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豆花饭:最上瘾的早餐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日三餐在于早,可见早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山城重庆,许多市民的精彩的生活,是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重庆小面”开始,而主城周边的一些区县、乡镇,他们的精彩日子是从一碗雪白的豆花、一碟醇香的佐料、一碗松软香喷的米饭而拉开帷幕。  


  一碗豆花、加上一碗米饭的早餐,人们称之为“豆花饭”。早餐吃豆花饭的习俗,恐怕要得从过去讲起。曾经很久以前,豆花饭就是四川、重庆、贵州等高山峡谷地带人们常见的早餐,出门办事行走,或者上山干活,或者挑夫拉纤等,肚子里没有一点干货,恐怕不到晌午,就会饥肠辘辘。而高蛋白质的豆花和干饭,加上鲜嫩香辣的蘸水、回味微甜的窖水,不仅清爽可口,而且还给人提供强劲的“胃动力”。如果是寒冷的冬天,或者下重体力活力的人,在吃豆花饭的同时,还会配上一盘烧白,喝点小酒什么的。

豆花饭:最上瘾的早餐


  在重庆主城周边的綦江、万盛、南川、涪陵、垫江等地,都有早餐吃豆花饭的习惯,早上起来,大街小巷不乏有津津有味吃豆花饭的人们。笔者开始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与美味,早上吃过几餐后,彻底被豆花与饭的魅力所征服,大有欲罢不能的感觉。回头再吃其它早餐,顿感黯然失色、贫乏无味。

  豆花是西南地区最为广泛的食品,既可当菜又可当主食。它是由黄豆经清水浸泡后,用石磨或机器研磨成豆汁,放入铁锅后浇制沸腾,待冷却后用胆水(学名为盐卤)慢而均匀放入其中,待豆浆絮凝成花絮状后,再用竹制的筲箕压制而成。如要吃老而绵劲一点的豆花,就多压制一会,要吃嫩滑一点的,就少压制一点时间。要想制作成香甜可口、浸润爽口的豆花,各地制作方法和选材也十分讲究。制作豆花的第一步是浸泡黄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用的清水,有河水、泉水、井水和自来水的,不同的水源制作出来豆花,口感和味道相差甚远,当然用泉水和井水浸泡制作出来豆花当属上品。

豆花饭:最上瘾的早餐

  研磨浸泡后黄豆的方式也分为传统的石磨和机器两种,而传统的石磨磨制出的豆花品质远远超过机器研磨,因为它没有过多破坏黄豆内部的分子结构,保持了黄豆的清香原味。点制豆花所用的胆水是用盐卤浸泡成水,四川和重庆人俗称为“胆巴”,它是制盐后残留在盐池内的母液,经蒸发冷却后析出的氯化镁结晶块,如果人体过量食入会产生毒性,但它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水”。传说豆花就是制盐工无意间,不小心将盐卤水倒入豆浆中产生的美食。

豆花饭:最上瘾的早餐

  吃豆花饭最重要的是调料,在四川、重庆、贵州等地豆花佐料可谓五花八门,主要配料主要有小葱花、芫荽、油酥黄豆、碎花生粒、榨菜粒、姜蒜蓉(有用热菜油浇制一下,香味更足)、油辣子海椒(也有用青海椒)、豆豉、花椒、盐、味精或鸡精、炒芝麻、香油或小磨麻油等等。这些佐料中起“画龙点睛”的要数红油椒子。小红海椒是云贵川渝等地特产,采摘晒干去蒂,放入铁锅内炒出香味和辣味,据资深美食家介绍,上品的海椒面即不用碓窝(对窝)捣碎,也不用机器研磨,而是戴上帆布手套,用力搓成大块粉未状,减少外力对辣椒素的破坏和流失。在吃豆花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用传统的老油菜烧制成七八成熟,温度过低或过高都达不到香味的提炼,淋向海椒面,并不停搅拌,让其充分受热油炼制,其间一股独特的椒香味扑鼻而来,诱惑力十足。之所以要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内炼制,是因为炼制好的油辣子放上半天,这道独有的椒香就会消失。这时,炼制好的油辣子就可放入各种调料内拌匀,一碗升华豆花饭这道美味早餐的佐料就做成了。

豆花饭:最上瘾的早餐


  在主城周边的区县乡镇,吃豆花饭的米饭都是传统的“甄子饭”。木甄子是西南地区传统的蒸饭用品,一般采用当地松树木制作,上好的木甄子采用攀枝花树、梨树木制作而成。在蒸饭过程中,木甄子的原木香味会渗透进饭里,所蒸出来的米饭,不仅饭粒软硬适中、晶莹饱满、口感爽口,而且树木的香味、大米的清甜,都会渗入每一粒米饭中,就是没有可口的下饭菜,你也会吃上几碗。

豆花饭:最上瘾的早餐

  老四川人的俗话说:“吃豆花要吃烫、娶婆娘要娶胖。”滚烫的豆花,用筷子夹上一大坨,放入五颜六色、散发种种香味的调料里滚上一圈,再夹入散放着热气、松软的米饭里,一大口刨入嘴里,滑嫩的豆花、松软香喷的米饭,伴随着各种香味在口腔与舌尖之间翻转,一会儿是麻辣味道、一会儿是香酥的口感、一会儿又是清香爽口的感觉……总之,五味八觉轮番冲击着你的味蕾与舌尖。一口豆花饭还未完全下肚,另一坨豆花就再次放入佐料里翻滚……就这样,一大碗豆花、一大碗米饭、一大碗佐料,几分钟就干干净净,碗底朝天了。没有一样早餐有如此的酣畅淋漓的感觉,没有一样早点有如此七味八觉的冲击,没有一样早饭让你力量与精神倍增,这就是早餐豆花饭的魅力所在。要想吃到这样诱人的豆花饭,在主城难以寻觅,只有到广阔的区县乡镇、田野乡村品尝到这一美味!

豆花饭:最上瘾的早餐

(文是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