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國戲曲藝術的源頭——華縣皮影戲

華縣皮影戲

中國戲曲藝術的源頭——華縣皮影戲


皮影,又叫傀儡戲、燈影。在華縣,又叫碗碗腔皮影戲(曾名時腔),華縣皮影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是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的巧妙結合。華縣碗碗腔皮影戲(曾名時腔),形成於清代初葉。音樂

中國戲曲藝術的源頭——華縣皮影戲


華縣皮影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間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的巧妙結合。華縣碗碗腔皮影戲華縣皮影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間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的巧妙結合。華縣碗碗腔皮影戲(曾名時腔),形成於清代初葉。其主要流傳於關中東府渭南二華、大荔一帶,所以也稱其為東路碗碗腔。

華縣皮影戲

皮影最早起源於西漢時期,相傳漢武帝為愛妃李夫人“弄影還魂”,影子顯人的愛情故事萌發皮影產生。民間曾廣泛流傳“漢妃抱子宮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文帝治國安天下,制樂傳入百姓家。”初期只是照影,發展過程中吸納巫儺、手影、雜耍、剪紙、小曲等藝術門類,歷經由漢到唐歲月演變而融合成戲曲。。

中國戲曲藝術的源頭——華縣皮影戲


中國戲曲藝術的源頭——華縣皮影戲


中國戲曲藝術的源頭——華縣皮影戲


周總理曾經說過:“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和發源之地嘛,何不把它稱作華劇?”此後曾經一段時間,陝西把碗碗腔改名“華劇”。至今互聯網上有文章稱:“中國皮影的國際正式名稱叫作華劇,意為來自華州的皮影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