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曾刊於《西泠藝叢》NO.32期(西泠印社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徐渭出生官宦家庭,庶出。父親於他出生剛滿百天時就去世了,由嫡母苗氏撫養長大。他8歲能作八股文,人稱紹興"神童";20歲考取秀才,入贅潘家,這段青少年時代是徐渭生活比較幸福的時期。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後來長兄徐淮去世,又因爭訟賣掉了老家住宅,26歲時妻子又不幸病故,28歲離開潘家以教書謀生,生活清貧,直至37歲,數次鄉試均未被錄取。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徐渭37歲入胡宗憲幕府當書記,協辦抗倭事宜,曾親自參加剿寇戰役,偵察敵情,多有建樹。但好景不長,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奸相嚴嵩被免職,胡宗憲作為同黨被捕,徐渭驟然失去靠山。他恐被牽連,精神一度極度緊張,先是佯狂,後變為真瘋,自寫《墓誌銘》。用斧擊、穿釘、碎腎等手段,蓄意自殺,"九死九生"後又失手殺死繼妻張氏,坐牢七年,後經朋友營救才獲釋。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從37歲到52歲這15年中,徐渭從幕客到獄囚,生活波折很大,思想的變化也激烈。觀其一生,除早期幼年生活較好和入胡宗憲幕受重用,草《獻白鹿表》聞名和參加剿寇戰役,偵察敵情有建樹外,大多數時間是在潦倒貧窮、不得知遇的境況下度過的,這對他的書畫藝術有很大的影響。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其自題葡萄畫上詩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即是滿腹的牢騷,又是其身世的自我寫照。他內心思想十分複雜而矛盾,性格上主要表現為憤世嫉俗、恃才傲物、孤僻執拗、不拘禮法,喜豪飲,惡富貴。青壯年的生活經歷,給他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這在其書畫藝術中有強烈的反映,也是形成他書畫風格的最重要因素。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徐渭出獄時已53歲,這時他才真正拋開仕途,四處遊歷,開始著書立說,寫詩作畫。他晚年依舊潦倒不堪,窮困交加。常"忍飢月下獨徘徊",杜門謝客;其中除張元汴去世時,去張家弔唁一次之外,幾乎整日閉門不出。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最後在"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的境遇中結束了一生。死前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悽悽慘慘。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命運的困蹇更激發了他的抑鬱之氣,加上天生不羈的藝術秉性,"放浪麴櫱,恣情山水",一洩自己內心的情感,悲劇的一生造就了藝術的奇人。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徐渭《行書野鞦韆十一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