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深扒:朱元璋造反前的心酸历程,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童年:

史书记载,朱元璋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1328年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剩下了朱元璋,然而当时的农民朱五四的生活压力巨大,已近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对于朱五四而言,首先考虑的是吃饭的问题,农民朱五四的家庭收入有两部分组成,有一个自己的豆腐店,主要还是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朱元璋小时候叫朱重八,在元朝,如果没有上学或者当官是没有名字的,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日期命名,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的破茅草屋度过,由于交不起学费,他就很老实的帮地主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此时朱元璋十六岁。

深扒:朱元璋造反前的心酸历程,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少年:

1344年,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最悲惨的莫过于此,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倒插门,出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价没有其他成员了,面对这一切朱元璋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埋葬父母,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幸好有好心人给了一块地方埋了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这是后来吃饱饭的朱元璋的回忆。

深扒:朱元璋造反前的心酸历程,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当和尚:

为了有饭吃朱元璋决定当和尚,他选择了最近的皇觉给寺,然而并不好,他每天的工作是打杂,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即使这样还经常挨骂,可惜的是入寺五十余天,由于饥荒严重,所有和尚都要出去讨饭,由于和尚过多,往往化缘也有界定,富裕的地方领导亲戚去,穷的地方,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当朱重八准备离开自己讨饭的淮西,回到皇觉寺的,他已经在淮西呆了三年,回到皇觉寺继续撞钟,然而好日子结束了,一封信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命运,是他幼年的朋友汤和写的,信的内容希望朱重八参加起义军,然而晚上,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知道朱重八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准备告发他,朱元璋终于被逼上绝路。

深扒:朱元璋造反前的心酸历程,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