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難!疫情下銀行信用卡不良擡頭 難以識別需延期人群

難!疫情下銀行信用卡不良抬頭 難以識別需延期人群



在疫情肆虐的環境下,目前銀行信用卡中心最為關注的是什麼?


擔憂線下信用卡消費額驟減?焦慮信用卡新增髮卡規模量?還是疫情緩和過後難以控制的不良率?


市場預計,銀行信用卡等與線下消費相關的收入會受到衝擊,信用卡新開戶數也將有較大回落,但最為受到關切的仍然是信用卡的風控模塊。


持卡人降薪待工,信用卡風控“如臨深淵”


儘管眾多銀行提出針對醫護人員、政府工作人員以及受感染被隔離等多個人群的信用卡還款做適當調整,如給予延期還款、減免利息、不收取違約金、不納入徵信等多種措施,但在具體落地過程中,卻存在一定的差異。


“醫護人員、政府人員以及新冠患者的身份較為容易確認,這部分人群可以按照政策指引給予一定的傾斜措施。但對於受疫情隔離影響收入的人群則難以有效操作。”某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從業者李靜表示,“雖然央行公示了四類可延期人群,但金融機構很難界定具體哪些是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


“沒戲!我們家裝修貸和房貸的延期申請被駁回了。”一家中小房地產公司的辦公室白領溫芳表示,自己日前接到公司通知,公司已單方面提出降薪通知,而自己的丈夫也正處於降薪待工階段,如今只發放基本工資的七成。


實際上,在這次疫情作用下,部分銀行對暫時失去收入人群申請延期的態度比較謹慎。因為疫情的波及面實在太廣,存在還貸延期需求的人群可能大大超出預期。


“很多人的還款設置與其工資發放週期一致,現在很多企業普遍延期復工,工資不能正常發放,或者暫時失去收入來源者大有人在,銀行是否要為這類人群開展優惠措施仍有待商榷。”李靜表示。


在李靜看來,一旦出現了逾期,客戶雖不好過,但銀行更不好過。


現階段,由於銀行的催收人員仍無法到崗,催收工作無法得到錄音,客戶資料也無法在公開網絡上傳輸,那麼銀行的催收將註定不能遠程辦公,整體金融機構的貸後工作不好開展。


此外,貸後催收這一塊兒本身就被政策輿論所纏繞,再加上目前疫情對人們社會生活的負面作用,銀行和第三方貸後機構肯定不敢搞大動作,實際催收效果可想而知,必定會被繼續削弱。


而據李靜瞭解,目前已經有人或債務中介機構開始借疫情之名向金融機構“鑽空子”了。她認為,今年自己所處的信用卡部門將會面臨嚴峻考驗。


“在這次疫情過後,各銀行的信用卡部門不得不面對部分債務人違約,並最終進入貸後階段,雙方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全部消耗在漫長的司法訴訟環節。”對此,某第三方貸後機構市場主管孫珂也表示,債權人(銀行)不但要面對判決結果的不確定性,還要承擔高昂的時間成本。


其實,現在已有銀行信用卡開始迅速做出了反應,收緊額度,加強風控。


近期,黑貓投訴平臺曾多次反映,部分股份制銀行信用卡已出現直接降額的措施,用戶近期正常還款之後未被提示,信用卡額度直接被大幅調降。


有觀察者認為,這種銀行變相“抽貸”的行為或許存有爭議,但是也從側面反映銀行對後期信用卡風控的“如臨深淵”。


孫珂表示,信用卡屬於純信用、無抵押貸款的一種,針對存在較高風險客戶進行降低授信額度是銀行貸後風險管理體系的一個環節,對防範風險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銀行常態策略之一。


只不過,在疫情期間,銀行這一防範性措施容易被誤解,甚至產生一些輿論上的負面影響。


然而,市面上的確有跡象表明,疫情期間人們信用卡借新還舊的需求攀升,信用卡代還業務又再度抬頭。


在2019年11月末,銀聯發佈了文件要求立即關停信用卡違規代還業務,一時之間信用卡代還平臺消跡於市場。


但藉著年初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持卡者面臨還款壓力,進而再次催生出代還行業。


“代還只是將賬期延長而已,並不能改變持卡人的還款能力。所以,這次疫情很可能會將大部分代還人群最終變為逾期群體,因為疫情帶給持卡者的影響有可能是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孫珂擔憂,今年信用卡的壞賬率將集中攀升。


線下展業無果,虛擬信用卡或借勢增長


“這次疫情對銀行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雖然官方表示能夠接受不良率適當提高,但所指的對象是小微企業貸款項目,並沒有針對銀行信用卡業務。”某股份制銀行消費金融部從業者林俊說道。


現在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不良仍在加速生成中,林俊認為,信用卡質量仍然在持續惡化,以交行、招行、浦發、平安四家銀行為例,2019年6月末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分別為2.49%、1.3%、2.38%和1.37%,分別較年初上升0.97、0.19、0.57和0.05個百分點,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則分別較年初增長47%、33%、34%和12%,增長勢頭不可謂不明顯。


“對於銀行而言,今年的業績任務並沒有變,信用卡除了面臨逾期不良的壓力外,新增業務規模的問題同樣凸出,現在距離一季度結束已經很近了,剩下三季度的工作註定會非常艱難。”


在林俊看來,逾期不良抬頭,疊加新增客戶乏力、交易量暴跌,分子分母“此漲彼伏”,賬面數據值得警惕。


那麼,現在信用卡展業到底有多難?


輕則是電話營銷信用卡被客戶冷嘲熱諷,重則出現線下推銷直接被客戶罵哭的情況。


“一邊忍受著折磨,一邊去折磨客戶。”其實大多數業務員並沒有選擇的餘地,既然公司佈置了任務,那麼就要完成。


“現在線下很難展開,找不到客戶,客戶也不想見。”某信用卡中心人員表示,在如今這樣的環境下,信用卡傳統展業方式幾乎變得無所適從。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也是傳統金融機構加速擁抱互聯網金融的一次難得機遇。在這次加速推進中,虛擬信用卡可能成為強勢增長點。


由於現在人們的交易活動正在從線下轉移至線上,並且線上的場景正日益豐富,幾乎覆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所有細節,所以人們持有實體信用卡的需求變得弱化,只是由於習慣因素以及對互聯網接納意願的原因,虛擬信用卡一直缺少一次登堂的機會。


實際上,虛擬信用卡的從申請到最終審批相比於傳統信用卡要短上不少,此外,更為重要的是虛擬信用卡無需面籤這一環節,這一應景的功能在當下成為其硬核優勢。


現階段,傳統銀行一般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提供閃付消費、掃碼消費、分期借款、以及提現功能等,有些甚至有消費返現的獎勵措施。


業內預計,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加速與金融科技機構的合作,推出類似的信用卡產品。


疫情帶來的是一場持久戰,提前暴露了銀行在互聯網化過程中需要優化的問題,如客戶無法去櫃檯面籤、如何線上獲客等,也成為銀行業當下最亟待補充的營銷短板。


那麼必然地,數字化科技將是解決上述痛點的鑰匙。藉助金融科技公司的線上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快速搭建線上客戶智能營銷,例如,虛擬營業廳、營銷直播、智能客服、遠程展業等。


據悉,建設銀行深圳分行早前已結合小程序場景,落地了信用卡業務的虛擬營業廳,可在線上開展信用卡諮詢、分期申請等業務。


(以上人名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