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在以往的文章中,曾宇经常为大家推荐在历史权威赛事中获奖的老酒(

全国评酒会、1984酒类质量大赛。不过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很多时候,口碑比奖项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只有它才能够真正体现一瓶酒在大众心中的价值。

在今天的文章里,我搜罗总结了一批陈年老酒:它们因为自身卓越的品质被大众认可,并以最高等级的国酒——茅台为标准,亲切地冠以了外号。它们的故事,应当被更多人知晓。

次茅台——鸭溪窖

鸭溪窖是贵州地区的“八大名酒”之一,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当时赖姓商人在鸭溪镇开设广兴祥酒坊,始创雷泉酒。后世传人改良其工艺,在原料选择和酿制方法上都极其考究,因此赢得了“次茅台”之美誉。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而这美誉也是由来已久:抗战时期浙江大学编著的《遵义新志》里提到:“黔西之鸭溪厂,亦深得茅台酿造之法,产酒有次茅台之称,又以雷泉驰名。”可见鸭溪窖在那个时代已经名噪一时。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1989年5月期间,鸭溪窖酒参加了保加利亚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春季博览会,以唯一全票通过获得国际金奖,扬名全球。当时的《新民晚报》是这样报道报道的:“贵州省又一名酒——鸭溪窖酒荣获国际金奖。这是继茅台酒之后这个省第二个获得的国际殊荣。”鸭溪窖应该的确算的上当时贵州地区仅次于茅台的好酒,“次茅台”名不虚传。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鸭溪窖虽然与茅台同属酱香型白酒,但自身风格还是比较凸显的,即——

浓头酱尾:入口浓香、回味酱香,具有窖香浓郁、绵柔爽净、甜而不腻、香而不暴的典型特征。

塞外茅台——宁城老窖

至今在一些宁城老窖的老酒盒上,我们仍能看到1987年期间原国家副总理乌兰夫的亲笔题字:“塞外茅台”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早在辽代,内蒙古地区就有着许多供当时统治者享乐的大型酿酒作坊。到了元、明、清时,这里的酿酒业更为兴旺。1958年,政府在老酒坊旧址建八里罕酒厂,不仅延续了千年以来的传统酿酒工艺,也不断吸收外来技艺。其酿制的美酒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其优秀的品质为其获得了塞外茅台之美誉。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异地茅台——珍酒

六、七十年代,当时周总理提出要振兴中国酒业,于是白酒泰斗周恒刚抽调全国11个省(市)酿酒技术人员和技术干部前往茅台进行学习,并在全国展开酿酒试点。

珍酒在此时应运而生。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把茅台酒酿制的所有流程工序所需要的设备、老师傅,甚至连茅台酒厂的灰尘也装了一箱带走,开始了他们“仿茅工艺”的酿酒历程。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1985年,周恒刚、沈怡方、季克良等28位业内专家对珍酒进行品质鉴定,得出的结论是“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质量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尽管全世界人都认为茅台酒是不可复制的,但珍酒还是做到了接近茅台水平,因此被大众称为

异地茅台

北方小茅台——迎春酒

还是在同一时期,当时参加茅台试点的酒厂有很多,酱香型白酒也由此在中国大地普及开来。河北廊坊地区就有一款酒被称为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北方小茅台”,这便是连续三届在全国评酒会上获得国家优质酒银奖的迎春酒。

迎春酒是在周恒刚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参照贵州茅台酒厂生产工艺,于1974年在廊坊地区研制成功。诞生不久,便在1976年在华北酒业会议上被评为第一名。其酒体风格酱香突出、辅有焦香、香气细腻、酒体醇厚、浓而不酽、低而不淡、回味悠长。

广东茅台——梅鹿液

与北方小茅台迎春酒对应的,便是南方享誉一时的“广东茅台”——梅鹿液。上世纪广东地区有三大名酒:清远飞霞液、顺德凤城液、吴川梅鹿液。其中以梅鹿液最为知名,它同样源于70年代学习茅台酒工艺。

梅鹿液酒色清澈透明、入口甜绵、醇厚清爽,即有贵州茅台酒味香醇的特色,又有广东地区特有的清香持久优点。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周茅、安茅——安酒

仿茅台工艺并非始于近代,早在民国时代贵州地区就有一款誉满黔中的美酒,被群众称为“周茅”、“安茅”。其创始人周恒刚就是怀着酿制不亚于茅台酒的心愿,在19世纪20年代迁居安顺地区试酿属于当地的名酒,历经三年准备、七年试产终于大获成功,最初起名为“周茅”,后曾名“安顺大曲”“安窖酒”“安茅”等。

敢和茅台比肩?!这些经典老酒可来头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酒不仅是酱香风格,更融合了以110种中草药合成的“百味散”酒曲秘方,因此其风格虽类似于茅台,却不同于茅台。

安酒色泽微黄,陈味突出,窖香浓郁,绵甜爽净,随着时间的储存略带酱味,空杯留香,具备了一些酱香酒的特征,确实为一款口感极佳的陈年白酒。

纵观中国酒历史,能媲美茅台、又极具性价比的白酒其实还有很多,像武陵酒、燕岭春、凌川白酒……不胜枚举。我这次仅从“酒的别称”这个角度为您解读一些老酒背后的文化,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以后的老酒收藏有些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