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常熟,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关于它名字的来历至今还是个迷

常熟地处苏南,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来就有“江南福地”的称呼。它虽然仅仅是一个县级市,但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柳如是、钱谦益、翁同龢、王淦昌……

常熟,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关于它名字的来历至今还是个迷

大美常熟

据此说来,常熟乃是人文繁盛之地,对于“常熟这个地名是如何来的?”这个问题应该很清楚了,其实不然,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迷。

常熟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吴越的领地。西晋时设立了海虞县,这时常熟境内第一次设县,县城就在今天的古城区。东晋时设南沙县,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将南沙县改名为常熟县。但是为何改为常熟呢?历史记载只要寥寥数语,“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名”。这句话其实与历史事实相悖,常熟县志上关于常熟的水旱虫灾多有记载。

南宋时,曾做过工部尚书的邱岳来到常熟,问当地人说:“常熟这个名字,意思是什么呢?从什么开始有的呢?”当地县令说:“梁时改南沙为常熟,至于因何命名则不得而知?”邱岳又问:“有无图册记载,或者当地的老人是否知道呢?”县令说没有。

由此可见,至少在南宋时,常熟名字的含义便成了一个谜。

常熟,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关于它名字的来历至今还是个迷

新与旧完美融合的常熟

南宋人不知道常熟的意涵。而今天网络上却流传着一个关于常熟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以前,从虞山往东到太仓,这这之间有大片的稻田,当地人民多以种植水稻为生。那一年长江发大水,稻田里突然多了许多八字脚、带钳子的怪物(螃蟹)。他们爬到稻田里大砍大嚼,损坏农作物。农民们下田,还被他们夹住,甚至流出血来。农民们没见过这种东西,因此不知该如何是好,眼睁睁看着马上就要成熟的稻子被这些怪物损坏却毫无办法。

这时,从北方新调来一位知县。他下基层考察民情时,才发现老百姓的稻田都被这种东西损坏了,以至于颗粒无守。知县亲自下田查看,而且翻了很多书籍,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个大胆的知县,虽然不认识,但还是让人抓了一只,带回县衙,准备煮来吃。可是他又不知道,这东西是否有毒,于是备足了葱姜蒜醋以及一些中药材,准备中毒时解毒。

这东西在锅里煮了一会便全身通红。这时人们更相信是有毒的,力劝知县不要冒险。知县不听,拿起来,拔掉外壳,沾着醋和黄酒就吃起来,他越吃越觉得美味,便让众人也煮来尝试。于是乎这里的老百姓就纷纷抓了螃蟹来吃,终于渡过了这个灾年。

由于抓了螃蟹,保住了稻子,水稻年年能够成熟,于是这个地方便叫作常熟了。

不知这个故事是真的从古流传至今的,还是近人现编的段子呢?

常熟,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关于它名字的来历至今还是个迷

高楼林立的常熟

总之,常熟一地的富庶绝不仅仅因为“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是当地人民勤劳奋斗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