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打嘴架只服鲁迅,为句闲话,和李四光都能撕起来,你猜谁赢了?

打嘴架只服鲁迅,为句闲话,和李四光都能撕起来,你猜谁赢了?

鲁迅是我国的著名作家,曾经学医的他放弃自己的理想转而投身文学行业,为的就是救国。他经常会写出许多振聋发聩的话语来激励国人,这些话语看似有所指,但大部分都是在抨击这个社会

其实,在鲁迅同期其实涌现出许多人才,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各种理工科专业的也比比皆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经是鲁迅在北大的同事。可这两个人同样优秀但所属领域不同的人竟然也会有矛盾。

现代人社交与以前人社交的区别

回顾以前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许多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际关系的变化。现代社会高度发展,在这个速度之下,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些最纯朴的事情,只是热衷于追求利益,就连周围认识的人也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互联网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事实情况却不是真的拉近了。

打嘴架只服鲁迅,为句闲话,和李四光都能撕起来,你猜谁赢了?

传统意义上的交往便捷并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或许换一句话说更加恰当,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圈拉近了。但以前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近,就算社交工具不发达,但也因为这样人们倍感珍惜能够见面的机会。更何况二十世纪那个社会是一个极度动荡的社会,活着已经不容易了,因此人们总是用最大的善意来对待周围的人。

鲁迅与李四光的性格分析

说起鲁迅和李四光的相熟过程,其实是顺其自然的。当时鲁迅与李四光同在北大任教,虽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彼此依旧熟识。与现在的许多情况不同,现在的很多高校不同领域的老师甚至都互相不认识。在当时这些优秀的人不管分属的领域多么不同,但都会有所联系。

可能是这个国家的大任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是乱世中心心相惜的感情让他们相交。最终因为一些闲话让鲁迅和李四光交恶。

李四光是一个地质学家,是他让我国改变了外国嘲笑我国没有石油的状况。但除此之外,我们对他的了解甚少。但鲁迅则因发表了许多作品,让大众更加熟识他。印象中的他倡导革命之路,曾经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句话,惊醒了人们一起走不同的路面对祖国的兴衰。

打嘴架只服鲁迅,为句闲话,和李四光都能撕起来,你猜谁赢了?

他也曾将自己降低到尘埃说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话。但不管怎样说,从鲁迅的文章和他的事迹来看,他都是一个行动派,还是一个刚正不阿不惧怕任何势力的行动派。

鲁迅与李四光之间的你来我往

大众看到两个人的交恶大概也是从文章中发现的。当时李四光不仅仅担任北大的老师还管理着图书馆的事宜,而鲁迅仅仅是一个北大的老师。鲁迅从别人那里的闲言碎语得知这件事以后,当时就发文抨击李四光——身兼数职,拿着许多工资,恐怕心思多了学业上就会出现问题。

面对这样的诋毁,李四光没有选择沉默,但作为一个理工科的人,在写作上总会有些缺陷,很可能自己的意思都表达不完整反而还会被找出许多莫须有的漏洞。

所以最后李四光找了徐志摩来为他发表文章正名。在文章中,李四光先生表达自己确实在任教和担任图书馆的副馆长。可他目前已经不再领作为教师的工资了,仅仅领在图书馆的五百块钱工资,然而这五百块钱还要从中间扣除一部分用来为图书馆买书籍和其他用品,这下这件事情才真相大白了。

打嘴架只服鲁迅,为句闲话,和李四光都能撕起来,你猜谁赢了?

但令人有些疑惑,鲁迅和李四光两个没有过节的人,为何会因为这点小事儿交恶呢?

鲁迅针对李四光的真实原因

鲁迅作为一个无私为国家的人,如此针对另一个兢兢业业的人着实让人有些匪夷所思,这中间总不可能因为一些利益纠纷,那最有可能就是在国家大事上的纠纷了,但这件事其实也是一个误会。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记念刘和珍君》,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通过一个学生的视角极力抨击当时的社会现状,可他最主要想抨击的是当时的学生运动阻止者——杨荫榆等人。

杨荫榆是当时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她反对学校的女学生搞游行演讲,经常在学校做演讲反对,并且会请一些当时的有名人士声援她。

打嘴架只服鲁迅,为句闲话,和李四光都能撕起来,你猜谁赢了?

可就算她禁止的力度很大,依旧挡不住学生的热潮,她们甚至联名到教育部要求罢免杨荫榆校长的职业,然而杨荫榆此时为了自己的声威已经将几个学生赶出学校。可这样老师与学生的争斗远远没有结束,最后学生们仍旧安安心心的上课,而杨荫榆却不能再进入学校了。

那么这件事如何和李四光有了关系?

原来杨荫榆认识李四光的妻子,她告诉李四光的妻子,只要李四光去学校为她们双方说和就好,而这边李四光还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正一步步跌入圈套。

等杨荫榆协同李四光和她骗去的许多人一起去学校时,杨荫榆立刻改了自己之前低声下气的样子,转而对学生继续自己之前的言论。本来杨荫榆以为打了一把好算盘,学生们会因为自己带了这么多有名人士会服从自己,可结果却不是如此,之后对于杨荫榆的讨伐更加严厉了,甚至这个学校也被撤销了。无奈之下,杨荫榆只好投奔自己其他的亲戚。

这边杨荫榆一走了之后,李四光因为声援杨荫榆而被登上报纸,鲁迅看到之后立刻发文抨击他。其实,之后对于李四光的种种批判都源自于李四光去帮助杨荫榆这件事。但李四光何其无辜,只是想当个和事佬却被人如此误会,无奈之下只能又一次发文为自己正名。

打嘴架只服鲁迅,为句闲话,和李四光都能撕起来,你猜谁赢了?

鲁迅和李四光两个人如此你来我往,

最后自然是李四光占了上风,毕竟这件事最冤枉的是他。但两个名家如此争斗,却是不理智的,甚至这个行为有些掉价。但我国仍有不知者无罪的说法,两个人身为局中人不了解来龙去脉,是可以被原谅的。况且,都是为了和睦而着想,又怎能评判孰是孰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