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三院甲子·親歷|劉燁: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2017年度優秀青年醫師獎揭曉,六位年輕的醫生各有特色,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發揮著光和熱,點亮了自己,也溫暖了別人。

三院甲子·親歷|劉燁: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2018年,北醫三院迎來建院60週年,值此之際,年輕醫師有話要說......

三院甲子·親歷|劉燁: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三院甲子·親歷|劉燁: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內分泌科 劉燁,2011年入職北醫三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研究方向:糖尿病、生殖內分泌疾病

2011年畢業後我就留在北醫三院內分泌科工作。臨床工作需要認真負責、踏實勤奮,我以此要求自己,獲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認可。也曾獲得北京市優秀住院醫師、院內疑難危重病例診治獎等臨床獎勵。入職6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高質量的論文10篇,所發表的SCI論文獲得國際同行的多次引用。我參與的項目還獲得了國自然青年基金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資助,與團隊共同努力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最喜歡的一句話

“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這是上學時從《讀者》上看到的,平實卻又道出了人生的真諦。如話中所說,懷著平和又積極的心態,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就能得到心靈的滿足。

三院甲子·親歷|劉燁: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最難忘的一段從醫經歷

15年前,當我在大學志願書上填寫“北京大學醫學部”時,腦海中的醫生是神聖的。踏入臨床後,從見習、實習的“小大夫”,到輪轉的一線住院醫師,到手握24小時on call、哪裡需要到哪裡的住院總醫師,再到主管病房的主治醫師,這許多年來我所診治的每一個病人、聆聽的每一次查房、經歷的每一個夜班、參與的每一次搶救、翻看的每一篇文獻,都在一點一滴中歷練和滋養著我。

在這平實又繁忙的過程中,我不但積累了專業的技術和經驗,更在與患者的相處中,逐漸深刻體會了100多年前一名醫生留下的名言: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早年我那種對“神聖醫生”的嚮往,也許並不合適;給患者帶來專業、親切的醫療照顧,與患者共同成長,才會有更好的結局。

三院甲子·親歷|劉燁: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曾經收治過一位剛剛發現糖尿病的青年男士,因為他又胖又白,我們打趣叫他“大白”。大白得知自己患上了2型糖尿病後憂心忡忡,即便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酮症(通俗的講就是血糖過高導致體內毒素堆積),仍然不願意接受胰島素的治療。

為了能讓大白接受到合理的治療,我們與他聊了很久,傾聽他的困惑和擔憂,用通俗的比喻講什麼是糖尿病、為什麼要應用胰島素、還需要他自己進行什麼改變......漸漸地,大白從拒絕到理解,再到接受胰島素的治療,很快高糖和酮症的狀態得到糾正。

在每日的“聊天”中,醫生和護士給他分享“模範”糖尿病患者的故事,從他的角度出發,與他一起結合自身的工作生活習慣設計方便、更易堅持的治療方案。

此後的治療也逐漸順利起來,出院之前大白停用了所有的胰島素,只用一種口服藥物就能達到血糖的良好控制。這樣令人欣喜的變化一方面源於合理的治療,同時也源於個體的病情特點和大白自身的努力。

剛來住院時,他的臉上寫滿了沮喪;出院的那一天,他眼神中充滿的是踏實和信心。大白和我們道別時說:“我知道啦,糖尿病雖然目前不能被治癒,但是我可以努力把它控制好!”

三院甲子·親歷|劉燁: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醫學已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但仍有太多的侷限之處,或許人類永遠不會治癒所有的疾患。但如果醫生能在施展專業技術的同時,也能幫助患者一起了解疾病、積極面對,醫患齊心共同制定、認可和落實治療,那麼患者就能更多地從身體和心理上獲得疾病的緩解。

上面的大白出院後一直在門診規律複診,他那工整漂亮的血糖監測記錄、鍛鍊後越來越“輕盈”的身型、積極陽光的精神面貌,都在鼓勵我: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三院甲子·親歷|劉燁: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祝福我們的醫院在“病人信任、員工愛戴、同行尊重、社會認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各個學科有自己的特色,同事間、學科間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三院甲子·親歷|劉燁:做一名專業又親切的醫生,與患者共同成長

文 | 北醫三院內分泌科 劉燁

攝 | 魏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