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魯迅死後,朱安變賣魯迅遺物,遭到非議後朱安說了一番心酸話


魯迅死後,朱安變賣魯迅遺物,遭到非議後朱安說了一番心酸話


魯迅死後,朱安變賣魯迅遺物,遭到非議後朱安說了一番心酸話

說到朱安,很多人可能並不熟悉,但是她的丈夫魯迅卻是家喻戶曉,朱安作為魯迅的原配夫人,其一生並不順遂。本是舊社會的平庸女性,思想封建保守,在和魯迅先生的"包辦婚姻"中,備受冷落,最終窮困潦倒的度過了餘生。

魯迅死後,朱安變賣魯迅遺物,遭到非議後朱安說了一番心酸話

朱安出生於浙江紹興一位商人家中,祖上曾做過官,家境尚可。朱安從小深受封建思想的影響,被教育成為一個典型的傳統女性,脾氣溫和,隱忍保守,同時精通女工,擅長烹飪。最為世人詬病的裹腳悲劇也發生在她的身上,這些都成為了她與魯迅先生背道而馳的根本原因。

根據紹興傳統,婚姻雙方流行女方比男方大兩三歲,一切似乎是天註定,當時的朱安與魯迅剛好年齡相仿,魯迅的母親對朱安又特別滿意,於是貿然做主去朱家結親,從此朱安開始了她一生不幸的婚姻,魯迅先生也因此痛苦不已。

起初魯迅先生是做過妥協的,訂婚之後,尚在日本的魯迅向朱家提出要求:希望朱安放棄裹腳,並進入學堂接受新知識。這在如今看來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朱安早已困在舊社會的牢籠中,掙脫不開,無法滿足魯迅提出的要求,兩人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魯迅死後,朱安變賣魯迅遺物,遭到非議後朱安說了一番心酸話

1906年,魯迅最終違背不了父母之命,在母親的欺騙下同朱安倉促成婚。婚禮自然是按照繁瑣的習俗舉辦,朱安為了討得丈夫歡心,在鞋裡塞滿了棉花以充當大腳新娘,可是弄巧成拙,魯迅對她沒有感情,婚後第三天便去了日本。

此後的歲月中,兩人無疑是荒漠婚姻,魯迅對朱安頂多算是以禮相待,更多的時候,朱安扮演的是周家保姆的角色,十分不起眼。朱安雖然深愛丈夫,一直恪守本分,卻因為思想學識與魯迅差距懸殊,註定兩人形同陌路,越走越遠。1927年,魯迅搬到上海,與美麗優雅的許廣平同居,許曾參加"五四運動",同魯迅先生亦師亦友,兩人是新思想上真正的同盟軍。

魯迅死後,朱安變賣魯迅遺物,遭到非議後朱安說了一番心酸話

這對朱安來說又是一次沉痛的打擊,也許愛到骨子裡就只剩卑微了吧,朱安並沒有惡語相向,而是默默的選擇支持丈夫的一切行為。許廣平有了身孕後,她變得慢慢釋然,除了在家悉心照料周老太太,還逢人便說許和魯迅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

隨著1936年魯迅先生的病逝,朱安孤獨的一生彷彿成為了無底洞。起初周老太太在世時,兩人的生活開支主要由許廣平負擔,周作人同時救濟一部分作為補貼,但生活依然拮据,許廣平因為撫養獨子,自己有時候都自身難保。朱安在時局動盪,物價飛漲的年代,生活變得越來越清苦,曾有報館工作人員願意以交換魯迅遺作為條件,來給她一筆不菲的生活費,她斷然拒絕了,後期又拒絕了一個藝術團體對她的捐贈,"故寧自苦,不願苟取"反映了朱安是一位有骨氣,自尊心很強,極其倔強的傳統女性。

魯迅死後,朱安變賣魯迅遺物,遭到非議後朱安說了一番心酸話

朱安在漫長的歲月中似乎從未向世人表述自己的內心所想,壓抑無比,直到1944年,朱安已經步入晚年,力不從心,又體弱多病,這個時候由於聯繫不上許廣平,僅靠每月周作人先生150的補貼,生活每況愈下,欠債逐漸變多,不得已她採取周作人的建議,在報紙刊登出售魯迅藏書的消息。

此舉讓社會各界憂心如焚,許廣平得知此事後立即寫信加以阻止,隨後上海方面委派唐弢、劉哲民二人前去北京調解,朱安面對來客,或許是因為幾十年的孤獨生活導致情緒失控,委屈不已,她發出了最後的吶喊:

"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這也許是朱安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吧,也是她唯一一次為自己悲劇的一生進行申訴,對自己的丈夫從一而終,甚至看的比自己還重要,又怎麼會捨得變賣魯迅先生的遺物呢?由於被世人遺忘的太久,加上對上海方面的誤會,內心的困苦才會讓她採取此舉來引起關注。

魯迅死後,朱安變賣魯迅遺物,遭到非議後朱安說了一番心酸話

朱安是舊社會傳統女性的一個縮影,深受包辦婚姻的壓迫,只是因為丈夫是大文豪魯迅先生,才偶爾被世人提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許是一種"幸運"吧,時代讓她無所適從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尊嚴和初心,應到受到世人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