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魯迅: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光緒十九年(即1893年),魯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為江南鄉試行賄案潛逃,魯迅之父周伯宜被清朝官府抓去頂罪。後,周介孚自首,周伯宜放歸,家中竭盡錢財上送清官府。

至此,家中境況凋敝,開始困苦不堪,這正是這次事件,魯迅之父周伯宜性情大變,身體也每況愈下。

1893年冬,周伯宜一病不起直至1896年10月12日去世。

魯迅對於中醫的偏見也正是從父親的病開始,在《吶喊·自序》中,他直言:“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

父親的病給了他刻骨銘心的記憶,為此魯迅還專門寫了一片《父親的病》收錄在《朝花夕拾》中。上面記錄了中醫給他父親看病的過程。

魯迅: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一開始,周伯宜的病是由紹興城中的一位名醫看,這位名醫出診一角四,對於一個從小康之家迅速下跌到貧苦家庭的魯迅而言,這一塊四角錢也是頗費周折。

且不說名醫診費有多貴,單說這藥引子,這位名醫便與眾不同。要河邊掘的蘆根,還要經霜三年的甘蔗,這情節大概要和《紅樓夢》中薛寶釵的“冷香丸”相媲美了。

最初的時候,魯迅對於中醫還是懷著尊敬和信仰的態度的,在文中他還專門寫到乾隆時候有一個名醫用梧桐葉做藥引,理由就是: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對於此,魯迅直言自己雖不瞭解,但卻十分佩服。

但後來,父親的病卻越來越嚴重,魯迅便開始對這經霜三年的甘蔗表示了懷疑,原本的敬仰之心也冷了大半。偏偏這時候名醫說自己已黔驢技窮,如果要想繼續看好你父親的病,就給你推薦另外一個名醫——陳蓮河。

陳蓮河是魯迅在文中杜撰的名字,現實中此人名叫何廉臣,魯迅為了故意羞辱他才把他的名字倒過來寫。

魯迅: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何廉臣的藥引子更加奇特,看到他開的方子魯迅才知道經霜三年的甘蔗根本就不算什麼。

此人的藥引需要蟋蟀一對,而且蟋蟀要原配,清清白白有貞節,如果是續絃或母蟋蟀再嫁,那麼蟋蟀連做藥引的資格都沒有了。

好在對魯迅有百草園,捉蟋蟀也不是什麼難事,至於那蟋蟀是不是貞節,有沒有再娶或再嫁那就不能知道了。

除了蟋蟀一對,還要平地木十株,魯迅一家求爺爺告奶奶總算是找到了。這時候,何廉臣又開出一副“敗鼓皮丸”的丸藥來,什麼是敗鼓皮丸呢?就是被打破的鼓皮。

因為魯迅的父親周伯宜得的是水腫,水腫那時候又被稱為“鼓脹”,用打破的鼓皮作藥丸自然就可以克服他。

種種荒謬的藥用完之後,周伯宜的病不但不見好,反而是越來越重了下去。何廉臣這位名醫也沒有了辦法,但他沒有責怪自己技不如人,反而開始將病症引到鬼神上來。

魯迅: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何廉臣說道:“醫能醫病,不能醫命”,就是說如果你是患了病,我還可以幫你看;若是你前世造了什麼冤孽,招致了什麼仇恨,有髒東西來索命,那就不是我所能醫治的範圍了。

最終,魯迅的父親日漸一日的病下去,直到斷氣。

直到後來,魯迅進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在那裡,世界向他打開了大門,他讀到了《全體新論》和《化學衛生論》之類,他終於體悟到“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於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端於西方醫學的事實。”

魯迅對於中醫的態度的確帶著偏見,這不僅是由時代的限制,同時也是由親身體會到的絕望所致。如果沒有經歷過父親疾病的刻骨銘心,恐怕在對於中醫方面,先生也不會如此犀利。

想來,魯迅是把父親死的仇恨算在中醫頭上了。

魯迅: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除了在《父親的病》這篇文章裡,魯迅在小說《藥》裡,通過寫用人血饅頭治癆病這件事,又對中醫進行了鞭笞。在《墳·從鬍鬚到牙齒》中,魯迅直言:“到現在,即使有人說中醫怎樣可靠,單方怎樣靈,我還都不信。”在小說《明天》裡,單四嫂子的兒子生了病,不去看醫生卻去看仙姑,最終他兒子死去。

但魯迅卻也不是一味的打壓,直到後來,魯迅在《南腔北調集·經驗》這一篇文章裡,寫到:“偶然翻翻《本草綱目》,不禁想起了這一點。這一部書,是很普通的書,但裡面卻含有豐富的寶藏。”這篇文章寫於1933年,那時候年歲漸大的魯迅態度也發生了轉變,或許在中醫去掉糟粕後,能夠看到裡面好的一面。

魯迅: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在魯迅之子周海嬰所作的《魯迅與我七十年》中,他曾寫道:“母親(許廣平)當時因過度勞累,白帶頗多,西醫讓用沖洗方法,沒有見效。她遂買‘烏雞白鳳丸’服了,見效很快,連西醫也感到吃驚。這種中藥丸,後來父母親還介紹給蕭紅服用,因她也是體弱勞累,生活不安定,以至患了婦女的月經不調症,結果也治癒了。”

周海嬰在《父親為我治病》中寫到自己有哮喘病,一旦發作,側夜難眠。魯迅用西醫之法為他治療,雖然也得到緩解作用,但卻還是不如父親用中醫治療效果更好。魯迅把芥末粉倒入臉盆中,衝入滾燙的熱水,毛巾浸入水中以此來熱敷背部。雖然揹包燙的一個一個包,但卻可以安然睡去,呼吸通暢。

由此可見,魯迅並不是反對中醫,而是反對誤人病情的庸醫,在加之站在文化批判的高地上,面對新思潮和舊思想的衝突,不免要拿中醫開刀,這和他反對儒道都是異曲同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