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我還能做什麼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了

小唐最近很苦惱,不想打工,又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陷入迷茫和焦慮當中。

小唐是我們公司的行政專員,從畢業以來,她一直在做行政的工作,並且跳槽也跳了6次了。幾乎都是每年1跳或者每2年一跳。

剛開始她的薪資只有2000多,在一家只有10幾個人的公司裡,什麼雜事都做。工作2年後,她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太雜了,而且沒有發展,於是就想換一家比較大的公司,雖然到了新公司薪資有漲了一些,但是還是行政的崗位,做的事情也是跟之前差不多。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我還能做什麼


在小唐看來,薪資的增長只能通過跳槽,因為行政崗位屬於公司的後勤崗位,沒有什麼提成,也許好的公司會隨著工齡增長,但是很難有其他的發展。

就這樣,小唐跳了6次,換了6個公司 ,如今她已經結婚生子了。想要安穩的生活,厭倦了頻繁跳槽帶來的變動。但是看了每個月6000的工資,覺得自己是不是這輩子就只能這樣了。

為何你會越跳越累呢?

在現在的職場上,有這樣的抱怨的人其實有很多。一邊做著看似安穩的工作,拿著差不多的工資,心想自己有更好的發展的可能,不斷換平臺之後發現其實自己還是沒有競爭力。自己其實已經習慣了這種安穩,但又期望著這個穩定可以帶來更好的回報。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我還能做什麼


路徑依賴是指人們一旦選擇了某個體制,由於規模經濟、學習效應、協調效應以及適應性預期以及既得利益約束等因素的存在,會導致該體制沿著既定的方向不斷得以自我強化。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小唐一直是做行政的崗位,並且也依賴於這個崗位帶來給她的安穩,也知道這個崗位的未來發展並不是那麼可觀。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固定的,不用加班,週末雙休。空閒時間用來刷劇。

如果以為這樣的狀態去跳槽,就是會越跳越累。到了新的平臺之後,熟悉了環境,之後還是做跟之前差不多的工作,並且已經產生了依賴性。到最後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那麼對於小唐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做呢?

可以從下面3個方面進行突破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我還能做什麼


01低成本試錯,找尋“可能的自我”

當目前的工作並不能給你期望的發展,在我們的工作之餘,還要多思考自己除了這份工作,還有什麼技能?有其他方面發展的可能。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黑茲爾馬庫斯的研究提出一個新概念:可能的自我。假設每個人都是一個“可能的自我”,而真實的自我,可能並不存在,所謂真實的自我,不是一個已有的模型放在那裡,讓你去把它挖掘出來,而是一個泥胚通過不斷打磨雕刻出來。

大家平時看抖音可以看到很多達人,即使生活在農村,沒有受到高等的教育,那些人也有發展自己的技能,並且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了流量,有了關注,之後就會有變現的途徑。有時候我們把過多的時間花在圍觀他人的熱鬧上,而忽略了自己其實也有值得挖掘的地方。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我還能做什麼


比如最基礎的後勤崗位,雖然你有5,6年的工作經驗,但是一個普通的畢業生其實就可以代替你,並且公司還不用支付那麼高的薪資,所以這種類型的工作其實慢慢正在被淘汰。

2019年的時候我報了催乳師,育嬰師和小兒推拿師,原因是我對這些課程也感興趣,覺得自己可以做好,尋找更多發展的可能性。也需要不斷地提升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而去了這些培訓機構我也發現,往往那些沒有學歷的人,在學習上更加用功,他們沒有抱怨,就是一心一意地去學習,想讓自己有一技之長。在追尋可能的自我的路上,需要我們有這種篤定。

02以退為進,別用跳槽來緩解自身的焦慮

《轉行》書中提到當你依然積極參與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的時候,就很難保持去質疑和改變生活軌跡的能力。

當你的工作已經讓你產生厭倦的時候,這時候你對於工作有很多的不滿,沒有了工作的熱情,希望通過跳槽來緩解你的焦慮,期待著新的環境可以給你帶來新鮮感。但是你還是帶著之前的狀態進入新的工作,是很難有突破的發展的。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我還能做什麼


這時候停下來,把注意力從當前日復一日的工作的脫離出來,不再沉澱於工作的繁瑣當中。而是轉換思維,切換視角。

比如上面所說小唐,她一直在想辦法通過跳槽來達到更高的收入,而每次跳槽之後她都是用之前的經驗和能力在做事,而沒有退一步思考,她究竟有還有什麼競爭力?

03利用好自己的空閒時間精進自己

在工作之餘,我們總會有自己的空閒時間,這些時間你是花在抱怨和感慨上了,還是思考自己可以做點啥來改變現狀。而這種改變需要你誠實地面對自己。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我還能做什麼


比如最近比較流行的“偽健身”的說法。就是不要以為你辦了健身卡,就是自己在慢慢變好的路上,而是要真的有改變。不是到了健身房待了一個小時,半個小時都是拿著手機拍照,真正訓練的時間都沒有10分鐘。之後看著照片覺得安慰自己。

2020年我有一個想法就是記錄自己的週末時間所做的事情,即使是休息,也要做一些記錄,看看自己的時間都花在哪裡去了。用相同的時間換取不同的效益,比如i看劇10分鐘和冥想10分鐘,這2種休息方式,哪種給你帶來的效益大呢?

還有,多跟有計劃,有想法的同事一起交流,一起進步。每個人都有惰性,空閒的時間都想要娛樂,也經常拖延,心中有想法而實際沒有行動。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我還能做什麼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大腦對於拖延的觸發機制,往往是源於目標不夠清晰,沒有可以遵循的行動指導。

根據自己的計劃制定清晰的目標,比如我計劃寫一篇文章,暫時還沒有大綱,那麼今晚可以先把自己雜亂的想法先記錄下來,先放一放,之後再進行整理。


35歲月薪6000,跳槽6次薪資不漲心更累,不想上班,我還能做什麼


總的來說,不想打工就要有不打工的本事,去挖掘自己的能力,結合自己的興趣,瞭解社會上一些行業發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最後總結一下:跳槽跳到心累,從這3個方面來管理自己:

  1. 低成本試錯,找尋“可能的自我”
  2. 以退為進,別用跳槽來緩解自身的焦慮
  3. 利用好自己的空閒時間精進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