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你認為被冤枉的最狠的人是誰?

物聯網時代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明明是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名正言順的民國首腦,卻很少被人提及;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明明在維護領土完整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卻被當做出賣主權利益的賣國賊;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明明有治國經世的才能,卻被詆譭為鬍子馬匪!

他就是張作霖,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很勵志的人物,因為他的起點很低,在清明世道這樣的人出人頭地的可能性很小,但在亂世卻能夠經世致用。

亂中取勝,不但解決了溫飽,實現了富足,甚至在政治上還坐上了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的位置,何為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

這其實就是民國大總統的一種變相稱謂,北洋系精英王士珍曾說你要是恨誰就讓他當總統,再反觀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曹錕等人。

當張作霖的奉系軍閥控制了北京之後,張作霖也想過過大總統的癮,但又怕重蹈那麼多“前輩”的覆轍,和高參們研究了半天研究出了一個海陸軍大元帥。

實際上行使的就是中華民國最高權力,他這是軍政首腦,而且這一稱謂是得到國際認可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其進行審判時專門提到了謀殺他國元首罪,替張作霖伸了冤報了仇。


而日寇刺殺張作霖是1927年的事情,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1945年,已經18年,到審判的1946年已經19年。

日寇為什麼刺殺張作霖?自然與張作霖口惠而實不至作風有關,當然作風不好大多數情況下是個貶義詞。

但放在張作霖身上,那絕對是個充滿正能量的詞彙,因為正是因為張作霖在與日寇的交往中話說的滿事辦的少,才儘可能的保證了東三省領土權利的完整。

尤其是在郭松齡叛亂中張作霖做了最大幅度的讓步,白紙黑字的與日寇簽訂了不少城下之盟,出賣了不少東北的利權。

日寇歡呼雀躍的想著張作霖平定叛亂後履約的幸福場景。

但現實是張作霖在平定叛亂後首先是隻字不提“回報”的事情,然後扯皮推諉,日寇逼急了張作霖也板起臉說話,總而言之,狼子野心遇到了貔貅。

張作霖似乎成了守財奴,本來日寇是把張作霖當成是他們侵略東北的得力助手培養的,沒想到下了血本卻把張作霖培養成了阻礙他們侵略東北的絆腳石。

日本軍部的一些人惱羞成怒,一些人正尋找出人頭地做出點成績的事情,比如說日寇情報機關頭子土肥原賢二,當時的他如果不幹出點驚天動地的事情,馬上面臨復原回家。

於是就和河間大作等人密謀暗殺張作霖,清除這個日寇侵華的障礙,這就有了眾所周知的皇姑屯事件。

一定程度上說張作霖遲緩了日寇侵華的步伐,這一點是必須得到肯定的,還有就是張作霖的軍事政治首腦身份,也必須得到正視。


鬍子馬匪多半是張作霖的政敵借題發揮胡編亂造出來的隱情,可信度並不高!

本文根據歷史三日談專欄《透過張作霖看時代:讓人生有改變》相關內容整理,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歷史三日談訂閱專欄!


歷史三日談


這個問題看你站在什麼階級立場上說,如果站在無產階級革命立場上講,就必須認為被資產階級,壓迫剝削階級所打倒的人,是冤枉的。反之就是認為,被無產階級革命者所打倒的人冤枉。總之被打倒的人,冤枉不冤枉,只有勞動人民心裡明白。


用戶6610362135824李


最冤枉的就是九幾年下崗職工,一紙公文,奮鬥一輩子的工作就沒了,有個姓劉的還弄出個,重頭再來,你來一個試試。坑苦了多少人啊,妻離子散,老無所依。


秋夜仰望星空


文革時期太多了


春歌593


被冤枉最狠的人,是還未被平反、我們至今都不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人。


值得懷疑


二十多年前從小學一年級被冤枉到初中一年級,事情是:小學一年級一個同村同學星期六約我去他家玩,玩了一會帶我去他家房子附近的地裡摘西紅柿吃,傍晚就回家了。星期一上學有一個女同學告訴老師說我和同學偷他家西紅柿吃,就這樣每學期思想品德評分她都要提出來我偷她家地裡西紅柿,小學整整六年到初一的時候還是同一班,第一學期還是被提這事說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偷她家地裡西紅柿。直到她在第二學期的時候出車禍死了我這個噩夢才結束。最鬱悶的是我到現在都不知道那天摘的西紅柿是帶我一起去玩同學家的還是她家的。問同學他說:是他自己家裡的,兩家地就在隔壁,如果是摘她家的她怎麼會不出來罵我們倆。


BSM清心


以前的歷史課本,有一篇介紹秦始皇的,整篇基本都是反面,焚書坑儒,獨尊儒術。秦始皇定的法律嚴苛,小罪動不動割鼻子耳朵,砍腳骨。徵用六國百萬百姓,修長城,阿房宮,麗山陵墓。最後,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最終項羽劉邦推翻了殘暴的秦朝。

後來看歷史,秦始皇對中國,實在是功大千秋,統一六國,使中國成為一個集權國家,不在象七國時打來打去。焚書坑儒,是取消國內一切歪理學說,只推儒家。書同文,是去除當時七國書寫的不同文字,全國通用一種文字。車同軌,秦始皇是世界上最早定立交通準則的國家,也就是我們現在行車,靠右行。

統一度量衡,當時七國所用斤兩,尺子都不同,秦始皇統一了。

統一錢幣,因為當時每國造的錢都不同,秦始皇統一了全國的幣,類似今天人民幣。

自從秦始皇統一了文字以後,歷代帝王,都把統一使用漢字的天下為已任。

之所以今天中國那麼大,都是秦始皇的功勞。應該說,真正統一中國的朝代,是從秦始皇開始。而夏商周朝,自稱天子,其實只能算天下共主,也就是各國老大,各國是各管各的。

而歐洲歷史上也曾經統一過,為什麼分為那麼多個小國,而不再統一為一國,因為統一者,沒有象秦始皇一樣,統一文字,錢幣,度量衡,致使帝國一倒,各地又以各地文化自成一國。

秦始皇也是一個統一六國後沒有殺一個功臣的帝王,怎麼說他殘暴呢。再細翻歷史,陳勝吳廣起義,書上是說被雨誤期,到也要處死,逼得起義。

我觀看一些分析,沒有那麼簡單,秦朝法律也不可能那麼亂,因天誤期,情有可原,除了陳勝吳廣兩個卒長,還有官方監軍,可以證明因雨誤期。

陳勝吳廣兩個起義,完全偶然,那是因為秦滅六國,沒有完全消化的人,比如張良曾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

因為雨天不行走,陳勝吳廣兩人想利用這八百人搞事,成王敗寇,陳勝吳廣就是象張良那樣沒有服秦國的六國人。

所以,兩個人振臂帶頭一呼,六國人民跟著就反了。

但是我們再往前看,秦朝的掘墓人不是陳勝吳廣,也不是劉邦項羽。而是趙高,李斯和胡亥三個人。

如果公子扶蘇稱帝,如果蒙括,蒙毅兩個大將不死,起義軍這些烏合之眾,不夠他們一下攆壓完。

起義軍能推翻秦朝,不代表秦始皇的秦朝不行,那是被胡亥,趙高,李斯搞壞的。

所以到劉邦立漢,就儘量黑秦始皇,而他們起義推翻暴秦,是正義的了。

秦始皇就是歷史上被黑被冤枉最久的人。


黎家第一湯


我個人認為在中國歷史上最為冤枉的人物當屬王莽,他本是新朝(公元8年至23年)的開國皇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開國和亡國都是一個人的皇帝),是個名副其實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卻死後沒有本紀,只是在《漢書-王莽傳》中記錄了他的事蹟,頭顱更是被人當做紀念品保存270餘年,本人成為篡位者的代名詞。

王莽是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在他少年時,其父兄先後去世,後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當時的王氏家族是權傾朝野的外戚,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但是唯有王莽獨守清淨,出淤泥而不染,生活簡樸,為人謙恭,勤勞好學,師事沛郡陳參學習《論語》。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由於是外戚家族,王莽很快在宮中任職,隨著西漢皇帝的一次又一次死亡,他平步青雲,當時社會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建立“新朝”,王莽即新始祖。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開了中國歷史上通過天命之說禪讓作皇帝的先河。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政治危機愈演愈烈。王莽正是看到了問題的根源,於是在登基之後,有針對性的推出改革計劃。公元9年宣佈,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一樣,均不得買賣,然後改革幣制、官制,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等一些列政策,史稱“王莽改制”。

但是王莽的改革有些名不副實,且推行的方式和方法不得當,引起了從諸侯到百姓的一致反對,加之新政推行的時機不對,當時旱災、蝗災、瘟疫流行,黃河決口改道赤地千里,餓殍遍地,對外用兵無度,造成天下劇烈動盪,農民起義不斷,公元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時,各地農民紛起,其中形成了赤眉軍和綠林軍兩大軍事勢力。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新朝滅亡。

新朝從本質上講是一個完整的且統一中國的王朝,王莽是一位改革家和政治家,雖然王朝覆滅,改革失敗,自己身首異處,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抹殺他曾經為帝王的原因和藉口。

繼新朝而起的是東漢,東漢王朝為了宣揚自己的合法性,磨滅王莽作為皇帝的存在,在修訂《漢書》時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類,只給立傳,後世的諸多評價也受到東漢時的影響,認為王莽是“逆臣賊子”,被貼上篡位的標籤,這是極不公平的。王莽作為名副其實的皇帝是夠格的,是完全合法的,但是王莽這個皇帝無本紀,身首異處,成為封建時代最委屈最冤枉的歷史人物。



古地出土


被冤枉的歷史人物多了,曹操、周瑜、劉禪、魏延、張飛、廖化等等因為《三國演義》,潘仁美因為《楊家將》,陳世美因為《秦香蓮》,蘇定方因為《隋唐演義》,尹志平因為《神鵰俠侶》。

商紂王、隋煬帝、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或多或少都有些冤枉,甚至於法海,歷史上都有真人,是位得道高僧,被新白娘子傳奇冤枉地夠狠的。

不過要說歷史上最冤枉的男人,而且是百分百被冤枉無爭議的那種,那肯定只有登徒子了。

現在形容好色就是用登徒浪子來形容。

而歷史上的登徒子是楚國大夫,卻因為宋玉一篇《登徒子好色賦》被罵了兩千年!

事情經過是這樣:起因是由於楚襄王很寵幸宋玉,登徒子對此不滿,就和宋玉兩人一起面見楚襄王評理。

登徒子先說道,宋玉這小鮮肉長得太漂亮了,又比較好色,希望大王不要和這人出入後宮。

其實這樣看來登徒子還算是耿直忠臣,擔心楚襄王有龍陽之好;又怕宋玉出入後宮,恐生閒話。

而楚襄王就問宋玉,是否如同登徒子所說的那樣好色。

宋玉當然不是吃素的,當即就反駁道,曾經有位沒女經常趴在自己家的牆頭上偷窺他,他都不來電。這登徒子的老婆長相奇醜無比,甚至於有些不堪入目,登徒子居然認為自己老婆漂亮,還和她生了五個孩子?這不是好色是什麼?

結果楚襄王被糊弄得一愣一愣的,最後還是覺得登徒子這樣都能剛起來啊,簡直太好色了!

從此登徒子蓋棺定論。

要是用現在的觀念來看,登徒子能跟一個很醜的老婆生五個孩子,這不正是愛她是什麼?而宋玉要這樣都不來電,不是那個那個有問題,就是愛好龍龍!

不過話又說回來,登徒子好像也確實很好色的哈,好色到連如花都不放過^^


風華史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歷史上被殺的最冤的人是誰”?另一種是“歷史上被後世抹黑最狠的人是誰”?

但不管是哪一種解釋,毫無疑問都有很多,沒有“最狠”只有“更狠”。那麼鑑於篇幅有限,這裡我就分別說一兩個我認為被冤枉的比較狠的歷史人物吧!

首先第一種解釋,代表人物韓信

漢初三傑之一,早年在項羽軍中任執戟郎中,後投靠劉邦,任漢軍的三軍統帥,為劉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助其掃平天下,是漢朝的開國功臣,軍事能力在歷史上都是BUG級別的。可以說沒有韓信就不會有後來的大漢王朝,是韓信成就了劉邦的帝王偉業,然而最終卻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韓信在劉邦的授意下,被呂后所殺,而當年“月下追韓信”的蕭何竟然也是幫兇,韓信被殺的理由是謀反,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要知道在漢朝建立之前,韓信就已經是齊王並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與劉邦分庭抗禮了,如果韓信真有謀反之心何需等到漢朝建立,兵權被奪的時候?況且韓信臨死前大呼:“毀不聽蒯通之言”,蒯通曾慫恿他謀反,但被他拒絕了。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真,我相信這句話是韓信發自內心說出來的,或許他為人比較狂傲,但也不至於有謀反之心。對劉邦和大漢王朝如此忠心耿耿的人就這麼被殺了,而且還株連三族,真的是太冤了。


其次第二種解釋,代表人物潘美,廖化

潘美,北宋開國名將,北宋建國後,率兵先後參與平李重進叛亂,滅南漢,南唐,伐北漢等戰役,屢立戰功,潘美治軍嚴謹,為人正義,深受太祖趙匡胤的重用,但就是這麼一個人卻被後世小說演繹成一個心狠手辣,殘害忠良的奸臣—潘仁美!真是千古奇冤!

瞭解完潘美我們接著瞭解下一位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麼一句俗話耳熟能詳,那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對於這句話,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團隊缺乏辦事的好手,只有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的意思,所以大家對“廖化”這個人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是能力平庸了,可事實上這句話的意思卻是“團隊裡面沒有出眾的新人,只好讓年老的,有經驗的人來擔負重任”,這兩種解釋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個是“能力一般”一個是“有經驗”,所以根據這句話的正確解釋,可以猜測廖化並非一個能力平庸之輩。


事實上廖化不僅不平庸,甚至還很厲害,他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在軍中以果敢剛直著稱,先後隨諸葛亮,姜維北伐,多次建功,而且廖化為人忠義,如此忠義剛直的人竟然被後人誤解為一個能力平庸的人,冤是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