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山西有哪些歷史名人?

Emzie


晉文公(山西省臨汾市)

介子推(山西省晉中市)

晉襄公(山西省臨汾市)

張儀(山西省萬榮縣)

荀子(山西省新絳縣)

李冰(山西省運城市)

漢景帝劉啟(山西省平遙縣)

衛子夫(山西省臨汾市)

衛青(山西省臨汾市)

霍去病(山西省臨汾市)

王允(山西省祁縣)

關羽(山西省運城市)

張遼(山西省朔州市)

詩人:王昌齡(山西省太原市)

王維(山西省運城市)

白居易(山西省太原市)

柳宗元(山西省運城市)

溫庭筠(山西省祁縣)

司馬光(山西省夏縣)

…………………………等等,大山西名人很多呀


摘不到的星星會一直亮


后稷

華夏族,稷山(今山西省稷山縣)人,姬姓,稱為稷王(又稱為稷神或農神)。黃帝玄孫,帝嚳嫡長子,堯的長兄,周族始祖,堯舜之相,農耕始祖,五穀之神,司農之神。建立國庫糧食儲備和畎畝之法,放糧救飢,教民耕種,是上古時代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

丹朱

華夏族,帝堯長子,古唐國(今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人。據傳丹朱不肖,堯將首領之位禪讓於舜,帝堯逝後,舜讓位於丹朱,為堯守孝三年,三年過後,丹朱自知為政不善,換位於舜。此外,丹朱是中國圍棋界最早的“棋聖”,為祁姓劉氏家族的遠古二世祖。

春秋戰國時期

晉文公

華夏族,公元前697——前628年,絳都(今山西省臨汾市曲沃)人。姬姓,名重耳,晉獻公之子,春秋時期晉國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時期的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作“齊桓晉文”,留下退避三舍等典故。

介子推

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人,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等典故深得後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因介之死深感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並因此產生“寒食節”(清明前一天),介休也因此而名。

晉襄公

晉文公之子,晉國國君,晉國絳都(今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人。晉襄公繼承其父霸業,北伐狄人、西征秦國、東征衛國、南略楚國、重組六卿,將晉國霸權再次推向高峰,留下垂拱而治、崤山敗秦、汦水退楚等典故。

張儀

華夏族,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今山西省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姬姓,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早年入鬼谷子(王詡)門下,學縱橫之術。後創“連橫”外交,遊說六國入秦,以“橫”破“縱”,深得秦惠王賞識,被封為相國。

廉頗(有爭議,不明確)

中山苦陘(今河北定州 但是家鄉幾代老人都說是當地——山西省平遙縣)人,嬴姓,廉氏,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秦國白起、王翦、趙國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他們代表了戰國時期軍事統帥的最高水準,留下了負荊請罪,將相和的典故。

荀子

約公元前313年——前238年,華夏族,古荀國(今山西省新絳縣,一說山西安澤)人,戰國末期趙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為“荀卿”。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再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李冰

約公元前302年——前235年,河東(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戰國時期著名水利工程專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太守(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帶),任職期間,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水利,遵循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與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聞名中外,是全世界最早的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以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至今仍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水利工程和名勝風景。

漢朝

漢景帝

劉啟(公元前188年——前141年),代地中都(一說金陵,均在今山西省平遙縣)人,漢文帝劉恆嫡長子。前196年,漢高祖鎮壓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建都晉陽(今山西省平遙縣),漢惠帝七年(前188年)出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先帝“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輕徭薄賦。與其父漢文帝劉恆並稱“文景之治”,為其子劉徹“漢武盛世”奠定基礎,是西漢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帝王之一。

衛子夫

漢武帝第二任皇后,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史稱孝武衛皇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諡號的皇后。其弟為西漢名將,大司馬大將軍衛青。

衛青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漢皇后衛子夫之弟,西漢名將,著名軍事家、戰略家,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候。衛青首次出征即奇襲龍城,揭開漢匈之戰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和碩、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中國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善於以戰養戰、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加、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霍去病

(公元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名將衛青外甥,霍光兄長,西漢名將、著名軍事家。善於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時拜驃騎校尉,追隨大將軍衛青,率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十九歲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用兵靈活,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大穿插和大迂迴作戰。兩次參加河西之戰,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在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境內)。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霍光

霍光,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霍去病異母弟,政治家,西漢權臣,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漢武帝臨終之時,拜大將軍、大司馬,受命託孤輔政,輔佐漢昭帝,挫敗上官桀擁立劉旦陰謀,漢昭帝逝後擁立漢宣帝,掌權攝政,權傾朝野。逝後葬於茂陵。兩年後,霍家謀反,全族誅殺。

漢末三國時期

王允

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東漢末年大臣,官至尚書令、太僕、司徒。密謀刺死董卓,聯合呂布共同執政,後董卓餘黨攻破長安,兵敗處死。

關羽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末蜀漢名將,諸葛亮稱之“美髯公”。早年與張飛共同追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反側,雖受曹操厚待,但仍追隨劉備,後劉備勢力大增,關羽則鎮守荊州,獨擋曹孫,威震華夏(中國歷史上獲此殊榮者微乎其微)。關羽逝後,逐漸神化,民間尊稱“關公”,歷朝帝王多有褒封,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還是民間為祈求平安財進所供奉的“武財神”,留下了白馬斬顏良、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膾炙人口的英雄事蹟。

張遼

雁門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魏“五子良將”之首,原為呂布戰將,呂布敗亡後,因關羽歸為曹操麾下,官渡之戰後,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後駐守合肥,抵禦孫吳。合肥之戰,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路衝殺至孫權主帥旗下,大破淩統、甘寧等東吳大將,差點活捉孫權,令東吳大軍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從此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流傳千古。

徐晃

河東楊(今山西省洪洞縣)人,三國曹魏名將,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跟隨曹操征戰無數、多立功勳,參與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之戰、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多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助力曹仁擊敗關羽,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兩晉南北朝時期

劉淵

新興郡(今山西省忻州市北)人,匈奴人。十六國時期前趙(漢趙)開國皇帝,匈奴首領冒頓單于之後,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八王之亂之時,割據幷州,建立政權,設置百官,追尊漢朝皇帝,用賢納諫,恭儉勤勞。

石勒

上黨郡武鄉縣(今山西省榆社縣)人,羯人,十六國時期後趙政權建立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

法顯

公元334年——420年,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東晉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以為卓越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求取經法的大師,是一位傑出的旅行家、翻譯家。399年,以65歲的高齡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尋求戒律,遊歷30餘國,收集了大量梵文經典,前後歷時14年,對中國、東亞的歷史文化影響甚大。

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元宏),生於北魏原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北魏第七位皇帝。五歲即位,年號太和,因年幼由馮太后臨朝執政,進行一系列中央改革,太和十四年,孝文帝親政,進一步推行改革,立三長制、行均田制,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族舊俗,穿漢服、說漢語、改籍洛陽、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改革政治制度,嚴厲鎮壓反改革貴族,緩解了民族隔閡,促進北方各族人民融合發展,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等各方各面大力發展,史稱“太和改制”。

北齊文宣帝

高洋,生於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漢化鮮卑人,北齊開國皇帝。在位初期勵精圖治、力行改革、勸農興學、任賢納諫……吏治清廉,對外征伐四克、威震戎夏,被稱之為“英雄天子”。後期居功自矜、縱慾醺酒、殘暴濫殺、大興土木……最終飲酒暴斃。

隋唐時期

尉遲恭

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人,唐朝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原為隋末地方割據群雄劉武周部下,後降李世民,跟隨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眾多地方割據政權,曾於北邙山營救李世民。武德九年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射殺李元吉,為政變頭功。《西遊記》中,尉遲恭與秦瓊為保護太宗皇帝免受龍王鬼魂之犯,日日夜夜據守在太宗房屋門前,成為道教傳統門神,因年少時為鐵匠,後世鐵匠供奉為守護神。

裴行儉

絳州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唐朝名將、政治家、書法家,隋朝名將裴仁基次子。於太宗時明經科考試中選,得名將蘇定方教授用兵奇書。歷任西州都督府長史、安西都護,秦州右軍總管,禮部尚書、檢校右衛大將軍。安西域、防吐蕃、大破突厥,功勳卓著。

薛仁貴

河東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省河津市修村)人,唐初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薛仁貴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無數,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脫帽退萬敵”等典故。

王勃

約公元650年——676年,絳州龍門(今山西省萬榮縣)人,唐代文學家,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其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 七絕,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數量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滕王閣序》。

武則天

幷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中歷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公元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西漢的呂后並稱“呂武”。武則天14歲入宮,為太宗才人,賜號“武媚”。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後,為皇太后於中宗、睿宗時臨朝聽政。天授元年,武則天自立為帝,建都洛陽稱“神都”,改國號“周”,史稱“武周”。上位時,大肆殺害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善用人,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人才培養及選拔,使得賢才輩出,史學家評價其統治為“政啟開元,志治宏貞觀”。

狄仁傑

幷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字懷英,唐朝武周時期宰相,出身太原狄氏,以不畏權貴著稱。敢犯顏直諫,培養舉薦忠於唐王朝的勢力,是唐王朝得以延續發展的重要支柱。在任大理寺寺丞期間,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喊冤,為千古流傳之佳話。

王之渙

公元688年——742年,幷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浪漫主義詩人。善無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其作品多作為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但現存僅有六首絕句,代表作《登鸛雀樓》、《涼州詞》。

郭子儀

公元697年——781年,幷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生於華州鄭縣(今陝西省渭南市),唐朝名將、政治家、軍事家。早年以武中舉,卻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保駕,收復河北、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公元757年,收復兩京,遷司徒,封代國公,後拜中書令;公元762年,河東兵變,封汾陽王,起兵平叛;公元763年,吐蕃攻破長安,調兵遣將,驅逐吐蕃、大破敵軍。公元781年去世,享年85歲,陪葬建陵。

王昌齡

公元698年——757年,河東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一七絕見長,以赴西北邊塞所作詩篇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後人又譽為“七絕聖手”。

王維

約公元701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出身河東王氏,開元十九年及第,唐肅宗元年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精通詩、書、畫、樂……以詩盛名,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成“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管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白居易

公元772年——846年,幷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詩王”之稱,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

柳宗元

公元773年——819年,河東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一生留詩文作品600餘篇,散文筆鋒犀利、諷刺辛辣。代表作《溪居》、《江雪》、《漁翁》。

呂洞賓

生於公元798年5月4日(農曆四月十四),河東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人,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是道教的大宗師,道成之後,普度眾生,民間尊為劍祖劍仙,傳說於北宋年間應八仙之首鐵柺李邀請聚會之時位列八仙。

溫庭筠

約公元812年——866年,唐代文學家,詩人、詞人,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富有天賦,文思敏捷,然恃才不羈,又好諷譏權貴,所多犯忌諱,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生潦倒。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稱“溫李”。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與韋莊齊名,稱“溫韋”。

五代十國時期

李克用

神武川新城(今山西省雁門北)人,沙陀族,後唐太祖。年少時率軍南下鎮壓黃巢、收復長安,後與其他軍閥長期割據混戰,歷有分封賞賜,後勤王保駕,封為晉王。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唐王朝正式覆滅,開啟五代十國時代,李克用襲用末唐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朱溫對峙爭雄,次年病死,其子立國,國號唐,史稱後唐。

石敬瑭

幷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沙陀族,後晉開國皇帝。喜讀兵書,推崇李牧、周亞夫,參與朱溫與李克用的“梁晉爭霸”,衝鋒陷陣,戰功顯赫。後唐皇帝封趙國公,然君臣猜忌,起兵造反,卻被困於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此舉使中原王朝門戶大開喪失險要,北宋時使漢人與北方民族的對抗中常常使其壓制而不能大一統),做個“兒皇帝”,在其援助下滅亡後唐,建立後晉。

劉知遠

幷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沙陀族,後漢開國皇帝。原在李嗣源、石敬瑭麾下頗得戰功,後契丹攻陷後晉,劉知遠向契丹投降又節節抗擊,稱帝,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北宋時期

呼延贊

幷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宋著名將領,官至遼州刺史,撫州刺史。

佘太君

羌族,雲中(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又稱折太君,名賽花,北宋名將楊業之妻、楊延昭之母,世有流傳楊門女將等膾炙人口的故事。

楊延昭

幷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本名楊延朗,北宋名將。楊延昭自幼隨其父楊業征戰,楊業逝後,擔負起北宋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在多年與遼兵征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將其守衛的遂城稱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讚“治兵護塞有父風”。

狄青

公元1008年——1057年,汾州西河(今山西省汾陽市)人,北宋名將。善於騎射,精通兵法,勇而善謀。宋夏戰爭中,衝鋒陷陣,戰功赫赫。然而宋朝重文抑武,朝中猜忌,抑鬱而終。

司馬光

司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實,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編纂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生平著作甚多,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等。

宋金元時期

元好問

公元1190年——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是宋金對峙時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擅長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篇成就最高啊,“喪亂詩”尤為著名。

關漢卿

約公元1234年——1300年,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元曲四大家”之首,元雜劇奠基人。以雜劇成就最大,今已知有67部,現存18部,其中《竇娥冤》最為著名,被譽為“曲聖”。

明清時期

羅貫中

約公元1330年——1400年,幷州太原府(今山西省祁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其中《水滸全傳》與施耐庵合著,與《三國志通俗演義》併為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傅山

公元1607年——1684年,山西太原府陽曲縣(今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人,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對道家傳統思想作了發展,常以老莊之徒自居。經史之外,無所不通,兼通先秦諸子,又長於書畫醫學。與其餘五人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在當時啊有“醫聖”之名。

于成龍

公元1617年——1684年,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初名臣。官至江南江西總督、江蘇安徽巡撫,在二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有三次被舉為“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康熙皇帝讚譽“清官第一”,逝後追贈太子太保,賜諡“清端”。有《於清端政書》八卷傳世。

陳廷敬

公元1638年——1712年,山西澤州府陽城(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代大臣,著名學者。歷任禮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後擔任《康熙字典》總修官。

雷履泰

公元1770年——1849年,山西汾州府平遙縣(今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人。中國票號創始人,1823年,創立中國了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是中國第一家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分號遍佈全國30餘城,歐美、東南亞各國均有分號,以“匯通天下”著稱,各地競相效仿,全國各大票號達20餘家,平遙商幫就有7個,極大促進全國金融流通,加速資本週轉,對民族工商業發展啊做出極大貢獻。

喬致庸

公元1818年——1907年,山西太原府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清末著名晉商,號稱“亮財主”。出身商賈世家,資產萬貫,清末國不將國,資產外流,一改不治家宅的習慣,耗費重金擴建祖宅——喬家大院,被譽為“清代北方名居建築的一顆明珠”。

14年抗戰,山西有60萬熱血青年參加八路軍,革命精神的代代傳承,使山西走出了很多將領。今天介紹的名將,有明確授銜的,也有沒有軍銜的,有無軍銜,他們都是名將。

薄一波(1908——2007),山西定襄縣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北平、天津等地從事策動敵軍士兵起義工作,四次被捕,兩次入獄,獄中5年,保持氣節。抗戰時期,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成立後,先後任總隊、第一縱隊政治委員;新軍編入八路軍序列後,任決死隊縱隊長兼政委,創建和發展太嶽根據地;後任八路軍太嶽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八路軍太嶽縱隊政委,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副主席。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中央局副書記和軍區副政委,華北軍區政委,華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財政部部長,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副總理等職。

程子華(1905——1991),山西省運城市人。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35軍307團團長、獨立三師師長、十四師師長、粵贛軍區代參謀長,紅25軍軍長等職,參加了第二至五次反圍剿,參與創建鄂豫皖根據地。抗戰時期,曾任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黨團書記兼人民武裝部長、冀中軍區政委,晉察冀中央分局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等職,粉碎日寇多次大掃蕩,鞏固擴大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冀察熱遼中央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東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三兵團司令員等職,指揮過隆化戰役、塔山阻擊戰,為解放熱合、東北和湖南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山西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主任,商業部長,民政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傅作義(1895——1974),山西榮河(今山西臨猗縣)人,國民革命軍將領,抗日名將。曾任晉軍第四師師長,晉綏軍第35軍軍長、綏遠省政府主席,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華北"剿總"司令等職。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為新中國水利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徐向前(1901——1990),山西省五臺縣人。曾任129師副師長,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第1縱隊司令員等職,參與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率部取得過鳳凰山戰鬥、長生口伏擊戰、響堂鋪戰鬥等戰役戰鬥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79年,決策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趙爾陸(1905——1967),山西省原平市人。曾任晉察冀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冀晉軍區司令員,冀晉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暨中南軍區參謀長等職。參加過南昌起義、長征,創建晉東北抗日遊擊區,多次取得對日作戰的勝利,參與指揮平津戰役、廣西戰役、海南島戰役等,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董其武(1899——1989),山西運城河津市人。曾任國民革命軍偵察隊隊長、陸軍第35軍和暫編第3軍軍長等職,參加過中原大戰、長城抗戰、綏遠抗戰等。1949年9月19日,率綏遠省國民黨軍政人員4萬餘人起義,綏遠和平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綏遠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兵團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西府無名小老弟


山西名人眾多,由於地理位置重要,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從這裡走出了不少帝王將相和王朝,關羽關二爺就是山西人。再比如唐朝。五代時期,這裡更是皇帝窩子,後唐,後晉,後漢的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等都是從這裡走出。到了近代,就不得不提閻錫山和他的晉綏繫了,這一系統出了不少名將,除了一級上將閻錫山、徐永昌外,還有楊愛源、孫楚、傅作義等二級上將。山西也出美女,比如武則天,楊玉環,據說慈禧也是山西人。

解放軍裡也有不少著名的山西籍將領,1955年授銜時,十大元帥中有1位山西籍元帥,57名上將裡有2位山西籍上將。

“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臺人。黃埔一期生,紅軍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1937年初任西路軍總指揮帥2萬餘人挺進河西走廊,與馬家軍展開大戰,終因寡不敵眾和無後勤保障等原因而失利,徐向前輾轉回到延安,幾萬人打光了,感覺壓力很大。毛澤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回來了就好!極大地安慰了徐向前和倖存歸隊西路軍將士之心。後來任129師副師長,抗擊日寇打了不少漂亮仗。解放戰爭時期帥軍解放家鄉山西大部,特別是1949年4月解放太原,閻錫山經營數十年的老巢覆滅了。建國後任總參謀長,國防部長,軍委副主席等。毛澤東曾稱讚其:好人。


“你也是導彈內行了"——趙爾陸(1905-1967),山西原平人。參加過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參與指揮過解放華北和廣西的戰役。建國後在國防工業戰線做出突出貢獻,任國防工業委員會副主任等。1966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毛澤東很關心,問了很多問題,趙爾陸對答如流,毛澤東很滿意,說:你也是內行了!溫格開始後受到迫害,1967年2月逝世。



“不可不授上將軍銜"——董其武(1899-1989),山西河津人。抗日名將,國軍陸軍中將,曾參與指揮了擊退日偽軍的長城抗戰、綏遠抗戰,百靈廟戰役等。1949年以“綏遠模式”為和平解放綏遠做出重大貢獻。主動請纓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當得知要給自己授予上將軍銜時,他認為定高了,要求降到中將。毛澤東得知後說:一定要給董其武授上將軍銜!這是中央的決定!1989年,董其武90歲高齡善終。


磨史作鏡


山西又稱“三晉”,古稱“河東”,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3000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湧現了無數的歷史名人。今天,我們就簡述幾位歷史名人的傳奇與故事。

一、徐向前將軍是山西五臺永安村人,不僅是位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全能王。徐向前將軍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先後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功卓著,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生活上他還是一個全能王,通攝影、喜戲曲、會樂器、能縫補、善手工、愛讀書、好書法,並且他還特別喜歡小動物,在長征時期,別人是騎馬挎槍,而他的馬背上還有一隻可愛的猴子。他不僅可以上陣殺敵,還會心靈手巧,自己給自己打毛衣,他生活儉樸,這件毛衣一穿就是30多年。在他去世後,這件毛衣被捐給了博物館。

二、武則天是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的女皇帝。她14歲入宮,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女人。在李世民死後,她又成為了唐高宗李治的女人,最後她改唐為周,建立武周,成為女皇。女皇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但也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但她老人家不在乎,一切功過是非都留給我們這些後人來評判。

三、霍去病,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少年英雄。17歲初征他就帶領800騎兵深入敵境數百里,殺得匈奴四處逃竄。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隨後的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但天妒英才,年僅23歲他就因病去世,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總之,在山西這片熱土上湧現了無數的歷史名人,今天只是拋磚引玉。大家可以在評論區分享自己家鄉的歷史名人的傳奇和驕傲。


密探零零發


這道題還得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來答嘛!。作為一個山西人,我對家鄉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熱愛。出門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麵食和陳醋,每次吃到外地的面和醋,心裡都會想:這也叫醋?這面沒我家的好吃!

都說中國歷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山西不光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是個盛產人才的地方,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都是山西人,今天我就簡單給大家列舉一下。

武則天,山西文水縣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女皇帝,極具政治手腕和眼光,勵精圖治,開創了空前的盛世。

關羽,山西運城人。熟讀《三國演義》的我們對關公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在歷史上他是真正能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武神,與張飛共同被稱為萬人敵。其忠義的品質為人稱道,逐漸被神化,至今都有許多人供奉著關二爺。

衛青,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的名將,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治軍,對愛護將士,在眾人中極有威信,不怒自威。

喬致庸,山西祁縣人。晉商極其會做生意,可以說是北方人中的南方人,以誠實守信、勤儉著名。喬致庸作為晉商的代表,可以說是古代的王健林。他底下的資產“喬家大院”被專家學者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現在成為了山西著名的旅遊景點。

我筆墨和篇幅有限,只能給大家羅列四個大家比較熟知的人,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自行查找,你會發現,山西的名人真是太多了,也歡迎大家來山西旅遊!

我是江暮雲,天各一方,讓我們遙望遠去的歷史薄雲互寄共識!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交流!


江暮雲


要說起山西的歷史名人,那可太多了。先秦時期有晉文公、荀子、介子推,秦漢時期有衛青、霍去病,唐朝時有武則天、狄仁傑、王維、柳宗元,明清時期有羅貫中、傅山……就連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中,也有兩位是山西人。他們就是貂蟬和楊玉環。下面,我就摘取一些歷史上最為著名、稱得上家喻戶曉的山西人來介紹給大家。

一、荀子

荀子是戰國末期的趙國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他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被看作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

二、衛青、霍去病

西漢時期的衛青也是一位山西人,他的家鄉平陽就是今天山西的臨汾地區。另外。衛青的外甥霍去病也是河東平陽人。二人都是驍勇善戰的名將。

三、關羽

提起山西運城的名人,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武聖人關羽。關羽是東漢末年的名將,關於他的故事、傳說有很多。在不少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關公的身影。

四、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是幷州文水人,她的家鄉也就是今天的文水縣。武則天是一位難得的政治家,她前後執政幾十年,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留下一座無字墓碑,將功過是非留與後人評價。

五、王維

山水詩人王維是河東蒲州(即今天的山西運城)人。他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藝術,被稱之為“詩佛”。


山西新聞網


山西表裡山河,河山形勝,誕生了無數名人,出皇帝,出將相,出才子,出美女,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由於數量太多,只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簡要介紹。

我最欣賞的山西曆史名人——開國元帥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謙,山西五臺人,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徐向前元帥性格內斂,低調謙虛,無論是性格還是戰功,在十大元帥再加上十大大將,似乎並不顯眼,但他的軍事指揮水平排在前4毫無壓力。

徐向前很早就參加革命,以擅打大仗、硬仗、惡仗著稱,1931年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創建鄂豫皖根據地,參加反“圍剿”、紅軍長征,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

八路軍時期,徐向前先後擔任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第一縱隊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為領導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開闢抗日根據地做出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中,徐向前領導和指揮新組建的部隊,克服兵員少、裝備差、缺乏作戰經驗等種種困難,先後指揮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一系列大型戰役,殲滅閻錫山主力20多萬人,結束了閻錫山在山西長達38年的“土皇帝”生涯,一舉解放山西全境。

建國後,徐向前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等職務,為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國防建設做出了傑出貢獻。

徐向前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付出了畢生心血和精力,他一生平易近人,愛兵如子,艱苦樸素,被稱為“布衣元帥”,不愧是山西人民的驕傲。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古代的山西曆史名人。

一是出皇帝

山西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又兼民風剽悍,成為很多帝王龍興之地。

唐高祖李淵雖不是山西人,卻是從太原起兵建立唐朝的。

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羯族人),劉漢開國皇帝劉淵(匈奴人)都是太原人。

武周皇帝武則天祖籍是山西,中國歷史上惟一女皇帝。

五代十國時期,山西位置空前重要,後唐太祖李克用(追尊)、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父子倆,後唐開國皇帝石敬瑭,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北漢開國皇帝劉崇兄弟倆,都是沙陀人,也都是太原人。

近現代時期,閻錫山雖不是皇帝,也是割據山西38年的一方軍閥,完全是個“土皇帝”。

二是出將相

山西經濟文化發達,湧現出很多優秀政治家,其中戰國名相藺相如、東漢權臣霍光、唐朝名相狄仁傑、北宋名相文彥博、司馬光,都是著名的宰相之才。

山西民風剽悍,好勇尚武,誕生了很多名將,如戰國名將李牧、廉頗,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三國名將呂布、關羽、張遼、徐晃,唐朝名將尉遲恭、薛仁貴,五代十國名將郭崇韜,北宋楊家將等等,個個都是一代名將,甚至千古名將。

三是出才子

山西人傑地靈,湧現出一大批優秀詩人、文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邊塞詩人”三大頂級高手王翰、王之渙、王昌齡,號稱“詩佛”的大詩人王維,元朝大詩人元好問,“元曲四大家”中的三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明末大文學家羅貫中等等。

四是出美女

西漢著名美女衛子夫,衛青的姐姐,漢武帝的寵妃。

東漢著名美女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唐朝著名美女楊玉環,被唐玄宗封為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如果從古代來看,山西曆史名人之多,真心沒幾個省份能比。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山西,三晉之地,太原被稱為龍城,因為這裡是很多古代帝王的龍興之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山西涌現出了太多的歷史名人。

在古代山西的歷史名人比如說,柳宗元,武則天,狄仁傑,薛仁貴,司馬光,張儀等等這些都是山西出來的。

在近代的歷史上山西也是湧現出了很多的歷史名人。在開國將領中山西籍的有元帥一人,上將2人,中將一人,少將41人,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省份。

徐向前: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

趙爾陸,董其武:新中國開國上將。

常乾坤:新中國開國中將。

閻錫山:民國時期著名的山西軍閥,山西的土皇帝,統治山西幾十年。

孔祥熙:祖籍是山東人,是孔子的75世孫,山西太谷人,民國時期孔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掌握著中華民國的經濟大權。

傅作義:北平和平解放就是傅作義起義的,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建國後擔任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水利部長等等。


中國歷史研究所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的文化繼續貫穿了中國的文明史,自然是王侯將相、文人騷客各領風騷。在歷史的各個時期,都會有山西人出現,決定著歷史的進程。

山西出過幾十位皇帝,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李世民和武則天了,也是中國巔峰王朝兩位最重要的皇帝,極具傳奇特色,其他皇帝那就很多了。

山西也是一片古戰場,廉頗、衛青、霍去病和楊家將等都在歷史上是出類拔萃的知名將領,決定了一個時代的人物。關羽,則正為了中國歷史上的武聖,收到全世界華人的拜祭。

文臣方面,唐時期的狄仁傑和宋朝和司馬光都是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名臣,也是有名的功臣。如果按照宰相來計算,出自山西的宰相估計可以上百,武將那就更是多的不可勝數。

在山西,近代有位老人必須提到,那就是曾經的山西王閻錫山,也可謂是山西最有代表的人物了。


山西新鮮事


十大元帥之一徐向前。一代女皇武則天。千古明君李世民。武聖人關羽關雲長。神探狄仁傑。常勝將軍衛青。三代帝王師祁雋藻。少年英雄劉胡蘭。平遼王薛仁貴。山西土皇帝閻錫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