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歷史(朝代)發展順序是怎樣?

步歩盈


中國歷史進程,下面用最簡單、最通俗的語言,從頭到尾捋一遍。

1、上古時期,即三皇五帝時期。

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三皇五帝是上古時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真實性現在無法考證,大體經歷三皇伏羲、神農、黃帝,接著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2、世襲制

(1)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2)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

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3)周朝前1044年—前256年

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

周朝由於前期和後期的都城搬遷,以都城相對位置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其中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戰國 (公元前475~前221年)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二週滅亡前和二週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

(4)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

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

(5)漢朝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建立新朝。後被皇族劉秀滅,定都洛陽,仍用國號為漢,史稱東漢。

(6)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7)晉朝 ,公元265~420年

晉朝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晉朝分為兩個時期,前期都城洛陽後期都城建業(南京),根據都城位置劃分為西晉和東晉。西晉被胡人所滅,晉王室南遷東晉開始。

(8)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該時期自李雄和劉淵分別建立成國和漢趙時起,至北魏拓跋燾滅北涼為止。其時間大體與東晉長江一北一南並存。

(9)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其是同一時期,以長江為界限的不同政權

北朝是長江以北政權先後經歷了北魏、東位和西魏、北周和北齊

南朝是長江以北政權先後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政權

(10)隋朝, 公元581~618年

北周權臣楊堅篡權後,南下滅陳,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建立隋朝。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歷二帝,享國三十八年。

(11)唐朝 ,公元618~907年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12)五代十國, 公元907~960年

唐朝滅亡後,北方政權大體經歷了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成為五代

十國是南方先後出現的九個政權和北方北漢政權。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13)宋朝 ,公元960~1279年

宋朝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時間。

與北宋同時並存的政權有遼、西夏。金朝滅北宋後,宋朝南移動,史稱南宋。

與南宋並存的政權先後為金、蒙古。

(14)元朝 公元1271~1368年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5)明朝 公元1368~1644年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

(16)清朝 公元1636~1911年

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六十八年。


君之所見


夏朝

約前2029年-約前1559年

夏王姒啟

商朝

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

商太祖子履

西周

周武王姬發

東周

前770年-前256年

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

秦始皇帝嬴政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楚霸王項羽

西漢

前202年-8年

漢太祖劉邦

新朝

8年-23年

建興帝王莽

玄漢

23年-25年

漢更始帝劉玄

東漢

25年-220年

漢世祖劉秀

三國(220年-280年)

曹魏

220年-266年

魏文帝曹丕

蜀漢

221年-263年

漢烈祖劉備

孫吳

222年-280年

吳大帝孫權

西晉

266年-316年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

317年-420年

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304年-43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劉宋

420年-479年

宋武帝劉裕

南齊

479年-502年

齊高帝蕭道成

南梁

502年-557年

梁武帝蕭衍

南陳

557年-589年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386年-581年)

北魏

386年-534年

道武帝拓跋珪

東魏

534年-550年

魏孝靜帝元善見

北齊

550年-577年

齊文宣帝高洋

西魏

535年-557年

魏文帝元寶炬

北周

557年-581年

周明帝宇文毓

隋朝

581年-618年

隋文帝楊堅

唐朝「前期」

618年-690年

唐高祖李淵

武周

690年-705年

聖神皇帝武則天

唐朝「中後期」

705年-907年

唐中宗李顯

五代(907年-960年)

後梁

907年-923年

梁太祖朱溫

後唐

923年-936年

唐莊宗李存勖

後晉

936年-947年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

947年-951年

漢高祖劉知遠

後周

951年-960年

周太祖郭威

十國(891年-979年)

南吳

902年-937年

南吳太祖楊行密

南唐

937年-975年

唐烈祖李昪

前蜀

907年-925年

前蜀高祖王建

後蜀

933年-966年

後蜀高祖孟知祥

南漢

917年-971年

南漢高祖劉龑

南楚

896年-951年

楚武穆王馬殷

吳越

907年-978年

吳越太祖錢鏐

閩國

909年-945年

閩太祖王審知

荊南

924年-963年

楚武信王高季興

北漢

951年-979年

北漢世祖劉崇

北宋

960年-1127年

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

1127年-1279年

宋高宗趙構

遼朝

916年-1125年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西夏

1038年-1227年

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

1115年-1234年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元朝

1271年-1368年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44年-1911年

努爾哈赤








小心說歷史


中華文明作為世界歷史文明的一大奇蹟,能夠延續至今,除了他博大精深和兼容幷包的特性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歷朝歷代都有著專門的史官作記載,通過這些記載我們有幸可以瞭解一下中國歷史(朝代)的發展順序。

現代教育為人能讓我們快速的記憶中國的歷朝歷代,彙編出了幾個版本的“中國朝代歌”,從這些朝代歌中大致可以瞭解它的一個發展順序。

夏商西周繼,春秋戰國承。 秦後西東漢,三國西東晉。 兩晉南北朝,隋唐大統一。 五代和十國,宋遼與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國疆土定。

朝代歌固然簡單明瞭,但它只是體現出了朝代的更迭順序。筆者今天就來詳細列出各個朝代的發展信息。

夏朝

時間:約公元前2076年~約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啟

都城:商丘、陽城等

主要民族:華夏族

評:他是有史料記載以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他的國號成為中國的代名詞:華夏。



商朝

時間: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商湯

都城:商丘

主要民族:華夏族

評: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同時青銅器冶煉技術相當成熟。

西周

時間:約公元前1046年~771年

建立者:姬發

都城:鎬京

主要民族:華夏族

評:創立了分封制、完善了宗法制度,是後世封建政治體制的雛形與開端。


東周(春秋)

時間:前770年~前476年

建立者:姬宜臼

都城:洛邑

主要民族:華夏族

評: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時期。


戰國

時間:前475年~221年

主要諸侯國:秦、魏、韓、照、楚、燕、齊

主要民族:華夏族

評:大變革時期,中華文明的開端。



秦朝

時間: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陽

主要民族:華夏族

評: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統一王朝,其封建制度影響中國歷史兩千多年。


西漢

時間: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建立者:劉邦

都城:長安

主要民族:漢族

評:它的國號成為了一個民族的象徵,它是中華文明的強盛時期之一。


新朝

時間:公元8年~23年

建立者:王莽

都城:常安

主要民族:漢族

評:“王莽改制”是中國封建歷史中的一朵“奇葩”


東漢

時間: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建立者:劉秀

都城:洛陽

主要民族:漢族

評:繼西漢後的又一個大統一王朝


三國時期

時間:公元220~280年

建立者:曹丕、劉備、孫權

都城:洛陽、成都、建鄴

主要民族:漢族

評價:這是一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年代。


西晉

時間: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建立者:司馬炎

都城:洛陽

主要民族:漢族

評:巔峰即滅亡,少有的開國時期就開始走下坡路的王朝。


東晉

時間:公元317年~420年

建立者:司馬睿

都城:建康

主要民族:漢族

評:王朝偏安,華夏分裂


五胡十六國

時間: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主要政權:前趙、後趙、前燕、夏、前秦

主要城市:長安、盛樂、洛陽

主要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

評: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黑暗時期、漢族遭遇滅頂之災。


南北朝

時間: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南抄(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主要政權:

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

南朝(宋、齊、梁、陳)

主要人物:劉裕、拓跋燾、陳霸先、宇文邕。

主要民族:漢族、匈奴、鮮卑、羌族、氐族。

評: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分裂的朝代


隋朝

時間: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建立者:楊堅

都城:洛陽

主要民族:漢族

人口:約5032萬

評:開創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一個被後世低估的朝代。



唐朝

時間: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建立者:李淵

都城:長安

主要民族:漢族

人口:約8050萬

評:大唐盛世、享譽中外,一個開放包容的偉大時代。


五代十國

時間:五代(907年~960年)

十國(902年~979年)

政權: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十國(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

主要民族:漢族、沙陀族

評: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分裂割據時期

北宋

時間:公元960年~1127年

建立者:趙匡胤

都城:開封

主要民族:漢族

人口:約12600萬

評:結束了中國幾十年的分裂割據時期,由於重文輕武等政治制度,導致了後期“積貧積弱”的局面。

南宋

時間: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建立者:趙構

都城:臨安

主要民族:漢族

人口:約8060萬

評: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還?它是中國歷史最為富有的時代,也是中華文明開始衰弱的時代。


元朝

時間:公元1271年~1368年

建立者:忽必烈

都城:大都

主要民族:蒙古族、漢族

人口:約9000萬

評: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金戈鐵馬征服了土地,卻征服不了華夏文明!不到百年的統治也是意料之中。


明朝

時間:公元1368年~1644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南京、北京

主要民族:漢族

人口:約2億

評:“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中國歷史上最為硬氣的一個時代。


清朝

時間: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建立者:愛新覺羅皇太極

都城:北京

主要民族:滿族、漢族

人口:4.36億

評:未能順應世界潮流,近百年的屈辱史接踵而來。


縱觀中國五千多年來的歷史,始終貫穿的一個規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附:中國曆朝年代表


參考文獻資料:《中國通史》

《中國曆代疆域》


舊時樓臺月


一脈相承,永未斷絕。請看:

太古時代(時間無考)

這是宇宙始出混沌,大神盤古分離天地,開始出現山川大河,飛禽走獸的的時代。


盤古氏開天闢地

上古時代(時間無考)

這是神人共處的時代,圖騰和神話崇拜成為那個時代鮮明的印記。人類慢慢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從原始部落開始向私有制的國家狀態轉換。奴隸制完成對時代的統治。



伏羲氏演八卦、公共氏撞不周山、女媧氏煉石補天……

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夏:大禹——夏桀

商:成湯——帝辛

西周(前1046~前771年):武王姬發——幽王宮涅

中古時代(前221~1911年)

這是封建主義家天下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時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一以貫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成為主流,境內各民族文明相互融合、碰撞,並通過不斷的交流、發展產生出了輝煌、多彩、絢爛的中華文明!



東周(前771~前256年):平王宜臼——赧王姬延

  • 晉(前1046~前349年):唐公姬叔虞——靜公姬俱酒  
  • 趙(前403~前222年):趙烈侯嬴籍——趙王嬴歇
  • 魏(前403~前225前):魏文候姬斯——魏假王姬假
  • 韓(前403~前225年):韓景侯姬虔 ——韓廢王姬安
  • 楚(前1042~前223年):楚王羋繹——昌平君羋啟
  • 燕(前1044~前222年):燕召公姬奭——燕王姬喜
  • 齊(前1044~前221年):齊太公姜尚——齊康公姜貸
  • 秦(前770~前221年):秦襄公嬴開——秦王嬴政

秦(前221~前207年):秦始皇嬴政——秦三世子嬰

  • “張楚”(前209~前208年) :陳涉
  • “西楚”(前206~前202年) :項羽
  • “大漢”(前206~前202年):劉季

西漢(前202~8年):高祖劉邦——孺子劉嬰

新(8~23年):王莽

玄漢(23~25年):更始帝劉玄

東漢(25~220年):光武帝劉秀——獻帝劉協

三國(213~280年)

  • 魏(213~266年):文帝曹丕——元帝曹奐
  • 蜀(221~263年):昭烈帝劉備——後主劉禪
  • 吳(229~280年):大帝孫權——末帝孫皓
西晉(266~316年):武帝司馬炎——愍帝司馬鄴

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303~439年)

  • 成漢(303~349年):太宗李雄——末帝李勢
  • 漢趙(304~329年):趙高祖劉淵——漢帝劉曜
  • 後趙(319~352年):高祖石勒——末帝石祗
  • 冉魏 (350年-352年):平帝冉憫
  • 前涼(301~376年):高祖張實——西平公張玄錫
  • 北涼(397~439年):涼王段業——末帝乞伏暮末
  • 西涼(400~421年):太祖李暠——刺史李恂
  • 後涼(386~403年):太祖呂光——末帝呂隆
  • 南涼(397~414年):烈祖禿髮烏孤——景王禿髮傉
  • 前燕(337~370年):太祖慕容皝——幽帝慕容日韋
  • 後燕(384~407年):世祖慕容垂——昭文帝慕容熙
  • 南燕(398~410年):世宗慕容德——北海王慕容超
  • 北燕(407~436年):景宗慕容雲——天王馮宏
  • 夏國(403~431年):世祖赫連勃勃——後主赫連定
  • 前秦(350~394年):太祖符洪——太宗符登
  • 西秦(385~431年):烈祖乞伏國仁——厲武王乞伏暮末
  • 後秦(384~417年):太祖姚萇 ——末帝姚泓
東晉(317~420年):元帝司馬睿——成宗司馬德文
  • 桓楚(403——404年):桓玄

北朝(386~581年)

  • 北魏(386~534年):太武帝拓跋燾——出帝元修
  • 東魏(534~550年):孝靜帝元善見
  • 西魏(535~556年):文帝元寶炬——恭帝元廓
  • 北齊(550~577年):文宣帝高洋——後主高緯
  • 北周(557~581年):孝閔帝宇文覺——靜帝宇文闡
南朝(420~589年)

  • 宋(420~479年):武帝劉裕——順帝劉準
  • 齊(479~502年):高帝蕭道成——和帝蕭寶融
  • 梁(502~557年):武帝蕭衍——敬帝蕭方智
  • 陳(557~589年):武帝陳霸先——後主陳叔寶
隋(581~619年):隋文帝楊堅——恭帝楊侑
  • “魏”(582~619年):李密
  • “鄭”(621年):王世充
  • “秦”(617~618年):霸王薛舉——小霸王薛仁杲
  • “涼”(618——617年):大涼王李軌——涼王李伯玉
  • “定楊”(617——618年):劉武周
  • “夏”(617~621年):竇建德
  • “梁”(618—~621年):蕭銑
  • “楚”(618~622年):杜伏威
  • “吳”(619~622年):李子通
  • “梁”(617~628年):梁師都
  • “漢”(618~623年):劉黑闥
  • “魯”(612~623年):徐圓朗
  • “燕”(618~624年):高開道
  • “宋”(623~624年):輔公祏
  • “許”(618~619年):宇文化及
唐(619~907年):高祖李淵——哀宗李柷

  • 南詔國(649~902年):高祖細奴邏——孝哀帝舜化貞
  • 大長和國(902~908年):聖祖鄭買嗣——恭惠帝鄭隆亶

武周(690~705年):武曌

  • “大齊”(880~889年):黃巢

五代十國(907~979年)

  • 後梁(907~923年):太祖朱全忠——末帝朱友貞
  • 後唐(923~936年):莊宗李存勖——末帝李從珂
  • 後晉(936~947年):太祖石敬瑭——少帝石重貴
  • 後漢(947~950年):高祖劉知遠——末帝劉承佑
  • 後周(951~960年):太祖郭威——恭帝柴宗訓
  • 南吳(902~937年):太祖楊行密——睿帝楊溥
  • 南唐(937~975年):先主李晟——後主李煜
  • 吳越(907~978年):錢王錢鏐——忠懿王錢俶
  • 南楚(907~951年):武穆王馬霸圖——后王馬希崇
  • 前蜀(907~925年):高祖王建——後主王衍
  • 後蜀(934~965年):高祖孟知祥——後主孟昶
  • 南漢(917~971年):高祖劉龑——後主劉鋹
  • 北楚(924~963年):楚王高季興——末王高繼衝
  • 閩(909~954年):太祖王審知——後主王延政
  • 北漢(951~979年):世祖劉旻——末帝劉繼元
  • 大天興國(928~929):康帝趙善政
  • 大義寧國(929——937年):肅恭皇帝楊幹貞
北宋(960~1127年) :太祖趙匡胤——欽宗趙恆
  • “偽楚”(1127·3~1127.4年):張邦昌
  • “偽齊”(1130~1137年):劉豫
南宋(1127~1279年):高宗趙構——末帝趙昺

遼、契丹(916~1125年):太祖耶律阿保機——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遼(1124~1218年):德宗耶律大石——末帝耶律直魯古

金(1115~1234年):太祖完顏阿骨打——昭宗完顔承麟

  • 吐蕃(618~842年):松贊干布——達瑪
  • 西夏(1038~1227年) :景宗李元昊——末帝李睍
  • 大理國(937~1094年):太祖段思平——元總管段興智
大元(1271~1368年):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惠宗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 韓宋(1355~1366年):韓林兒
  • “大周”(1354~1356年) :張士誠
  • “大漢”(1359~1364年) :陳友諒

大明(1368~1644年)

  • “大順”(1644~1645年) :李自成

  • “大西”(1644~1647年) :張獻忠
  • 南明(1644~1683年) :弘光帝朱由崧——永曆帝朱由榔
  • 後金(1616~1636年):大英明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寬溫仁聖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大清(1636~1912年):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近現代(1912~1949年)

這是中華民族從遭受侵略,到結束屈辱、最後邁向獨立富強的時代,在曲折的救國曆程中,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挽救列強戰火蠶食下的祖國和人民,孜孜不倦的探索著圖強禦侮的救國之路,不惜為之拋頭顱灑熱血!而中國共產黨最終帶領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並探索出了一條極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太平天國(1851~1864年):天王洪秀全~少主洪天貴

中華民國(1912~1949年):孫文——蔣中正

  • 中華帝國(1915.12~1916.3年) :袁世凱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立)


開史有益



最簡單正確的肯定是新華漢語詞典後面的朝代表嘍~當然每當看到這種問題就會有五花八門的順口溜,天南地北都不一樣,畢竟祖國大地各個地方課本也不同,不過順口溜講的還是正確的。

我並不推薦順口溜,不太瞭解歷史的人花時間背過也沒啥用啊,也許應付考試吧,背這東西功夫不如看看字典。比如這個順口溜,夏商和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與十國,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室到此完。

像這種順口溜,說的太簡單了,宋元明清一千年一句話就完了?劉宋趙宋東漢蜀漢成漢後漢分不清的很正常,為了字數公整十六國變成了十國也是不準確,兩晉那會前秦是多麼強大然而順口溜並沒有提及,可以去嗶哩嗶哩史圖館看看地圖,做的真的棒。而且順口溜對於時間橫向縱向也沒有把握,比如西方思想啟蒙那會對應中國什麼時期?文藝復興對應什麼時期?夏商周三朝將近兩千年,秦漢到現在兩千二百來年,最燦爛的唐宋也都才三百年左右。

建議多瞭解一下中國的歷史文化,不然光背了朝代有什麼用呢?


洗玻璃呀


奴隸社會

夏(約前2070年-前1600年)

商(約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東周(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會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楚漢之爭(前206年-前202年)

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三國時期

魏(220年-265年)

蜀(221年-263年)

吳(222年-280年)

西晉(265年-316年)

東晉(317年-420年)

南北朝時期(386年-589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79年)

遼(907年-1125年)

西夏(1038年-1127年)

金(1115年-1234年)

北宋(960年-112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清朝(1636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5年-1916年)


老糖講史


🌹馬克思、毛澤東等偉人的哲學思想告訴人們: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普遍的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學習和清楚了歷史發展順序(規律),才有資格(資本)評論過往,返思現實,珍愛今天,仰望未來!

📰單純說出幾個朝代,不一定就懂歷史,這是現在初中一年級的孩子都十分清楚的常識。

📔朝代,就是國家。有了國家,人類就進入了→“奴隸社會”。我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是“朝代”存在的階級社會。以前的“原始社會”沒有朝代之說;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後一個朝代,建立了“中華民國”。

📔奴隸社會的朝代如下:📙夏朝→約前2070年,禹建立。 📘商朝→前1600商滅夏,商朝開始。📙西周→前1046年,武王滅商。📗東周→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包括:“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封建社會的朝代如下:

📙秦朝:前221年,第一個封建朝代。

📘西漢→(王莽篡權)→東漢→三國(魏蜀吳)→西晉→東晉→南北朝(北朝五個小朝代;南朝順次四個小朝廷)→隋→唐→五代十國(16個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孫中山沒有建立什麼王朝,而是建立了“中華民國”!從此,“朝代”之政權在中國結束。真正懂得歷史的人認為,這是孫中山對中國歷史的最大貢獻!


笑看東籬


  熟記口令

  (1)

  夏商周秦西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國

  遼宋夏金元明清

  (2)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3)

  唐堯虞舜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朝代簡介:

  夏朝: 約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查看夏朝

  商朝: 約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查看商朝;

  周朝:

  西周:約前1029-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 查看西周

  東周: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查看春秋

  戰國:前475-221年 查看戰國

  秦朝:前221-207年 咸陽 陝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查看秦朝

  漢朝:

  西漢: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查看西漢

  新朝:9-23年 王莽

  東漢: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查看東漢

  三國:

  曹魏: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查看三國

  蜀漢: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孫吳: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朝:

  西晉: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查看西晉

  東晉: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查看東晉

  十六國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查看南朝;

  齊: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梁: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陳: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查看北朝;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查看隋朝;

  唐朝: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查看唐朝;

  五代十國:

  後梁: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後唐: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莊宗李存勖

  後晉: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後周: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宋朝:

  北宋: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查看北宋

  南宋:1127-1279 臨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趙構 查看南宋

  遼國: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耶律阿保機 查看遼國t;

  大理: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西夏: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國: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查看金國t;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朝: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查看元朝;

  明朝: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查看明朝t;

  清朝: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世祖福臨 查看清朝t;

  中華民國:1911-1949 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 北京


完美理財


中國歷史朝代的順序,在新華詞典等眾多詞典後面都有。

我就來簡單說下吧:

夏朝

商朝

周朝:西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

西漢(包括王莽的新朝)

東漢

三國:魏蜀吳

西晉

東晉

南北朝:南方宋齊梁陳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北宋,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大概順序即使這樣,具體有些細節沒有說,像北朝的演變,五胡十六國等。

具體的順序表可以去詞典後面查詢,有非常詳細的記載,具體年代,年號,皇帝諡號都有。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更多野史趣聞請關注潁州棄之!】


無筆


1.秦

奮六世之餘烈,秦王橫掃六合。

2.西漢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定關中,項羽破章邯。

漢王用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霸王刎烏江。

3.東漢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光武帝以少擊多,中興漢室。

4.西晉
蒼天已死,黃巾起義。群雄逐鹿,三國鼎立。

天下一統歸司馬,分封諸王埋禍端。

5.東晉
八王之亂毀社稷,五胡亂華群雄爭霸。
苻堅飲馬長江, 謝安以寡敵眾。

宋武帝氣吞萬里如虎,代晉建宋。拓跋魏一統北方。

6.隋
高歡宇文泰雙雄爭鋒,南朝宋齊梁陳依次登場。

宇文邕攻滅北齊,楊堅滅陳一統天下。

7.唐
隋煬帝修運河,下揚州,天下暴動。

秦王百戰百勝,克定四方,萬國來朝。

8.北宋
安史之亂傷國本,藩鎮割據勢難會。
朱溫弒唐建梁,李存勖滅梁興唐,兒皇帝石敬瑭獻燕雲十六州,貽害萬年。

梁唐晉漢周,皇帝輪流做。一代雄主柴榮壯志難酬,宋太祖兵變黃袍加身。

10.南宋
宋太宗志大才疏,完顏滅遼建金,

靖康恥,千古恨。趙構南渡,三國(金,南宋,西夏)並存。

11.元

鐵木真稱霸草原,忽必烈建立大元。

12.明

明王出生,紅巾舉事。朱元璋一統南方,徐達北伐定天下,藍玉出塞破元庭。

13.清

李自成起兵,吳三桂投敵。南明內鬥亡社稷,大清馬上得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