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為什麼清明節總是下雨?

為什麼清明節總是下雨?

臨近清明,故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們大家都只知道每年的清明會下雨,仔細去回憶每年的清明,確實如此,難得有不下雨的清明,我們一起來尋找尋找原因。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在公曆04-06日,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至後10天,有些地方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蘊含著精神信仰和節俗禮儀等內容。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是傳承信仰、家庭人倫的重要載體,清明祭祀是文化表達,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掃墓祭祖習俗經歷代沿襲已成為固定的禮俗主題。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表示春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全國範圍都會出現。因為4月初處於早春時節,剛剛過去的冬天,以暖氣團為主;即將到來的夏季,又以暖氣團為主。春季為冬夏之交,冷暖氣團都很活躍,頻繁互動,互相‘鬥爭’,導致天氣有點變化無常。每年的清明節都在四月五日前後,盛行來自海洋的夏季風,這將會帶來大量的雨水。清明前後,江南一帶大氣層裡的水汽比較多,這種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結成毛毛雨。由於這些原因,因此清明時節下雨的天氣特別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