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腫瘤化療及化療的誤區

您瞭解腫瘤的化療嗎?

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全身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可成功地縮小、消除瘤塊,甚至治癒疾病,卻也會損傷人體的正常細胞,帶來嘔吐、脫髮、白細胞下降等不良反應。因此,化療的藝術就在於是否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化學藥物的效力和減低其所帶來的毒性反應,即“充足用藥、及時停止”。那麼,化療應多長時間為好呢?這取決於三方面的因素:腫瘤性質、病人體質和治療藥物。

肿瘤化疗及化疗的误区

對於某些細胞增殖快的腫瘤,如:某些高度惡性淋巴瘤、小細胞肺癌、睪丸精原細胞瘤、絨癌等。這些腫瘤生長迅速、對藥物也敏感、容易被化療“徹底摧毀”,其特點是“不退則進”。化療是其主要治療手段,開始治療就要“除惡務盡”,若中途停止,使其捲土重來,往往會誘發腫瘤抗藥能力,再難徹底控制。因此,治療原則應是“不治則以、治則必足”,在體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鞏固化療,爭取痊癒。

與上述情況相反,另一類腫瘤的細胞增殖並非很快、對化療也並不敏感。例如:肝癌、腎透明細胞癌等。目前,現有的化療藥物對這類腫瘤的作用往往不大,即使增加劑量、延長時間,恐怕也是毒性增加多而療效增加少,徒添了痛苦和經濟負擔。因此,化療原則應是“減輕痛苦、點到為止”,即化療往往用於當腫瘤瘋狂進展時對它進行壓制、緩解患者痛苦,而並非爭取徹底治癒的手段。化療也很少被單獨用於此類腫瘤,而是與靶向、免疫治療等聯合應用,以求得最好效果。

肿瘤化疗及化疗的误区

那麼,對於性質介於以上兩者之間的其他大多數腫瘤,如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和胃癌、食管癌、大腸癌等消化道腫瘤及卵巢癌等生殖系統腫瘤,怎樣的化療最合理呢?這時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要“因瘤而宜”。

首先,如果患者已手術,主要瘤體已被切除,藥物的作用是清除體內可能殘存的散在腫瘤細胞,此時的化療稱作“輔助化療”。其術後用藥的時間不宜無限延伸,而是要有一個合理的時限,以保證既對病人“基本保險”,又不致造成多餘的痛苦。通過長時間、大量病例經驗和教訓的總結,人們大致找出一些規律,如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可進行4-6個週期化療,卵巢癌需進行十幾個週期的化療等。但這並非一成不變,如果患者體質較差,則需適當縮短時間、減少用藥;反之,若腫瘤具有“高危險因素”,如惡性程度高、臨床分期晚、腫瘤生長快等,則需追加更多的化療週期。各種腫瘤的“高危險因素”不盡相同,又有某些共性所在,及時發現並正確評估它們正是化療藝術中的精髓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也發現了一些可以早期提示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標誌”,動態觀察它們也有助於評估復發危險、決定是否停止或繼續化療。另外,更精細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如PET— CT檢查等能幫助更早地發現微小轉移或殘留病灶。

肿瘤化疗及化疗的误区

對於手術後復發、轉移或就診時不能切除的腫瘤,化療多是為了使腫瘤縮小、穩定,以爭取長期維持。這時的化療稱作“姑息化療”。事實上,很難統一規定姑息化療的時間,因為這種化療會在“人瘤共存”中進行,目的多是為了長期抑制(並非消滅)腫瘤、使之與人體處於一種平衡穩定狀態。故其一般原則應該是“壓制腫瘤發展、維持長期穩定、保證生活質量”,即:腫瘤發展時積極治療、腫瘤穩定時減量、推遲甚至暫停化療。那麼,是不是“生命不息、化療不止”呢?也並非如此。尤其是隨著抗瘤效應獨特、毒副作用較輕的基因靶向治療、抗血管生成劑等新藥的出現,已使得肝癌、肺癌、胃腸道癌等腫瘤的療效大大改善,現代治療也越來越發展為以化療壓制腫瘤快速生長、用新藥維持長期穩定的模式,以便“快藥快用、慢藥慢用”、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獲得最大的抗瘤效果、最小的毒副作用和最好的生活質量。

所以,對“化療到底打得多久”的問題,應該“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因藥而異”,不能一概而論。即:能根治時宜“窮追猛打”、需維持時需“細雨和風”,同時還要配和免疫支持、姑息減症、心理關愛等多種手段。每個醫生也應記住現代治療的任務已非簡單的“治癒”,而是“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樣才能使患者在整個病期中獲得最全面的辯證施治,自己也成為一個能明明白白看病的好醫生。

肿瘤化疗及化疗的误区

化療的幾個誤區:

(1)“得了腫瘤不能化療,化療人就會垮、死得更快”。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醫生們就已針對化療還是營養支持治療能為癌症患者帶來更多益處的問題進行了數千例的臨床研究,並得出結論:有效化療+營養支持治療比單純營養支持治療效果更好、生存期更長、生活質量也更高。這就是說,治療癌症單靠“扶正”不行、必需施行“袪邪”。當然,大多數化療藥物是殺傷腫瘤和正常細胞的“雙刃劍”,如使用不當,確實會使“人垮掉,死得快”。因此,毫不誇張地說,化療用藥是一中專門藝術,需根治腫瘤時應“窮追猛打”,要維持體力時該“細雨和風”,二者缺一不可,機體才能平衡穩定。一個好的腫瘤內科醫生必然是一個把握得好平衡、走得好“鋼絲”的藝術家,方能在維護好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的同時讓化療藥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2)“為了增加免疫力,化療期間就是要多吃,吃不下時也要強吃”。如前所述,化療藥物造成消化道反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損傷胃腸道粘膜、造成其水腫而“拒絕接受”食物。這其實是一種機體對胃腸道表皮細胞的“自我保護”反射,如果強行進食,就會使它們不得“休息”、甚至加重損傷。因此,飲食應如上所述,少食多餐、先稀後幹、循序漸進,其原則應概括為“吃得下時就吃,吃得下多少就吃多少”。

(3)“為了加強自身抵抗力,化療中一定要加強鍛鍊,恢復體力”。其實,自身抵抗力的強弱更多地取決於平時的鍛鍊和體質,化療後恰恰是免疫系統最薄弱的時期,應該“養精蓄銳、積累正氣”,過度消耗體力只會推遲康復,在戶外呼吸新鮮空氣也要同時注意預防風寒。因此,鍛鍊身體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疾病知識 | 病友交流 | 病情答疑

↓ 這裡通通都有 ↓

掃描下方二維碼

添加大方醫生助手

視具體情況分配到相應群內

最後,要記得

微信搜索medchannel醫平方

及時獲取更多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