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援鄂护士谢莉莉讲述在武汉疫情防控前线的五天五夜

援鄂护士谢莉莉讲述在武汉疫情防控前线的五天五夜

重症组上班前留影。 通讯员供图

“来了几天,终于看到武汉的阳光,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大年初五中午,谢莉莉在朋友圈写下这么一句话。

1月25日凌晨,大年初一,很多人刚刚看完春晚,谢莉莉也刚刚从紧张的加班节奏中缓过来,正准备休息,突然一通来电,让她来不及给母亲拜个年,来不及抱抱女儿,就立马打包行李,驰援武汉。

作为我省第一批出征武汉的医生,与谢莉莉同行的还有宁波另外12位医护人员,他们是:吴仕波、许小敏、丁群力、褚欢欢、王海霞、唐静芳、何倩倩、叶继辉、周拓、王伟、陈海燕、潘晓丹。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包括他们在内的全省共141位医护人员,迎着压力,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和病毒搏斗,与时间赛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昨晚,刚刚从火线上下来的谢莉莉显得特别疲惫。高强度的工作,让她和其他几位护士说话的声音有点微弱,靠着简短的微信语音,她们讲述了这几天来的救援情况——

一天下来大家都趴下了

坚信情况会慢慢好转

这次我们宁波来的医护人员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病房组,宁波重症护理组成立一个小组。

因为刚来,对当地口音也不熟悉,我们就两两配合,互相协助。由于防护服是4个小时必须脱一次,所以我们一次工作时间就是4个小时。第一天,因为反复洗手、消毒,手上的皮肤就起了红疹,火辣辣的疼,只能说我的手没有我的内心强大。小组中最年轻的护士——李惠利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王伟,高高的鼻梁被口罩压得得红肿。

在病房里,我们都是全副武装的,戴上两层手套、口罩,还有护目镜。大家都穿着白色的防护服,为了方便认人,就在背面写上了各自的名字。

防护服密不透风,虽然里面穿的是短袖,只要一忙起来,就是一阵汗水。

护目镜也会经常起雾,不过,我们都在护目镜内侧涂上一层薄薄的洗手液,虽然视野会有些模糊,但可以暂时克服起雾的问题。

因为护工短缺,我们除了完成治疗工作外,还要承担标本送检、为患者打饭、清运垃圾、终末消毒等工作,可以说,一天下来,大家都趴下了……

但我们坚信,正如今天明媚的阳光,能穿透一切,情况会慢慢好转的。

没和家人商量就报名出征

把养了多年的长发一刀剪了

谢莉莉是宁波市中医院ICU的副护士长,重症科的技术骨干。大年廿九那天,她收到单位招募医疗队员的消息。没和家里人商量,她就报了名。

要说没有一丝担忧,那是骗人的。那天下班后,一家三口原本要去谢莉莉的妈妈家吃饭,但她担心自己万一情绪波动说出真相,会影响老人,当晚,就以单位忙走不开为由,一人回家整理心情。

直到抵达武汉的第二天,谢莉莉才给家里人打了电话,向妈妈报了平安。

没和家人商量的还有潘晓丹。这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ICU护士平时就是科室的活跃分子,兴趣爱好广泛。这个春节,因为本来就要值班,所以她早早把孩子送去宁海。正式召集前,她和科室同事讨论时就说,如果要选派人员增援武汉,她第一个报名,自己也是重症监护室的老护士了。一到武汉,这位“老护士”为了节约工作时间,竟完全不顾形象,拿起剪刀把养了多年的长发剪了,“大不了,等回去再养回来!”

过硬的技术才是最好的防护

为节约物资每天尽量不喝水

到武汉的头两天,迎接他们的是紧锣密鼓的培训,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尤其是防护服的穿脱流程。

虽然都是资深医护,但结合这次疫情的特点,他们被告知必须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陈海燕是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士,穿脱防护服早已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脱防护服时的动作一定要轻,确保不出差错,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与防护服上的病毒亲密接触,使之前的防护工作前功尽弃。”

防护用品穿脱都有一套十分严格的流程,医疗队要求每个人必须过关。“要抢救病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过硬的技术才是最好的防护。”第二天,谢莉莉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房间里练习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的练习,他们都不敢掉以轻心。

为了节约防护服,大家都尽量每次都使用一套防护服,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为的就是减少上厕所频率。

作为重症护理组的小组长,每次上班前,谢莉莉和组员们一起讨论、学习。每天晚上,他们还要一起讨论和学习,“大家来自不同单位,工作模式不同,我们需要尽快地熟悉对方。”

因为每天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谢莉莉的睡眠质量特别差,晚上要吃两三粒安定才能睡上4-5个小时。

女儿作文刷爆朋友圈

她说出了家属的心声

1月27日,谢莉莉女儿郭珂的一篇作文,刷爆了朋友圈。虽然字数不多,语言也略显稚嫩,但字里行间表露出的自豪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却是所有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家属们的共同心声。

郭珂是宁波惠贞书院六年级学生,从书房里满墙壁张贴的英语单词,可以想象她学习的紧张。“现在妈妈去武汉了,我必须更加自觉一点,不让妈妈操心。”

说起妈妈临走的那天晚上,郭珂的脸上还显露出淡淡的忧伤。除夕那天,一家人说好去外婆家吃年夜饭的,可快到吃饭时间了,妈妈来电话,说医院加班,不能过来了。当时她就感到有点失望。

晚饭后,爸爸带着她从外婆家回来,打开电视观看春晚,妈妈很晚才回来,陪着他们看完了节目。

快要睡觉的时候,妈妈接了个电话,说要去支援武汉了,初一一早就出发。当时她很伤心,但看到爸爸妈妈脸色凝重,懂事的她默默地回到房间。早上,妈妈来到她房间。她是知道妈妈进来的,可又假装睡着了。妈妈吻了一下她的额头,就出门了。

她说,她是趴着房门看着妈妈下楼的,当时眼泪就流了下来。不知道妈妈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学校放寒假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围绕“心目中的先锋是谁”来展开。一直关注疫情的妈妈建议,可以写写钟南山。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郭珂说她找了好多资料,知道了这位伯伯的伟大,对这个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更加佩服妈妈的勇敢,于是她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她要写自己的妈妈。在这样危险的关头,妈妈冲在了最前面,这不正是自己心目中的先锋吗?

大年初二晚上,郭珂终于等来了妈妈的第一个电话,得知妈妈平安的消息,她心里轻松了很多。她相信,妈妈一定能保护好自己,完成使命,平安归来。

郭珂作文

我心目中的先锋

过年了,我们去外婆家吃年夜饭。开饭的时候,爸爸接到妈妈的电话,因为医院里工作需要,她不能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了。当时我的心情很不好。

我们回家以后,妈妈很晚才到家。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看完春晚,都快睡觉了。这时妈妈接了个电话,说她要去支援武汉了,大年初一就出发。听到这个消息,我很伤心,默默地回到房间,因为妈妈要离开我很长一段时间,我该怎么办?但我又为她而感到自豪。因为妈妈是白衣天使,哪里有病人,哪里有困难,她总是冲在最前面的先锋。

妈妈离开家后,我很想念她。不知道她在武汉还好吗?安不安全,累不累?希望妈妈早点平安归来。她永远是我心中的先锋。

记者 丁晓虹 程鑫 陆麒雯

通讯员 张可可 郑轲 陈君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