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醫護傳聲」兩封家書

媽媽,等你回家

「醫護傳聲」兩封家書

暢立宏 山西省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員、運城市中心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這是馬頔翔寫給媽媽暢立宏的信。自從抗擊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暢立宏一直堅守在院感崗位上。2月14日,作為山西省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她瞞著家人出征湖北。在外地工作的女兒馬頔翔得知消息後,寫下這篇文章。

2月15日凌晨,北京,窗外北風呼嘯,一個人在出租小屋裡總是睡得不安穩,回想起睡前與家裡視頻通話時老爸說媽媽在醫院加班還沒回家,心裡還有點放不下。然而,半夜裡劃手機,突然看到山西省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發的新聞,名單裡赫然出現了媽媽的名字!

我瞪大眼睛、反覆確認,一直在心裡和自己說這不是真的,直到在視頻裡看到了媽媽的身影,才真的相信。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手腳都涼了,心情複雜地度過了一整夜。

回想起一個月前我從北京回家過年,媽媽就已經察覺到這次不同尋常的肺炎疫情,囑咐我戴好口罩,做好消毒。回家後,隨著疫情發展,媽媽下班的時間越來越晚,回家以後電話越來越多,與她有時甚至都說不上幾句話,更別提一起好好吃一頓飯。因此在家的我也通過電視和網絡一直密切關注著疫情的最新消息,內心非常清楚湖北省內的形勢多麼嚴峻,即使在重重防護下,依然有上千名醫護人員被感染。而自我懂事起,便知媽媽一直貧血,身體不好......

雖然不願相信,但第二天一早還是得到了證實,媽媽說怕我擔心所以沒告訴我,老爸還打趣說他都不知道能不能再瞞過今晚。我這才終於明白,為什麼一向捨不得我離家的媽媽,這次竟然急著把我“趕”回北京。從媽媽口中才得知,她們2月14日出徵,路上輾轉了近13個小時才到達山西對口支援的城市——天門。錯過了送別媽媽出征的時刻,我不知道自己該遺憾還是該慶幸,那種親眼送至親踏上以一己肉身與病魔搏鬥的征途,想必內心一定會被恐懼折磨,哪怕是老爸這樣心理素質超強的飛行員,一個平時粗心大意的糙漢子也開始事無鉅細的嘮叨起來,有時竟比我這個女兒想得還周到。一旦親身體會才能明白,無論是新聞媒體用盡溢美之詞、冠以英雄的稱號,還是身邊人說多少句“加油”和“致敬”,都不能替代作為親人心裡的害怕和擔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在潛意識裡覺得媽媽開始需要我的照顧了,如今卻發現,她剃了頭髮,眼神堅毅,穿上一襲白衣,仍是一名戰士!

從那天以後,我開始減少看微博的頻率,定時定量關注疫情的最新新聞,每天能夠和媽媽通個電話變成了我的定心丸,得知湖北有志願者為媽媽和她的同事們提供幫助,有好心的社會人士提供衣物和食品,有來自政府和單位的支持,我感受到了溫暖。星空群星璀璨,而其中人性的光輝最為純淨動人。疫情面前,人類也許渺小,卻從不認輸,媽媽與千萬馳援湖北的醫護工作者都只是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的凡人,她說:“哪裡想著當什麼英雄啊,只是不想當個逃兵。”是啊,那些逆流而上的人們,哪個不是在前行的路上攥緊了拳頭,可又有哪個曾後悔過?

今天下樓發現,柳枝抽新芽,苦寒殆盡,萬物復甦。“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我相信,所有的醫護人員終會戰勝肆虐的病毒,配上凱旋的詩篇,痛快來一場慶功宴。待一切塵埃落定,雲開霧散,等你回家,我們再一起,看遍祖國大好河山。


父親寫來的家書

「醫護傳聲」兩封家書

孟曉冬 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山西)後勤保障組組長、山西白求恩醫院後勤物資供應科科長

這是83歲的孟慶雨寫給正奮戰在武漢抗擊疫情一線女兒孟曉冬的一封信。退休前他也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對愛女的抉擇,信中既有自豪,又有牽掛。10歲的女兒白玉子(安琪)也寫信向媽媽訴說衷腸,“你是白衣天使,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個職業——母親。”

曉東:

愛女,你好!

正當國家需要時,你毫不猶豫勇敢地奔向戰場,我很贊同。你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顯然是非常合格,當之無愧。

武漢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敵人比較特殊,微之又微,用肉眼根本看不見,給戰士和所有人帶來防不勝防的極大困難。

你和同事們很辛苦,防護罩、防護服,一層加一層,手腳活動受限,還不敢多喝水,那麼辛苦。代我向大家問好。即使有記者採訪,有鏡頭出現,我們也難以辨明是誰。

身處異地,身處戰場,你們被病毒圍繞。敵我交戰之中,首先是防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消滅敵人。這一點特別注意,不能只憑勇敢、憑衝勁,更要憑科學,按規定行事。不能馬虎,不能忽略每個細節,更不可僥倖,切記!

我們在家很好,儘管放心,不必惦記我的身體。安琪的爸爸和你姐姐以及劉惠文照顧得很好,盡心盡孝。

安琪在網上聽課,已經適應,她很懂事,按時作息。課間、閒暇陪姥爺散心,真令我開心!

祝工作順利,戰果輝煌,早日凱旋!

爸爸孟慶雨 即日

(山西日報)

審核:李惠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