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姜文新片《邪不压正》的口碑为什么会两极分化?

读剧慧眼


1、姜文的《邪不压正》确实出现了口碑两极分化,之前还有人担心姜文这部电影票房扑街,目前来看5亿左右的票房问题不大。电影对于姜文而言从来没有考虑过票房或者预算问题,现在这个时代想给姜文投资拍电影而不求回报的人大有人在。退一万不讲,就算姜文的电影不赚钱,那也比投资像《逐梦演艺圈》好的多吧?至少你能炫耀很久,而且之前煤老板投资电影很多时候连个水漂都看不见。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姜文的电影票房问题。

2、另外说到《邪不压正》好不好看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姜文的电影可能你不喜欢,可能你看不懂,但绝对不会某些人说的那样是个烂片。技术层面不是问题,无论演员还是摄影甚至服化道绝对都是中国顶级的配置,视觉上也是一种享受。你说这样的电影值不值得去电影看?

3、很多人在怀念《阳光灿烂的日子》那种简单的故事,饱满的情感,但是一个导演如果老是重复自己的作品,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还不如让他去死呢。就算是王朔再也写不出《动物凶猛》、《看上去很美》这样的作品了。所以姜文尝试突破也算是一种艺术家的常态。

4、这部电影确实有点复杂,叙事上因为某些原因删减过多,二是信息量很大,这就导致观影体验确实需要全身心投入,会比较累,但是这样的中国电影毕竟也不多,偶尔看一次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也是一种新的体验。四五年就来一次,姜文的电影就相当于世界杯盛宴,你不能只看中超。中国电影中的导演能一直坚持自己独立风格的不多了,姜文电影的思想独立性和哲学思考本身就是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且姜文导演非常喜欢博尔赫斯的作品,所以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些跳跃性的、魔幻的叙事风格也不奇怪。


大米有文化


姜文的粉丝有4个类型:

一类是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喜欢上姜文的,喜欢上的是姜文的导演才华,一种不符合年龄的收敛和成熟。

第二类是从《鬼子来了》后喜欢上姜文的,因为这个片子被禁了,很多人其实没有看过,但他们觉得姜文拍了一部被禁的片子,就是个纯爷们,所以喜欢。

第三类是从《太阳照常升起》后喜欢上姜文的,因为这个片子很文艺,很梦幻,可以从中看到姜文进步后的才华和对世界的理解。

第四类是从《让子弹飞》后喜欢上姜文的,因为这个片子真的太好看了,太优秀了,很多人能看懂完整的故事,再结合一些分析,看懂了隐喻,就觉得自己的品味和姜文一样高。

所以《邪不压正》出来后,两极分化主要集中在1、3类粉丝和2、4类粉丝之间的战争。

1、3类粉丝觉得姜文拍了部隐喻极强、极具深度的电影,觉得认为这电影不好看的人,都是没看懂电影的人,是low货,是没文化的人,所以有很高的优越感。

2、4类粉丝觉得姜文水平犹在,但这一次故事没讲好,隐喻彩蛋就白费了,没有意义,给个差评,期待下次更好的发挥得了。

但是1、3类的粉丝不高兴啊,你2、4类粉丝凭啥说我们的心头好没拍好呢?

于是1、3类粉拼了命的拔高本片,2、4类粉就坚持没有拍好,最后就形成了这种两极分化。


蔡小马


《邪不压正》口碑两极分化是必然,在电影没上映之前已经预感到了。 越作者型个人化的电影,就会被越评论,越两极分化。

《2001太空漫游》刚出来的时候,评论是两极分化的,《银翼杀手》刚出来的时候,评论也是两极分化的。

就拿姜文自己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当初上映的时候也是两极分化的。

重点在于为什么?

其实个人化的电影,因为注入了更多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电影气氛的感觉,所以才会造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观感。 这也就让大家开始画圈圈,选边站。


试想一下,如果把电影个人化和大众化表达比喻成一个金字塔,越往金字塔顶端走,就越个人化,大众传播和接收度就会越小。 相反,越往下走,个人化就越小,商业共识度的范围广度就越大,那么口碑和评论就会越一致,大众传播和接受度就会越广泛。

《邪不压正》就是处在非常个人化的金字塔上面,所以大家看了以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对电影的评价没有好坏,只是角度不同。


大聪看电影


因为大家对姜文期望很高,失望很大,和他其他作品比,这部退步了很多。


早在电影上映前,就有影评人推荐,《邪不压正》和《我不是药神》是近期最让人期待的两部片子。《我不是药神》评分高达9.7,众望所归,《邪不压正》却在7.1到7.2分之间徘徊,口碑并不理想。

纵观评论,大家给出低分,主演是因为片子格局不大,剧情单一,反抗法西斯的外衣,个人快意恩仇的内核。剧情是影片的核心竞争力,但整部片子没什么特别的亮点,更被网友嘲讽为彭于晏找爸爸的故事。其中彭于晏裸奔,许晴卖弄风骚,被认为是用来填补单一剧情的。


平心而论,这部片子既没想象中的好,也没想象中的坏。可以肯定的是,离姜文的巅峰之作《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相去甚远。故事发生在北洋政府个民政府时期,主演讲述了李天然(彭于晏饰)报杀师之仇的故事。虽然故事发生在国难当头时期,但在个人爱国主义情怀处着墨不多,主演还是在讲私人仇怨。单线叙事,整个故事的确淡薄了点。


而支持的人认为,整部片子依然很姜文,那种浪漫、夸张的叙事风格,一以贯之。其中彭于晏裸奔,许晴香艳成了看点。个人认为,这些细节会增加电影的趣味,但一个故事能否征服观众,还是要剧情说了算。整部戏的剧情偏于平庸,这是事实。

希望姜导能拍出更多像《鬼子来了》一样的电影,让观众对他的期待,不要落空。


剧迷亚亚


1、哈哈 这口碑分化严重到什么程度,我给大家看看订阅号挨着的两篇文章,大家就知道了

这是国内还算知名的两个自媒体公号,他们的观点十万八千里啊,一个说姜文崩坏了,一个却说五星好评,真是太分裂了


2 之所以是会两极分化,就是因为,这是姜文的电影啊!姜文的电影不两极分化,那才稀罕了呢

试问,姜文的哪部电影不两极分化?

《阳光灿烂的日子》尽管是神片,当年还是引来很多质疑的声音

《Devils on the Doorstep》也是神片,但不能影院上映,那就是一种很大的两极分化啊

《太阳照常升起》,有人说是最美的华语电影,有人说神神叨叨啥玩意儿啊

《让子弹飞》算是他票房最好,群众基础最好的片子了,还是有人说看不懂啊

上一部电影《一步之遥》是姜文自己玩儿得最开的一部电影,完全没管你观众的接受度,以至于大部分观众都在骂,很多人没看一半就离开影院,可是,依旧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好棒好棒啊

最近的《圆桌讲究派》里,孟广美就当着姜文的面肆无忌惮地说自己太爱《一步之遥》了

孟广美看到了《一步之遥》里大腿舞那么专业的门道,一般观众是看不到的


3 我觉得姜文是那种要赋予电影很深意境,有自己风格和私货的导演,他的电影,喜欢的人觉得奥妙无穷,觉得每一帧都看得那么爽,觉得好有个性。不喜欢的人当然会说节奏好怪,表达不清,神经兮兮,故作深沉,都是啥玩意儿啊


所以呢,《邪不压正》两极分化的口碑太正常不过了,但是这没什么,这个时代本来就没有什么能讨好所有的电影啊,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电影,还不是有人会黑。所以,姜文坚持做自己就OK了,他本来,就是最坚持自己的导演嘛


映画台湾


​今天看了姜文導演的作品《邪不壓正》,好電影就是這樣,看完後讓你無語,不敢妄加評論,評論的越多越顯得自己很幼稚!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簡單明瞭的報仇故事,在沒有開拍之前大家應該都知道,但是能把一個如此簡單的故事拍成這樣,我認為已經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姜文導演通過這部電影成功給自己認證:我才是當下的大師級導演;你們這些有兩個小錢錢就想出去拍電影的人給我聽好了,不要給中國電影添亂;褲子脫了,我給你蓋個章認證一下才行!

進入正題

故事講的是民國十一年至民國二十六年間發生在北平的故事。開始從徐世昌下野,黎元洪復任大總統。直系軍閥為給獨載統治製造「合法」假象,到七七事變。由於故事背景的特殊時間段和特殊地點的關係,把哪個時代痛點巧妙的避開了,留給大家自己去想象,大部分場景都是在房頂上拍攝的,姜文導演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呢?我認為應該是這樣,歷史的真相留給大家去瞭解,這部電影只是一把鑰匙,看不明白的吃瓜群眾卻認為姜文導演在屋頂玩酷跑,到底是誰又傻又天真,留給自己慢慢去品味。

電影里引用了「世上最小人與女人難養也」這句話,姜文導演用這部電影給大家重新闡述一下,女人需要仰視的,必須的!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和未來,母性的偉大是不變的真理!

如果大家僅僅認為李天然是為了報仇這麼簡單,那就錯了,李天然的師傅到底是誰殺的,這是一個羅生門,他師兄朱潛龍說是他殺的,到底是誰殺了自己的師傅,答案是李天然自己殺死自己的師傅,十五年後回來又要殺師兄報仇,大家心裡可能有十萬個為什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如果瞭解那段歷史的話就不難理解了,因為他師傅一家要當漢奸,要拿自己的土地給日本人種鴉片,哪個時期北平地區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在種植鴉片,百分之八十的土地資源都在皇權貴族手裡,當時北平屬於日本軍管區,電影用了巧妙的設計「軍刀和大印」來提示大家,而且用給女人屁股蓋印章來嘲諷漢奸走狗們,有人說朱潛龍是朱元璋的後代,一直想反清復明,我只能說這樣認為太牽強附會,潛龍的諧音是乾隆,應該是大清餘孽更為準確,更符合歷史條件,如果能看出這部電影是替天行道,大義滅親,這樣更符合邪不壓正這個電影名字!

「裸奔」,而且是在房頂披著紅色披風裸奔,導演用這種極其荒誕的方式再次告訴大家,哪個時期人民生活在什麼醜陋的環境里,導演拍不出來,這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鐘樓以及鐘聲」,導演說這個地方是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地方,是真的嗎?當然不是,導演想說的是,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文藝工作者都不應該用紙醉金迷,兒女情長來引導和麻痹國人,應該時時刻刻給大家敲響警鐘,人人都應該居安思危,保衛國家和民族復興人人有責,文藝工作者要做好導向才對,時時刻刻給大家敲響警鐘才是自己應該肩負的使命!

「報仇」,導演用自己電影講述的故事驗證了,有仇必報,無需等待,什麼君子報仇 ,十年不晚!都是狗屁話,留給兒子去給自己報仇,只能證明自己是多麼的膽小懦弱!導演何嘗不是想提醒大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不要留給下一代去完成!

「吊打和拔牙」,姜文導演最後親自上陣來完成這出戲,這就叫做以身作則,用自身的行為藝術在電影里給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口誅筆伐的文人騷客演示了一下自己的下場!

姜文導演,你就是當下當之無愧的大師!唯一大師級導演!

姜文導演就是當今電影界的一座大山!

头条有很多小号喷子,说电影怎么怎么的,能确定你去电影院看了吗?晒出电影票验证一下,难道是看不懂有被宰的感觉吗?姜文导演之前说过一句话“再也不干包饺子喂猪的事了”,这次姜文导演给你准备的很明确,那就是“刀和印章”,开发你的猪脑好好想想,现实生活中什么场景可以看到刀和印章在一起,那就是屠宰场,血淋淋的杀猪车间,把猪杀了然后在臀部盖上章,难道你真的感觉不到北平沦陷后人性的丑陋吗?人一旦失去了尊严和信仰,和臀部盖章的一块猪肉有什么区别!吃人生果的猪八戒和吃饺子的猪以及被宰的猪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温奥传媒


爱他的人,爱的要死;

恨他的人,恨得要死。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不媚俗的导演应该有的评价。

口碑两极分化,是因为这就是姜文。

在我看来,姜文是少有的良心导演,拍的电影不俗套,又有深度,那些浅薄的令人忧伤的人,当然是看不懂的。他们只看得到镜头展现出来的花里胡哨,却理解不了电影背后的内涵。

有人说,我看电影就是看电影,电影背后的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典型的懒人,他们只能看得懂郭敬明之流的垃圾电影,稍微一点深度的电影,就超出了他们理解能力的上限。

诚然,电影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无可厚非。但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必然是需要做到,来自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才是艺术。剩下的那些,就是垃圾电影了。

姜文,一个有深度的导演。


珍爱君


《邪不压正》,褒贬不一,一个崩坏了。一个优秀,这不正是姜文导演的特色吗?这一看就是姜文导演的片子啊。



表面侠隐背面姜文

《邪不压正》是由小说《侠隐》改编,表面上是《侠隐》里面却是姜文的故事。



姜文的电影从来不缺满屏的荷尔蒙,血腥暴力的场景也是一个比一个激烈,李天然的复仇记了,这就是妥妥的武打片了。



人物关系微妙

大概情节是这样的。李天然的师兄朱潜龙杀了他师傅全家。所幸李天然逃了出去,在美国学习的十五年之后回来。只要他一枪打死朱潜龙他的仇就报了,故事完结。可是偏偏出现了一个蓝青峰。



蓝青峰呢?与根本一朗有交情,跟现任警察局局长朱潜龙也有瓜葛,真的是对李天然呢?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人物关系真是奇妙啊,好就好在这种纠缠吧。



看不懂他的疑点重重

坏呢?就坏在姜文的电影看不懂,《邪不压正》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看来都一脸蒙逼的。简直就是疑点重重。



比如说李天然怎么老在屋顶上跳来跳去?许晴最后为什么跳下去死了呢?她完全没必要死啊!蓝青峰筹谋二十年最后得到结果了吗?难道就是为了救那个张将军吗?莫名其妙的剧情莫名其妙的思路,自然就褒贬不一咯!



这就姜文啊,有争议就有价值!

(欢迎关注娱乐砖家的后院,只生产独到的娱乐观点)


娱乐砖家的后院


说明姜文火候还不够,没办法把握电影中商业元素与艺术深度的完美结合。

导演过于自我,这在很多电影中都存在。

导演想表达的太多,全部都掺杂到电影里,导致电影一锅乱炖,观众看的云里雾里。



腐蚀品尝


学生党现在很慌,到底有没有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好看呢?

值不值得我花费30-40元的生活费去电影院看的?

所以我跑过来看一下评论~

有没有和我一样没看过电影的

听见评论就不想去看了⁽⁽ƪ(•̩̩̩̩_•̩̩̩̩)ʃ⁾⁾ᵒᵐᵍᵎ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