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五胡災173」終章:最後一戰!

統萬城,是一座攻不下來的城池,它完全領先於這個時代。

現在的學者提取過統萬城的城牆樣本,發現這是一種以石灰岩混合砂石的材料,與明代才出現的築城工藝“三合土”如出一轍。而根據史料的記載,三合土所築的城牆,一刀砍上去能砍出火星,而城牆不傷,甚至有過這種城牆防住了早期火炮轟擊的記載。

而且城牆的造型也異常的先進,每隔一段距離,就有突出牆體的墩子,可以藏兵納糧,無死角的威脅攻城方。這種造型非常類似於後世的稜堡,而稜堡在沒有重炮的時代,是根本無法被攻克的。

統萬城領先了時代一千年,以魏晉時期的武器水平和戰術水平,根本拿城牆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種怪物,居然被赫連勃勃提前一千年造了出來。

所以說,拓跋燾的勇氣值真的是充得太滿了,他居然敢用騎兵來攻打這座城。

騎兵不是攻城的兵種,這是常識,所以拓跋燾只能不走尋常路,想些歪招來陰統萬城裡的赫連昌。

他的辦法很簡單:示之以弱,用少量兵力引誘赫連昌出城追擊。曠野裡是騎兵的主場,只要赫連昌出了城,他就有把握一戰了。

所以,他接近統萬城之後,把大部隊藏了起來,只帶少量士兵在城外邀戰,以激赫連昌出來。

但是這次,他的做法沒收到效果,不管他在城外如何努力的表演,統萬城都沒有任何的回應。赫連昌就跟瞎了一樣,任憑拓跋燾在外面上躥下跳,就是不給半點反應。

拓跋燾很奇怪,因為他跟赫連昌交鋒過,瞭解這個敵人並不是個無能之輩,沒理由看著這麼一點少少的北魏騎兵在自家地盤上肆虐卻無動於衷。只是他也沒辦法去問一下赫連昌,到底在搞什麼鬼,所以只能繼續幹熬,每天定時表演一通騎兵遊行給他看。

只是他也熬不了太久了,因為他沒帶輜重,糧食並不夠吃,如果糧盡之時赫連昌還不上鉤,他就只能退兵了。但這種退兵很危險,不管是敵人還是自家的士兵,哪一方知道糧盡的消息,都會帶來致命的打擊。而且更重要的是,拓跋燾不願意就此退兵。

這種乾熬,一直到有個胡夏軍官前來投降,帶來了統萬城裡的消息之後,才有所緩解。

拓跋燾終於知道,赫連昌為什麼一直這麼沉得住氣了。

因為赫連昌跟在外面攻打長安的赫連定有約定,他只要堅守不出,等赫連定再加把力氣,拿下長安之後,再以得勝之師回援,到時候赫連昌再衝出來,前後夾攻北魏軍,拓跋燾必死無疑。

這個計謀的成功率很高,一支軍隊如果被前後夾擊的話,只要不是實力超出敵人太多,那基本上是潰散定了,所以一旦赫連定回來,拓跋燾真的就是不死不行。

要逃過被圍殲的結局,只有三個辦法:一是現在立即撤兵,回去跟後方的大部分匯合,但這是拓跋燾最不願意乾的,一旦撤退,他獨滅胡夏的功業就得泡湯,還得淪為笑柄,大臣們肯定會在心裡笑話他,有志向,沒本事。

二是長安城裡的奚斤大發神威,先把赫連定砍死,讓他回不來。但這種概率並不高,奚斤是個半瓶水,拓跋燾並不打算指望他。

那就只剩第三個辦法了:在赫連定回來之前,拿下統萬城!

拓跋燾決定,再最後努力一把。

他給赫連昌準備了兩招:一招是緩緩退兵,以營造自己已經準備跑路的假象——後退中的軍隊是非常虛弱的,拓跋燾決定擺出一個撩人的姿勢誘惑赫連昌出來追。

第二招則是派兵抄掠統萬城附近的胡夏百姓,用禍害百姓來激起赫連昌報仇的鬥志。

都不管用。

赫連昌仍然乖乖的坐在城裡,一動不動。

他上次已經吃過出城野戰的虧,這次摸不清拓跋燾的虛實,根本不願意出城來追。至於遭殃的百姓,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五胡當政,生靈塗炭,不是說著玩的,這些野獸一般的胡人,從來沒有保土安民的概念,就算拓跋燾不擄掠百姓,這些人很大可能也會被赫連氏自己壓榨到死。

完了,這樣都不肯上鉤,沒有希望了。

釣不出赫連昌的拓跋燾,心情之低落是可以想像的。現在,他只能把一場假撤退變成真撤退,灰溜溜的退回去找大部隊了,對於正值中二年華的拓跋燾來說,這就是向群臣低頭,比死還要難受。

但是,也只能這樣了,如果等到赫連定回來,想走也走不了了。

不過,老天似乎已經極度厭倦了胡人們的殺戮和紛爭,迫不及待的要結束中原的割據局面,於是,它安排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整個局勢急速的發酵。

戰爭是殘酷的,在極限的環境之中,人性經不起考驗,背叛是一件再常見不過的事情。既然有胡夏軍官投降北魏,當然也會有北魏士兵投降胡夏。

有一個小兵,歷史連他的名字都沒有記錄下來,但這個人真真實實的在這裡扭轉了歷史的走向。

他做的事情很簡單,只是從北魏軍營裡溜出來,跑到胡夏那邊,然後把自己知道的情況一股腦的倒了出來,其中的重點是輜重都在後方,這次來的真的只是一支輕裝部隊,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支輕裝部隊已經快斷糧了,他們每天只能吃野菜。

赫連昌並不昏庸,他也是一個很有見識的國君。

在結合自己看到的北魏軍容、評估了這個小兵的供詞之後,赫連昌判斷:降兵說的是真話。

他並不膽小,只是摸不清拓跋燾的虛實,所以才不敢開門迎客。現在既然知道拓跋燾缺乏補給、而且已經在餓肚子的現狀,他也不介意出門把拓跋燾徹底留下來。

他親自率領三萬步騎大軍,疾速追趕而來。

當看到身後的統萬城門洞開,一隊隊胡夏兵如同一道道黑雲般卷出的時候,拓跋燾激動得簡直要熱淚盈眶。

你們終於出來了啊!

但是,他並沒有立即轉身開戰,像上次那樣,迎上去跟胡夏人對砍,用勇氣和鬥志來跟胡夏人決一勝負。

他什麼都沒有做,而是依然像剛才那樣,拉著軍隊一路撤退,看起來沒有任何異樣。

他的兵馬在城外上躥下跳了好些天,狀態遠不如一直在城內養精蓄銳的胡夏兵。他需要繼續退兵,給胡夏兵留出追擊的空間,讓他們在追擊的路線上拉散陣形,然後他才好進攻。

他實在不該這麼做的。

因為剛剛退出了五六里,突然間狂風暴雨自東南而來,巨大的風力捲動沙石,一時間罩得天昏地暗,迎著風眼睛都睜不開。

胡夏軍,就在東南方向,他們處在上風口。

而北魏很不幸,如果這時候轉身逆擊的話,就是迎風作戰,要佔極大的劣勢。

軍中有人立刻進言,說天時不利,而且士兵飢渴交加,也不佔人和,建議全軍避戰,以後再尋找時機跟胡夏人決戰。這不算是個壞計策,北魏全部都是輕騎兵,真要跑的話,胡夏人是追不上的。

可是如果避戰的話,下一次怎麼保證赫連昌還會出城?

關鍵時刻,拓跋燾刻到骨頭裡的勇氣泛了上來,他決定:停下來,在逆風中跟胡夏人決戰!

當然,這次的劣勢實在太嚴重,光靠勇氣作戰有點冒險,更何況崔浩也在軍中,有他在,北魏軍必然不會老老實實的作戰。

崔浩建議,兵分兩路,一路正面迎敵,另一路發揮輕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悄悄的繞到胡夏人的背後,給他們也來個前後夾擊。

當然,這個計策要發揮作用的話,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拓跋燾能在正面頂住胡夏人,不能在奇兵繞到偷襲位置之前潰散掉。

這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兵力、天時、人和都不佔優勢,而且還分了兵,即使以拓跋燾之勇,也險些沒有擋住:他手持武器,親自衝殺到了第一線,手刃十餘人,甚至連坐騎都被敵人進攻時的巨大沖擊力擠倒,差一點被胡夏人生擒。

幸虧他的堂兄、北魏中有名的大力士拓跋齊用身體為他擋住了胡夏兵的進攻,拓跋燾才得以爬起來,跳上馬再戰。

而胡夏人面臨的壓力同樣巨大,這也是一群敢於死戰的勇士,高官跟拓跋燾一樣,敢親身提刀上陣肉搏。胡夏的尚書斛黎文,就在混戰中對上了拓跋燾,不幸沒有他猛,被拓跋燾一刀砍死。

這是決定中原之主的最後決戰,整個中原大地,北魏跟胡夏是僅存的可堪一戰的大國了,餘下的北燕、北涼、西秦,都是彈丸小國,誰贏了,就可以擁有對這些小國的主導權,成為實際上的中原掌控者。

最膠著的時刻,北魏的奇兵趕到了。

這支輕騎兵,繞了一個圈之後,從胡夏大軍的背後刺了上來。這一次,變成了他們佔據上風口,胡夏人逆風作戰了。

戰局瞬間決出勝負。

胡夏人只能跟逆風的北魏殺得難分難解,當北魏兵佔據順風位的時候,胡夏立馬全軍大潰。

一萬多胡夏人在這場慘烈的決戰中身亡,其中不乏王公貴胄。崔浩的這一計極其狠辣,夏皇赫連昌兵敗之後,因為被堵住了後路,進不了城,只能南奔上邽,這是為數不多的還在胡夏手裡的城池了。

理論上,天下第一堅城統萬,就已經算落在北魏的手裡了,雖然現在城內還有寥寥幾個胡夏守軍,但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北魏軍只要開過來,馬上就能讓統萬城換姓。

這種時候,拓跋燾又弄了一出妖蛾子出來。

上一次豆代田鑽進城內大鬧了一場,武勇之名傳遍全軍,這種事情,我也能幹。

拓跋燾居然換上小兵的衣服,帶著拓跋齊等幾個隨從,跟在逃命的胡夏兵身後,也悄悄溜進了還沒有易手的統萬城裡。

他差一點就沒有出來。

城內本來已經人心惶惶的胡夏人發現了這條大魚,立即將四門緊閉,試圖來個甕中捉鱉,抓到拓跋燾,不管是威脅他退兵還是換自己一命,都有好處。

而拓跋燾不愧是上天選出來終結亂世的人,這麼胡作非為,居然還能不死。他和拓跋齊混進了內宮,弄到了幾件宮女的長裙,拓跋齊把這些裙子系在槊上,做了一個簡易飛鉤,幾個人藉此爬上城牆,才算逃了出來。

這件事情本身毫無意義,除了容易把自己的腦袋玩掉之外,其它什麼作用也沒有。但拓跋燾為了一個勇名,偏偏就這麼幹了,這個人對建功立業的熱切,當真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所以,當奚斤打退因國亡而驚惶失措的赫連定,上書請求增兵去平定跑到上邽的赫連昌時,拓跋燾斷然拒絕了他,不願意讓奚斤的功業超過自己。

後來奚斤一再請求,拓跋燾才勉勉強強答應了他,但只撥給他一萬人、三千匹馬。

人一旦失了運勢,喝涼水都塞牙縫。赫連昌也稱得上一代人傑,雖然打不過拓跋燾,不過對付奚斤還是綽綽有餘,打得奚斤頭破血流,只敢閉門不出,等援軍來救。但這樣一個人傑,居然在一場小型戰鬥中,突然遇到大風揚塵,馬失前蹄,掉下來被北魏軍撿到。

氣運這個東西,真的是說不清楚,作為五胡時代的終結者,北魏彷彿握有天助一般,赫連昌的被擒,怎麼看怎麼像是老天在幫北魏。

此後的事情就簡單了,赫連定接替了胡夏的皇位,短短的興盛了幾年,他活捉了奚斤,還在國力衰弱無比之際滅了西秦,但仍然逆不過大勢。老天給他安排的結局極其潦草,彷彿劇本寫不下去,就隨手胡編了一下:

赫連定在滅亡西秦之後,打算繼續去搶奪北涼的地盤,但在過黃河的時候,一個親近北魏的遊牧民族:吐谷渾部落衝了出來,半渡而擊,生擒赫連定,獻給了北魏。

胡夏至此滅亡。

不懂得君王心思的奚斤,後來的命運可悲又可笑。他被赫連定活捉之後,並沒有丟掉性命,後來又被豆代田救了出來。對這個曾經屢次威脅自己功業排名的前大將,拓跋燾表現出了十足的厭惡,特地貶他當輔兵,在自己的車駕邊上背酒食。

人生在世,誰都是身不由己,即使是高官顯貴,在跌落塵埃之後,也只能屈辱的活著。

至此,中原大地上,只剩下了北涼、北燕兩個地處偏僻的小國。在大國互毆的時候,他們還可以乘亂割據一方。現在北魏已經徹底騰出了手,當然不會允許它們獨立於自己的法統之外。

436年,魏軍攻克北燕國都,北燕滅亡。

439年,拓跋燾親征北涼,北涼國君沮渠牧犍自縛出降,北涼滅亡。

從304年,劉淵起兵時算起,北方已經亂了135年,這片原本為漢人所擁有的土地,也被漢人的血浸泡了135年,山河破碎,百姓流離,這是中華文明進程中被黑暗深深染透的一段歷史,也是漢民族的第一次亡種之災。

更不幸的是,這只是亂世的前半場。

五胡十六國,至此終結,而同樣紛擾不堪的南北朝亂世,正式拉開序幕。

——五胡災完——

「五胡災173」終章:最後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