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快過年了,請問你們對家鄉的哪種小吃最留念?

jch115728


1: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這是我們由來已久的說法,也可以說熱乾麵就是武漢的名片,不同於其他的湯麵和拌麵,武漢熱乾麵的麵條要先煮好然後抹上油晾曬,吃的時候放在沸水裡燙熱,再加上各種的配料和各種的武漢特色配菜,那種感覺簡直是美到了極點。不過對老武漢來說,街頭巷尾的小鋪才是最香的!要知道,武漢的熱乾麵可是我國五大名面之一喲。小夥伴們知道剩餘的四中面麼?沒錯,他們分別是山西的刀削麵,廣西廣東的伊府麵,四川的擔擔麵,還有就是北京的炸醬麵。

2:豆皮

在武漢,說起早餐。肯定會有大多數網友要吃武漢的熱乾麵,但是,要說起早餐,老武漢們肯定是要吃豆皮的。豆皮的形狀就像是一塊塊方形金磚一樣,金黃金黃的,外酥裡嫩的豆皮一度的佔有著早餐的寶座,而要說起武漢哪裡的豆皮最好吃,那就是位於武漢漢口的中山大道那裡的老通城三鮮豆皮了,說真的,在今年五月份的時候我曾經去過武漢,在武漢待了三天,但是始終沒有吃到漢口老通城的三鮮豆皮。這也是我現在唯一在武漢市留下的遺憾了。

3:鴨脖

可能很多網友都聽過久久鴨脖,也可能聽過別的地方區域性的鴨脖,但是我們今天說的是武漢的鴨脖,一個在二十世紀末就開始在武漢颳起了一股鴨脖風的精武鴨脖,要知道,精武鴨脖可是在漢口的精武路那一帶就是好多家,更別提在其他的地方了,那更是數不勝數!精武鴨脖的滷味配方是在川味的配方上加以改進,但是保留了川味的麻辣,也加入了湖南地區的香,同時吃進嘴裡的口感也是別具一格的。可以說精武鴨脖把武漢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

4:鮮魚糊湯粉

鮮魚湖湯粉是在武漢歷史上最悠久的小吃了,如果不是武漢的熱乾麵太出名,或許提起武漢,我們先想到的就是鮮魚湖湯粉了。而不是現在一提到武漢就是武漢的熱乾麵。其中武漢的鮮魚湖湯粉可以說在武漢分為量大派系,也就是吃貨們所說的做法不同,味道也就不同,一種就是直接把魚放入鍋中大火煮,一直煮到120°,然後再用中火熬至糊狀,具體的做法也就不說了,因為小編也沒有做過,所以,這是老闆的祖傳秘方,我們也沒辦法再去深究。






小二上菜115


小時候,特別盼著過年,因為過年了,不但放假了,也能吃上各種各樣美味好吃的食物了。這相對於我們那個年代出生的人而言,平時實在是難得吃上一次,除非過年。哈哈,暴露年齡了[捂臉]。

天增歲月人增壽,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更加珍惜物質豐盛的今天來之不易,特別是每逢過年時,都會回憶起過去的舊時光,懷念起過去過年時候的家鄉小吃。

我的家鄉地處粵西。那裡過年時,有一樣小吃,叫做尖堆,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仍然清楚地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前一兩天,家裡都會提前將糯米淘洗乾淨,瀝乾水分後拿到加工店裡打磨成粉,等到年三十那天晚上再拿出來製作成油尖堆,一個個圓圓的,寓意團團圓圓。

材料及製作步驟如下:

大鐵鍋、糯米粉,白糖、紅糖,鮮椰絲,花生仁,黑芝麻,花生油,份量按自己的選擇而增減。

1、先將鮮椰絲放入一個大盤中,下適量白糖拌勻,大概醃製10小時左右變成糖椰絲。然後將黑芝麻洗淨,炒至香熟,將花生仁也炒熟去皮,碾成碎粒;最後將上述各種料混合拌勻製成餡料備用。

2、熬糖水,鍋裡燒適量開水將紅糖倒進開水裡微火慢熬,待糖完全融化後即可(紅糖或白糖均可)。

3、待熬好的糖水冷卻後分次倒進糯米粉裡充分攪拌均勻,並將糯米粉反覆搓揉成乾溼度適中的麵糰備用。

4、接著將麵糰捏成若干個小團,每個都搓成圓形壓扁後,放入餡料封好口復搓成圓球形狀即可。

5、炸煎堆。花生油下鍋燒沸後,將做好的圓球放入鍋中炸,為防止煎堆夾在鍋底燒焦,煎堆入鍋後要用鐵網勺輕輕將煎堆脫離鍋底,炸至煎堆浮出水面並色澤金黃後即可起鍋。





二木清歡


孩童時代最開心的事就是年關前的打餈粑。此時讓孩子們開心的是,不時能吃上一坨糯米飯,乘大人們不注意,還能偷吃剛打好還溫熱柔軟的餈粑。

打餈粑、捏餈粑是一個需要多人配合的工作,一般都是幾家人湊在一起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笑語喧譁,更加襯托出過年的喜慶氣氛。

小孩子們尤喜歡這種場面,你追我趕,你叫我嚷,有吃有玩,好不快活。吃糯米飯、上桌壓餈粑、幫著家長把切好的餈粑浸水儲存,都是小時候過年有味的事。

餈粑有很多種吃法,我老家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油煎,水煮,火烤,還可以同甜酒雞蛋一起煮沸加糖,被用來招待早起拜年,主家來不及做飯宴請的親朋好友!

其中有一種吃法比較著名,經常被當作小吃甜點,出現在餐桌上,那就是紅糖餈粑。做法簡單易懂,將餈粑切成1釐米寬和厚的長條,鍋裡倒入油後轉小火,放入餈粑半煎半炸。煎至金黃,翻面煎炸另一面,煎好後裝盤備用,鍋裡放入少許油,放入適量紅糖,開小火煮,期間用炒勺不停攪動湯汁,以免糊鍋,待糖汁完全融化至濃稠狀,淋在擺好盤的餈粑上,就可以出餐了!


小敏姐餐飲創業雜談


我是江西宜春人,快過年了,對我們家鄉的麻餈最為留念。麻餈是一種用糯米做成的餈粑,先把糯米蒸成糯米飯,然後通過擠壓敲打變成糯米糰,再捏成一塊一塊的麻餈,蘸豆粉、芝麻粉,那個香糯可口,想想都流口水。小時候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會做麻餈,即可以當主食,又可以當零食,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歡吃。

如今在城市生活很多年了,自己不會做,但是超市有賣,冷卻的麻餈,硬硬的一塊,有圓形的,方形的,它也在與時俱進,出現了紫薯口味的,前兩天我在超市買了四塊,煮著醮豆粉吃的,盤底都被舔了。下面我微加介紹一下宜春麻餈的吃法。

【水煮麻餈】

1. 買來的麻餈,用水衝先乾淨外表。

2. 在鍋中加入水,大火燒開,放入洗好的麻餈。

3. 水再次燒開後,調至小火。

4. 用筷子輕輕戳麻餈,如果變軟了,翻一面接著煮。

5. 繼續小火煮,待麻餈全部變軟後,用鏟子鏟入盤中,不要用筷子,會夾斷。

6. 另一個盤子,倒入買來的熟豆粉,上面撒少許白糖。

7. 將麻餈放在豆粉上,底下一面全部粘滿豆粉,再翻一面,也粘滿,夾入口中,甜糯噴香。

8. 稍咀嚼幾下,就可以吞下去,但是唇齒留香好久,這香味是豆粉的。

除了煮著吃,還可以煎著吃,蒸著吃,不管哪一種吃法,麻餈和豆粉都是絕配。如果你有機會來宜春,一定要嘗一嘗宜春的麻餈。

這裡是風拂柳廚房,記錄一位80後二寶媽在廚房創造美食的點滴。感謝你用心閱讀我的分享,歡迎大家評論、轉發、收藏,你的認可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風拂柳廚房


臘月二十三,就已經是小年了,全家就開始大掃除,一般臘月二十三祭灶神,就開始蒸年饃了!

小時候,過年看媽媽蒸棗饃,長大了就和媽媽一起蒸,現在結婚了,媽媽不在了,兒子也長大了,過年就自己在家蒸棗饃!

想念媽媽,想念和媽媽一起蒸棗饃的時候!











哲兒的媽媽


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過年了我們東北農村有很多特色小吃!我有最愛吃點芝麻糖也叫灶糖!是用大米小麥熬製而成的!我們一到冬天我們老少起早貪黑的做!發往各地銷售!是我小時候的回憶特別喜歡吃!還有爸爸灌製的血腸!用新鮮的豬肉加入老骨湯!加蔥薑蒜雞精耗油白酒生抽等調製而成!用豬大腸洗淨一頭記死!用漏斗在另一頭開始灌製豬血!然後用溫開水用小火一點一點煮!十五分鐘即可使用!還有媽媽做的粘豆包!又粘又甜特別好吃!寓意著來年蒸蒸日上!







愛生活的大勇哥


爺爺奶奶和姥姥那一輩過年特別有儀式感。特別懷念小的時候每年過年,姥姥都會拿面做成各種小吃,鹹的有酥肉、油餅和丸子,甜的有麻葉,過油一炸,別提多香了。姥姥還會在年前就開始做皮渣、發糕、豆包和棗饃,棗饃捏出各種造型,層層疊疊,像個藝術品。

以前,奶奶家過年會做酸菜燉粉條,每年過年的保留曲目。因為奶奶是南方人,過年還會做麵筋團裡面塞上肉上鍋蒸;還有無錫排骨;雞蛋餃子(就是雞蛋攤成了餅裡面夾上肉餡).....這些都是我童年最愛的美食和記憶中的年味。

現在姥姥和奶奶都走了,再也吃不到童年的味道了。雖然現在食物的品種多了,過年都去飯店吃飯了,再也不用下廚房麻煩做年夜飯了,但最懷念的,還是童年吃到的這些美食。



笨笨糖666


大家好我是興興,我家鄉在陽春市雙滘鎮。我家鄉最令我懷念的一種美食就是 手工粉。

這個手工粉是我從小吃到大的一種美食。每一年回家過年都會買來吃。

它是完全靠人工製作出來的。把大米打成漿,然後鋪在一個很大的容器裡,就鋪薄薄的一層,放到蒸爐裡面蒸,用的是柴火。蒸好之後拿出來放在一旁晾涼,最後才切成寬寬的粉條狀,要吃的時候,加上一點秘製醬料,就可以直接食用。吃起來QQ彈彈的,味道好極了👏👏。


興興搞搞震


我們家鄉有好多小吃,唯獨包米果是我們家鄉,我最愛吃的,因為因為它吃起來不像別的米果炸的那種,我們都米果是蒸的,而且裡面有陷,有很多種菜,他和艾米果是一樣的做法,只不過是艾米果米漿里加了艾葉,這隻有米漿,沒有艾葉就直接在攪拌成一坨米糊,再來一個一個來做,哦,然後再包上自己調好的線,然後上鍋大火蒸蒸個一二十分鐘就可以開吃啦


一帆風順140376561


老家家處揚泰地區,現如今定居在常州。

離得近,菜系上同屬淮揚,在吃上面的習慣差不多,口味上可能略有區別。

臨近過年,要說對老家哪種吃食最懷念,那還得當屬我們老家的特色菜:豬肚肺湯。

看菜名,顧名思義,菜裡有豬肚、豬肺,除了這兩樣,還有豬血,豬大腸等等。

小時候過年,村裡有人家殺豬,當時父親會順帶著買一些豬下水,回家處理乾淨,然後交由母親進行烹飪。每年也只有過年期間才能有這些東西,所以印象特別深。

現在每逢過年,父母親依然會做一些肚肺湯,味道依然如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