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頹廢的奢華是如何刺激法國大革命發生的?

1789年10月6日清晨,數百名飢腸轆轆、目空一切的男人和女人(有些人偽裝成女人)從巴黎衝進凡爾賽宮。凡爾賽宮是法國傳說中奢華的政府所在地。他們衝進鍍金的大廳,毆打併斬首宮廷警衛,將一個可怕的頭顱掛在長矛上。

暴民們穿過裝飾著慶祝波旁王朝藝術的大理石走廊,朝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Queen Marie Antoinette)的私人公寓走去,一名渾身是血的警衛跑在前面,警告女王洪水即將來臨。在拉斐特侯爵來平息人群之前,女王逃到了國王路易十六的房間。當天晚些時候,這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被迫前往巴黎,在杜伊勒裡宮居住。

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建造了頹廢的奢華


頹廢的奢華是如何刺激法國大革命發生的?

17世紀晚期凡爾賽宮的景觀。

法國市民湧入空出來的宮殿,終於可以親眼看到凡爾賽的奢華了。他們走過鏡中迴響的大廳,再也聽不到國王沉重的腳步聲和王后輕柔的說話聲。

事情並不總是這樣的。幾十年來,凡爾賽宮的富麗堂皇一直是法國人的驕傲。一個巴黎資產階級一本正經地對一個英國人說:“你們的國王是幹什麼的?”實際上,他的住宿條件很差,很可憐,’”作家路易斯-塞巴斯蒂安·梅西耶(Louis-Sebastien Mercier)寫道。“看看我們的。他住在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被視為絕對君主的光榮象徵,是法國神聖的皇室家族和國家本身的象徵。但早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就有人警告說,凡爾賽宮的宏偉和奢華實際上對公共關係造成了可怕的影響。“早一代人,”託尼·弗斯在《凡爾賽宮:一座宮殿的傳記》中寫道,“阿根森侯爵認為這座宮殿標誌著‘東方帝王的奢華’在法國領土上的到來。”

路易十四(1638-1715)被稱為“太陽王”和“有史以來最虛榮的人”,他負責把曾經的皇家狩獵小屋變成歐洲有史以來最奢華的宮廷。他把自己的“榮耀”託付給歐洲的建築大師、設計師和工匠,花了納稅人的一大筆錢在凡爾賽宮及其2000多個房間、精緻的花園、噴泉、私人動物園、羅馬風格的浴室(用來和情婦嬉戲)和新奇的電梯上。

鏡廳


頹廢的奢華是如何刺激法國大革命發生的?

凡爾賽的鏡廳,1745年皇太子結婚的時候。

當他的大多數臣民都生活在簡陋的木屋或石屋中,過著淒涼的生活時,路易卻在花錢建造鏡子廳,直到今天,它的巴洛克式的華麗仍讓人眼花繚亂。正如弗朗西斯·洛林·佩恩(Francis Loring Payne)在《凡爾賽和約》(the Story of Versailles)中描述的240英尺長的大廳:“17扇高大的窗戶與許多威尼斯鑲鏡相映成趣。”在每扇窗戶和每面鏡子之間,都有Coyzevox、Tubi和當時統治咖啡館的大師們設計的壁柱……大壁龕裡有古代風格的雕像。”

1682年5月6日,路易正式將他的宮廷——包括他的政府部長、官方家庭、情婦和私生子——遷至凡爾賽宮。他還要求貴族和次要的皇室成員出席凡爾賽宮,並住在他們得到的任何小公寓裡。這一舉動是為了壓制貴族的權力。它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它也創造了一個無聊和奢侈的溫床,數百名貴族擠在一起,許多人除了閒聊、花錢和玩樂之外無事可做。

被娛樂活動拖垮的皇室


頹廢的奢華是如何刺激法國大革命發生的?

1763年狂歡節期間,五月在凡爾賽宮舉行舞會。

從一開始,凡爾賽宮的一切都很過分。朝廷所要求的精美服飾幾乎讓許多貴族家庭破產,同時他們還需要購買大量的法國商品來支持各種產業。各種娛樂活動——音樂會、多道菜的宴會、舞會或遊行——充斥著日曆。戲劇和露天表演是王室的最愛,從服裝到佈景,花費了大量的金錢。

“先生,誰能想到,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就能做出一個舞臺裝飾,裡面充滿了秩序、勤奮和創新,就為了能站一天呢?”蒙提尼神甫寫道。

在三位國王統治凡爾賽期間,賭博也是最受歡迎的消遣方式。根據佩恩的說法,“有時球員在球場上的損失是巨大的;貴族們再次以十萬計地計算他們的收益。佩恩回憶起一個遊戲,國王的孫女,也就是勃艮第公爵夫人,輸了60萬法郎,她溺愛的祖父付了錢。

當大多數法國人生活在貧困中時,財富在凡爾賽宮每晚都在被創造和失去。賄賂很常見,貪汙和賄賂也是如此。王室馬廄經常是腐敗的目標。

到1715年太陽王的孫子路易十五登基的時候,公眾的情緒開始轉向反對國王和凡爾賽。當他的孫子路易十六在1774年加冕時,凡爾賽已經聲名狼藉,而路易十五的風流韻事和情婦又進一步敗壞了它的名聲。

法國大革命的目標是凡爾賽


頹廢的奢華是如何刺激法國大革命發生的?

1789年10月6日,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婦女揮舞著鐮刀,敲著鼓,衝擊著凡爾賽宮。

在18世紀80年代,當經濟陷入困境時,凡爾賽成為了國王不關心臣民的象徵。抗議活動變得頻繁起來,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小冊子,描繪了皇室成員在凡爾賽的墮落賭博、性關係和揮霍無度的行為。1786年,當2000名忍飢挨餓的工人在凡爾賽宮外抗議時,據說朝臣們享受著一場華麗的舞會,跳著“最歡快的舞蹈”。

對許多法國人來說,出生於奧地利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成了凡爾賽宮所有錯誤的令人憎恨的象徵。勞倫斯·貝納姆(Laurence Benaim)在《時尚》(Fashion)和《凡爾賽》(Versailles)雜誌上寫道:“她的預算超出了每年約360萬美元的服裝津貼,在某些年份,超出了兩倍以上。”“有時國王會彌補差額,有時女王會做出節省的討好姿態——她曾拒絕接受一套珠寶,理由是海軍需要一艘新戰艦。”

此外,在凡爾賽宮女王度假勝地、極具“鄉村氣息”的迷你特里亞農,以及她為了取樂而在那裡建造的假鄉村,也讓人看不順眼。佩恩寫道:“在湖的一端,一個小村莊被建成了,有一個畫廠和一個奶牛場,配有大理石桌子和用稀有瓷器製成的奶油罐子。”

在革命前夕,有關凡爾賽宮奢華無度的傳言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當革命最終到來的時候,凡爾賽是第一個受到攻擊的地方之一也就不足為奇了。

弗弗斯解釋說,凡爾賽已經成為“一個政治和社會制度的象徵和工作中心,而許多法國人現在認為這個政治和社會制度已經過時,腐敗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