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北京人一说北京的小吃,全国人民都笑了。为此我们总是不服——你们都上我们家来吃饭,还嫌报吃,讲不讲理了到底?其实我们自己心里也清楚,北京的这些传统的吃食,你说能好吃到流下泪来是不能够,但这里头是我们的童年,我们曾经以为天下无敌的亲爹亲妈亲姥姥的手艺,我们的老街坊……所有一切我们挚爱的、怀念的、但是回不去了的地方。

和禄德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出了地铁东四站,先来5串儿糖葫芦。可惜这个季节没有山药豆儿的了。老师傅的台面儿和家伙事儿都擦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个讲究人儿。山里红是竖着穿孔去子儿的,糖的量我觉得是恰到好处,吃着真的脆生还不粘牙。喜欢他家用糯米纸来包裹糖葫芦,拿回家再吃,也不会出现纸粘在糖葫芦上的尴尬。老师傅还推荐把糖葫芦拿回家,放冷冻室里冻起来,能保存挺长的时间,拿出来缓个十分钟就能吃。但我买的5串儿,后来并没有坚持到回家放冰箱就被抢光了。

增盛魁

从美术馆东街一路向北,增盛魁就在马路右手边儿,招牌并没有很起眼,但是早餐的点儿这里会排队。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它家就快够得上百年老店了(还差9年),传到现在是第三代。大部分来这儿的人,都是看了“糖油饼排行榜”,或者看了各种网上的“北京二十块钱吃到饱”攻略。但其实抛开“网红”光环不看,这只是一个周围街坊吃早点、打豆浆的地方,所以别指望在这儿吃到什么神仙美味。经济实惠又挺好吃,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第一次去是中午,糖油饼早卖完了(要买糖油饼、豆腐脑,最晚得在十点之前),但是见到了童年回忆——素丸子,可以说是非常怀念了。刚炸出来的非常好吃,咸淡适中,白嘴儿当零食吃也没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道有香菜的“料理”。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不死心,又挑早上去了一次,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糖油饼和豆腐脑。他家的油饼大而且薄,糖只刷了一层,也没有什么正当红的“双糖”选项,但这层糖成了脆皮,甜度也很适中。饼比我的脸大,一个下去吃饱了。期望值很高的豆腐脑,到我手里不知为什么,卤比豆腐多得多,几口就没了,豆腐倒是卤水点的豆腐。牛肉馅儿包子如果赶不上刚出锅就不推荐了。他家清真的,记得不要去找卤煮。

北门涮肉

北门涮肉在增盛魁的隔壁那条街上。如果早上在增盛魁吃了早点,去逛美术馆,下午出来可以来这儿吃涮肉。他家是吃铜锅涮肉的地儿,羊肉白菜粉丝麻酱的天下。在四川火锅占领世界以前,我们小时候吃火锅只认这一种。至今江湖上还有北京人走哪儿吃火锅都要麻酱小料的传说。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今儿不说正餐,是去买芝麻糖饼。糖饼不能即买即走(幸亏不能),得等个二十分钟左右。刚烙好的饼太香了,还烫手就忍不住拿出来吃了,就是小时候妈妈烙的那个味儿,其实是很甜的,但是不会觉得骺。外层略有一点儿脆皮但是不多,基本上是软的,没牙老太太也能吃。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如果打算坐下来吃,还可以尝一下灌肠,一定要趁热吃。蒜汁儿的蒜非常辣,很够味儿。

天兴居

东四向北一站地,就到了张自忠路,十字路口西北角儿的段祺瑞府非常惹眼,可惜现在已经不让进去参观了。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左:段祺瑞府 右:天兴居

段祺瑞府的马路对过儿就是天兴居。这儿的包子炒肝儿可以试一下。炒肝儿名叫炒肝儿,其实里面没多少肝,主要以肥肠为主。天兴居的炒肝儿还真得算肝多的,能有三七开。难得内脏都处理得没有什么怪味儿,我一个不吃下水的人也可以吃得动。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他家的包子是发面儿的,皮儿不会特别薄,猪肉三鲜的馅儿里面加了马蹄,一粒一粒脆脆的口感很好。这里的包子一直放在蒸汽上嘘着,不会凉也不会干。其实包子加炒肝儿的组合也是标准的京式早餐,但这个不用起大早来赶场,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来都有的吃。

三元梅园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北京卖宫廷奶酪的地方不少,但是有感情分的,可能就是三元梅园了。国子监胡同里的小门脸儿真是小得不能再小了,里面连一张方桌也摆不下,只能摆个长条桌子,一溜儿坐三四个人,还别是胖子。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各种口味的奶酪卷儿都爱吃。外面的奶皮是干酪做的,不甜但是很有营养,基本全是蛋白质,小朋友吃的话正经是好东西。带馅儿的单馅儿就是豆沙、双馅儿是芝麻和山楂,两种都好吃。小圆饼儿没有馅儿,纯奶糕,怕甜的可以吃这个。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宫廷奶酪跟西式的cheese、酸奶都不同,是用牛奶和米酒做的,吃起来带着淡淡的米酒香味儿,也不会太甜。对各种口味的双皮奶没有什么兴趣,还是只好这一口儿。杏仁豆腐和红果羹也是曾经的最爱,这次再去都不是很满意。暂不推荐了。

后记

这是一篇瞎溜达+随便吃的流水账,不适合打卡和书写终身难忘的北京体验。到底什么吃的往根儿上说都是北京的,要往上捋多久,它才算是北京的,我也说不清楚。像豆汁儿这样的黑暗料理,到底为什么北京人乐此不疲,是因为它的美味天上少见地下难寻吗?其实只是一种打小儿养成根深蒂固的习惯,你来寻找奇珍美味就注定会失望。从美术馆走到雍和宫很远,我以为一路走,一路能找到什么小时候的回忆,然而并没有。到今天都没怎么大变的,也就只剩吃的习惯了吧。

- END -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点击查看更多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一周好吃

咸湿派美食报告

京城热门艺术展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轧马路溜缝儿指南:美术馆到雍和宫 | 寻味

音乐现场TOP8

京城摩登市集

春季菜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