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款款說」款閒,吹一把有內涵的散牛

本期「款款說」,聊一聊西雙版納

內容不多,以關鍵詞的形式呈現

加上詳細資料文獻

以及款款說感觸

如果你時間倉促,可看導讀

如果你時間充裕或者看完導讀感興趣,留言交流。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導讀

西雙版納,是我跑的比較多的地方,反覆幾次,對這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覺,當對一個地方產生感覺以後,那麼就會產生種種好奇與認識。

關鍵詞1

西雙版納:西雙是傣語的十二,版納是舊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縣,就是十二個縣。

關鍵詞2

傣族:在1953年前叫擺夷,擺夷是彝語,譯為水邊捕魚的民族。所謂水傣、旱傣、花腰傣是錯誤的叫法,相當於給傣族同胞取綽號。

關鍵詞3

喃咪:大概就是蘸水、醬的意思,它們是傣味的靈魂。

關鍵詞4

野菜:據文獻記載,西雙版納地區有記載使用的野菜達277種!

關鍵詞5

小乘佛教:準確的說是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小乘度己,大乘度人。

關鍵詞6

熱帶雨林:我覺得熱帶雨林就是植物界的北上廣,密度之大,競爭之激烈。

關鍵詞7

瀾滄江:東方多瑙河,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

關鍵詞8

勐泐王國:傣族先民所在的南詔國破滅後,逐漸南遷至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建立的。




1.西雙版納

意思是十二個縣


西雙傣語為十二的意思,版納舊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縣;西雙版納即為十二個版納:版納景洪、版納勐養、版納勐龍、版納勐旺、版納勐海、版納勐混、版納勐阿、版納勐遮、版納西定、版納勐臘、版納勐捧、版納易武


西雙版納是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司(當地最高的行政長官)把轄區分十二個“版納”(傣語“十二”“西雙”“版納”是一千畝之意,即一個版納,一個徵收賦役的單位)。從此便有了“西雙版納”這一傣語名稱。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西雙版納十二地區 via見水印

勐:傣語音譯,多指平壩地區。曾是雲南西雙版納傣族地區的一級行政區劃單位,上圖可顯而易見平壩地區。

曼:傣語中“曼”是村莊的意思,去過版納應該有印象。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傣族村寨 via特克里

元明清時期,車裡,土司名,元世祖至元末置軍民總管府,明改為軍民宣慰使司。治所在今雲南景洪。說道宣慰司,現在景洪也還有宣慰大道。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景洪趕擺夜市 via特克里

2.傣族

我們叫錯了很久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版納遊樂園表演的傣族服飾 via特克里

有一個誤區,所謂的水傣、旱傣、花腰傣是錯誤的認識,不能沿用,更不可套用,就像給不同地區的傣族同胞套上的綽號。

中國傣族按分佈地區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繃、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繃”,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我國傣族分佈圖 via見水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佈在各自境內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越南、柬埔寨稱做

(Thai),老撾稱做(Lao),緬甸稱做(Shan),中國稱做(Dai),印度稱做阿洪(Ahom),但均自稱Tai。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東南亞傣族分佈圖 via見水印

漢語稱呼“擺夷”即來自彝語,在彝語中的意思很明確:

河中捕魚民族,並無貶義,彝族和傣族有很長時間比鄰而居,彝族在山上傣族就在山腳壩區。

民國40年代,還沒有“傣”這個漢字,當時多稱“擺夷”“僰夷”,偶爾“歹”或“泰”。1950年進京國慶觀禮有云南代表團,因要廢除舊社會的族稱擺夷,於是來自德宏的叫泰族,來自版納的叫僰族,而發“dǎi”音的漢字,當時只有“歹”、“歺”、“逮”三個字,從字面意思理解都不好,於是新造“傣”字。1953年開始正式稱傣族。

隨著1953年1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成立,標誌著“傣族”族稱的漢語寫法正式確認。但五六十年代,傳媒習慣對新造字讀半邊,印刷體找不到“傣”還一度用“㑀”代替。五六十年代“傣”的漢語發音沒遵從自稱dǎi而讀半邊字泰tài,之後規範化:傣dǎi族。

因為以上歷史緣由,在二戰後期,還出現泛泰主義,感興趣請自行查閱資料。

3.喃咪

傣味的靈魂角色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傣族手抓飯喃咪 via特克里

張光直先生說:“到達一個文化的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過它的腸胃。”

喃咪,傣族飲食的“靈魂”。“喃”是傣話,意為水、汁 ;“咪”意思是舂拌或者調製。在雲南蘸水是一個特色,那在蘸水中大師級的地位,就是傣族的喃咪。

喃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菜醬”,一種是“肉醬”;常見的菜醬有番茄喃咪酸菜喃咪花生喃咪。常見的肉醬有螃蟹喃咪魚仔喃咪,詳細的做法我在查閱文獻的時候有大致記載,後續我覺得吃得深度的時候可以開展個專題深度研究下。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各式各樣的食材以及喃咪配料 via特克里

4.野菜

多達277種各式野菜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正在下鍋的野菜 via特克里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正在下鍋的野菜 via特克里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正在下鍋的野菜 via特克里

按照研究記載,西雙版納各民族日常食用的野菜277種,其中嫩莖葉類192種,竹筍類 13種,鮮花類35種,果實類22種,塊莖、塊根和髓心類27種。野菜種類數量佔西雙版納 5000種維管植物數量的5%~6%。

其中許又凱老師早在2002年就針對11種野菜

以白菜口感為參照做了研究,這11種是木瓜榕、苦涼菜、刺芫荽、水茄、臭菜、滑板菜、白花、芭蕉花、蕨菜、檳榔青、野蕎。研究表明,除了水茄還有野蕎,其他口感都比白菜好且營養價值不低。

(蠻有意思的研究文章,安利,參見參考文獻)

5.熱帶雨林

植物世界的北上廣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via 特克里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雨季的熱帶雨林 via特克里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物種豐富的熱帶雨林 Via《地球脈動》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超負荷面臨死亡的樹木 Via《地球脈動》

看過《地球脈動》一期記錄片,這種感受,植物之於熱帶雨林,像極了人們現在紮根北上廣。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熱帶水果波羅蜜 via特克里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熱帶水果酸角 via特克里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熱帶水果香蕉 via特克里

6.瀾滄江

東方多瑙河,亞洲第三長河


講到西雙版納,不得不提,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

雲南是個神奇的地方,遍佈著六大河流,獨龍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元江、南盤江,六大河後面也可以做個專題展現。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東南亞的湄公河 via特克里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流經景洪的瀾滄江 via特克里

7.小乘佛教

南傳佛教,嚴持戒律

在中國,佛教大致分三塊,漢傳佛教

藏傳佛教北傳佛教;而從斯里蘭卡到東南亞到版納的,為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

小乘度己,大乘度人;小乘著重倫理教誨,大乘擅接納融匯。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修行的僧人 via特克里

引用一句話:“小乘佛法就是很務實的,很負責任的。它的態度很好,但是它的見地會有侷限。當你有了小乘的基礎,再學習大乘時,你就能夠找到大乘的精髓。”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西雙版納總佛寺 via特克里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西雙版納總佛寺 via特克里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西雙版納總佛寺 via特克里

西雙版納總佛寺 via特克里

歷史上南傳佛教的組織制度及其結構模式與俸族封建領主等級制度息息巧關,分為總佛寺、中心佛寺、中佛寺、村寨佛寺四級佛寺管理

教權與皇權完整統一於一個人身上或由召片領(召片領為傣語,意為“廣大土地之主”)控制。南傳佛教與政治統治沒有完全融合為一體,教權與皇權若距若離。


8.勐泐王國[lè]

也稱“景隴國”,傣族先民在瀾滄湄公中游建立的聯盟國家


首先要講到傣族先民南遷:傣族先民在洱海地區生活的南詔亡國後,洱海地區陷入混亂,先後經歷了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三個短命王朝,政權更替,民不聊生,失勢的傣族人被迫遷離洱海地區。有一部分傣族經蒙舍(巍山)向南遷徙,遷到銀生(今景東)及銀生以南的瀾滄江流域地區。

11世紀末,大理國權臣高升泰廢皇帝段正明,自立為帝,隨後諸侯割據已形成,各部族紛紛趁機脫離大理國的統治。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公元1178年東南亞格局圖, via歷史追學網

1180年,大理國銀生節度境內的傣族首領詔真(帕雅真) 率屬民南下、征服瀾滄江/湄公河中游地區各部族,在瀾滄江畔修建王城“景隴”、組建聯盟國家“勐泐”。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公元1180年東南亞格局圖 注意圖中景隴 via歷史追學網

“勐泐”(泐國)為與大理國平起平坐,詔真在位期間,時而向宋朝進貢,時而向大理國進貢,在大理國與宋朝之間尋找平衡,以“景隴”為中心,收服勐佬(老撾北部)、勐皎(越南西北部)、勐艮(撣邦東北部)、勐庸(泰國北部)等傣/泰族小國,成為疆域遼闊的東南亞大國。

1262年,“勐泐”的附屬“勐庸”(庸地)向南擴張,修建王城“清萊”、另組聯盟國家“勐庸”(漢譯“蘭納國”或“八百媳婦國”)。

1281年,“勐庸”(蘭納國)征服向元朝納貢的哈里奔差國(今泰北的孟人政權),激怒元朝

1284年,元朝大將軍步魯合答率軍遠征“勐庸”,路過“勐泐”時,一併征服“勐泐”。1296年,元朝改“勐泐”為“徹裡”,設徹裡軍民總管府,任命“詔勐泐”(泐王)刀補瓦為世襲總管。

西雙版納,除了傣族、熱帶雨林,還有什麼?

公元1285年東南亞格局圖 注意圖中大小車裡 via歷史追學網

被元朝佔領的“勐泐”成了元朝南征其他傣族王國的前沿,每次元朝南征都將“勐泐”作為大後方,籌集軍糧,大量征夫,民眾苦不堪言,紛紛往南移民,“勐泐”人口逐漸銳減,逐漸喪失自主性。

元朝退出“勐泐”後,積弱的“勐泐”先後被明王朝、東籲王朝、清王朝佔領,先後成為這些王朝的屬國,

由於地處封閉的雲貴高原西南端,這些王朝任其發展,傣族文化在這封閉的環境中得到一定的發展與保留。

這,就是西雙版納,一個瀾滄江邊覆蓋著熱帶雨林的十二個縣,住著傣族喜歡吃喃咪野菜信奉小乘佛教曾建立過勐泐王國的地方。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百度百科;傣族吧;許又凱《西雙版納野生蔬菜資源的特點及開發建議》;陳剛《流變與堅守:西雙版納傣族飲食文化研究》;高微南《西雙版納傣族傳統飲食文化及其審美特徵》;李傑《西雙版納宗教生態系統與社會關係研究》;宇克莉《西雙版納傣族的人種學特點:來自人體測量學的數據》等,如有描述不當,還請理解與指出,感恩各位作者學者。


以下,是基於我的感受與認知,寫了一些小小的感悟。


從西雙版納談文化與旅行

對於西雙版納,因為前些年一些工作的原因,能有那麼些機會去感受這個地方,在我初始的認知中,西雙版納等於熱帶雨林,西雙版納等於傣族。

而在這藍色星球上,熱帶雨林絕對是這個星球的代表與精華。在這區域生存的傣族同胞們,無疑也是一種文化的絕對代表。

熱帶雨林是學植物的嚮往,這裡的植物種類之多、密度之大,我曾經說過一個看法,熱帶雨裡就是植物界的北上廣,這裡聚集了植物生長最多的資源。想起之前看過的BBC的紀錄片,一片生機勃勃的背後,是蘊藏著太多無聲恐怖的競爭淘汰與死亡。

傣族,也正是這次深度去了解才大概更知道它是怎樣的一個民族。以前的認知,說到傣族無非就是孔雀、大象、手抓飯、小竹樓等,雖然很多有因為營銷而美化製作的概念,但更多還是對熱帶雨林這個環境的嚮往。

一個環境會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產生影響,而衣食住行,又進而對深層次的文化產生影響。什麼是文化?大致分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就是簡單的上述的衣食住行;深層次的層面就是在這一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思維模式、家庭觀念以及更廣一些的宗教、政治等。

這些都是文化,這些就是文化。

文化的魅力也正是在此,去感受不同的環境,在這不同的環境上,去見識不同的衣食住行,去了解不同的思維模式、宗教信仰。這就是旅行的意義所在。傣族,因為熱帶環境特有的服飾;傣族,因為環境酸辣的口味;傣族,因為環境悠閒的小竹樓;傣族,因為環境曾經的騎大象的交通方式。傣族從自然崇拜到小乘佛教的宗教信仰,傣族與宗教相結合的家庭關係等等不斷的,相互交織影響的文化。當然,就不斷髮展來看,文化因為全球化的發展而趨於大同,尤其在衣住行方面,因現代化急劇的變化,連美食,也因為食材的豐富,廚具的革新而不斷碰撞繼而產生新的演義。

旅行中,首先第一步是感受到你看到的,那些與你經常所處的環境不一樣的自然風光會更為吸引你;其次是感受到你吃到的,食物讓我們延續生命,美食,讓我們獲得滿足;而這兩點,是很容易很直觀的感受到的,而看到與吃到,往往都是開啟真正旅行的鑰匙。

再深一點,當你的眼與口銘記了那種感覺,他們不斷的在你腦海進行碰撞,發酵,你會開始對深層次的東西產生好奇,你會詢問,你會查資料,甚至去深度感受,融入到這樣的生活中,去體會他們的思維模式,感受那更深的文化。

旅行與文化,就是如此簡單,就一眼,就一口;

旅行與文化,就是這麼複雜,是思維,是觀念。

如果你曾到過西雙版納,或者正有計劃,如果你曾有那麼一些好奇,讀到這裡,你再回到開頭再看,是否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呢?


好了,介紹了這麼多,本期「款款說」就這樣

圖文不足之處還請雅正

願疫情早日散去,我們能再次出去呼吸不同地方的空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