年8月14日,張愛玲與賴雅在紐約結婚,婚禮非常簡單,因為沒有過多的經費。

後來張愛玲懷孕了,但兩人都不打算要。

一是經濟問題,二是張愛玲見過父親的無情與母親的自私,認為自己也沒準備好如何做一名好媽媽,於是張愛玲做掉了這個孩子,也許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當媽媽的機會,但是她也痛苦的拒絕了。從此以後兩人開始了平淡的生活。

遺憾的是,張愛玲的寫作野心在美國無人賞識,賴雅在她的身邊一再鼓勵她,寵溺她,操持著所有的家務事。

他們一同手牽手去看電影,帶著張愛玲去各地遊玩,領略各地風光,嚐遍各種美食小吃 ,張愛玲慢慢對美國有了一種歸宿感。

03

貧賤夫妻百事哀。如此孤傲的張愛玲也免不了俗。

賴雅的身體經常生病,而張愛玲寫的書也沒有公司願意出版,偶爾寫一點小稿,再加上賴雅每月救濟金,生活掙扎在貧困線上。

甚至張愛玲過生日的時候,也只能用僅剩的食物做一鍋大雜燴,沒有玫瑰花,沒有蛋糕,沒有任何浪漫的情節,但是張愛玲卻非常滿足,認為這是她過得最開心的一個生日。

但就是在這個特別美好的時刻,警察卻上門來調查。原因是因為賴雅之前提前向電影公司預支了3000美元作為開支,但是卻沒有寫出滿意的作品。

張愛玲結束與胡蘭成的戀情後,最後嫁給一位64歲的貧困多病作家

張愛玲看著那雅低聲下氣地給調查員說好話,心裡悲痛萬絕。於是她攢錢打算回香港去掙錢。

賴雅非常捨不得,但是又無可奈何。他堅信張愛玲對他真摯的愛,即使他什麼也做不了,全是張愛玲在為他付出,但是他害怕這次分別讓他等待,而他的身體等待不了。

當張愛玲滿懷信心的回到香港,花費幾個月寫的劇本,意外被另外的電影公司提前開播。所以她拿不到一分錢,於是她無奈地回到了美國賴雅身邊。

沒想到生活給她開了一個更大的玩笑,賴雅因為多次中風最終全身癱瘓,不能自理,張愛玲只有一邊照顧他吃喝拉撒,一邊寫稿子掙錢,非常艱苦。

但是張愛玲從來沒有抱怨埋怨過什麼,認為賴雅是上帝給予她真正的靈魂伴侶。

一年後,賴雅最終還是走了,兩人攜手走過11年,這11年張愛玲陪著賴雅共同與疾病抗爭,看慣了生老病死,這11年也讓張愛玲得到了真正的陪伴與相守。

張愛玲結束與胡蘭成的戀情後,最後嫁給一位64歲的貧困多病作家

04

這也是一種偉大的愛情,從那以後,張愛玲再也沒有與人談情說愛,完全斷了與親戚朋友的交往,獨身一人找到了一處安靜小屋專心寫稿,不問世事。

1995年9月18日,房東女兒打電話聯繫給張愛玲的朋友林式同,說她已經去世了。

這一年張愛玲75歲,走得很安詳,只是非常瘦弱。

按照張愛玲的遺囑,希望把骨灰撒向空曠之地,但是加州法律是禁止這樣做,林式同只好選擇了9月30日這一天,將骨灰撒向了大海,這一天也正好是她的生日。

於是一代才女張愛玲永遠的走了,她的才華與那份敢愛敢恨讓人津津樂道。

張愛玲是一位奇女子,即使身處亂世,依舊堅信愛情的美好。她的那份堅守是純粹的為了愛情,跨越了名分跨越了年齡。

張愛玲結束與胡蘭成的戀情後,最後嫁給一位64歲的貧困多病作家

結語:只要她愛的人也同樣熱烈的愛她,她寧願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但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我們也可以為愛而愛,但是我們也會考慮現實的一些條件。

第一、耍朋友肯定是為了結婚。如果不求名分只求相愛,這終究不是長久的。

第二,能接受男方年齡段頂多在10歲之內,年齡相差太大,旁人的口水都會把你淹死,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年齡太大就意味著有一種更多的風險,比如同時老去的時候,對方老得比你更厲害,那麼他生病了,需要你去長期照顧他。

並且你還要做好思想準備,對方會提前先走一步,這不僅僅是說得那麼簡單。

有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夫妻之間。

第三、結婚前提還是會考慮經濟條件。如果連溫飽都沒有辦法解決,又有什麼能力去談情說愛?

我想如果當初張愛玲找到一位與她精神上共鳴,經濟上也不差的男士,也許是另外一番命運吧。

只是張愛玲的信仰裡,遇見一個合適的人愛就愛了,不再去計較那些繁瑣實際的東西。

但是生活就由繁瑣與實際組成的,生活本來就比較含辛茹苦。

我們不得不自私一點,多為自己著想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