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援鄂護士謝莉莉講述在武漢疫情防控前線的五天五夜

援鄂護士謝莉莉講述在武漢疫情防控前線的五天五夜

重症組上班前留影。 通訊員供圖

“來了幾天,終於看到武漢的陽光,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大年初五中午,謝莉莉在朋友圈寫下這麼一句話。

1月25日凌晨,大年初一,很多人剛剛看完春晚,謝莉莉也剛剛從緊張的加班節奏中緩過來,正準備休息,突然一通來電,讓她來不及給母親拜個年,來不及抱抱女兒,就立馬打包行李,馳援武漢。

作為我省第一批出徵武漢的醫生,與謝莉莉同行的還有寧波另外12位醫護人員,他們是:吳仕波、許小敏、丁群力、褚歡歡、王海霞、唐靜芳、何倩倩、葉繼輝、周拓、王偉、陳海燕、潘曉丹。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包括他們在內的全省共141位醫護人員,迎著壓力,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和病毒搏鬥,與時間賽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昨晚,剛剛從火線上下來的謝莉莉顯得特別疲憊。高強度的工作,讓她和其他幾位護士說話的聲音有點微弱,靠著簡短的微信語音,她們講述了這幾天來的救援情況——

一天下來大家都趴下了

堅信情況會慢慢好轉

這次我們寧波來的醫護人員分為重症組和普通病房組,寧波重症護理組成立一個小組。

因為剛來,對當地口音也不熟悉,我們就兩兩配合,互相協助。由於防護服是4個小時必須脫一次,所以我們一次工作時間就是4個小時。第一天,因為反覆洗手、消毒,手上的皮膚就起了紅疹,火辣辣的疼,只能說我的手沒有我的內心強大。小組中最年輕的護士——李惠利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王偉,高高的鼻樑被口罩壓得得紅腫。

在病房裡,我們都是全副武裝的,戴上兩層手套、口罩,還有護目鏡。大家都穿著白色的防護服,為了方便認人,就在背面寫上了各自的名字。

防護服密不透風,雖然裡面穿的是短袖,只要一忙起來,就是一陣汗水。

護目鏡也會經常起霧,不過,我們都在護目鏡內側塗上一層薄薄的洗手液,雖然視野會有些模糊,但可以暫時克服起霧的問題。

因為護工短缺,我們除了完成治療工作外,還要承擔標本送檢、為患者打飯、清運垃圾、終末消毒等工作,可以說,一天下來,大家都趴下了……

但我們堅信,正如今天明媚的陽光,能穿透一切,情況會慢慢好轉的。

沒和家人商量就報名出征

把養了多年的長髮一刀剪了

謝莉莉是寧波市中醫院ICU的副護士長,重症科的技術骨幹。大年廿九那天,她收到單位招募醫療隊員的消息。沒和家裡人商量,她就報了名。

要說沒有一絲擔憂,那是騙人的。那天下班後,一家三口原本要去謝莉莉的媽媽家吃飯,但她擔心自己萬一情緒波動說出真相,會影響老人,當晚,就以單位忙走不開為由,一人回家整理心情。

直到抵達武漢的第二天,謝莉莉才給家裡人打了電話,向媽媽報了平安。

沒和家人商量的還有潘曉丹。這位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ICU護士平時就是科室的活躍分子,興趣愛好廣泛。這個春節,因為本來就要值班,所以她早早把孩子送去寧海。正式召集前,她和科室同事討論時就說,如果要選派人員增援武漢,她第一個報名,自己也是重症監護室的老護士了。一到武漢,這位“老護士”為了節約工作時間,竟完全不顧形象,拿起剪刀把養了多年的長髮剪了,“大不了,等回去再養回來!”

過硬的技術才是最好的防護

為節約物資每天儘量不喝水

到武漢的頭兩天,迎接他們的是緊鑼密鼓的培訓,最主要的就是學習如何做好防護措施,尤其是防護服的穿脫流程。

雖然都是資深醫護,但結合這次疫情的特點,他們被告知必須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

陳海燕是國科大寧波華美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士,穿脫防護服早已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脫防護服時的動作一定要輕,確保不出差錯,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與防護服上的病毒親密接觸,使之前的防護工作前功盡棄。”

防護用品穿脫都有一套十分嚴格的流程,醫療隊要求每個人必須過關。“要搶救病人,首先要保護好自己。過硬的技術才是最好的防護。”第二天,謝莉莉就和小夥伴們一起在房間裡練習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的練習,他們都不敢掉以輕心。

為了節約防護服,大家都儘量每次都使用一套防護服,少喝水甚至不喝水,為的就是減少上廁所頻率。

作為重症護理組的小組長,每次上班前,謝莉莉和組員們一起討論、學習。每天晚上,他們還要一起討論和學習,“大家來自不同單位,工作模式不同,我們需要儘快地熟悉對方。”

因為每天處於高強度的工作狀態,謝莉莉的睡眠質量特別差,晚上要吃兩三粒安定才能睡上4-5個小時。

女兒作文刷爆朋友圈

她說出了家屬的心聲

1月27日,謝莉莉女兒郭珂的一篇作文,刷爆了朋友圈。雖然字數不多,語言也略顯稚嫩,但字裡行間表露出的自豪和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卻是所有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家屬們的共同心聲。

郭珂是寧波惠貞書院六年級學生,從書房裡滿牆壁張貼的英語單詞,可以想象她學習的緊張。“現在媽媽去武漢了,我必須更加自覺一點,不讓媽媽操心。”

說起媽媽臨走的那天晚上,郭珂的臉上還顯露出淡淡的憂傷。除夕那天,一家人說好去外婆家吃年夜飯的,可快到吃飯時間了,媽媽來電話,說醫院加班,不能過來了。當時她就感到有點失望。

晚飯後,爸爸帶著她從外婆家回來,打開電視觀看春晚,媽媽很晚才回來,陪著他們看完了節目。

快要睡覺的時候,媽媽接了個電話,說要去支援武漢了,初一一早就出發。當時她很傷心,但看到爸爸媽媽臉色凝重,懂事的她默默地回到房間。早上,媽媽來到她房間。她是知道媽媽進來的,可又假裝睡著了。媽媽吻了一下她的額頭,就出門了。

她說,她是趴著房門看著媽媽下樓的,當時眼淚就流了下來。不知道媽媽這一走,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學校放寒假時,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圍繞“心目中的先鋒是誰”來展開。一直關注疫情的媽媽建議,可以寫寫鍾南山。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郭珂說她找了好多資料,知道了這位伯伯的偉大,對這個疾病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更加佩服媽媽的勇敢,於是她改變了最初的想法,她要寫自己的媽媽。在這樣危險的關頭,媽媽衝在了最前面,這不正是自己心目中的先鋒嗎?

大年初二晚上,郭珂終於等來了媽媽的第一個電話,得知媽媽平安的消息,她心裡輕鬆了很多。她相信,媽媽一定能保護好自己,完成使命,平安歸來。

郭珂作文

我心目中的先鋒

過年了,我們去外婆家吃年夜飯。開飯的時候,爸爸接到媽媽的電話,因為醫院裡工作需要,她不能和我們一起吃年夜飯了。當時我的心情很不好。

我們回家以後,媽媽很晚才到家。一家人高高興興地看完春晚,都快睡覺了。這時媽媽接了個電話,說她要去支援武漢了,大年初一就出發。聽到這個消息,我很傷心,默默地回到房間,因為媽媽要離開我很長一段時間,我該怎麼辦?但我又為她而感到自豪。因為媽媽是白衣天使,哪裡有病人,哪裡有困難,她總是衝在最前面的先鋒。

媽媽離開家後,我很想念她。不知道她在武漢還好嗎?安不安全,累不累?希望媽媽早點平安歸來。她永遠是我心中的先鋒。

記者 丁曉虹 程鑫 陸麒雯

通訊員 張可可 鄭軻 陳君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