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電影《關雲長》有云:其實是“天子挾曹操以令諸侯”,你怎麼看?

嶠詠燊



面對如何使用智慧,曹操在逼迫漢獻帝遷都一事中給予我們了新的方式,教給著我們如何去使用天下的智力來為自己服務,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曹操是如何巧用他人智慧的吧。

大家都知道曹操挾持天子以令諸侯事件, 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起因是何就少有人知了。當時,董卓已被呂布殺死,漢獻帝已經回到了原來的都城洛陽。都城洛陽十分殘破,沒有了原來宮殿的宏偉壯觀,也沒有原來皇宮的氣勢輝煌,而且身邊也基本上沒有什麼伺候的太監,宮女之類的,甚至漢獻帝都沒有地方可以居住,糧食短缺,也沒有能給予漢獻帝幫助的人。更何況文武百官自己也都沒有屬於自己的棲息之地,因此他們也無閒暇去過問皇帝的困難。而這時曹操的謀士給他提議,讓他將漢獻帝迎入許昌。因為曹操當時如果常住洛陽的話恐怕不方便,而只有將皇帝迎到許昌才是上策。因此曹操面見漢獻帝告訴漢獻帝說洛陽已經荒廢許久了,無法修復。

而許都糧食財務豐富,而且城郭宮室都能備用,建議皇帝移駕許都,請陛下恩准。當他將漢獻帝接到許都之後,就開始了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朝廷中許多有才能之人歸於他的麾下,也正是這樣他控制了國家的政治,在政治上有了一個良好的局勢。後來,隨著投奔他的人越來越多,他手裡的實權越來越大,他也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也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軍事團隊,而這也為他後來雄踞於北方,統一北方奠定的基礎。


曹操從開始顯示天子以令諸侯,到後來形成自己的軍事力量軍事團隊,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不是因為他自己的智慧,而是因為他的智囊團,因為他的軍師們給予他的建議。他的軍師給予他建議,因而他有了挾持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他的軍師們給予他建議,因而使得他構建了自己的軍事力量,統一了北方。

當時曹操和袁紹都佔據北方,是北方的二霸,而且袁紹佔有四個州郡,地廣糧多,他的實力遠在曹操之上。而當曹操和袁紹對陣之時,袁紹敗了,而曹操勝了,這其實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鬥武力鬥兵力的多少不如去鬥智慧。曾經的袁紹,他也有很多人為他出謀劃策,但是因為他自負因為他自我,因為他過於的高傲使得他身邊的謀士越來越少,使得很多人謀士都離開了他,選擇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與他不同,曹操十分的重視自己的智囊團,他接受了荀攸的建議去打擊了袁紹,然後接受了劉曄的建議,設計了新式的武器設備,破了袁紹的作戰設備。

後來他又接受了荀攸的建議,偷襲袁紹的糧草,燒燬了袁紹的存糧。就這樣,袁紹與曹操對戰也是袁紹大敗,而曹操取得了勝利。由此也能看出來鬥智的重要性,而這也能看出,如果你想建立屬於你的智囊團,至少你自己身上需要有的一個品質就是謙虛,那就是不自負。當你覺得自己厲害的不得了,別人都是凡夫俗子之輩之時,你也絕對不會發現別人的智慧。愛因斯坦常說自己無知,孔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因而他們能夠取得成功,因而他們能夠藉著別人的智慧來幫助自己贏得勝利。而曹操能將漢獻帝遷往許都,來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實曹操有個很重要的優點,那就是他會去傾聽,他會用傾聽去發現別人的智慧,會用傾聽去借鑑別人的智慧,而也正是在一次一次借鑑別人的智慧,使得自己越來越強大,使得自己越來越有智慧。成大事者一定會學著借他人智慧,諸葛亮之所以重用馬謖,因為軍師他在軍事理論方面的薄弱。而諸軍師為了彌補自己的短板,因而他十分信任馬謖,因而他十分想要重用馬謖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揮淚斬馬謖的悲哀,而這也能看出諸葛亮對他人智慧的渴望,對他人智慧的傾聽。劉邦的成功因為手下的蕭何、韓信、張良,而他的成功也告訴著我們傾聽他人的智慧,藉著他人智慧成就自己的重要性。而傾聽和謙虛便是曹操在迎漢獻帝近許都一事中所教給了我們的啟示。


灆友人


在片中,曹操絕大部分時間都表現得像一個正人君子,將自己的所作所為解釋得無比正確。他甚至把漢獻帝像吉祥物一樣帶在身邊,和民眾一起開荒、收割麥子,所以許昌一帶6年沒有饑荒。曹操被演繹成對歷史看得很透的人,類似的還有對關羽說的“英雄你來當,小人,我來,不管幾千年,這小人我是當定了。”對此,導演莊文強解釋稱,“我們說過拍這部戲就是要替曹操平反的,這其實是我們想說的話。過去人們一提到曹操就是他要殺人的樣子,我們要塑造曹操救人的樣子,他的偉大在於他的豐富,他不可能總是要殺人,肯定有很人性的一面。大家認為曹操是小人,只能說明曹操是一個一直被貶低的歷史人物。”他還解釋,曹操罵兩千年後的人那一段,並不是藉機罵觀眾“蠢蛋”、“壞蛋”的意思,不過還是希望大家有很強烈的反應,有時,人的判斷力確實會被一些成見矇蔽了。至於“英雄小人”這一句,莊文強稱,“曹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有爭議很複雜的人,他更在乎的是實現目標而非手段,這句話,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義,也是我們對他歷史形象的感慨。”



時光記憶灬


該片對曹操的刻畫過於附和導演自身理解,而同片的《曹操與蔡文姬》雖然存在歷史虛構卻相當寫實。

唯物主義一槌定音的教導我們,事物都是相對、依存又變化的,同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這個關鍵的轉折是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我們來看看到底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

董承、王子服等起兵抗曹

漢獻帝不滿曹操專權以衣帶詔命老丈人董承,王子服等人舉兵意圖派人斬首曹操,而劉備作為政變外援,但是具體實施斬首行動的刺客關鍵時刻變成“秦舞陽”掉了鏈子,被大將許褚所殺。陰謀變成陽謀,曹操立刻反攻倒算,怎一個殺字了得!政變參與者均被誅殺,唯獨發起人漢獻帝,好著那!雖然數次哀求曹操赦免董貴人而不得,但也不過是賠了個夫人,折了他人之兵而已。自己也和沒事人一樣。

官渡之戰序幕

曹操在北方最大的敵人——袁紹開始了行動,密謀重兵進攻許都,捉拿曹操,爭奪皇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精兵10萬竟然被曹操以少勝多擊敗,曹操正式取得北方控制權。

了不起的伏皇后

劉協的正牌皇后——伏皇后見曹操借衣帶詔事件大肆誅殺有關人員,甚至董貴人有孕竟也被絞殺的,於是揹著獻帝寫信給父親伏完控訴曹操暴行要其效仿董承誅曹匡扶漢室,伏完嚇的不敢動,建安年十九年,也就是過了15年,當日密謀敗露,伏氏族誅,伏皇后被殺前哭求獻帝活命,劉協哭著回答:我都不知道能活到什麼時候!!”。而伏皇后所生的兩個皇子也被毒死,此時獻帝失去了所有的依附勢力。

“協天子以令諸侯”

衣帶詔事件處理結果凸現漢獻帝全身而退的實力,這是建立在皇帝的威信及外部敵對勢力的制約之上(包括張秀,劉表等),在官渡之戰之前,皇帝與曹操是相互合作相互利用的博弈關係,往往存在雙贏。藉助曹操的勢力恢復董卓之亂後的漢室威儀,鞏固正統。曹操則藉助天子的聲望及名義擴張勢力,而官渡之戰後,曹操基本統一北方,漢獻帝則完全淪為傀儡,信心徹底喪失。對於伏皇后的哀鳴連向曹操求情的勇氣都沒有了。


南京安護


現今有很多崇拜曹操的人,崇拜可以但不要盲目!

天子挾曹操以令諸侯”,這句話本身就是錯的!天子,在無能在昏庸那也是天子,曹操再強,那也是臣!天子命令群臣去做事那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什麼要挾一說。反之就是要挾!你認為天子無能,你可以離開不為他做事,或者直接反了!但是不能要挾天子,要挾天子那你就是賊子!

沒有曹操漢室亡的更快,這事不假,然而做為臣子這是他分內之事!有功,但並不等於他就可以直接替代天子了!

梟雄和姦雄是有本質去別的

梟雄是強硬而又有雄心的人物稱為梟雄!

奸雄是奸詐而又有雄心又有賊心的人物,稱為奸雄,而曹操是不是這樣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曹操是奸雄並非梟雄


傢侑娘仔


公元189年,董卓率軍入京城洛陽,廢少帝劉宏,立年僅9歲的劉協為獻帝,自任相國,操縱朝政。第二年因頂不住各路諸侯的討伐,燒燬洛陽皇宮,挾持獻帝,西遷長安。兩年後呂布殺董卓,長安大亂。董卓部將為爭奪權力,混戰兩年餘,焚燒宮室,移獻帝于軍營,後又挾持東遷,輾轉至河東,196年重回洛陽。當時的洛陽,滿目瘡痍,殘垣斷壁,獻帝與百官缺吃少穿,沒有住處,十分狼狽。州牧郡守各擁兵自保,無人理睬。曹操此時,剛剛平了山東,聲威大振。聞知獻帝車駕已返洛陽,與一班文武商議欲興兵迎迓。正好此時獻帝亦正需要曹操這樣的人入朝廷輔王室,雙方一拍即合。大軍到洛陽,立即改變了獻帝的處境。為使漢室離自己的山東大本營近些,曹操採納董昭建議,將獻帝遷都許昌。穩固地控制了朝政。

曹操抓此機遇,特點有三:一是頭腦清醒。機遇並不是每個人當即都能發現的。有的人,機遇就在眼皮下卻熟視無睹,結果失之交臂,過後追悔莫及。有的人慧眼獨具,乘勢而上,便使事業大大跨進一步。關於迎獻帝一事,袁紹的機遇意識就比曹操遲鈍很多。在曹操下手之前,袁紹帳下也有人獻計迎帝於鄴城。但內部意見不一致。有人認為,獻帝已是一個廢物,請來利少、弊多。袁紹遂決定不予理睬。曹操卻不是這樣。他認為,獻帝雖是個傀儡,但畢竟是最高權力的象徵,能把他搶到手,就有了政治上發號施令的特殊權威。因而絕不能錯過這次機遇。二是反應迅速。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既為“機遇”,就不是囊中之物,隨時隨地都可以得到的。迎獻帝一事也是如此。獻帝回到洛陽,處境險惡,但為時不會太長。

一旦有哪個政治集團的首腦人物頭腦清醒,隨時都可能捷足先登。正如荀彧所言:“如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及。”曹操一貫得策輒行,這次表現尤為突出。三是不惜代價。

機遇與風險同在,利益與代價並存。曹操做事,看準了的,往往敢冒風險,不惜代價。迎獻帝也是這樣。從眼前看,要把獻帝從控制者的手中爭過來,就要拼搏廝殺。從長遠看,雖有可利用的一面,也有掣肘礙事的一面。但全面權衡,還是利大於弊,付出代價是值得的。對於眼前的代價,曹操毫不猶豫地付出了;至於長遠的代價,他卻並不多慮,留待下一代去解決。

曹操的機遇意識,是建立在認真分析主客觀情況的基礎上的。從客觀上講,當時朝政凋敝,獻帝朝不保夕,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勢力支持。同時,董卓已亡,其部將分崩離析,各派力量都沒有實力,與他們爭奪獻帝,完全可能。如非此時此地,曹操即有心奉迎獻帝,也是辦不到的。從主觀上講,曹操新定山東,擁兵甚眾。文武骨幹幾十員。在當時,力量雖不算最強大,卻完全有能力迎護獻帝。當時的宗室劉備恐未必不欲迎獻帝,但他勢單力薄,自身難保,怕即有此心,亦無此膽。

曹操的機遇意識離不開謀士們的啟發。《三國演義》關於曹操迎獻帝的動議寫得比較簡單。據《三國志》載,早在4年前,毛玠就曾勸諫曹操“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霸王之業可成也”。曹操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只是當時獻帝還在長安,條件尚不成熟。應該說曹操於此時已有了思想準備。待到獻帝駕還洛陽滯留安邑,他便聚謀士商議,荀彧力勸曹操:昔文王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毛玠、荀彧一前一後兩次提議對曹操之決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於是他派曹洪帶兵西迎獻帝,因路上受到阻擋,曹洪不能前進。半年後,獻帝回到洛陽。

曹操已將山東平定,騰出手來,親往迎駕。

但曹操的機遇意識最關鍵的還取決於他自己的多謀善斷。他手下一班文武對迎獻帝一事也絕非異口同聲贊成毛、荀之見。若曹操本身解決不了認識問題,或見事遲、行動慢,也將坐失良機,功敗垂成。不是嗎?袁紹麾下謀士如雲,其中不乏具慧眼者。沮授就曾力諫袁氏,迎接獻帝,遷都鄴城,袁紹當時未必不動心。但一聽到別的謀士分析迎獻帝受牽制不合算的議論後,優柔寡斷的袁紹便把沮授的諫言當做了耳旁風。當時頗具與曹操競爭實力的劉表雖也曾派人刺探獻帝消息,卻根本沒將此事擺上議事日程。至於另一個實力人物袁術,則只知想方設法把漢朝傳國玉璽搞到手,以便自己當皇帝,因而還要你那個劉姓的皇帝幹什麼?如此以來,奉獻帝以自重的機遇便非曹操莫屬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言道:曹操之成功,“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曹操來到洛陽,殺敗劫持者,毅然決定,遷都許昌,為了密切關係,把女兒嫁給獻帝,君臣而兼姻親,把朝政進一步控制在自己手中,開始做起“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文章。過去他與袁紹、袁術、劉表等人平起平坐,現在卻鶴立雞群,高出一頭。而且,由此輕鬆地盡得豫州之地,開拓了地盤,壯大了實力,這次機遇的取得,使他的事業上了一個大臺階。可以說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被袁紹當做廢物的獻帝,到曹操手中成了寶貝,發揮了特殊的作用。此時的袁紹睡醒了,眼紅了!他想借昔日與曹操的交情,做工作遷獻帝於鄄城,以離河北近些,便於自己接觸。被曹操拒絕後,仍不死心,幾次想攻打許昌,把獻帝從曹操手中搶過去,卻又患得患失,猶豫不決,沒有付諸行動。出身四世三公,擁有最強大的實力,由於失掉了這個機遇,便只好讓他看不起的“閹官螟蛉”的曹氏接替了劉漢的400年江山,


精彩視頻瞬間爆炸


引用易中天的觀點,歷史人物有三種形象,藝術形象——藝術家塑造的歷史人物形象,民間形象——老百姓眼中的歷史人物形象,歷史形象——歷史學家根據史書記載所描述的形象,歷史形象不等於歷史真相,真想也無人得知。因此影視劇裡的形象屬於藝術形象範疇,是小說家,編劇導演心目當中的形象。只要符合觀眾心目當中的形象,就算塑造成功。

但我想說的是,曹操的形象受《三國演義》及其衍生品(比如京劇等)影響太過深遠,在老百姓心目當中根深蒂固,很難改變,因此導演這麼刻畫其實冒著巨大的票房風險。而從歷史的角度解讀,三國這段歷史撲朔迷離,三國志記載非常有限,野史眾多,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我還是很欣賞更多的作家學者,藝術家等根據自己觀點和掌握的信息重新塑造歷史人物形象。我雖然不太贊同,天子挾曹操令天下的觀點,但是該電影中塑造的曹操形象算是成功的。



張嗣中


現今有很多崇拜曹操的人,崇拜可以但不要盲目!

“天子挾曹操以令諸侯”,這句話本身就是錯的!天子,在無能在昏庸那也是天子,曹操再強,那也是臣!天子命令群臣去做事那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什麼要挾一說。反之就是要挾!你認為天子無能,你可以離開不為他做事,或者直接反了!但是不能要挾天子,要挾天子那你就是賊子!

沒有曹操漢室亡的更快,這事不假,然而做為臣子這是他分內之事!有功,但並不等於他就可以直接替代天子了!

梟雄和姦雄是有本質去別的

梟雄是強硬而又有雄心的人物稱為梟雄!

奸雄是奸詐而又有雄心又有賊心的人物,稱為奸雄,而曹操是不是這樣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曹操是奸雄並非梟雄




遊戲體育娛樂家


題主提及的“天子挾曹操以令諸侯”的這個說法非常有趣,無論答案是與不是,這個問題本身也足夠作為該部影視作品或是歷史的真相的飯後趣談。那麼,漢獻帝是不是真的是“挾曹操以令諸侯”呢?我覺得要談這個命題,就要從漢獻帝劉協的登帝經歷說起。

①登帝前及登帝初期:漢獻帝劉協的一聲也頗具悲情色彩,其親母王美人(後追益為靈懷皇后)深得劉協老爸漢靈帝的喜愛,因此非常招惹當時的後宮之首何皇后的嫉妒,乃至於王美人在懷著劉協的時候曾嘗試把劉協墮胎,以躲避何皇后的毒害。奈何天意弄人,墮胎失敗,劉協還是出生了,王美人就被勃然大怒的何皇后給毒殺了。咱們的漢獻帝就這樣從小失去了親母,由董太后撫養。

正因為後宮缺少親母及外家的有力支持,劉協的太子之路並不光明,老爸漢靈帝最終還是立了何皇后之子,劉協的哥哥劉辯為太子。過了幾年後,漢靈帝駕崩,劉辯順利稱帝,而劉協則封渤海王。至此,如無意外,劉協就只能乖乖做他的諸侯王直至終老了。可是,這個時候,動亂髮生了!而在這個動亂中,取得最大實權的就是劉協的半個外家董卓。董卓掌權後就把劉辯廢了,立了劉協為皇,劉協從此就開始了他作為傀儡皇帝的一生。

前面敘述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讓大家瞭解,劉協無論在稱帝前還是稱帝后,其實都是毫無實權可言的。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如何能讓百官和千軍萬馬為自己賣命呢?答案顯而易見的,就是要有一個大腿,抱緊這個大腿自然而然才能繼續他的稱帝美夢。

②登帝中後期:後來的歷史大家也耳熟能詳了,我們的第二位主人公曹操登場了,並且一登場就把大腿董卓給幹掉了。這個時候,咱們的漢獻帝劉協兄弟慌嗎?不慌!大腿沒了嘛,再找一個不就是了~於是乎,曹操就順利成章得成了劉協兄弟的大腿。

那麼曹操又為什麼讓劉協這樣的人來抱自己大腿呢?這就不得不說咱們儒家文化的深入人心。你曹操想名正言順稱帝?不行!名不正言不順,君不君臣不臣,這置“仁義忠恕孝悌禮信”和君臣常綱於何處?曹操的對手更會以此為根據抹黑曹操,各路有野心的諸侯也可以借題發揮,討伐曹操。因此,曹操想要獲得皇帝的權利,就不得不虛假地來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明扶漢室,暗度陳倉。

③結論:因此說二師兄認為無論是“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天子挾曹操以令諸侯”,都是有其一定道理的,曹操沒了劉協想要名正言順掌權?不行。劉協沒了大粗腿曹操想要安定地享受帝王虛名和物質生活?也不行。所以他們就順其自然地互相挾持,各得所需。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帶給我們樂趣的三國曆史,才有了你我所津津樂道的三國題材影視。


一隻二師兄


世人都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個奸詐無恥的小人,隨意的擺弄天子,還冒用天子詔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先不說曹操的為人,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事,大家也許都認為曹操佔了很大的便宜,其實大家都是被表面的現象所誤導了而已曹操的確是“得到”了漢獻帝,不過可以說是解救,或者說是迎接吧!因為漢獻帝當時是在逃亡,天下諸侯都不敢去碰這個燙手的山芋,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你把皇帝接來了,那麼是皇帝做主還是你做主?如果皇帝做主你不就等於把自己的家業拱手讓給了皇帝了嗎?還有什麼所謂的宏圖大業了呢?如果是你做主,那麼就會給天下的諸侯一乘機攻打你的機會。





視覺盛宴衝擊


亂世紛爭,這種只能怪當時的朝廷已經沒落了,亂世出英雄,沒有誰對誰錯,時代更新而已,不過對於關雲長這部影片還是覺得拍得很不錯的。

東漢末年亂世中,劉備的兩位夫人、以及一位未過門的小妾綺蘭(孫儷 飾)受困曹營,關雲長(甄子丹 飾)為存忠義投降曹操(姜文 飾),但始終不能原諒曹操操控漢室的狼子野心,希望能夠重回劉備身邊。曹操傾慕關羽之將才以及仁者之心,試圖用天下蒼生之利益說服後者。適逢袁紹起兵伐曹,關雲長於陣斬殺顏良,獲封漢壽亭侯,並與張遼(邵兵 飾)結下同袍之誼。曹操將兩位劉夫人遣返後,在關雲長酒中加入春藥,欲使其與綺蘭發生不義關係——關雲長昔日對同鄉綺蘭暗懷情意,甚至曾經不惜為她殺死官兵,這段感情終究被叔嫂之禮阻斷,清醒過來的關雲長攜綺蘭投奔劉備,沿路衝破重重關卡,留下“過五關斬六將”的千古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