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岳飛被害後為什麼沒有看到兀朮侵犯中原?

丁老翁


岳飛含冤死後,兀朮確實沒有趁機攻打消滅南宋。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宋金的長期戰爭中,金國的兵力已折損嚴重,重裝騎兵軍團鐵浮屠在歷次戰役中消耗怠盡,因造價太高,無法得到有效補充。難以在裝備方面中取得優勢。

二,金國兵力不足,攻城佔地,需要大量人員駐守維持,兵力分散。很難以集中重兵予以重點突破,雙方形成僵持。

岳飛雖死,但其麾下兵力尚在。其他南宋將領實力也有增強。



三,淪陷區的反抗勢力風起雲湧,後方不穩,金軍若執意南攻,退路和補給線容易被切斷。

四,遼國新滅,殘餘勢力尚存,時刻懷著復國的夢想。如果金軍在南方與宋國形成僵持的局面下,這些舊遼的殘餘就很可能作亂,從背後發起攻擊。



五,西夏党項可能會利用混亂的局勢混水摸魚。金宋兩國僵持得越久,這樣的機會就越多。

六,北方蒙古族勢力崛起,已逐漸體現出脫離控制的趨向。宋金互相糾纏住了,牽制大量兵力,急切間難以拿下,北方再起烽煙,成首尾難顧之勢。



七,老王新喪,幼主初立,國內政壇紛爭不斷,急需重臣鎮懾。

南方的戰鬥若打不好,對新主和重臣的威望都是挫折。與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好就收,及早抽出身來穩定國內局勢才是正事。



綜上所述,金國退兵議和乃是大勢使然。


饞嘴肥貓鏟史官


岳飛被害之後,金兀朮確實沒有來侵犯南宋。說實話並不是金兀朮不敢來,而是他們即使來了,也撈不到什麼好處。此刻的宋和金的勢力不差上下了。

要知道這時候的南宋,不是北宋亡國時期了,要將沒將,要相沒相,好打的很。此刻南宋的名將,還有韓世忠,還有劉琦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人物,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曾經都打敗過金兀朮。

韓世忠在黃天蕩帶領八千人,打的金兀朮是哭爹喊娘。

金兀朮是真的害怕了,他想要讓韓世忠放他一馬,條件就是願意把他在大宋搶劫的所有東西,都拱手相送給韓世忠。

韓世忠怎麼可能答應呢,韓世忠想讓金兀朮退回侵略的宋朝的土地,還有兩個俘虜的皇帝。這件事,金兀朮當然是不敢做主了,所以,也就沒了談判的餘地了。

說實話,要不是當時,有漢奸幫助金兀朮逃跑,說不定他這一次就命喪黃天蕩了。

此次逃走之後,金兀朮就對韓世忠有了陰影,因為韓世忠把守的地盤就是長江這一代。金兀朮因為害怕韓世忠,所以,自那一次失敗之後,他再也沒敢渡過長江了。

可是令金兀朮不解的是,即使他不去長江,哪怕是在淮河,他也是不行。

因為淮河這裡有劉琦,劉琦帶領的宋軍,在淮河一代遇到金兀朮的大軍,劉琦再次打敗金兀朮所帶領的王牌軍隊,柺子馬和鐵浮屠。

被劉琦打敗之後,金兀朮一如喪家之犬。真是走到哪裡輸到哪裡。更加不湊巧的是,他在中原河南一代又遇到了岳飛。

岳飛的兒子岳雲首衝其中,率先帶領士兵殺入到金兀朮的軍隊之中,金兀朮再次慘敗。這一次失敗之後,金兀朮真的開始懷疑人生了,他不想待在中原了,要率領士兵回他的老家。

恰在此時,岳飛被宋高宗召回去了。

宋高宗召回岳飛是秦檜的意思。此戰也是岳飛的最後一戰。岳飛回去之後,就辭了官,回了家。一年以後,岳飛又被秦檜和宋高宗以某須有的罪名給殺害了。

當然金兀朮在岳飛死後,沒有帶兵來侵犯南宋,最主要的是在岳飛死之前,南宋和金已經簽訂了《紹興和議》,和議的主要內容就是南宋向金稱臣,每年向他們納貢。

對於金國來說,這才是最為重要的實惠,畢竟率領士兵來攻打南宋,也是為了金銀財寶。更何況那時候金國的開國元勳已經死的差不多了,可以說能打的就剩下金兀朮這名老將了。若是再發動戰爭,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好處。


史學達人


岳飛是抗金名將,金兀朮是金朝將領,兩個人分別是宋朝和金朝的領軍人,自然水火不容。在北宋朝被金兀朮帶領的金軍攻破後,北宋的兩位皇帝被金軍俘虜,稱“靖康之恥”。金朝與宋朝的恩怨不可磨滅。

後來,在岳飛的岳家軍反擊之下,金軍屢戰屢敗,最後還被岳飛打到要北返。然而此時,岳飛卻受到了宋高宗的排擠,這是為什麼呢?

一則是因為岳飛兵力太強,害怕他一旦造反,軍中沒有力量能夠抗衡。二是因為岳飛的呼聲太高,在抗金的過程中,名聲越來越大,百姓們只知道岳飛和岳家軍,卻沒有記得南宋還有個皇帝的存在,功高震主。

為此,宋高宗便讓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岳飛,而且岳飛一死,和金朝議和的事情也能談成。因為和金朝議和最大的障礙是岳飛,岳飛一心抗金,而皇帝只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但是岳飛死後,為什麼金兀朮就沒有再侵犯中原呢?協虎我認為,原因有以下這幾點:

一、金兀朮乃是岳飛的手下敗將。

岳飛和金兀朮之間的大小戰役無數場,到了最後一場穎昌之戰,金兀朮手下的大將死的死,降的降,潰不成軍,金軍上下全部懼怕岳飛和他的岳家軍,軍心早就失去了統一。在岳飛死後,即使再打,少了精兵強將的金軍再跟宋軍再次對抗 ,估計也是兩敗俱傷。更何況是現在已經損失慘重了。

二、可能跟金兀朮的性格有關

金兀朮本身也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在跟岳飛打之前,在宋界也是如入無人之境,宋朝沒有一個將領或者軍隊可以比得上他的。但碰上岳飛之後,卻幾乎沒有一次贏得勝利,這除了讓他的心裡產生恐懼,還有可能產生敬佩,對自己敬佩的人不去傷害,也是常理。

三、與南朝的協議。

殺了岳飛解散岳家軍,雙方不再開戰,這是議和的條件,不過金兀朮受這個限制的可能性不大。在以往宋金的議和中,金朝也有很多次撕毀條約,而且現在岳飛已死,少了心頭大患,正常來說,現在進攻是最好的時機。

四、被牛皋氣死的可能性很低

歷史上說金兀朮是被岳飛的部下牛皋氣死的,不過這個的可能性更加低,畢竟金兀朮在之後榮升金朝太師之位,掌握軍政大權,已經沒空去做再次侵犯宋朝的的事情。所以牛皋氣死金兀朮的事情可能性更低了。


WarOH協虎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有的人死了卻讓更多的人好好活了,有的人活著卻是害死了無數的好人。

岳飛為什麼被害——答案就是金國的主力精銳被岳飛幹光了。我們先熟悉一個名詞“背嵬軍”;岳飛在攻打金國的時候,首先攻打了金國立的傀儡——偽齊,牛皋、楊再興等一仗繳獲了15000匹戰馬。這15000匹戰馬就是岳家軍所想披靡的一個助推器,也是北方少數民族第一次慘敗給中原民族騎兵的開始。岳飛將其中8000匹戰馬組成了背嵬軍的騎兵,另外友數萬背嵬軍步兵。由岳飛的兒子岳雲親自率領。雖然在之前的戰鬥中,岳家軍用步兵就已經擊敗國金軍,打破了金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金國的大將金兀朮,擁有金國最精銳的十一萬騎兵。著名的柺子馬和鐵浮圖,都是金兀朮所領導。柺子馬和鐵浮圖都是重裝騎兵,經過嚴格的訓練,在作戰中所向披靡,從未有過敗績。但是,金兀朮並不知道岳飛將改寫他的戰爭成績單,並且讓他知道失敗的滋味,還要賠上他的鐵浮圖和柺子馬。岳飛的屢次勝利,引起了這位金國大將的注意,兩個軍事強者最終對決。

背嵬軍經過岳飛的訓練,戰鬥力迅速提升。一個從南向北,一個從北向南,終於要面對面對決了。自信滿滿的金兀朮,面對從未交過手的岳飛——主要是步兵。

紹興十年,郾城大戰。面對岳飛,金兀朮還是給了他特別的照顧——出動了自己的精銳騎兵“柺子馬”。金兀朮認為這已經是對岳飛最大的尊敬了,讓他動用了大量柺子馬去攻城。

戰鬥打響了,背嵬軍衝過來了——是步兵,不是騎兵;金兀朮驚訝了,但是令他更驚訝的是這群步兵打敗了自己的柺子馬,柺子馬看來要回撤,保存力量,畢竟四條腿跑的比兩條腿快。但是,背嵬軍後面衝出來少量的騎兵,衝入到柺子馬裡面,一通砍瓜切菜的操作,柺子馬傷亡慘重。隨後岳家軍衝殺過來,金兀朮慘敗。

第一場,岳飛勝,而且勝的毫無壓力。金兀朮的憤怒無法形容。

接下來,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朱仙鎮大戰”。

失敗的金兀朮不甘心,這對他的軍事生涯來說是一個不可接受的恥辱。於是,金兀朮調集來了剩餘的柺子馬,還有重裝騎兵鐵浮圖。要和岳飛在朱仙鎮大幹一場,用將近十一萬的兵力徹底要滅岳家軍。

兩軍對陣,這次背嵬軍首先衝出來的不是步兵,而是800重裝騎兵;直接衝向金兀朮大軍的陣線。這800騎兵迅速在金兀朮的前線撕開了一個大口子,金國的騎兵陣型大亂。背嵬軍發起了衝鋒,金兀朮又一次慘敗。這一次,他失去了他的精銳騎兵主力。

失敗的金兀朮,發出了悲憤“憾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金國損失了精銳主力,士氣低落;中原百姓民心難以收服;宋軍士氣高昂;民心可用。金兀朮知道,打不下去了。

但是,總會又意外的驚喜出現。宋高宗求和了,派來的是秦檜——一個徹頭徹尾從骨子裡都是小人的賣國賊。

在簽訂和約的時候,金兀朮咬牙切齒的要求加一條:殺岳飛。這在金國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加上去只是為了出口氣,因為岳飛真的能打,金國無人也無兵力阻擋岳飛了,別說中原,又云十六州,就是黃龍府岳飛也真能打過去。加這一條純屬在談判的時候有面子。但是,秦檜答應了,宋高宗趙構也答應了。金兀朮也他媽震驚了——宋朝皇帝和秦檜居然真的這麼齷齪。

然後是岳家軍被召回,宋高宗和秦檜搞了個連環奪命call,一天12道金牌招回岳飛。班師回朝,總得收拾東西吧,一天十二道金牌,這不是岳飛不聽命,而是趙構秦檜太齷齪。

岳飛兒子岳雲、楊再興等被冤殺,後來岳飛也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偌大的一個南宋王朝,宋高宗自毀長城,秦檜禍國殃民;趙構他哥宋欽宗、他爹宋徽宗把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開封,有名相李綱、名將种師道制定好的進攻策略(种師道是金國最怕的名將);拱手讓給了金國,自己做了俘虜。

趙構也沒差,骨子裡比他哥還慫,腦子比他爹還渾。

一件歷史真實事件:因為南宋wangyan敗退的軍隊騷擾百姓——殺不了金兵就殺把百姓冒充,領軍功。各地百姓起義,南宋一個地方發生了叛變,岳飛去平定了叛亂。趙構以叛亂驚嚇了太后為理由,讓岳飛屠城。岳飛在聖旨到達前釋放了俘虜,讓他們城逃命。由此可見,趙構是足夠齷齪,這樣一個皇帝是國家的災難。

建炎四年初,南侵金軍窮追逃向虔州的隆佑太后時,沿路焚燒搶掠,給虔吉一帶造成極大的破壞;而護送隆佑太后的衛軍也沿途明搶暗奪,行同強盜,激起群眾的反抗。陳辛率領數萬憤怒的群眾向住在景德寺的孟太后申訴。孟太后居然指使衛軍殺出景德寺,"縱火肆掠”。虔州城幾乎被焚燒殆盡。官逼民反,從1130年至 1136年江西農民起義的烈火一直在延燒。高宗傳下密旨給岳飛,要他血洗虔城,為隆佑太后在虔城受“震驚”洩憤。岳飛接到密旨,認為無辜之民又有何罪?他拒不執行,上書高宗:“請誅首惡,而赦脅從。”高宗惡狠狠地批覆:“不許!”岳飛再次上書,高宗置之不理。岳飛繼續上書,堅持己見,高宗不得已讓岳飛自己裁決。岳飛把彭鐵大、李動天等農民起義領袖殺害了,但保住了虔城居民不受屠戮。

金國佔領了中原,去發現自己統治不了——民心不服,老百姓都往南跑。於是金國的得力干將秦檜制定了“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策略,導致了幾十萬老百姓不能渡江到南方,慘死在金兵那裡。

岳飛死了,但是金國的主力也垮了,宋朝也有了信心和金國作戰了,也有了能打的將領了。岳飛的軍功大量的被秦檜銷燬了,就連岳飛活著的時候,秦檜都敢銷燬,所以秦檜大量篡改南宋初年的歷史,以至於當時的史官說:秦檜修的史不可用。

不過,秦檜改不了金國和蒙古修的歷史,這兩個對岳飛評價讚賞有加,至於秦檜——賣國賊永遠都是賣國賊。

或許我們這輩子也做不到如岳飛這般英雄,至少我們要知道對錯,至少我們做不了好人,但不去害一個好人;我們至少知道羞恥,知道為一個害死了無數人的賣國賊翻案不是顯得我們自己多麼與眾不同,恰恰相反,這是顯得多麼的無知無恥。至於為秦檜洗白的言論,都是1000年前源自秦檜編寫的“史料”,當時的人都已經辨別出了真偽,往後的金、元、明、清、民國(除了呂思勉),乃至秦檜後人,都以此為恥。

當今社會不是思想開放了、多元了,而是無恥的人披上了假道學的外衣。


嘟嘟讀讀




問:岳飛被害後為什麼沒有看到兀朮侵犯中原?

答:是的,經過穎昌、堰城兩場大戰,兀朮被岳飛打得七輦八素,內心深處,對岳飛是深為忌憚的。按理說,當岳飛已死,心頭大患已去,可以繼續發兵南下了。但事實上並沒有,這是什麼原因呢?答案很簡單:兀朮已經無能為力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說說金國天眷三年(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兀朮的出征。

原先金國名將如雲,如粘罕、斡離不、完顏活女、拔離速、銀可術、闍母、婁室、撻懶等等,個個能征慣戰,人人獨擋一面;但兀朮這次出征,麾下隨行,卻是孔彥舟、王伯龍、李成等等蝦兵蟹將,全是在宋境混不下去、轉而投金的流寇、漢奸。

顯而易見,金國的軍事能力已大不如前。

《金史》卷77《宗弼傳》也坦承:在天眷三年前後,“金之國勢亦曰殆哉”。

在紹興十年的宋金交戰中,《金史》避重就輕、刻意隱瞞了金國軍隊的敗績,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時暑,(兀朮)還軍於汴”。但清朝著名史學家趙翼在他所著的《二十二史札記》指出:“然是年六月以後,宋劉錡有順昌之捷,岳飛有郾城、朱仙鎮之捷,韓世忠有淮陽之捷,張俊有永城、亳州之捷,王德有宿州之捷,《金史》皆不書。或疑《宋史》各傳特自為誇大之詞而非實事,然《金史.宗弼傳》謂是時宋將岳飛、韓世忠等分據河南州郡,復出兵涉河東,駐嵐、石、保德之境,以相牽制,又《金史.阿魯補傳》謂宋將岳飛、劉光世等果乘間襲取許、穎、陳三州,旁郡皆響應,則《宋史 岳飛傳》所云克復京西州郡、並遣梁興會太行忠義及兩河豪傑,累戰皆捷者,必非虛語!”

趙翼這一句“絕非虛語”的結論,可和洪皓《使金上母書》中所寫“順昌之敗,嶽帥之來,此間震恐”之語相印證。

即:如果不是趙構十二道金牌召返岳飛,岳飛“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的豪言很可能會實現。

當然,也有人認為,第二年(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正月,兀朮又領大軍攻打南宋,表明金國依舊擁有很大的軍事力量。

但兀朮這次出兵,其實是強弩之末,勉力硬撐。

《金史 宗弼傳》記載得很清楚:“既渡淮,以書責讓宋人,宋人答書乞加寬宥。”

看,不過是虛張聲勢,恫嚇趙構,以達到和談目的而已。

趙構是被金人嚇大的,患上了嚴重的“恐金症”,一嚇就尿,一嚇就慫,乖乖就範,最終以異常屈辱的代價跟金國簽訂和議:一、南宋向金國稱臣;二、南宋每年向金國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金國力量已經枯竭,且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南面有南宋相抗自不必多說。

西面:西夏人大舉進攻府州,成功攻陷了府州。

東面:海上義士張青從海上登陸遼東,攻佔遼寧金縣。被擄掠到遼東的中原人紛起響應,戰事迭起,如火如荼。

北面:蒙古擊至上京(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附近,在上京西北面的海嶺大敗金軍。

另外,高麗也不甘臣於金國,小動作不斷,在金國背後搞搞陣。

趙構、秦檜一心媾和,暗害岳飛,沒有在這個時候全力北伐,可謂錯失良機。

補一筆:有人認為,暗害岳飛,可能是金國簽訂和議的一他附加條件。但金國史料並無此說。倒是《金史》卷98之《完顏綱傳》中透露出一點:“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叄夷之誅,可不畏哉。”即金國人認為岳飛是被趙構忌憚而被害的。

也有人認為金宋雙方在紹興十一年的和議,是在宋弱金強的背景下籤訂的。進而歌頌趙構為了南宋百姓休養作息,不但屈身向金國稱臣,而且對父母兄弟慘遭金國人凌辱死亡的深仇大恨,也是生吞硬嚥,半個字不提,可謂忍辱負重。

與此同時,也大加稱讚秦檜是促成和議的大功臣,大政治家。

趙構這個軟腳蝦、脆皮狗的表現就不多說了。

而根據根據金國著作郎騎都尉張師顏所撰《南遷錄》一書中出現“陰縱秦檜以歸”等語可知,秦檜其實是金國人安置在南宋朝廷的一個奸細。

有人作過粗略統計,金軍攻滅北宋後,北中國的生產力出現了嚴重倒退,農業生產幾乎停止,人口損失驚人。

按《歐陽修全集•河北奏草》卷下《論河北財產上時相書》中所記,北宋慶曆年間河北戶數為705700戶,而王育民在《金代戶口問題析疑》卻提出,金國滅北宋30多年後,整個轄區總戶只有300多萬。

想想看,彼時的金國,人口稀少,民窮財盡,還有什麼能力發動大規模攻滅戰爭?南宋沒有抓住這一時機向它進攻,它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覃仕勇說史


岳飛死後,宋金簽訂了紹興合議,規定了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金人笑納,封高宗為宋朝皇帝。


於是雙方有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和平共處。


其實這個時候宋軍在戰場上是佔著戰略優勢的,前線各地捷報頻傳,在順昌之戰中,宋軍以少勝多,擊敗了金軍。接著岳飛率領岳家軍又取得郾城大捷,打敗了金軍的主力,先後收復了鄭州、洛陽等城,這個時候南宋舉國上下要求收復北方的呼聲很高,抗金形勢一片大好。然而由於高宗的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導致岳飛慘死,所謂“十年之力,毀於一旦。”然後就找人去金國和談了。

金人自然是歡迎這樣的結局的,金軍的重裝騎兵被岳飛全部敲掉了,戰場上各部也損失慘重,正是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忽然高宗送來了枕頭,那能不笑納麼?於是經過一番交易後,雙方簽訂了紹興和議。這一年裡,岳飛被害死。當金獲知岳飛已死,連連擺酒慶賀。接著,金便冊封高宗為宋國皇帝。宋高宗生父徽宗的靈柩和生母韋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紹興和議》的簽訂使雙方都有了一定的喘息時間,其實那個時候,金國在精銳盡失的情況下也是沒有能力再度南下的,於是皆大歡喜,但不同的是,《紹興和議》使宋朝永久失去了原來北宋的山西和關中養馬的馬場,從此岳家軍的背嵬戰士萬騎馬軍成為南宋一朝的絕唱,宋朝直至覆滅,都只能靠步兵和北方遊牧民族的精騎對陣。後來南宋的隆興北伐和開禧北伐,宋人以步兵逆擊金國精騎大敗而歸,原因之一就是這個《紹興和議》導致南宋騎兵力量可以忽略不計,是無法和紹興年間的南宋軍隊相提並論的。

然後一直到了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撕毀和約伐宋為止,這份難得的合約才算作廢,完顏亮衝到了長江,成就了著名的民族英雄虞允文,就這樣兩國才開始了最後的征戰,最終,宋蒙聯軍攻破了金國最後的都城,金國兩任皇帝全部戰死,宋人高高興興的把金國的宰相和大臣們帶回去獻俘,也算是報了一箭之仇。


關河南望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意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根據《宋史》的記載,是兀朮要求他安插在南方的臥底,殺掉岳飛才能和南宋達成議和。作為金人狗腿子的秦檜自然聽他主子的,趕緊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弄死了岳飛。於是皆大歡喜,宋金議和達成,兀朮也不再南犯。

但是長腦子並且會動的人都會想得到,政治這個東西,哪有那麼多信用可以講?兀朮這麼守信用,殺了岳飛就老老實實議和?那到底是他求秦檜還是秦檜求他?所以這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實際上的情況是,當時的金國內部已經無力再支撐大規模的對宋戰爭,已經三而竭的金軍想要一舉攻滅南宋已經永遠失去了可能。也就是說,從內部條件來說,金國已經不可能再有滅國南宋的可能。

而南宋方面,卻在逐漸採取攻勢,其中最大的主戰派就是嶽鵬舉。而南宋皇帝趙構先生,最擔心的就是玩大了,兀朮那邊把趙桓立為傀儡皇帝。所以北伐可以,不能過分,不然就會出事。岳飛打的越好,趙構就越害怕兀朮會吧趙桓扶植起來,而這也確實就是兀朮明確表示過的底牌。


所以,為了自己的帝位能坐穩,也為了兩國之間的和平,趙構必須殺岳飛。而作為一個比較清醒的政治家,岳飛死後,兀朮也會放下南征的大旗,轉而和南宋議和。

歡迎您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青言論史


金兀朮—金文叫:完顏宗弼,南宋軍民稱之金兀朮,後來叫順嘴了,在金國也這麼叫他了。



金兀朮是大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跟隨他二哥南征北戰(遼、夏、宋等),是開國猛將。為了和南宋以淮河劃定界線求和,連年領兵犯界,被岳飛打敗。為了徹底達到劃河而治的最終目的,在金兀朮強烈要求下,金熙宗下旨,不再襲攏,對南宋正式宣戰。



公元1141年,金國兵發廬洲(評書岳飛傳第一、第二章節裡有表述),金兀朮掛帥,連攻下數座城池。岳飛率岳家軍奮力抵抗,兩軍在朱仙鎮(柘皋鎮)決戰,結果金兀朮大敗,不得不撤

軍。

岳飛乘勝追擊,越過淮河,發出號令直搗黃龍(據野史載,是今吉林農安,但不確切),迎二帝回家,金國軍隊招架不住,丟城失地,節節敗退。



金兀朮敵岳飛不過,見形勢不利,便利用南宋高構忌憚嶽民功高鎮主的弱點,寫信給力主求和的宋丞相秦檜,要求除掉岳飛,如果岳飛死了,便和南宋講和,不再兵戎相見。也是和談的必須條件之一。



岳飛父子和大將張憲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以後,金兀朮言而有信撤軍言和,兩國終於達成了以淮河為界,互不侵犯條約。南宋向金國稱臣,連年納貢,雙方從此罷兵,岳家軍解散。



戰爭停止後,金兀朮一路高升,擔任了太師的職位。掌握軍政大權後。南宋根基己日漸牢固,軍事也成強勢。且由於他日夜操勞國事,還得防範背後蒙古國,伐宋己力不從心,一直未曾決斷。更主要兩國己交好通商,士兵己經不願再戰,終沒能再犯中原,簽定和約合四五年後就病逝了。死後被追任為金國忠烈,建了忠烈祠,而之後,南宋也給岳飛評了反,也建了忠烈祠,不過祠前多了兩個人的跪像:秦檜夫婦。





金兀朮死法還有一說:是被牛皋活活氣死的,牛皋也大笑而亡。這應該是後人或《岳飛傳》杜撰的,可信程度不高。



還有野史記載,岳飛是大鵬金鳥轉世,金兀朮是莫須龍再生,兩人都是當世豪傑。雖彼此水火不容,但都心生欽佩,都有非戰即友的感慨。金兀朮不日時,對手下讚揚岳飛的忠勇,並責怪自己用下三濫的手段用小人害了岳飛。並叮囑左右查找岳飛後人,錦衣玉帛待之,以表歉意。一日,快氣絕時,突然滾落床榻,對著南宋方向含淚跪拜:嶽元帥,你泉下有知,不要走得太遠,兀朮去向你當面賠罪了……長嘆過後,氣絕身亡。



據民間傳聞,他死後屍身化做一條長鬚龍往南騰雲而去,消失後天空中猛然響起了一陣陣大鵬金翹鳥刺耳的長鳴,久久迴盪在空中……


驍勇34


首先我必須指正一點。金國人並不是沒有在岳飛被害以後大舉侵犯南宋!

岳飛死於1142年的除夕(1月27日)。20年後的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開始大舉進攻南宋。

之所以會出現20年的“和平期”,宋金兩國相安無事,其原因當然不是《紹興和議》使得南宋得以錢帛土地換取和平,更不可能是金國大發慈悲。仔細分析,其根本原因不外乎如下:

以岳飛為傑出代表和主力的南宋軍隊在《紹興和議》簽訂之前取得了幾個重大戰役的勝利,,其中就包括岳飛指揮的“健康戰役”、“襄漢戰役”、“郾城戰役”、“潁昌戰役”。這幾大戰役不僅沉重打擊了金軍的囂張氣焰,而且對金軍的主力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金軍已難以組織起一隻強有力的軍隊,而且對於岳飛死後遺留下來的南宋騎兵——背嵬軍深懷恐懼之心。雖然由於秦檜(任宰相且兼修宋史)等人的竭力抹殺,宋史中已沒有相關的記載,但還有很多東西被記錄下來無法抹去:《浪語集》卷22《與汪參政明遠論嶽侯數》:逆亮南寇,胡人自為“岳飛不死,大金滅矣”之語;金章宗在1206年招降南宋大將吳曦叛變的詔書中寫到:“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參夷之誅,可不畏哉!”?由此可見,在《紹興和議》簽訂前後,金國軍隊已處於弱勢,根本沒有攻打南宋的實力。

《紹興和議》的實質就是趙構拿岳飛的人頭和土地,大量的錢帛換回了生母韋氏。關於這一點,我已在其它文章中進行了論證。這裡就不再複述。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還有一個隱藏的關鍵因素。這就是騎兵的主要構成因素——馬匹。岳飛手下騎兵最多時有兩萬多人,大部分馬匹是從偽齊繳獲的。岳飛下一步“為河北圖”的目標如果能夠實現,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針對馬場。而《紹興和議》中割讓土地之舉使南宋永久失去了原來北宋的山西和關中養馬的馬場,因此背嵬軍這一隻龐大的的騎兵隊伍成為南宋一朝的絕唱不復往日,其結果就是南宋直至覆滅都只能靠步兵和北方遊牧民族的精騎對陣,從戰略和戰術上都落了下風,這不能說不是南宋最大的損失。

眾所周知,背嵬軍的騎兵是中國歷史上五大特種軍之首,他們的戰術配合及單兵技能使得他們成為金國騎兵的剋星,而且在岳飛指導之下,背嵬軍可以在面對重騎兵時採用步兵的“砍馬腿”的戰術配合,從而擊敗金國的重騎兵,遊牧民族的兩大法寶已完全失效。而岳飛本人身為中國古代幾個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他的戰略思想和文韜武略都不是同一時期的金兀朮等人可以與之抗衡的。因此,金國人在幾次大敗之後,對於岳飛和背嵬軍的恐懼導致他們開始求和。

《金佗稡編》卷八《鄂王行實編年》寫道:先臣死,洪皓時在虜中,馳蠟書還奏,以為虜所大畏服,不敢以名呼者唯先臣,號之為“嶽爺爺”。諸酋聞其死,皆酌酒相賀曰:“和議自此堅矣!”再聯繫到上面的“岳飛不死,大金滅矣”,我們不難看出金國的窘境到了何種地步。

《宋史·秦檜傳》〈兀朮遺檜書〉記載:“‘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趙構和秦檜“朝夕以和請”,但是直到岳飛開始“為河北圖”,金國的態度突然從拒絕轉變為催促甚至皆酌酒相賀曰:“和議自此堅矣!”這充分說明金國的失敗和岳飛及背嵬軍的勝利。

而在二十年後,背嵬軍已經衰老,南宋已無騎兵,試問從失敗中緩過勁來的金國豈能放過當初“放虎歸山”的南宋?


明月山脈


金兀朮在與岳飛對陣中,多次戰敗,被打的節節敗退,甚至在岳飛第二次北伐的時候,金兀朮想要放棄開封。如果不是宋金議和,很有可能岳飛拿下開封府。




岳飛死後,金兀朮再也沒有侵犯中原,根本原因就是內部國力有限。

金國南下之前剛剛經歷了金國滅遼國的大戰,1127年滅亡北宋,然後馬不停蹄的繼續南下攻打南宋政權,終於被岳飛等人遏制住了腳步。這時的金國多年征戰,國力空虛,人民飽受戰亂,根本無力南下,打下來的領土也需要時間吞食消化。



在看南宋這邊,雖然岳飛被冤殺,但是依然還有韓世忠和張俊(雖然害死岳飛,但是軍事能力也是相當不錯的),況且死的只是岳飛和岳家軍將領,大部分軍隊精銳都被編入了御林軍。相當南宋還是有相當大的力量的,就算是金國來攻打,南宋也有相當的能力守得住。

還有就是北方金國實在是不習水戰,面對著大江大河,金國軍隊只能是乾瞪眼。



再說一下岳飛死後,金兀朮也在岳飛死後死後第六年去世,接著金國內部也發生了政變奪權的事情,再之後,金國也曾經南下,不過卻失敗了,損失慘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