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未來剛需買房會更容易?權威專家給出這樣一個方案,你看靠譜嗎?

未來剛需買房會更容易?權威專家給出這樣一個方案,你看靠譜嗎?

對於未來房價預測的聲音有很多,比如馬雲的“房價如蔥”論,再比如經濟學家管清友的“買不起,你就多買兩套”等等。筆者認為,對於政策市市場,預測房價本就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歸根結底還是看政策。但是拋開房價,有一點是值得討論的,也是大家更為關注的,未來剛需買房會不會更加容易呢?從2016年930調控以來,整整兩年半的時間過去了,樓市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隨著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加快來臨,住房市場還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呢?這又會給剛需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不妨看看權威專家給出的方案。

未來剛需買房會更容易?權威專家給出這樣一個方案,你看靠譜嗎?

許善達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經濟學家許善達表示,未來房地產市場應該分為三類:一是保障性住房,針對低收入群體;二是共有產權住房,針對購房能力尚可的剛需群體;三是商品住房,也就是完全市場化的房子。對於第三種,他甚至直言,只要能賣得出去,一平方米賣一億才好,反正跟基本住房需求沒有關係。那麼,這個方案可行性高嗎?

其實,調控政策早就已經釋放了相關的信號。前不久,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未來將建立兩大市場體系,分別是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從而滿足房地產市場的住房需求。其實,在筆者看來,“兩大體系”和“三種房子”基本一致,都是把居民收入水平作為衡量依據,然後把房地產細化為幾個不同的市場,最終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那麼,按照這個模式,剛需買房會更加容易嗎?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分析一下。

未來剛需買房會更容易?權威專家給出這樣一個方案,你看靠譜嗎?

第一,根據收入水平的不同,選擇合適的住房方式。就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而言,無論是月入3000還是月入過萬,可能大家沒有太多的選擇,面臨的都是同一種類型的房子,這樣不同收入群體就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壓力。但是,如果按照收入水平來劃分市場,不同收入群體可以在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之內選擇房子,相應壓力就會小很多。在筆者看來,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了過度加槓桿的現象,從而也可以減少高房價對其他消費支出的擠壓。

第二,通過增加住房供給,可以進一步促進房價穩定。一般來說,按照經濟學供需關係來看,商品供給小於需求,則處於賣方市場,價格自然就會上漲,這也是房地產市場長期存在的一個現象。在筆者看來,無論是“三種房子”還是“兩大體系”,針對不同的收入群體,推進不同的住房方案,進行不同的價格指導,都可以起到增加住房供給,促進供需平衡的作用,房價也會逐漸趨於穩定。

未來剛需買房會更容易?權威專家給出這樣一個方案,你看靠譜嗎?

第三,對房價關注度走低,買房群體或將告別年輕化。根據統計,中國人首次買房置業的平均年齡為27歲,而英國、美國的平均年齡為35歲,德國和日本甚至到了41歲。眾所周知,買房群體呈現年輕化與不斷上漲的房價密不可分。但筆者認為,如今的90後群體更強調生活品質和個人價值,對於買房觀念已經出現鬆動,如果可以通過“三種房子”的方案滿足他們的住房需求,他們對樓市和房價的關注度自然就會走低,首次置業的平均年齡或將推遲。筆者認為,這也是住房消費趨於理性的一種體現。

未來剛需買房會更容易?權威專家給出這樣一個方案,你看靠譜嗎?

總而言之,對剛需群體而言,“三種房子”的方案,可以使得剛需有了更多的住房選擇,減少了因為高房價而出現的盲目負債現象。除此之外,一旦住房需求得到滿足,年輕人就可以將注意力從買房這件事轉移到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然後等到能力足夠了再考慮換房也不遲。所以,在筆者看來,“三種房子”方案最大的好處就在於給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緩衝的機會和條件。就拿共有產權住房來說,如果你想在一線城市買一套完全市場化的房子,這對年輕人來講,難度是比較大的,但如果只承擔總房款的50%就可以擁有一套房子,有什麼理由不選擇呢?等到以後能力足夠了買回另一半產權就可以了。簡單來說,未來利好剛需的政策紅利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