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歷史上哪些小事件,最終導致了大禍?

謨地方


01何進請董卓入京,結果開啟了三國紛爭。

何進原來是個屠夫,可是他妹妹成了漢靈帝的媳婦兒,所以何進也就跟著水漲船高,成為了東漢王朝的大將軍,掌管天下兵馬大權。

如此高地位的人,在處理宦官干政的問題上,卻犯了嚴重的錯誤。他認為宦官手裡有御林軍這支力量作為幫手,又有太后為他們說話,實在是不好辦。

於是何進便在袁紹的建議下,請來了涼州刺史董卓。他們想要利用董卓手裡的人馬,滅了十常侍,這腦洞真的有些奇怪。

  1. 結果董卓還沒來,何進的腦袋就被十常侍給砍下來了。於是乎洛陽大亂,董卓趁著平定叛亂的機會,掌握了東漢王朝的控制權。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東漢王朝,依舊是統一的王朝,各地大臣們依舊要聽從中央朝廷的號令。

  2. 可是袁紹、曹操這些人不接受董卓執掌朝政的事實,所以他出走以後各自擁兵自重

    。所以說,如果說劉備集團是破壞統一的話,那袁紹和曹操才是破壞統一的罪魁禍首,因為董卓時代本身就是一統天下的。

  3. 這個時候董卓開始分封天下,荊州牧劉表就是他派去的,幽州牧劉虞被他封侯晉爵,益州牧劉焉他採取不打擾態度,所以說董卓的的確確做的非常不錯。

可惜董卓廢立天子,這給了狼子野心的諸侯們共同討伐董卓的藉口。從此三國混戰的時代就這麼到來了。

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進乃召卓使將兵詣京師,並密令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濁亂海內。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臣輒鳴鐘鼓如洛陽,即討讓等。"欲以脅迫太后。卓未至,進敗。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將其眾迎帝於北芒,還宮。時進弟車騎將軍苗為進眾所殺,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三國志》

這裡面沒有誰是正義的,為了權力地位,諸侯們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所以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我們現在各種崇拜曹操還是劉備,這本身就是一種比較奇怪的事情,因為誰也不知道他們為了爭奪權力,手裡沾了多少鮮血。



02曹操為了一人婦,丟了兒子侄子和愛將的性命。

曹操喜歡別人的老婆,這是公認的事實。這個優良的傳統,也傳承給了他的兒子們。

  • 比如說曹丕就非常喜歡袁熙的媳婦兒甄宓,打下冀州以後,父子倆第一件事就是衝到袁府去搶奪甄宓,結果曹丕年輕手腳快,提前抱得美人歸。

  • 後來曹植看到自己的嫂嫂,那叫一個日思夜想,為甄宓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洛神賦》,這裡面的洛神,據說就是甄宓。曹植爭儲失敗,據說也跟甄宓有一定關係。

這麼一個龐大的好人妻家族,當然會在好人妻的過程中出點意外,曹操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帶著兵馬征討張繡的時候,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主動投降。

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眾降。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繡還保穰,太祖比年攻之,不克。---《三國志》

曹操最高興的不是張繡投降,而是終於可以見到自己老熟人的老婆了。張繡的叔叔張濟,跟曹操是同一輩分的人,他們倆之間肯定是有來往的,一來二去曹操就看到了張濟的媳婦兒很好看,但是當時沒有什麼地位和身份,也不敢好人妻。

可現在不同了,張濟已經死了,張繡這小孩兒掌權。所以曹操在降服了張繡以後,果斷把張濟的老婆也就是張繡的嬸孃給弄到大帳裡同床共枕了。

這春宵一刻值千金,他們倆在軍營中倒是舒服了,可張繡捂著心口疼啊,他沒想到會受到如此大辱。在這種情況下,賈詡給張繡出了個主意,讓他請曹操的愛將典韋喝酒,從而有機會宰了曹操。

結果張繡叛亂後,典韋和曹操的長子曹昂以及侄子曹安民,全都被張繡的人馬給宰了。曹操嚇得屁滾尿流,勉強逃出生天。回去以後,曹昂的養母曹操的原配夫人丁夫人就跟曹操離婚了。一嫖悔終生還真的是真理。

後來張繡再次投降曹操,曹操還是接受了張繡,以此表示自己的大度。可是曹丕登基以後,張繡就不明不白地死掉了,很多人說是曹丕報了殺兄之仇,不過我覺得說不通啊,曹昂不死的話,曹丕根本就坐不上皇位,他該感謝張繡才對。

03馬謖丟了街亭,改變三國格局。

諸葛亮北伐大軍浩浩蕩蕩,十萬人馬都是諸葛亮精心訓練出來的,所以戰鬥力絕對是非常客觀的。

諸葛亮剛出師就拿下了曹魏三個郡,震動天下。而這個時候上三郡的孟達又打算投降諸葛亮,一時間曹魏朝中是人心惶惶。

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良死時年三十六,謖年三十九。---《三國志》

誰也不知道諸葛亮下一步會不會打進關中,所以魏明帝曹叡果斷親自坐鎮長安,希望能夠穩定住局面。

  1. 這個時候戰況達到了賽點,諸葛亮派遣馬謖鎮守街亭,因為這裡是蜀漢大軍進入關中的重要通道。出蜀漢的道路本身就不多,還都被曹魏給封住了,所以只能繞道祁山進入關中。

  2. 本來形勢一片大好,諸葛亮都準備到長安擺慶功酒了。可這個時候馬謖把街亭給丟了,他自己灰溜溜跑回來,還指望著能夠戴罪立功。

  3. 諸葛亮差點沒氣吐血,雖然缺少人才,可是北伐大計被徹底破壞,馬謖必然是要被殺掉的了。馬謖死了以後,諸葛亮也自降三級,帶兵回去了。

此後多次北伐,都沒有出口,這對蜀漢大軍來說是致命的。出口全部都被曹魏大軍佔領,所以說馬謖丟了街亭對蜀漢來說,基本就是宣判了滅國,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如果當初馬謖能夠守住街亭,那麼諸葛亮就能夠帶領大軍進入關中,極有希望奪取關中平原。那麼蜀漢就有機會戰勝曹魏。所以馬謖丟街亭,徹底改變了三國的格局。

總結:往往大人物的死,都是因為一些小事。

其實三國曆史上有很多大人物,都是因為一些小事情死掉。

  • 比如說大將軍何進,就是因為大意,才會被宦官集團給斬殺。他認為宦官沒有這個膽子,說明他太小看宦官了。

  • 張飛的死,其實也是因為小事。關羽死了以後,他脾氣非常暴躁,常常喝醉了打人。結果手下人範疆張達受不了了,在晚上把張飛的腦袋給割了送到東吳去了。

所以說,人生不易,千萬不要忽略一些小事情。在人生這條大路上,大方向必須要把握準確,留心身邊發生的一切。

《三國志》


江湖小曉生


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


因為三元錢,店主遭飛來橫禍。

2017年2月18日上午,這家“炸醬麵館”,位於武昌火車站附近,店主姚某正進行著一天的營生。

來自湖北十堰的姚某,已經45歲了,去年盤下這個麵館,雖然手藝一般,但因為離異,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營生倒還過得去。 為了節省開支,他就只僱傭了一個小工幫忙,小工回家過年還沒回來,此刻店內就只有他一人忙碌。

整個上午,來客寥寥,接近晌午的時候,店內來了三個小年輕。聽口音是外省過來的,估計是來打工的吧。

三人來到店內,看了看價格表,選了最便宜的“素寬粉”。這粉才四元錢,也就是麵湯搭配最簡單的調料,油葷都見不得半分。

嗦完粉,三人付款欲待離開。

“價格漲了,每碗五元,你們還差錢”店主說道。

“你這價格寫的就是四塊”

“憑啥子你說漲價就漲價”

三人和店主互懟了些許,有兩人自認晦氣,認下了這倒黴事。

胡某,矮矮瘦瘦,個頭不高,是三人中情緒最激動的一個。

“我不管,你這價格寫的就是四塊,我就只給四塊”

他和店主越吵越激動,姚某一氣之下,說出了致命的話:

“你吃得起就吃,吃不起就莫吃,你給老子滾”

胡某雖然瘦小,平時沉默寡言,但情緒就像是火山一般,一旦上頭就沒法控制。而這店主,今兒個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惡語相向也就還罷了。他竟主動出擊,這一動手,徹底點燃了火山的爆發。

瘦小的胡某被店主掐著脖子,抵在牆上,掙脫過後,他衝進廚房拎著一把菜.刀衝了出來。

清晨開門營業的時候,店主才將它打磨得鋒利了些,沒曾想是在給自己索命。

這一切都來得極快,在旁人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胡某的刀,已經在店家身上劃下了好幾道血痕子。

店家吃痛得緊,一個箭步往門外竄出,慌不擇路之際,被絆了一跤,一個踉蹌,重重摔倒在地。

緊隨而至的胡某,對著地上的店家,胡亂的揮舞著菜刀。他已經紅了眼,火山的爆發燒燬了理智。只知道機械性的揮動著手裡的傢伙事,像剁肉一般,一下、兩下。店家伸手揮擋的胳膊,脫離了身軀,墜入塵埃。

胡某身上一片鮮紅色,店家的頭.顱被他順手丟入一旁的垃圾桶內。

看著這一切發生的旁人,誰敢上前阻止,打了電話報警,只盼得警察能快些趕來。

胡某並沒有逃跑,就這麼冷冷的站著、坐著、蹲著,等著警察的到來。

這是一個陽光美美的晌午時分,風吹過,血.氣瀰漫在空氣中,在陽光下蒸發,散落塵埃。

店家何曾想過,自己的命就只值“三元錢”呢?

小賤多句話

對於胡某這種人的性格,我深有體會,我小時候也是這種一上頭,做事就不計後果的人。

暴脾氣一上來,真的是連自己都控制不住。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衝動得到理智的壓制,但偶爾爆發出來的那股勁,總會讓好友們覺得判若兩人。

在2013年的時候,和一個160斤的好友喝酒言歡。兩人上頭抬扛,我體內那股子衝動一下噴湧而出,原以為他還會像平日裡一樣呵護、寬容我,可我卻忘了此時的他喝了酒。

動手後的結局,我的右手食指骨折。也不怕各位笑話,包紮效果如下圖,感覺我是在練一陽指。

就這一次,是真正打醒了我,從這以後,我那股子戾氣是徹底煙消雲散了。

好友出於愧疚,整整半個月,給我補營養。從此,我在發胖的路上策馬奔騰,再也回不去我的120時代了,唉。


賤議你讀史


1886年8月,日本長崎,大清“鉅艦”北洋水師到訪。

本來只是一次例行的檢修維護,然而水兵上岸卻引發了衝突。



按照慣例,艦隊停靠後,清軍水兵在長崎街頭巷尾觀光購物,結果部分水兵絲毫不注意自身形象,自以為天朝上國,在酒肆酗酒後鬧事,聞訊而來的日本警察將兩名水兵帶回警署。

這可了不得,雖然大清自己的領事裁判權都保不住,但日本畢竟撮爾小國,根據光緒四年(1878年)中日兩國協定,大清在日本享有領事裁判權,小日本豈敢挑戰大清國威?



逃走的清軍水兵召集十幾名弟兄,二話不說直闖警署救人,一名日本警察被打成重傷。

儘管肇事者被移交清廷領事館,但雙方的恩怨卻並未就此結束。本就生性好鬥的日本人私下勾結聚集,準備給再次上岸的清軍水兵迎頭痛擊。

按理說出了這樣的茬子,清軍水兵該提高警惕,然而他們幾乎和之後被殲滅時的表現如出一轍,不僅普通士兵沒意識,高級將領、洋教習甚至還允許士兵集體放假上岸活動。



根據之前的交涉,清軍水兵上岸不得攜帶武器,而且還要有軍官維持紀律,他們倒是很好地遵守了這個規定,但是沒有察覺到當地警察即將展開的報復行為。

先是三名日本警察攔住幾名清軍水兵要求檢查,雙方一言不合便開幹,然而早有準備的日本警察火速出現,將清軍士兵包圍。



這夥日本警察用警棍、長刀襲擊了僅有摺疊刀的清軍水兵,造成五名水兵死亡,另有45人受傷,而日本警察也死亡一人,受傷29人。

諷刺的是,原本應當監管屬下的方伯謙等清軍軍官,卻在附近酒樓隔岸觀火,此等表現預示了甲午海戰棄師逃跑的結局。



吃了虧的清軍水兵狼狽地回到艦上,怒不可遏地要炮轟長崎,水師統領丁汝昌更是電令威海基地各艦做好準備,隨時對日開戰。

然而最終李鴻章認為“日人自知理短,斷不敢再生事端,貽人口實”,協商雙方互相賠償,日本追究涉事警察責任了事。

此事為後來甲午戰爭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後來,北洋水師再度訪日,本想展現大清國威,不料日本人已把消滅北洋水師當成基本國策。

只不過由於當時中日雙方海軍力量天差地別,日本人只能忍氣吞聲,但上至日本天皇,下至平民百姓,都在為建設一支比北洋水師更強大的艦隊而節衣縮食。

到了甲午前後,日本海軍力量已經與北洋水師相當,甚至性能超越了老舊的北洋水師。一場千年未有的大禍即將來臨,然而醉生夢死的清王朝還在為老太婆修園子,更不曾想這場大禍竟是由於幾名水兵鬧事而加速到來。


春秋正義


解放戰爭時期有一場極其有名的戰役,叫做淮海戰役,可以說這一次戰役國民黨之所以會失敗,就是有很多小事件導致的。

為何我們要這樣說呢?

大家都知道淮海戰役,一開始是在粟裕和黃百韜之間展開的。本來黃百韜的第七兵團,是有機會逃跑的。

可是,就在他們逃跑的時候,發現忘了在運河上搭浮橋了。

你說這事整的,沒有搭浮橋肯定就過不了河了,用不了兩天的時間粟裕的華野軍也就會跟了上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黃百韜不得不選擇駐紮下來。然後構築防禦工事,最後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被圍在了碾莊一代,然後被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給殲滅了。

黃百韜也兵敗自殺而亡。

可以說黃百韜的失敗,就是因為他沒有搭浮橋這件小事導致的。若是他搭了浮橋,可能就不會發生失敗這件事了。

畢竟國民黨的大部分就在徐州駐紮,黃百韜就是想要撤退到徐州。

當然了國民黨因為小事的發生導致在淮海戰役上的失敗,遠不止這一件。

我們還是從黃百韜說起,當黃百韜被粟裕的華野軍圍在碾莊的時候,蔣介石得知了,心急如焚,他又組建了一個新的兵團,也就是十二兵團。

這個兵團蔣介石交給了黃維,黃維又是因為小事,而釀成了大禍。本來蔣介石是讓黃維火速趕到淮海戰場上解決黃百韜的。

可是,黃維選擇走了小路,他覺得小路比較近,應該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戰場上。

可是,當他走小路的時候,胡璉就告訴他,若是你走小路,遇到了解放軍的阻擊,那你的武器尤其是坦克和大炮就發揮不了作用力。

畢竟小路多山丘溝壑,這樣反到是會適得其反。你不但不能儘快到達戰場,反動會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

按道理說胡璉的分析是沒有錯的,但是,黃維沒有聽從。

他還是選擇了走小路。劉伯承得知黃維的選擇後,果然派了一些人馬,埋伏在小路上阻擊黃維的十二兵團。

黃維也就是因為受到了阻撓,最終很遲緩的到達了戰場上。

這時候劉伯承早就在淮海戰場上紮了一個口袋陣,等著黃維的十二兵團呢。結果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到了淮海戰場上,就被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圍在了雙堆集這裡。

兩軍經過激烈的交戰,黃維因為斷糧缺水,最後不得不選擇投降,黃維也因此而被俘虜。

所以說淮海戰役上,國民黨正是因為很多小事沒有注意到,而導致了他們的失敗。黃維不但沒有救得了黃百韜,連蔣介石最為精銳的第十二兵團也給搭進去了。

所以說國民黨的失敗,就是有很多小事件造成的。


史學達人


總共花費了:3億2760萬美元,就得到了一張照片,哈哈,不可思議吧,我估計調查人員查出真相的時候,一口老血,差點過去


火星氣候探測者號所拍攝的唯一一張照片


火星氣候探測者號

火星氣候探測者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測衛星,也是火星探測98計劃的一部分(火星極地著陸者號為另一個探測火星的任務),於1998年發射升空。

不過火星氣候探測者號後來在1999年9月23日在進入火星軌道的過程中失去聯絡,最終任務失敗。


火星氣候探測者號失敗原因

火星氣候探測者號任務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因為火星氣候探測者號上的飛行系統軟件使用公制單位牛頓計算推進器動力,而地面人員輸入的方向校正量和推進器參數則使用英制單位磅力,導致探測器進入大氣層的高度有誤,最終瓦解碎裂。


三角洲II 7425將火星氣候探測者號發射升空

  • 1999年11月10日,火星氣候軌道器事故調查委員會發布了第一階段報告,詳細介紹可能導致探測器發生事故的問題。

  • 天文學家在1999年9月8日完成彈道修正機動-4的計算,隨後在1999年9月15日執行。它的目的是讓探測器調整至最佳位置以進入火星軌道,將使火星氣候探測者號環繞火星的高度在1999年9月23日降為226公里。

  • 在TCM-4及進入軌道的一個禮拜間,導航團隊認為探測器的高度有可能比預期的還要低得多,大約位於150至170公里。

探測器在進入火星軌道前24小時時,科學家計算顯示環繞火星軌道的高度為110公里,而火星氣候探測者號能夠存活的最低高度為80公里。


火星氣候探測者號的行星際軌道

科學家發現火星氣候探測者號最後的高度只有57公里,很有可能因為大氣壓力導致探測器瓦解。


最後

  • 英制單位是源自英國的計量單位制

  • 國際單位制,源於公制(又稱米制),是世界上最普遍採用的標準度量系統

  • NASA在此後的所有任務中小心地避免這個因計量單位混淆所造成的錯誤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點贊,謝謝您了,祝您生活愉快


海浪同學


小事情的發生導致了最終的大禍,這樣的事件在歷史上比比皆是。我們說一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個這樣的事情吧。

大家都知道,解放戰爭時期有一場戰役叫做孟良崮之戰。

可以說這一次戰役,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之所以會被殲滅,就是因為他忽略了小事,然後導致了自己最終的死亡。

那麼,在這一次戰役當中,張靈甫忽略了哪一件小事呢?

這個事情說來還是相當的重用的,我們都知道打仗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只有這幾個都具備了,才有可能取得戰役的勝利。

張靈甫敗就敗在了他對孟良崮這個地方,一無所知。他甚至都不知道,孟良崮這個山是石頭山。

石頭山上沒有水,沒有吃的。

若是在這樣的一個山上,想要打持久戰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當時張靈甫以及他帶領的七十四師,就是被粟裕的華野軍給逼到了孟良崮山上。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他們等不來援軍,等待他們的終將是死路一條。

因為他們可以幾天不吃飯,但是,幾天不喝水誰都受不了。

事實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僅僅用了四天的時間,幾把他們全部給殲滅了。

試想一下,若是張靈甫提前知道了孟良崮是石頭山的話,他還會去孟良崮山上嗎?

本來他發動這場戰役,就是想要利用自己的七十四師,當作誘餌把粟裕的華野軍給引誘到孟良崮,全部給殲滅的。

但是,由於他沒有勘察孟良崮的地形,導致了他根本就沒有等來援軍,自己就先被粟裕的華野軍給打敗了。

所以說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的失敗,就是有一件小事沒有做好,直接造成的。

當然了張靈甫的失敗,也是和他低估了華野軍的實力有關。他本以為自己帶領的七十四師,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一。

這樣的一支軍隊,怎麼可能打敗仗呢?

但是事實上正是因為他考慮的不周,造成了自己最終的失敗。


漢史趣聞


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卻是讓歷史銘記的事件,在1914年6月28號,一個身材好大,相貌俊朗的中年男子和他好貴典雅的妻子死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軍警們吼叫著抓人,民眾們震驚的相互傳告,這就是引燃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的薩拉熱窩事件,這件事的前因是,歐洲列強德國和奧匈帝國還有意大利為擴張殖民地結成同盟國集團,而老盤強國英國,法國,和俄國也為自身利益結成協約國集團,奧匈帝國對外擴張吞併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個地方,這兩個地方的人民希望拜託奧匈帝國的統治,並於塞爾維亞合併,奧匈帝國不僅反對塞爾維亞的擴大,而且蓄意消滅塞爾維亞,而俄國支持塞爾維亞,並於塞爾維亞結盟,1914年奧匈帝國的皇蓄繼承人裴迪南大公夫婦訪問波斯尼亞,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裴迪南講話中主張侵犯塞爾維亞,這激起塞爾維亞人的憤怒,塞爾維亞的幾個青2年決定刺殺裴迪南,他們在裴迪南夫婦看完軍演回去的街道上,一個叫普林西普的青年用手槍輕而易舉的打死了裴迪南夫婦,這個塞爾維亞不成熟的愛國青年,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這次衝動,引發了日後的滔天大戰,一支點三八手槍就點燃了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這次事件的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德國,法國,英國,俄國都很快加入戰爭,戰火越燒越猛,超出歐洲,最終,全世界有三十多個國家和15億人口捲入戰爭,這就是小人物小事件引發後果,原創文章,喜歡請關注。



我是星星之火


300∶29∶1法則,即在一件重大事故背後必有29件輕度的事故,還有300件潛在的隱患。這就是保險界通用的海因裡希法則,它同樣適用於人類歷史。
在人類歷史上,有這無數的這種小事件引起大禍的事情。

最嚴重的我舉兩個例子:

1、1984年印度博帕爾毒氣洩漏工業災難:

印度博帕爾毒氣洩漏事故共造成了印度有2.5萬人直接死亡,55萬人間接死亡,20萬人致殘。

起因卻是工人的不慎操作引起的,1984年12月2日下午,印度中部博帕爾市北郊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農藥廠,一位工人按照慣例沖洗設備管道,結果不慎將清洗的冷水流入了裝有異氰酸酯(MIC)的儲藏罐。

由於MIC一旦遇水會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這次水滲入MIC的儲藏罐內,令罐內產生極大的壓力,最後導致罐壁無法抵受壓力,產生了爆炸。而在博帕爾農藥廠,這種劇毒化合物被冷貯存在一個個地下不鏽鋼儲藏罐裡,共45噸之多。

異氰酸甲酯(MIC)屬於劇毒液體,且很容易揮發,沸點為39.6℃,只要有極少量短時間停留在空氣中,就會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濃度稍大,就會使人窒息。並且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用這種毒氣殺害過大批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

罪魁禍首雖然是異氰酸酯,但是確是工人在例行的設備保養過程中無心造成的慘劇。

2、1986年切爾諾貝利特大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該事件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

起因卻是自以為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違規操作引起的,1986年8月政府調查委員會報告指出,這些操作人員從反應堆堆芯抽出了至少205枝控制棒(這類型的反應堆共需要211枝),留下了六枝,而技術規範是禁止RBMK-1000操作時在核心區域使用少於15枝控制棒的。

切爾諾貝利特大事故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核放射對烏克蘭地區數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造成了汙染。共有250多萬人因切爾諾貝利而身患各種疾病,其中包括47.3多萬名兒童。

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續的核輻射危險將持續10萬年。
在經濟 上,蘇聯損失了約90億盧布:善後處理費用40多億盧布,農業和電力生產損失40多億盧布。專家估計,除核電站本身的損失外,僅清理一項就得花幾十億美元,如果全部加起來,可能達數百億美元。而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

所以,看似不經意的一件小事,往往會釀成大錯!安全無小事,與君共勉!


從小愛歷史


賴執中:我就藏了一條船。

1935年,紅軍突破金沙江以後,蔣介石下令要把紅軍堵死在大渡河。蔣介石親自致電四川軍閥劉文輝“大渡河天險,共軍斷難飛渡”,要“嚴密防守,務必將共軍徹底消滅於大渡河以南”。

蔣介石還不放心,還派出親信到前線監視劉文輝的部隊,務必要將南岸船隻撤走、銷燬。按理說,蔣介石的安排已經是“萬無一失”了。

可是,這事“壞”在了一個叫賴執中的人身上。此人是當地哥老會首領,彝務營營長,可以說是當地一霸。賴執中在紅軍到來之前,撤到了老巢安順場。正好遇到二十四軍韓階槐營在安順場放火燒街,掃清射界。賴執中趕緊阻止他們防火。因為,安順場半條街都是賴執中家的。

二十四軍團長餘味儒聽信賴執中的話,以為紅軍準備從富林渡河,不走安順場。餘味儒和地痞賴執中達成和解,讓賴執中防守南岸,暫不燒街。而賴執中為了方便撤退到北岸,給自己藏了一條船,並讓一個班的士兵和兩名船工負責看守。。。

對,就是這條船,被連夜奇襲過來的紅軍繳獲了。

紅軍組織17名戰士為突擊隊(每人一支駁殼槍、一支衝鋒槍、一把馬刀、八顆手榴彈),乘著這條船衝向北岸。劉伯承和聶榮臻為了掩護突擊隊,讓司號員吹響軍號,吸引敵人火力。司號員可能是不敢吹,蕭華搶過軍號,用力吹了起來。

就這樣,紅軍打過了河。

賴執中藏起來的這條好船,和後面又找到的三艘壞船(據說是用賴執中藏起來的另一條壞船修好的),將紅軍渡過了大渡河。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小事件釀成大災禍,在歷史上真的是多了去了。根據蝴蝶效應“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將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鏈式反應”原理,往往歷史上的大禍都是由小事引起,甚至是改變歷史的存在。比如馬謖失街亭,導致諸葛亮最有機會取勝完成北伐事業的第一次北伐失敗;比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大西周走向滅亡;薩拉熱窩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下面,我要說的是,因為唐朝一位太守的“性騷擾”而產生了連鎖反應導致繁華的盛唐一去不返的事!

這位唐朝太守,就是雲南太守張虔陀。

周所周知,大唐時候,南邊有一個親密無間的小兄弟——南詔!南詔當時的首領皮邏閣被大唐冊封為“雲南王”後,成為了大唐親密的小戰友,多次幫助大唐怒懟吐蕃。

大唐在雲南王的幫助下,西南邊陲可謂是一片太平景象。

南詔第二代國王閣羅鳳繼位後,這個時候唐朝已經是天寶年,開元盛世後的大唐舉世繁榮。

唐朝強大,有些官員就學會了蹬鼻子上臉,最典型的一位就是雲南太守張虔陀。

張虔陀不僅生性貪婪,還很好色。

天寶九年,南詔王閣羅鳳路過雲南時,張虔陀竟然好色之病大發,公然凌辱了閣羅鳳的隨行女眷。剛開始閣羅鳳還忍了,但是張虔陀卻得寸進尺越發猖狂,愣是給這個南詔王羅織了一堆“莫須有”的罪名。

南詔王終於忍無可忍,最後一怒之下起兵攻克了雲南,張虔陀也因此被就地正法。

雖然張虔陀死了,但是他“性騷擾”卻引發了大禍,大唐與南詔,從此兵戎相見。

大唐這邊,奸臣楊國忠猴急地想立戰功,先後兩次率領十幾萬唐軍活活地把南詔打到了吐蕃地懷裡,這就是所謂地“討伐南詔戰爭”。不僅如此,戰場上楊國忠還瞎指揮,把唐朝這十幾萬地精銳幾乎賠了個乾淨!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由於關中平原地十幾萬精銳唐軍早在南詔戰場上全軍覆沒了,大唐都城長安城竟然呈現了無兵可用的窘境。

後來安史叛軍如入無人之境一般順暢地打入了長安城,唐玄宗楊貴妃一干人等活活被揍出了長安!

唐朝從此便不復繁榮,追其根源,都是張虔陀地這場“性騷擾”小事情惹出來地大禍。雖然張虔陀之事並不足以真正摧毀唐朝,但是卻也是因為一個地方官“性騷擾”地小事,引起了一連串的爆炸式反應。而這件事也終究成為了顛覆盛唐的導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