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鲁迅死后,朱安变卖鲁迅遗物,遭到非议后朱安说了一番心酸话


鲁迅死后,朱安变卖鲁迅遗物,遭到非议后朱安说了一番心酸话


鲁迅死后,朱安变卖鲁迅遗物,遭到非议后朱安说了一番心酸话

说到朱安,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她的丈夫鲁迅却是家喻户晓,朱安作为鲁迅的原配夫人,其一生并不顺遂。本是旧社会的平庸女性,思想封建保守,在和鲁迅先生的"包办婚姻"中,备受冷落,最终穷困潦倒的度过了余生。

鲁迅死后,朱安变卖鲁迅遗物,遭到非议后朱安说了一番心酸话

朱安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位商人家中,祖上曾做过官,家境尚可。朱安从小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被教育成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女性,脾气温和,隐忍保守,同时精通女工,擅长烹饪。最为世人诟病的裹脚悲剧也发生在她的身上,这些都成为了她与鲁迅先生背道而驰的根本原因。

根据绍兴传统,婚姻双方流行女方比男方大两三岁,一切似乎是天注定,当时的朱安与鲁迅刚好年龄相仿,鲁迅的母亲对朱安又特别满意,于是贸然做主去朱家结亲,从此朱安开始了她一生不幸的婚姻,鲁迅先生也因此痛苦不已。

起初鲁迅先生是做过妥协的,订婚之后,尚在日本的鲁迅向朱家提出要求:希望朱安放弃裹脚,并进入学堂接受新知识。这在如今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朱安早已困在旧社会的牢笼中,挣脱不开,无法满足鲁迅提出的要求,两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鲁迅死后,朱安变卖鲁迅遗物,遭到非议后朱安说了一番心酸话

1906年,鲁迅最终违背不了父母之命,在母亲的欺骗下同朱安仓促成婚。婚礼自然是按照繁琐的习俗举办,朱安为了讨得丈夫欢心,在鞋里塞满了棉花以充当大脚新娘,可是弄巧成拙,鲁迅对她没有感情,婚后第三天便去了日本。

此后的岁月中,两人无疑是荒漠婚姻,鲁迅对朱安顶多算是以礼相待,更多的时候,朱安扮演的是周家保姆的角色,十分不起眼。朱安虽然深爱丈夫,一直恪守本分,却因为思想学识与鲁迅差距悬殊,注定两人形同陌路,越走越远。1927年,鲁迅搬到上海,与美丽优雅的许广平同居,许曾参加"五四运动",同鲁迅先生亦师亦友,两人是新思想上真正的同盟军。

鲁迅死后,朱安变卖鲁迅遗物,遭到非议后朱安说了一番心酸话

这对朱安来说又是一次沉痛的打击,也许爱到骨子里就只剩卑微了吧,朱安并没有恶语相向,而是默默的选择支持丈夫的一切行为。许广平有了身孕后,她变得慢慢释然,除了在家悉心照料周老太太,还逢人便说许和鲁迅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

随着1936年鲁迅先生的病逝,朱安孤独的一生仿佛成为了无底洞。起初周老太太在世时,两人的生活开支主要由许广平负担,周作人同时救济一部分作为补贴,但生活依然拮据,许广平因为抚养独子,自己有时候都自身难保。朱安在时局动荡,物价飞涨的年代,生活变得越来越清苦,曾有报馆工作人员愿意以交换鲁迅遗作为条件,来给她一笔不菲的生活费,她断然拒绝了,后期又拒绝了一个艺术团体对她的捐赠,"故宁自苦,不愿苟取"反映了朱安是一位有骨气,自尊心很强,极其倔强的传统女性。

鲁迅死后,朱安变卖鲁迅遗物,遭到非议后朱安说了一番心酸话

朱安在漫长的岁月中似乎从未向世人表述自己的内心所想,压抑无比,直到1944年,朱安已经步入晚年,力不从心,又体弱多病,这个时候由于联系不上许广平,仅靠每月周作人先生150的补贴,生活每况愈下,欠债逐渐变多,不得已她采取周作人的建议,在报纸刊登出售鲁迅藏书的消息。

此举让社会各界忧心如焚,许广平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信加以阻止,随后上海方面委派唐弢、刘哲民二人前去北京调解,朱安面对来客,或许是因为几十年的孤独生活导致情绪失控,委屈不已,她发出了最后的呐喊:

"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这也许是朱安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吧,也是她唯一一次为自己悲剧的一生进行申诉,对自己的丈夫从一而终,甚至看的比自己还重要,又怎么会舍得变卖鲁迅先生的遗物呢?由于被世人遗忘的太久,加上对上海方面的误会,内心的困苦才会让她采取此举来引起关注。

鲁迅死后,朱安变卖鲁迅遗物,遭到非议后朱安说了一番心酸话

朱安是旧社会传统女性的一个缩影,深受包办婚姻的压迫,只是因为丈夫是大文豪鲁迅先生,才偶尔被世人提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幸运"吧,时代让她无所适从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初心,应到受到世人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