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金兀朮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敗仗,為何還被稱為名將?歷史上還有哪些百戰百敗的名將?

洛克特人


金兀朮以六萬金兵擊破北宋二十多萬部隊,並佔領整個北方疆界,單單這個能力在歷史上就是個少有的奇蹟。相比之下,元朝忽必烈入主中原的總兵力在25萬左右,清軍入關的總兵力在14萬左右。

金兀朮是打騎兵戰的高手,金兀朮利用騎兵機動力強的優勢,經常採用避實擊虛的戰術。在戰爭中,金兀朮往往先集中兵力打擊一個點,如果對手沒有援軍的話金兀朮就會把這個點攻下來;如果對手馳援的話他就轉而攻打援軍,這是早期的圍點打援戰術的靈活應用;如果對手成功增援的話,金兀朮就會立刻撤圍並利用騎兵的機動性,轉而迅速包圍(派援城市)並發動猛攻。金兀朮的這種戰術使得宋軍對友鄰城池的求援棄置不顧(怕惹禍上身),這個金兀朮能夠以劣勢兵力將宋軍個個擊破的主因。

至於說金兀朮佔領北方之後對岳飛老是吃虧那則是因為岳飛也是用兵的高手,就像司馬懿老是輸給諸葛亮卻也不能否認司馬懿的牛逼。

在岳飛北伐的時候,岳飛首次引入了兩棲作戰的軍事理論,岳飛利用金兀朮兵力不足戰線太長的問題,以金兀朮之法還施彼身。岳飛帶領水師戰船遊弋在長江洞庭湖,尋找金兵佈防的漏洞,然後迅速實施登陸作戰,打擊這些留守的後勤部隊(幾百人的規模),讓金兵防不勝防。


優己


絕對不能說金兀朮(完顏宗弼)一輩子打敗仗,此人是當世難得的軍事家兼政治家,金國曆史上,除了粘罕(完顏宗翰),論綜合實力,無出其右。金兀朮一生確實走過幾次麥城,搞得灰頭土臉,但總的來說,他還是勝多敗少,無愧於名將稱號。

倒是與他同一時期的宋朝大將劉光世,雖名列中興四將,其實是個名不副實的草包。此人一見金兵就逃跑,官越做越大,膽子越來越小。劉光世害怕金兵,竟然多次寧可抗旨,也不願意出兵抗金,與韓世忠、岳飛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人乾脆送了他一個綽號:長腿將軍!

金國名將金兀朮

金兀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人稱四太子,女真名“兀朮”。金國皇位由完顏阿骨打傳給弟弟完顏吳乞買,再由完顏吳乞買,傳給完顏阿骨打的長孫孫子完顏亶,直接跳過了“宗”字輩。其實,完顏家族中,“宗”字輩才是人才輩出的一代。

金國滅國遼、滅北宋,功勞最大的就是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完顏宗弼(金兀朮)哥仨。相對於完顏家族中的溫和派,金兀朮是典型的“鷹派”人物,一直主張對大宋採取強硬的軍事力量,是堅定的“滅宋派”。

這就是中國人不喜歡金兀朮,甚至各種文學作品中,要大肆貶低金兀朮的原因。其實金兀朮不光是出色政治家,也是出色的軍事家。

除了滅遼和滅北宋戰爭,金兀朮的戰功主要體現天會六年、七年的“搜山檢海捉趙構”、天會八年的“富平之戰”、天眷三年的宋金戰爭。

這幾場戰爭跨度時間長,南宋拜得難以啟齒。“捉趙構”,金兀朮一路暢通無阻,打到寧波、舟山一代,逼得趙構從海上逃往福建。“富平之戰”,宋軍十八萬人馬全軍覆沒。不細說,丟臉!

金兀朮的三次走麥城

金兀朮被人譏諷為“常敗將軍”,主要是他經歷的三次慘敗。

第一敗:激戰黃天蕩

黃天蕩之戰發生在“搜山檢海捉趙構”後,金軍撤退的路中,被韓世忠打了個伏擊,又被岳飛搞了個襲擊。

金兀朮因為進軍太順,南宋軍隊如同紙糊,金軍搜刮了大量財寶,滿載而歸,心情過於放鬆。沒想到在鎮江,遭到了韓世忠的伏擊,損失不小,一時被堵在江口過不了江,雙方竟然僵持了四十八天。最後金兵一夜開通三十里河道,才由此河道進入秦淮河,逃往建康。

在得到了漢奸的指點後,金兀朮狠狠地報復了韓世忠,以火箭把韓世忠的水軍,燒得損失大半。就在金兀朮再次放心,準備渡江時,又在牛首山遭到了岳飛的襲擊,損失慘重,狼狽而逃。

實際上,黃天蕩及此後的渡江戰,宋金互有勝負,雙方損失都不小。不過考慮到這是南宋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的“大勝”,所以,後世對此多有神話。

第二敗:慘敗和尚原

這次讓金兀朮吃盡苦頭的是,扼守陝西的吳玠、吳璘兄弟。金國人的戰略意圖是,奪取陝西,今陝西入川,順江而下,形成北路和西路,兩路對南宋的夾擊。

這一次,金兀朮敗得沒臉見人,他自己身中箭傷,還被人描繪成“剃其鬚髯而去”。

第三敗:失手於劉錡和岳飛

這件事發生在天眷三年,在順昌,由於金兀朮麻痺大意,沒瞧得上劉錡的幾千人馬,結果被劉錡搞了個背後襲擊,吃了個大虧。

在穎昌,又被第四次北伐的岳飛接連打敗,被迫退守開封。

其實,金兀朮雖然也吃了幾次敗仗,但是損失遠沒有民間傳說的那麼大,更不能掩蓋他的強勁實力。

長腿將軍劉光世

跟金兀朮相比,劉光世才是名副其實的“常敗將軍”。劉光世打仗,一般自己不在前線,一切為了逃跑方便!他害怕金軍,害怕到讓人無語的程度,為了避免跟金軍交戰,他竟然多次抗旨,躲避徵調。

其實,劉光世的逃跑,完全是跟他爹學的。他爹劉延慶就是個逃跑將軍,曾經為了逃跑方便,放火燒自己的大營,導致自己的人馬相互踐踏死傷無數,還把大軍糧草燒得光光。劉光世一直追隨其父,逃跑的功夫青出於藍。

建炎三年:金軍自黃州渡江,江東宣撫使劉光世南逃;

建炎四年:金軍攻楚州,劉光世抗旨不出;

紹興元年:金軍渡淮,劉光世抗旨不行;

紹興六年:偽齊渡淮攻宋,劉光世棄城南逃

因此,劉光世被當世的人斥為“長腿將軍”,張浚就多次要求裁撤劉光世的部眾。但就這樣一位“長腿將軍”,不但活得滋潤,還被稱為“中興四將”!

名不副實的中興四將

不知道“中興四將”是誰評出來的,要是宋高宗趙構,他肯定也是咬著牙子給的。劉光世這傢伙打仗不行,自保的能力一等一,多次抗旨,甚至逃跑,朝廷只能對他乾瞪眼,趙構還得不停地給他加官進爵,最後被封為國公。

原因就是劉光世手上有一支“劉家軍”。大家都說“岳家軍”,其實根本就沒有岳家軍,岳飛也沒有把軍隊變成私人部曲的能力,但劉光世有。

首先劉光世是“將二代”,從他父親手上接過來的班,經過劉家父子兩代人改造,這隻軍隊只認劉光世,別人指揮不了!另外,劉光世對這支部隊的管理很奇特,一是放縱,二是恩遇。靠個人感情維繫上下級關係,從來不管部隊的戰鬥力,軍紀松得像土匪。這種管理,導致很多的流寇很願意加入“劉家軍”,“劉家軍”成了他們共同損公肥私的工具。

趙構曾經收繳過劉光世的兵權,但部下為此鬧出譁變,四萬人投降了偽齊。離開劉光世,無人管得了他們,就是這麼畸形,趙構不得不小心應承。這就是劉光世為什麼逃跑得那麼“大義凜然”,抗旨抗得那麼“習慣成自然”的原因!

“中興四大名將”,就算劉光世活得瀟灑,他一輩子被受到過打壓,安安穩穩享福,快快樂樂老死,真夠奇葩!


尋根拜祖


金兀朮是一直都在打敗仗,還是一次次的反敗為勝呢?

金兀朮很多戰爭都是反敗為勝——看似即將成擒卻反手一擊取得成功。這些顯示了金兀朮的長處:堅韌和善於應變。

下面是金兀朮的成名戰

1、江浙追殺趙構,逼迫趙構不得不入海逃跑。1129年,金兀朮從歸德——壽春——盧州——巢縣——和州——建康——湖州——臨安——明州。

在得知趙構已經跑到溫州海域,還要從溫州跑到福州時,金兀朮才放棄了追殺趙構。

下圖是金兀朮追殺趙構的行軍路線圖

2、黃天蕩之戰。金兀朮放棄追殺趙構,率軍北迴時,在鎮江準備渡江時,被韓世忠率領水師攔截。韓世忠的南宋水師船隻比金兀朮船隻大,韓世忠佔據優勢,但金兀朮應變能力強,用速度快的輕舟+善射士卒,用火箭放火燒韓世忠的船隻,擊敗韓世忠的水師。

《宋史》、《金史》都記錄韓世忠被擊敗。

3、富平之戰。1130年的富平之戰中,右路金兀朮被南宋大軍以優勢兵力重重包圍,最後南宋軍被金國左路完顏婁室找到薄弱處,金兀朮和完顏婁室內外夾擊南宋軍而取勝。

4、和尚原之戰。和尚原之戰吳玠利用地理和弓弩優勢擊退金軍。但次年金兀朮即用偷襲戰術奪取和尚原。

5、1140年河南大戰。金兀朮的部署是:孔彥州攻打汴州、鄭州;王伯龍攻打陳州;李成攻打洛陽;金兀朮自己攻打帛州和順昌府。

南宋各將的位置是:劉光世在和州、張俊在廬州、岳飛在京西(蔡州)、韓世忠在淮陽軍、劉錡在順昌。

雙方位置見圖

金軍重點在河南,正面方向是岳飛和劉錡,張俊、劉光世距離金軍很遠,韓世忠軍在後方。

事實上,岳飛軍在順昌大戰之後金軍虛弱時,不應攻取汴京,而是攻取洛陽更為實際:

洛陽相對沒有汴京重要,金國可以放棄,而且佔據了洛陽,可以切斷金國河南和陝西的來往。

就算岳飛攻取了汴梁,也無法守住——何況汴梁在金兀朮進攻河南之前就在南宋手中已經一年,金兀朮一進攻,守將立馬投降,岳飛著急奪取汴梁的意義不大!

而韓世忠軍,要麼攻打徐州,要麼從海路攻取青島等山東沿海地區。


6、1141年淮西之戰軍事上各有輸贏,政治上大勝。柘皋之戰雖然被南宋軍擊敗,但濠州之戰擊敗南宋軍。在金宋互有勝敗的時機,金兀朮趁機和南宋達成紹興和議,終結金宋連年戰爭。

完顏宗翰策劃了金宋以黃河為界的策略,因此才有扶立張邦昌、劉豫的事情;金兀朮利用雙方互有勝敗的厭戰心理,和南宋以淮水為界,結束金宋戰爭。

當然完顏宗翰如果接受宋徽宗提出的承認趙構皇位合法性提議,金宋以黃河為界也會成為事實,金宋戰爭在1129年就結束了。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1140年7月8日,金兀朮揮軍1.7萬騎兵直撲郾城縣以北二十多里處,目標是奪取岳飛軍駐守的臨穎。岳飛軍傾城出動和金軍野戰於臨穎以南郾城縣以北二十多里處。戰後岳飛軍退入郾城城內,金軍佔領了臨穎,阻斷了岳飛軍郾城和穎昌的聯繫咽喉。這便是常被提及的郾城大捷。

為奪回臨穎,打通郾城和穎昌的聯繫咽喉,岳飛派岳雲率背嵬軍繞道北行,加強穎昌守軍王貴的軍力。又從淮寧府調來張憲軍加強郾城軍力。7月13日,岳飛軍南北同時出擊,意圖夾擊金軍。北線王貴軍被金軍包圍,主將王貴險被俘虜,岳雲率背嵬軍救回王貴。王貴因之作戰意志動搖,戰後被岳雲揭發。岳飛以軍法處斬王貴被眾將求情救下。王貴回頭編了一個穎昌大捷上報朝庭,說是斬敵首500餘級。幾十年後,岳飛孫子岳珂說,和戰爭規模不符,一揮筆改成了斬敵首5000餘級。

南線岳飛軍前軍統制張憲,督軍北進,措置掩殺金賊。但在小商橋一帶被金軍包圍,岳飛軍名將楊再興等300餘遊奕軍騎兵,被金軍圍殲。14日天亮,張憲軍方才找回楊再興等眾將士屍體。同時發現金軍虛守臨穎,張憲即督軍進佔臨穎,卻是空城,金軍去向不明。實際上,金軍在圍殲楊再興等將士之後,便悉數揮軍北進,合圍穎昌王貴軍,只留下少數金軍虛守臨穎。此中奧妙張憲雖也明白九分十分,但也不敢輕舉妄動。7月14日穎昌王貴軍和金軍對陣,鑑於13日被圍險情,王貴作戰意志動搖,遂放棄穎昌退向郾城西南的裴城,以致岳飛動用嚴厲軍法。至此,岳飛軍敗局已定。7月18日,岳飛給皇帝寫信乞令班師,7月20日,不等皇帝回信,岳飛便倉惶班師退出河南。

此役足見金兀朮用兵精準,知彼知己,確為一代名將。


用戶3919268242451


金兀朮其實並非後人說的那樣不堪,他當時被稱為“四太子”並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份,而是金兀朮本身也是個有勇有謀之人。只是可惜他後來遇上了岳飛、韓世忠、吳階、張俊等人才導致屢戰屢敗,成立“常敗將軍”。

之所以打了一輩子敗戰金兀朮還被稱為名將,是因為他曾經所作的一件事,其功勞無人可及。

首先說明下,“金兀朮”這個名字只是小說上使用的,他本人並不是姓金,因為女真人建立的政權國號為金,所以很多人就用國號給他起了個名字。

金兀朮的本命叫完顏兀朮,乃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漢名叫完顏宗弼。他其實是一個擁有卓越軍事能力的將領,也被後來的金世宗稱為“宗翰之後,唯宗弼一人”的美譽。

金兀朮被稱為名將的原因,就是撕毀第一次紹興和議,將偽齊的領土納入了金國版圖。

第一次紹興和議是金國主合派完顏昌等人與南宋簽訂的,當時合議的條款是,金國要把佔領的偽齊的領土還給南宋,但這樣一來,金國佔領的宋朝土地就會大面積的縮水。

而金兀朮本就是個戰爭康仁,他不同意完顏昌等人的想法,於是聯合其他將領處死了完顏昌,撕毀了紹興和議,並親自率軍攻入南宋,不但再次將偽齊的土地佔領,還攻入了南宋的境內。

雖然這次南侵獲得了短暫的勝利,但後來在戰場上遇到了岳飛、張俊、王德等名將,被打的哭爹喊娘,可他的舉動卻讓膽小的宋高宗和秦檜簽訂了第二次紹興和議。

這次的合議條款內容為:宋金雙方已大散關和淮水為界,之前金國歸還給南宋的偽齊土地重新納入金國版圖。

紹興第二次合議的記過就是,金國的領土面積大幅度的增長,因此說金兀朮的戰敗只是因為他遇到了岳飛和韓世忠等人,但他本身的能力和大局觀是毋庸置疑的。而立下大功的金兀朮也成為了金國的重臣,在國內成為了人人歌頌的對象。

有勇有謀的“常敗將軍”。

在攻滅遼和北宋的戰鬥中,他在得知遼國天祚帝在鴛鴦濼棲身時,便率領百餘騎連夜突襲,此時的金兀朮猶如神兵天降出現在天祚帝護衛面前。

雙方打鬥後弓箭用光,金兀朮搶過遼軍的長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由此可見他確實是個武藝高強且有勇有謀之人。

金兀朮的智慧還表現在第一次領兵東京城下,他追趕倉皇而逃的宋徽宗,雖然後來沒追上,但回頭搶了三千匹戰馬。對於宋朝這樣一個缺少戰馬的國家來說,三千匹戰馬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此消彼長,這些戰馬對金國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財富。

所謂的常敗將軍,並非金兀朮太弱,而是對手實在太強,他不該碰上韓世忠、岳飛、張俊這些名將。

綜合歷史的“常敗將軍”對比,金兀朮還真的“沒資格”入選,下面這幾位才是真正的實至名歸。

  1. 倉皇北顧王玄謨;

  2. 繡花長腿劉光世;

  3. 大明戰神李景隆;

  4. 轉進如風常凱申;

  5. 死守金陵唐生智;

  6. 南宋將才范文虎;

以及最熱門的三國戰神劉備和魏國將領夏侯惇等等,這些人才是真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常敗將軍也是數不勝數,如果小夥伴們有知道更多的這樣的“戰神”,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大國布衣


《岳飛傳》中的金兀朮是一個超級大反派,是岳家軍的對手中的終極大boss,最後被牛皋騎在身上氣得吐血而亡,而騎在他身上的牛皋則仰天哈哈大笑,結果一口氣沒喘過來就倒頭死了,於是這就給後世留下一個“笑死牛皋,氣死兀朮”的典故。由於受小說戲曲演義的影響就使金兀朮在人們的腦海中呈現的是一個常敗將軍的形象。其實這不過是小說家言,更多的是由於當時人們對金兵的痛恨而進行的藝術誇張。歷史上真實的金兀朮沒小說中那麼不堪,事實上金兀朮是當時難得的軍事家兼政治家。儘管他一生中也確實有過幾次走麥城的經歷,但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無愧於名將之稱。他和岳飛之間的對決的確是那個時代名將與名將之間的巔峰對決,明白了這點才更能體會到當時南宋軍民在抗金戰爭中所面臨的各種艱難以及他們為保家衛國所付出的血汗代價。

歷史上真實的金兀朮本名斡啜,在宋人的史籍中有的將其翻譯為兀朮,也有翻譯為烏珠、斡出、晃斡出的,而在金人的史籍中他的名字則被記載為完顏宗弼。小說中稱金兀朮為金國四太子,然而《大金國志》中卻記載他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六子,母親是元妃烏古倫氏。據金國史籍記載:完顏宗弼為人豪蕩,精於騎射。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來流水誓師伐遼,此時尚未成年的完顏宗弼並未參與這場軍事行動。天輔六年(1121年)十二月完顏阿骨打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反遼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完顏宗弼首次參戰。天輔六年(1122年)正月金軍攻克遼國的中京城(今內蒙古赤峰寧城),然而卻沒能抓獲到遼國的天祚皇帝。完顏宗弼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勇猛:他在箭用完的情況下徒手勇奪遼將長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完顏宗弼從這些俘虜口中得知遼天祚帝在鴛鴦濼(今河北張北安固裡淖)行獵,於是完顏宗弼與叔父完顏杲兵分兩路千里奔襲遼天祚帝。這次軍事行動中的表現使完顏宗弼在金國軍隊中一時聲名大噪。

兀朮在完顏阿骨打的兒子中並不得寵。具體原因眾所紛紜莫衷一是。我也不能給大家提供準確答案,但我估計可能有以下兩方面的可能性(只是可能):其一兀朮的母系家族在當時女真貴族的圈子中身份地位相對卑微,因此不受完顏阿骨打寵信;其二兀朮在少年時代“伶俐多智、欠強勇”,不符合女真族對“男子漢”的評判標準。也許正因為這樣的原因促使兀朮在戰爭竭力表現自己,最終他通過在戰爭中的勇猛表現洗刷了之前人們對他的猜疑。兀朮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不是娘炮而是女真人的大英雄。事實上女真族不缺勇武的戰將,缺的是具備戰略思維的統帥,而兀朮恰恰是當時金國將領中少有的具備戰略思維的人物,在當時整個金國高層只有他是最能理性冷靜分析局勢的。在小說評書中金國在大舉南下侵宋時採取了比武選帥的方法。比武的主要科目是“舉鐵龍”。儘管過去的說書人把這段說得是栩栩如生,可女真人儘管是一個原始的尚武民族也不能把指揮千軍萬馬南侵的大任交給一個舉重運動員吧?可以說這段應該是小說演義,歷史上真實的兀朮應該不會是一個空有一身蠻力的有勇無謀之人。

天會三年(1125年)十月金軍兵分兩路南下伐宋:西路軍由左副元帥宗翰統領;東路軍由都統宗望統領。宗弼在東路軍擔任行軍萬戶(類似於現在的參謀長、總參謀長之類的角色)。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宗弼奉宗望之命攻取湯陰縣,俘城中宋兵三千人,隨後率部強渡黃河以三千騎近逼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迫使宋徽宗出城南逃。得知宋徽宗出逃的宗弼選驍騎百名追之,”未及,獲馬三千而還“。次年四月宗弼再次隨兄長宗望參與圍攻汴京城的戰爭併成功將汴京攻破,宋朝徽宗、欽宗二帝被金軍裹挾北上。到此時為止宗弼儘管在歷次戰役中表現突出,但他一直是在兄長宗望手下效力,還沒成為自己獨當一面的統帥。恰恰正是靖康之變成為了宗弼一生事業的轉折點:攻克汴京、俘虜徽欽二帝的“巨大勝利”使剛從白山黑水中走出來的女真將士們很快陶醉在中原的繁華富庶之中,一時間徹底吞併富庶的大宋成為金國高層的普遍共識。然而金國這場勝利幾乎談不到具有完備、成熟的戰略意圖和政治綱領,甚至金國一開始自己也沒意識到自己能如此順利攻克汴京。後來是事實證明金國此時尚不具備完全吞併宋朝的實力,然而當時整個金國高層已在山呼海嘯般的狂熱情緒中迷失了。這時兀朮未必是唯一清醒冷靜的人,但一定是對局勢有最清醒認識的人。

靖康之變後的第二年宗望病卒,宗弼開始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宗弼成為統帥後轉戰於今天的河北、山東等地:天會五年(1127年)十二月宗弼在青州打敗鄭宗孟數萬人馬,攻克青州。青州城破後宗弼繼而進攻臨朐,在臨朐附近他先是擊破趙成領導的抗金武裝,隨後又大敗宋軍黃瓊部,佔領臨朐。天會六年正月金太祖第三子完顏宗輔在渡青河時遭遇三萬多宋軍襲擊,宗弼引兵迎擊宋軍,殺萬餘人,相繼攻克濮州、開德府、大名府,至此宋朝在山東、河北的軍事體系完全崩潰。徽欽二帝被金軍裹挾北上後徽宗之子趙構在軍民擁戴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稱帝,宋朝由此得以延續,趙構在金軍的壓力下選擇了南逃。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軍兵分五路南下侵宋,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宗弼攻開德下大名,迫使趙構棄揚州而渡江南走。宗弼馬不停蹄晝夜追趕,沿途所過州縣無不一擊即破或不戰而降,一直打到長江北岸,佔領宋朝在江北的重鎮和州(今安徽和縣)。宗弼欲從採石磯渡江,但在渡口遭到宋知太平州郭偉的阻擊,一連三日均不得渡。天會七年(1129年)十一月宗弼改由建康府西南的馬家渡過江。宋朝水軍統制邵青率領僅有的一艘戰船及十八名水手進行攔擊,最終寡不敵眾的邵青力竭敗退。宗弼渡江後在江寧以西二十里處擊敗宋將杜充率領的六萬兵馬。隨後宗弼直搗江浙,勇闖天險獨松嶺,強渡長江,揮軍直達建康,嚇得趙構匆忙逃往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宗弼仍不依不饒地窮追猛打:他一路上取廣德、克安吉、下湖州,兵鋒直達臨安城下,趙構又匆忙逃往明州(今浙江寧波),宗弼遂取臨安。宗弼在佔領臨安後派阿里、蒲盧渾為先鋒領精兵四千追擊趙構,又派訛魯補、術列速取越州。阿里軍連破宋軍,逼近明州,趙構只好乘船亡命海上才得以暫時喘息。宗弼親自率軍馳援阿里攻取明州,阿里、蒲盧渾等人又乘舟泛海至昌國縣(今浙江舟山),再次捉獲宋明州太守趙伯諤,得知宋高宗已取道溫州逃往福州後又入海追擊。然而不善水戰的金兵卻同時遭到了海上風暴和宋朝水軍的雙重打擊,不得不撤兵北返。天會八年(1130年)二月宗弼聲稱搜山檢海已畢,帶著從江南各地掠奪的大量金銀財物沿運河北還。這時的宗弼可謂志得意滿:到此時為止他在歷次對遼、對宋戰爭中未嘗一敗,俘獲了徽欽二帝,逼得趙構亡命海上。然而就是在他北返的路上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挫折:當宗弼的大軍抵達鎮江時遭遇南宋中興四將之一韓世忠以”舟師扼江口“的頑強阻擊。韓世忠的水師的高大戰船扼守著江口,金軍無法通過。金軍雖然兵多,但船小而少,又不善水戰,交戰數十回合後金軍損失慘重。韓世忠的夫人梁氏(後世野史小說多稱其為梁紅玉)親擂戰鼓為宋軍將士助威,一時間宋軍士氣高昂。宗弼無法突破韓世忠水師的包圍圈,無奈之下他甚至想到了向韓世忠行賄以求放他一條生路,卻被韓世忠明確告知:”放你生路不是不行,唯一的條件就是還我河山、還我二聖“。顯然韓世忠開出的條件是宗弼無法同意的,於是雙方繼續對峙,在經過長達四十八天的相持後宗弼仍不能渡江,只好溯江西上開往建康。當行至黃天蕩時宗弼從老鸛河故道一夜開鑿一條三十里長的大渠通到秦淮河,隨後趁無風之時”選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大敗韓世忠的追兵,方才得以脫身。

這時宗弼生平第一次遭遇挫折。不過嚴格意義上此戰宗弼敗了嗎?在當時宋軍連遭敗績的情況下韓世忠這一仗大大提升了宋軍的士氣,後世的小說、評書、戲曲中也都大力渲染韓世忠在此戰中的成就,於是就給後人留下一種印象:此戰是以韓世忠戰勝金兀朮告終。然而不要忘了儘管此戰中絕大多數時間內韓世忠一直保持著對金兀朮的壓制,但金兀朮愣是在這種環境中一夜開鑿三十里長的大渠。儘管被圍四十八天後倉皇逃走的經歷絕不光彩,不過能在這種環境中絕地求生也是一種本事不是嗎?能在韓世忠眼皮底下一夜完成三十里長的大渠這樣一項工程絕非易事,況且兀朮逃走時還設計打敗了韓世忠的追兵。儘管後世野史小說大力渲染韓世忠在此戰中的表現,但《宋史》、《金史》都認為此戰是韓世忠戰敗。這並不是否定韓世忠的功績:在當時宋軍連遭敗績的情況下能圍困兀朮這個老對手長達四十八天對提升士氣有何等巨大的作用,至於後來讓兀朮逃脫其實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自以為勝券在握的韓世忠在心理上多少有些麻痺大意了,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兀朮在危機狀態中處變不驚的應變能力。可以說此戰的確是一次名將與名將的對決:韓世忠壓制了金兀朮長達四十八天,而金兀朮又設計打敗了韓世忠的追兵。只是由於我們通常先入為主站在韓世忠的立場上才會把此戰視為兀朮的一次敗績,事實上野史小說中有意識迴避了韓世忠率兵追擊後的慘狀:韓世忠和少數將士在瓜步棄舟,從陸路逃回鎮江。儘管《宋史》、《金史》中均認為黃天蕩之戰是以韓世忠戰敗告終的,但毫無疑問此戰對宗弼的影響是極大的。在此之前宗弼是一個主張對宋強硬的鷹派人物,此戰後宗弼開始強調通過政治手段尋求與宋朝的對話,由此可見黃天蕩之戰對宗弼而言可謂是教訓深刻。

宗弼渡江北還後受命與宗輔平定陝西。當時南宋的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以劉錫為帥,集結了劉錡、趙哲、吳玠、吳璘等將校,同時招募了數倍於金兵的十八萬大軍,以層層包圍之勢集結於富平(今陝西富平縣北)。宋、金雙方隨即圍繞富平展開交鋒:戰役之初宋軍按既定的想法對金兵展開了猛烈的攻勢,宗弼所率的金軍左翼一時間身陷重圍,遭到了宋軍最強的攻擊,副將韓常流矢中目,怒拔去其矢,血淋漓,躍馬奮呼搏戰,和宗弼一起突圍而出。在經過與宋軍的初步交鋒後宗弼敏銳地發現了宋軍的薄弱所在——趙哲所統率的宋軍勢力較弱,於是宗弼集中精銳騎兵一鼓作氣擊潰了趙哲部,一時間金軍士氣大振,戰場的天平頃刻傾斜,最終張浚的18萬大軍全部潰散。金天會九年(公元1131年)冬宗弼趁富平之戰得勝的餘威與宋將吳玠、吳璘兄弟大戰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如果說與韓世忠的黃天蕩大戰是宗弼一生中首次遭遇挫折,那麼在和尚原宗弼遭遇了有生以來最慘重的失敗:吳玠在和尚原依靠險勢痛擊仰攻的宗弼大軍。宗弼見和尚原難以攻下只好退軍,吳玠卻趁此良機伏兵四起,一時間金軍大敗。此戰宗弼敗得有多慘呢?他本人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鬚髯而去”,將士死傷大半。第二年宗弼才好不容易攻克和尚原,然而卻又敗在了仙人關,宗弼在陝西的攻勢到此為止,而他由陝入川的企圖也至此落空。

金兀朮是能攻能守、勇進勇退的一代元戎,與此同時他也是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富於執行力的治政者。他把漢人的陣法演化成更適合本國將士的陣戰;他把漢人的戰車改造成更犀利更強大的“鐵佛圖”,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在他看來:既然用純粹的軍事手段不能完全征服宋朝,那麼不妨考慮轉而採用政治手段。他意識到金國與宋朝的長期對峙使雙方的國內政治經濟建設陷於停頓狀態,現在有必須爭取一段休養生息的中場休息時間了。天會十三年(1135年)正月金太宗駕崩後金熙宗即位,金熙宗立即著手對金國的政治制度進行改革,宗弼成為了輔佐金熙宗進行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天會十五年(1137年)完顏宗弼升任右副元帥、封梁王。天眷元年(1138年)左副元帥撻懶等人主張以黃河為界與南宋進行和談,對此甚為不滿的宗弼上書金熙宗誅殺了撻懶等人。1140年宗弼在金熙宗的默許下誅殺左丞相完顏希尹及其二子,隨後又誅殺了完顏希尹的黨羽,次年宗弼升任左丞相兼侍中,仍任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事。宗弼掌管的行臺尚書省主要是管理此前由金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偽齊“統治下的河南等地,宗弼在治理這些地區時減舊稅三分之一,使百姓得以復甦。同時又令偽齊諸軍將士解甲歸田,厲行文治,選拔漢官。在這一過程中蔡松年、曹望之、許霖、張之周等一大批理財名臣得到重用,使北方的社會經濟得到一定恢復。可以說正是在宗弼手中使空有武力的女真族從單純、落後的狀態中被拉上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全方位跨越式發展的軌道。

說起金兀朮就不能不提岳飛:1126年完顏宗弼攻佔了岳飛的家鄉湯陰,這時的岳飛還是宋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將,而完顏宗弼已是名聞天下的金國名將。兩人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1129年,其實嚴格意義上這並不算是兩人的正面交鋒:這一年完顏宗弼在馬家渡偶遇岳飛所部的士兵,但帶隊將官並非岳飛本人,這一仗完顏宗弼奪取了岳飛部的糧草軍資。真正意義上岳飛和完顏宗弼第一次正面較量是在1140年:這時正是完顏宗弼人生得意之時——在戰場上他與南宋各路名將輪番交鋒,與韓世忠的黃天蕩之戰雖有挫折卻並未戰敗,儘管在陝西被吳玠、吳璘兄弟打敗卻仍能基本維持對宋軍的壓制局面;在官場上他誅殺了完顏希尹,在掌握兵權的同時又控制著朝政大局,一時間出將入相好不風光。在這樣的形勢下完顏宗弼親率大軍再次佔領汴京,直撲順昌。在順昌完顏宗弼的前鋒遭遇了宋將劉錡的2萬八字軍,強攻七日後仍不得要領。惱羞成怒的完顏宗弼親率自己帳下最為精銳的3000鐵浮圖和3000柺子馬直奔劉錡而來,揚言要以靴子尖踢倒順昌稱城,結果卻被劉錡的5000重裝步兵擊敗在順昌城下。這時岳飛正在河南攻城略地,當岳飛得知順昌大捷的消息後立刻敏銳意識到這正是自己趁勢反攻中原的大好時機,於是岳飛集中主力於潁昌(今河南許昌),親率輕騎進駐郾城(今屬河南)。

七月初八完顏宗弼親率精銳騎兵一萬五千人及步兵十萬直插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心。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輕騎攻入敵陣中往來衝殺。完顏宗弼見尋常的騎兵會戰難以取勝,於是以全身披掛的重甲騎兵”鐵浮屠“(女真重鎧精銳鐵騎)列於正面,柺子馬(輕騎兵)佈置於兩翼。岳飛早就佈置好對策:命軍卒持利斧與麻扎刀專砍敵軍馬足,同時岳家軍中最為精銳的背嵬騎兵衝陣,隨後大將楊再興率騎突擊,大敗完顏宗弼......初十這天完顏宗弼等來援軍,於是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十三日楊再興以三百騎巡哨,在小商河遭遇金兵,陷入重圍之中。楊再興振奮精神,拍馬挺槍,浴血奮戰,槍挑金軍將校百餘人,殺死兩千多人,最終戰死疆場。據說戰後岳家軍的戰士們在打掃戰場時發現楊再興的屍體上中了三百餘箭......十四日張憲率岳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岳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岳家軍打敗金兵的柺子馬後完顏宗弼只得拿出看家本領鐵浮圖。鐵浮圖是完顏宗弼的重甲騎兵:這種重甲騎兵所騎的戰馬都是用一層厚厚的鎧甲所護住的,而每個士兵也都是身穿重鎧,而且三個連成一隊針對宋軍步兵居多的情況以一隊鐵浮圖包抄宋軍步兵可以連成一組牆壁一般的破壞力。他們每個騎兵身上的重鎧都不怕箭射以及斷刀一類的兵器砍殺,所以稱為鐵浮圖。

在此前宋金之間歷次交鋒中鐵浮圖從來都是橫掃宋境無人可敵,不過岳飛早有對策:他早就發現金兵的鐵浮圖雖兇悍無比,但在戰馬的關節處並沒鐵甲所護。可以說這是全身披掛的鐵浮屠的唯一弱點所在。岳飛見金兵的鐵浮圖傾巢而出就命背嵬軍返回己方陣前,早已觀敵料陣的岳家軍精銳步兵隨即蓄勢待發衝了上去。衝上去的岳家軍步兵們專砍馬足,一匹馬斷足就無法前行,而後導致的是一隊馬無法進行有力還擊,岳家軍將士們則趁此時機斬殺金兵,最終完顏宗弼引以為榮的鐵浮圖在此戰中十有八九死於岳家軍的砍刀之下。柺子馬、鐵浮圖相繼失效後岳家軍戰力暴漲,繼續奮不顧身斬殺金兵,頓時完顏宗弼整合的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金軍在失去鐵浮圖這一強有力的後盾之後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岳家軍則在近身白刃戰中優勢明顯,完顏宗弼見大勢已去只好宣佈退兵,郾城之戰就此以宋軍完勝告終。郾城之戰後岳家軍前鋒部隊一度逼近原北宋都城附近的朱仙鎮,一時間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完顏宗弼意識到自己無法在戰場上戰勝岳飛,然而他卻敏銳洞悉了宋朝在政治上的軟肋,於是他暗中與秦檜等宋朝主和派取得聯繫,挑動宋高宗趙構對岳飛等武將的猜忌之心。這樣就造成了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這樣一種結果,再後來就是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當宋廷自毀長城時完顏宗弼卻被金廷奉為英雄:官至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太傅、太保、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事,賜以金券,加太師,封沈王,一時間權傾上下。1142年宋金正式議和,與以往的議和不同的是:這次議和是由主戰派完顏宗弼主動提出的,條件是南宋稱臣、交納歲幣。在一次次的交鋒中韓世忠、吳玠、岳飛等宋軍名將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朝軍民自發的抵抗行為也使他確信金國還無力完全征服南宋。這次議和後完顏宗弼始終堅持”南北和好“政策,主張待時機成熟後再一舉滅宋。黃統八年(1148年)八月宗弼被寫進《太祖實錄》,十月宗弼病卒,賜諡忠烈,封宋國王。大定十八年(1178年)宗弼得以配享太廟。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一是就真實的歷史來看,岳飛和金兀朮打仗,岳飛是勝少敗多。因為在中國古代,軍隊的戰鬥力主要看騎兵的多少,因為在宋朝國土面積小,沒有馬場,也沒能養出大量的戰馬,所以宋朝沒有建立強大的騎兵隊伍,宋朝軍隊以步兵為主,機動性也差。而金國軍隊以騎兵為主,機動性好,金國士兵強壯,面對宋朝軍隊有體力上的優勢。

二是宋朝是典型的重文輕武的朝代,所以宋朝出了很多詩人和文學家,當兵為國效力是下等人的事,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宋朝軍隊不可能戰勝金國軍隊。

三是從宣傳的角度看,金兀朮是少數民族,漢族肯定不會宣傳金兀朮,其實他的軍事才能是不低的。

綜上所述,金兀朮可以算是一個軍事家,歷史上也有很多人,比如曾國藩,在早期曾國藩是屢戰屢敗,曾國藩有一次因為戰敗而跳江自殺,但是後來曾國藩不為總結經驗,以後面的戰鬥中取得了不少勝仗。


天擇雜談


答:之所以認為“金兀朮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敗仗”,是因為對金兀朮的認識只停留在演義、小說、評書、戲曲和影視文藝作品上。

可真甭說,以小說《說岳全傳》為例,書中的金兀朮就是一個很可笑的形象。

小說一開頭,就說金兀朮身穿大紅織錦繡花袍,外罩黃金嵌就龍鱗甲;坐一匹四蹄點雪火龍駒,手拿著螭尾鳳頭金雀斧。好像開山力士,渾如混世魔王。有千斤之力,曾在北國六國三川八十一寨大比武中力舉鐵龍,奪得元帥之位。

似乎,他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隨著情節的展開,我們漸漸發現,金兀朮其實是專供各路大神、各級玩家刷分、練技能的小妖怪。

書中每寫一個英雄人物,基本都要找金兀朮來刷一下分,以證明其是一個英雄人物。

先是岳飛上來虐了金兀朮一番。

然後是高寵,只一槍。就挑掉了金兀朮的頭盔!

後來是岳雲、何元慶、嚴成方、狄雷、關鈴、楊再興等等,挨個來打金兀朮以給自己長臉。

最可笑的是,金兀朮最後竟然被牛皋騎在胯下活活氣死了。

金兀朮可謂生得窩囊、死得屈辱。

但是,我們翻看史料,金兀朮可不簡單。

早在天輔六年(1122年)正月,金軍與遼軍交戰時,金兀朮率百騎追擊遼軍,其槊斷矢盡,空手奪遼兵長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真勇猛過人,英雄了得。

在帶兵打仗方面,金兀朮最有名的軍事行動是對宋高宗展開千里奔襲的“斬首行動”,其獨領一支孤軍,如風如電,連克濮州、開德、大名等地,一騎絕塵,殺入宋淮南西路,所過州縣,一擊即破,直打到長江北岸,由建康府西南的馬家渡過江,取宋廣德軍路、湖州、臨安府、明州,搜山檢海,把宋高宗逐下大海,浮國海上,差點餵魚。

在南宋初年,宋金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富平會戰中,宋軍馬步兵十八萬,把金兀朮統率的金軍團團圍住,自晨至夕,惡戰不已。

金兀朮實在兇悍,他揮軍力戰不卻,死死牽制了宋軍的主力,最終反敗為勝,取得了大戰的勝利。

不得不說,金兀朮有文韜、有武略,赫然女真族史上的一名卓越的軍事統帥。

《金史》這樣評定金兀朮:“時無宗弼(金兀朮之漢名),金之國勢亦曰殆哉。”

金兀朮在女真人心目中的英雄地位,是遠遠超過所有金國君主和將相的。

但是,由於金兀朮所策動的是侵略戰,是不義之戰,所以,各種演義、小說、評書、戲曲和影視文藝作品都故意對他進行人身貶損,這才讓人產生了“金兀朮是個百戰百敗的名將”的錯覺。


覃仕勇說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起金兀朮這個人,人們第一想到的動物就是狼,因為金兀朮這個人就是狡猾和貪婪的代名詞。

金兀朮這個人其實打仗水平並不高,一生中打了好多次敗仗。

金兀朮曾經率領3萬裝備先進的金兵去征伐蒙古,當時蒙古名義上的首領,是後來威震全世界的成吉思汗的爺爺。

金兀朮帶著人馬在蒙古盤桓了兩年,歸來時只剩幾個破衣爛衫的傷兵,金兀朮沒有說,也沒人知道在蒙古發生了什麼,但是毫無疑問,金兀朮讓蒙古人給舞弄了。

即便是在和南宋的戰爭中,金兀朮也是多次嘗得敗績。

就連金國花費巨資打造的鐵浮屠騎兵,也全部在金兀朮的手中喪失殆盡。

可是為什麼說起南宋抗金史來,翻來覆去提到的都是金兀朮呢。

因為金兀朮這人擅長的不是戰爭,而是政治。

面對患有恐金症的南宋統治階層,金兀朮摸透了這些人的心理。

不管戰爭是否順利,金兀朮都會厚顏無恥的向南宋統治者提出自己的要求。

好不容易奪回來的土地,馬上拱手送回金人手裡。

俘虜的金兵,全部送回去。

不但如此,還要額外賠償一大筆金銀財寶。

對於金人而言,不管金兀朮打仗是贏是輸,這些都並不重要,金人只看到金兀朮從南宋帶回來了大量的土地和資源,打仗是為了什麼?還不就是為了爭奪土地和資源嗎?

而對於南宋人而言,不關打仗是輸是贏,也並不重要。反正到頭來南宋都要割地賠款,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金兀朮。

於是乎,儘管打仗不在行,金兀朮依然出盡了風頭。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金兀朮,這在小說《說岳全傳》裡面,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百戰百敗,也就是每次遇到難處的軍隊都失敗,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稱為名將呢?但事實上我們仔細去想一下,金兀朮在面臨著其他戰役的時候,他和曾失敗過。

女真人從一開始的不足幾千到橫掃整個中國,他建立的朝代幾乎是那個時代的霸主,我們去看一下金兀朮在歷史上面幾場著名的敗績,首先第一點,兵敗黃天蕩,那是破了他的不敗金身,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為了追補這個宋高宗趙構,可以說整個金國10萬大軍封鎖海岸達到數月之久,就是沒抓到人,後來沒有辦法撤軍,結果正好被韓世衝逮了個正著,在黃天蕩立用水軍將對方給擊敗,這是她吃了兵種上面的虧。

至於仙人關,和尚原,那是面對的當時四川的總兵吳玠,你要說這兩場戰役,金兀朮有什麼錯誤也有,他不該拿自己的騎兵當步兵使,結果在當時的四川被人當成兔子射,是也沒有辦法,上頭要求他拿下四川,他也得硬著頭皮上不是能夠拿下來,當然再好不過,不能拿下來,也算得上是自己盡力了。

剩下來的幾場戰役,雖然金兀朮都是失敗,但是大家想想之前巨大的優勢是怎麼造成的,(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還不是自己率領軍隊一個跟頭一個跟頭打出來的,確實失敗過,可是每次失敗自己都是處於進攻狀態,除了最後一次面對岳飛。

可以說金兀朮作為一個將領來講,是已經算得上是優秀的,畢竟他單挑了半個中國,可是在面對剩下來半個中國的人才的時候,他確實有些力不從心,吳玠,岳飛……面對南宋名將的時候,金兀朮那是獨木難支,整個金國當時就剩他一個軍事將領。

您要是光看一個人的失敗,那他一生全是失敗的,你要光看一個人的成功呢,他一生都是成功的,有的時候某些人為了引導你的思想確實會這麼幹,這也不是你上當的理由啊你總不可能就看她打了那幾場敗仗以後說啊,金兀朮這個人一生都在打敗仗,那他之前死在他手裡面的那些敵人,估計變成冤魂都要找你索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