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微信家長群衝突頻發,應該繼續使用嗎?該如何避免這些衝突?

玩轉智能


雖然與老師這個行業毫無關係,還是建議別用微信,衝突也是避免不了的!

說到這個事情,真的是深有體會,妹妹才上初一,班主任弄了個家長群,接著媽媽拖爸爸,爸爸拉媽媽,40個學生的班,家長群裡達70多個,剛開學,事情多得要死,群裡的家長又不懂,又擔憂自己的寶貝閨女寶貝兒子坐車什麼的沒有著落,瘋狂的@班主任,這個問巴拉巴拉那個問巴拉巴拉,老師有空出來說幾句,沒空就沒怎麼回,更過分的是,有個家長看老師不回,就一直在@她,然後在那邊打1.11.111.1111.....我爸當時看到就氣的不行,看一下罵一句,最後實在受不了,把我媽拉進去自己退群了...

這種事情,確實太多了,中國式家長,很多就怕孩子怎樣,當個寶,不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朋友做家教兼職也是,微信群都有吵起來的,說她不負責任,什麼都不懂還去教小孩子,對一個女孩子,有的話真的說的很過分,然而她並沒有什麼錯。說一句不中聽的話,更大的問題是家長教育上。

小編那個年代,沒有微信,全部統一使用家校短信通(全校的那種系統),十分方便一旦有通知,集體發送短信到班裡同學家長的手機上,不給說廢話的餘地,自然也不會多出來這麼多事情,因為很少有家長跑去找老師說這些事,嫌麻煩。

家長護孩子,老師教孩子,家長看不慣,有意見,自然要去講一通,哪裡避免衝突哦?我看,這個家校短信通就不錯,雖然要花點小錢,但是總比微信群這種吵,雜,亂的溝通平臺好。


鎂客網


這個問題其實說明了,微信群並不是家校溝通的最好方式。

在我看來,一個優秀的家校溝通軟件應該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 應有管理員。尤其是在中小學的班級群裡,學生的發言可能還不太成熟,家長又因為背景、層次相差較大,很難有共同語言,在這個時候,必須要有人來維護秩序。這個維護秩序的人可以是班主任,可以是班幹部,也可以是家長代表,但不能沒有。


  2. 應有文件存檔。老師可能會通過群組佈置作業,提供正確答案等等。在微信群裡,這些東西不容易歸檔,過了一天兩天,就容易找不到了。非常不利於回溯。

  3. 應有日程表。學校上課,家長可能會關心課程進度,老師教到哪兒,孩子學到哪兒,在這個時候,一個比較完善的日程表會很有幫助。

  4. 應有反饋機制。家長們會關心自己孩子的成績怎麼樣,但又不想讓其他人知道,在這個時候,如果方便的把孩子的學習情況傳給家長就會事半功倍。


顯然,現有的微信群並不能提供這樣的功能,當然,可能有比較好小程序能夠實現一些功能,但總有些變扭。所以從這點看,微信群可能還不如 QQ 群好使。當然,如果有更好的家校溝通軟件就更好啦!


以上是從硬機制分析這個問題。從軟機制上,老師們也可以想一些辦法來避免衝突的發生,如:

  1. 投票系統。當發生衝突的時候,採用民主的方式,由大家投票決定是否要禁言家長。

  2. 親子捆綁。若家長有過激行為,學生的表現分也會受到影響。這會督促家長以身作則,謹言慎行。


曾加


這個問題,感覺就像是說大馬路上開車,車禍時有發生。那麼請問,到底汽車該不該繼續使用呢?難道不應該規範司機的行車秩序,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嘛?

首先,微信群或者是QQ群,用來進行班級管理,這都是可以的。我是一名班主任,我們班級就使用了QQ群。好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方便及時和家長溝通。

在孩子們低年級階段,尤其是一年級,需要在群裡公佈每天的作業內容。還有,定校服,畫兒童畫,家訪等等一系列事務都要在群裡跟家長朋友交代清楚。

中高年級挑戰升級,各種問卷調查,向國旗敬禮,祝福祖國母親等活動,都必須在網上完成。把文件一發,一目瞭然。

2.發揚優良表現,遏止不佳行為

同時,孩子們的優秀作業,可圈可點之處都能在群裡發佈,讓大家都來學習。同樣的,群裡也方便老師指出孩子們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雖然一般不會點名批評,但是先全班通報再私聊,也會引起家長的重視。

3.促進感情交流

節假日或者孩子們生日的時候,在群裡發起祝福。更加讓孩子們感受到班級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但是,題主說的兩個人互懟的情況在我的群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為,我從來不會把成績發到群裡。因為不論分數高低,都是孩子的隱私。如果家長實在想知道成績,可以私聊。但是我絕對不會告訴他自己孩子以外的孩子的成績。

如果家長因為別的情況在群裡互懟,那麼我首先會調查清楚是什麼情況,然後跟他們私聊後。把真實的內容和我處理的過程在群裡進行公佈,不偏不倚,以解決問題為目的。

一般來說,我的家長都是很明理的,積極配合我的工作。就是因為我做到了公平公正,不唯成績論。一視同仁。另外,我一開始就跟家長們說清楚了,有任何問題,先找我溝通。我解決不了,也會想辦法妥善解決。中午休息時間和下班之後屬於我的私人時間,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請相互理解。

希望大家都能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做孩子良好的榜樣。


我是左左,家有二寶的學(DOU)習(BI)型麻麻。育兒路上痛並快樂著,和你分享,為你解憂!

歡迎大家關注“左手教書右手育兒”,更多有意思的內容等你來看!


左手教書右手育兒


做過好幾年班主任,針對這個現象說點我自己的感受。

相對於微信群,我更加傾向於QQ群。在QQ群中,管理員是老師,可以有相對比較多的權限。比如家長進群、禁言、發佈作業等功能。作業一欄裡可以看出多少人看過了,並且能實現口頭作業網上批改的、重複提交。這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最好的監督。最重要的是,不想讓家長漏看的信息可以以通知的形式發佈。

二、制定好群規。

在接手班級的第一次家長會上,講清楚群規,比如如何命名、如何回覆、等,並告知家長,萬一在群裡發一些不太好的言論,將會被禁言,有重要事情請直接電話或私信(不用加好友直接能私信,這是微信無法做到的)。然後將這條群規的通知掛在群裡,讓每個進群的家長都看到,並在必要時嚴格執行。(首犯禁言,三次退群)

三、找幾個“家長託”。

和諧的家校關係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源泉。健康和諧的QQ群尤為重要!我的通常做法是,在建群后的第一天,先以尋找打掃教室的學生志願者的方式召喚家長來校,通過短暫的溝通,確定能和你站在統一戰線上的家長,一般願意來做志願者的家長都比較好相處、時間上相對比較自由。並將每一次的志願服務的照片都發到群裡,引導其他家長一起加入。當相處一段時間後,可以在群裡舉行一次家長管理員的投票活動,通過自薦、他薦,民主投票表決產生,一般這樣產生的家長都是在群裡聲望比較高的,比較有號召力,他家的孩子也是中上水平的。接下來的事情,那就是和這位家長或者幾位家長組成一個小群,有些事情事先達成一致後再發布,或者直接由他們來發布,事半功倍。

四、多發孩子的照片

現在的家庭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怪圈——我只要我的寶貝快樂就好。學習什麼的關注度反而沒有我小時候高了。那麼為了順應這個現象,作為老師,你就多發幾張孩子們平時開懷大笑的照片吧!光盤了,表揚!作業完成質量最好,表揚!跑得最快,表揚!以表揚促成長。最最關鍵的是,要表揚一群人!如果你希望有些孩子的家長能重視孩子的寫字字跡,那麼你就發幾張寫得好的作業上去,並點名表揚(表揚不要寫學號,這個刺激的力度太小了),如果是批評,建議老師們也是私信家長,畢竟誰都要面子,你照顧他們的面子,特殊情況時,他們也不會讓你難堪)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


路姮一一


建兩個群,一個通知群,一個討論群。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既然建了群,一旦你發了什麼消息,總是有些家長要討論的,那麼這些信息就被淹沒在討論之中,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啊,那就乾脆兩個群,通知群只負責發消息,大家不進行任何的討論啊,討論群就是鼓勵大家踴躍討論,直接討論,這樣的話目的就達到了。

對於通知取群主必須嚴格管理定好規則一旦誰在裡面進行了討論,立刻把這個人刪除掉,然後告訴他兩天之後再給他恢復,這樣只需一兩次,大家都記住了以後這個群就很安靜了。

而對於討論群就鼓勵大家踴躍發言,增加一下人氣。

經過這麼一過濾的話。所有的重要信息大家都能看到了。

在發信息的時候啊請注意,這兩個群都發一下。

我這種方法經過了測試效果非常好,從此之後再沒有一個人抱怨說重要信息被淹沒看不到的事情了。


weinli


這個問題需要老師來解決,很簡單。家長群就該由老師來發布相關信息的,家長沒啥事情沒必要在裡面東聊西聊的。

首先,公共群裡過度關注自己孩子易招反感。



尤其是一些家長喜歡聊自己子女的情況:我家XXX衣服穿多了,麻煩老師脫一下;我家XXX口味不好,希望老師照顧點……

說句實話,孩子在家長眼裡都是寶,個別人在公共場合過度關注自己的孩子,會很容易導致別人家長反對。

你自己眼裡的寶,有時候在別人看來就是一個熊孩子。

其次,在家長群發佈校園生活視頻也不妥



普法君的女兒今年剛上幼兒園,為了便於管理,大家都加了家長群。

結果,有一些家長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後,並未立即離去,而是站在窗戶外面看孩子們活動,並抽空拍一些短視頻,並選擇自己孩子表現最好的一面傳家長群裡。

這下可好,其他家長見到後就紛紛給老師私信:我家孩子怎麼沒跳舞、我家孩子衣服穿多了、我家孩子跟誰誰誰打架了……

上週,幼兒園老師召開家長會,專門聲明此事:家長們沒事不要拍攝視頻發到家長群,因為你們拍攝的往往是瞬間的事情,孩子的狀態未必都是最佳。

結果有位家長不聽,第二天又在家長群發佈此類視頻,被老師直接制止。

不是說你發視頻就是壞事,而是在幼兒階段,小孩子學習狀況未必穩定,你孩子美好的一面與別家孩子產生對比時,家長容易把這種焦慮轉移到老師身上,不利於教學工作開展。

最後,當家長意見不合發生衝突,規勸不了可清除出去。



現在的很多家長都是玻璃心,喜歡別人把自己孩子捧著、贊著,自己的育兒經能獲得廣泛讚譽最好。

但一旦別人有不同意見發出,這些人就有點受不了了,覺得面子掛不住了,就要懟回去了……

家長群發生類似事情,老師可馬上對雙方進行勸解,比較家長群是討論孩子學習的,不是來展示玻璃心、刀子嘴的。

若不行,可以直接飛機票✈️……


普了次法


還是要繼續使用的。隨著微信的不斷普及,不少家長自發組建了微信群和老師、其他家長交流教育心得。但是我們也知道說話說不好常常會造成一些誤會,而在家長群裡因為家長的素質參差不齊常常成了矛盾的爆發點,讓老師和家長在煩惱的同時又無可奈何。怎麼才能避免衝突了我感覺以下辦法可以。

1、重要問題私發。其實家長群就是為孩子學校家長三方提供一些便利,也就是說家長群裡作為老師就是通知一些事情,讓家長監督孩子學習和生活。我們在通知問題的時候可以根據問題的重要性選擇群發和私發。比如孩子的成績單我們可以私發給父母們,有時候就是因為家長之間的攀比讓微信群炸了。而團體活動獎勵這些就可以群發給家長們讓家長們一起在這片勝利的喜悅中嘛,有些老師真的也是,把一些有傷孩子和家長的東西公佈於世這樣孩子掛不住,家長更是這樣所以常常這樣引起爆發點。

2、良性溝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圍。我們可以進行一些良性溝通嘛,好多家長也是老師也是。每日N次在班群中詢問老師孩子的情況,生怕孩子在學校出現新“狀況”,為什麼不能做好自我調節,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並對班主任充滿信心。時不時把小孩得到的小貼畫、完成的作業、寫得工工整整的字貼上來,驕傲地請大家點贊,最重要的是希望老師給予關注。我們能不能曬娃適度,畢竟班群是一個公共交流平臺。老師們在班級群中點名批評孩子、公佈成績、排名等信息,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時也會讓家長感到不舒服。如果個別學生有問題可單獨與家長溝通,普遍問題可以在班群中與家長交流。

其實說這麼多就是想讓大家維護好這個微信群的規則。

智聯校園 齊堯回答

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首先要提出的一點是,家長的之間爆發的衝突與微信群無關。

退出微信群這個媒介,該有衝突依然會有衝突。

微信群的建立首要目的是為了幫助老師和學生家長溝通教學進度、複習內容以及作業情況的工具。

很多情況下,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家長矛盾的爆發都是積怨已久這和老師在溝通問題上的失職是有一定關係的。

其次,家長的過度緊張,也是班級爆發爭執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師放個屁都是香的,孩子們4:30下課,不到四點就會有一堆家長等在學校外面。這個時候突然班級群裡蹦出一條消息:今天學生表現不佳,操場罰站半個小時。

這時候群裡肯定有一批家長屁顛屁顛地回覆:收到!

因為你孩子在我手裡。

為了讓老師明確自己的站隊,必然有很大一部分家長拼命向老師示好。而這種表現則往往會招致其他家長的不滿:至於的嗎,至於這麼舔嗎?

所以,至於的嗎?

學生、家長和老師明確自己的分工,做到自己分內的事不就足夠了嗎?那麼拍老師的馬屁,使整個班級的心態出現失衡,出現傾斜,就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嗎?

長此以往下來,自然會有家長耐不住這種奇怪的群現象而爆發。

而這種問題,你要怪到班級群上嗎?刀子會成為殺人工具,所以我們學習一下元朝,沒收所有平民的刀具你看可好?

最後說說我的看法吧

微信群無需取締修改,該修改的是一些家長的思維

線上線下的溝通作為老師應當知道,是缺一不可的。所以並不存在什麼微信群不是家校最好的溝通方式這一說法,多一種溝通方式莫不然也錯了?

今年開學剛剛出現的一個例子:我一朋友家孩子,小學三年級。班主任是語文老師,特別負責任,每次放學都要在班級群裡輔導孩子們古詩詞知識到七八點。大部分家長是表示感謝的,因為安班主任的話說“小學學習任務相對輕鬆,現在語文多背一點,以後上初中了就能給孩子餘下時間學習其它科目。”班級粘性極高,多半數家長全力配合。

今年開學,那個老師沒帶孩子超過一個星期就換老師了。去學校一打聽原因,合著有一位家長向學校反映自己孩子學習壓力太大,老師給孩子增加負擔,強烈要求換老師,不然人家就退學。

那家長也有點背景,總之,老師走了,這個班的孩子們全都輕鬆了。

這個故事可謂是真的刷新了我的人生觀!那老師招誰惹誰了?小學你就受不了了?我很好奇這家長上沒上過高中。

由此可見,對自己孩子過分關注的家長才是整個溝通主體的毒瘤。

有這種群體的存在,用不用微信都一樣,只是衝突爆發的地點不同而已。

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自己多負起責任,又何必追著老師的屁股討好呢?

理智對待班級群消息,認真對待孩子學習。如果都在忙著教育孩子,就沒人有時間去群裡吵架了。


鑫時空科技


我不贊成使用微信群來作為家校溝通的工具。

我覺得微信是一個更加強調熟人之間的溝通的軟件。微信群在做家校溝通時有以下幾個缺點。

1.上傳的文件不方便找到。老師們有時候經常要傳一些學習資料或比較重要的文件在群裡面。如果是微信群的話,時間一久,要找到的話非常的費力。就算是家長找到了,有時也還需要把它傳到電腦上去打印。(會使用微信電腦版的家長並不多)

2.沒有群相冊的功能。作為老師,我有時候可能需要傳一些學生的照片在群相冊裡面,方便家長去查看。這些照片也可以作為我和家長強化溝通的一個工具,但是微信群裡面是沒有這個功能的。

3.沒有禁言的功能。像這種兩個家長之間發生比較嚴重的衝突的時候。如果說微信群有禁言功能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在電話與兩位家長溝通好的基礎上,通過禁言來進行干預。但是如果是在微信群中的話,老師就會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那就是家長都在氣頭上,我們老師的勸阻,可能沒有太大的作用,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他們吵。

要避免微信群中出現這種家長之間的衝突,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1.儘量使用QQ群作為家長群。


2.在班級QQ 群創建好後儘早發佈群內約定。對於在群內爭吵的,將採取禁言的措施。您別小看這個約定,事先打好預防針還是非常重要的。

3.儘量不要在群裡面發佈一些容易引起家長攀比的敏感信息。像這種直接在群裡面公佈整個班級的成績的做法,我覺得還是欠妥的。

4.當衝突出現苗頭的時候,教師要適當的干預。可以通過給雙方打電話,或者與家委會的成員們溝通,一起將這種衝突扼殺在開始的時候。

5.只選擇一個QQ群作為發佈渠道,不加微信群。家長邀請了也不加。

希望能幫到您!

關注關注我:跟我學語文


教育故事鋪



比如,微信群名稱可以為「禁言」……學校一(1)班。群公告內申明「禁言」群內不能聊天,只負責通知訊息。

我加入頭條培訓群就是如此,「禁言」群內只負責培訓內容和下發通知,大家進群時候早就宣佈過規則,不遵從規則會提醒,再提醒,然後直接踢出。

說實在話,人的層次有不同、素質有高低,共建一個群首先是目的清晰,群規明確,如果稀裡糊塗就建了群,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亂七八糟一團亂,素質低的人因為觀點不同還會進行人身攻擊,造成其它群成員的不愉快。


因此,選擇建群可以參考以下意見:

首先,確立群名稱;其次,確立群規則並宣導;最後,可以適當放權選擇合適的群管理(義務工),重在意願。

遵從以上幾點,一般班級群就不會出什麼問題。老師嘛,還是有些魄力是好的。因為畢竟不是社會活動,老師屬於術業有專攻一類型,並不是情商都高的,也並不適合長袖善舞一類型,如果拿社會上對於職員的標準來要求老師,未免有些強人所難。

所以,關於微信群衝突的問題很簡單,就是「禁言」。遙想當年,我們的家長是沒有進過什麼群的,所以也沒有這些衝突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