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刑赏公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刑赏公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1

鬼谷子曰:“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也就是说,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施用惩罚时,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奖赏与处罚的守信和公正,必须让臣民都能见闻,这样就会对其他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君主的诚信如能畅达于天下,就会连神明也保佑,就无须惧怕那些奸邪之徒的冒犯。

刑赏公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2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政治家来讲,“人心”就是百姓之心和贤士之心;对普通的居上位者来说,“人心”就是所有下属之心、合作者之心和贤佐之心。欲得人心,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有仁德,但是在技术层面来讲,就主要靠赏罚分明来收揽。

赏罚分明,显示出的是一个领导者的公正廉明,能够让人看到他身上那种成就大事业的气度和胸襟。奖赏突显出的是恩德,惩罚突显出的是威严,恩威并施才能无所不包,无往而不胜。

徇私赏罚或以妇人之仁、匹夫之怒来行使赏罚都是大失人心之举。只有始终秉持公正才能成就大事,比如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就是因为不徇私情,太子有过,严惩了其师傅,故而秦人不敢二意,谨守新法,秦孝公终于以此振兴秦国。

刑赏公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3

“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曹操可谓知天之天。百姓闻谕,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因粮于敌可也,取粮于民不可也。故无粮,则寿春城中不妨收掠;有粮,则所过麦田不许践踏。

“操乘马正行,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操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即借郭嘉口中语,轻轻将死罪抛开。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使人以发传示三军,曰:‘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前既借人代己,今又借发代头,无所不用其借。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刑赏公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段故事除了曹操要拔剑自刎的情节外,其他均基本属实,《三国演义》为了突出曹操奸诈,才这么写,所以看上面几段文字,字里行间充满讥讽。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能够不徇私情惩罚自己。

对今天的人来说,割发不算是什么,但在古代却是一件大事,所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随便伤损?所以断发之刑也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刑罚,所以曹操对自己用法后,才能收到“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的效果,其实在史实上,并非“三军悚然”而应是“三军肃然”。

刑赏公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4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赏罚分明不仅仅是针对下属等受领导者和被管理者的,作为领导者、管理者,也应该一视同仁对待自己,这在兵法上叫作与士卒共甘苦,如此才能让被领导者和被管理者感受到领导与他们是一个亲密无间的整体,如此才能建立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威信。


刑赏公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刑赏公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