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邊開採、邊治理”!到2020年山東生產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60%

近日,省國土資源廳印發了《山東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8-2025年)》,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佈會,邀請省國土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李克強、總工程師方寶明和地質環境處處長劉洪磊,介紹山東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8-2025年)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邊開採、邊治理”!到2020年山東生產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60%

據省國土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李克強介紹,本《規劃》包括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目標任務,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重點工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方式,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等六部分內容。

山東礦山地質環境現狀

山東是礦產資源大省,資源儲量豐富,開採歷史悠久,開發強度較大。截至2017年,全省已發現礦產148種,查明資源儲量的有85種,開發利用礦產60餘種,主要開採礦種為石油、煤、金、鐵、石灰岩、花崗岩等。。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能源需求的同時,也引發了較多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了人民生產生活。主要表現在:一是露天開採形成了眾多破損山體和露天採坑,據統計,全省共有破損山體4706處、露天採坑3109處,佔損土地資源總計4.28萬公頃,造成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帶來嚴重視覺汙染;二是地下開採造成採空塌陷、地裂縫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其中採煤塌陷184處,造成土地資源破壞7.24萬公頃,存有歷史遺留的非煤礦山採空區155處,廢棄礦井1302處;三是廢棄工業廣場、固體廢棄物(不含尾礦庫)堆放佔壓了大量土地資源,全省共有廢棄工業廣場1264處,佔壓土地面積0.84萬公頃,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各類生產礦山1681座(包括62座在建礦山),歷史遺留礦山(包括廢棄、政策性關閉及閉坑礦山)7991座。

《規劃》的目標

近期目標(2018-2020年)

——生產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60%。煤炭企業治理已穩沉採煤塌陷地達到80%,新增穩沉塌陷地達到同步治理。

——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60%。“三區兩線”可視範圍內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80%,治理歷史遺留採煤塌陷地達到80%。

——積極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全省綠色礦山格局基本形成。

——開展典型礦區礦山地質環境監測試點,探索建立省、市、縣、礦山企業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

中遠期目標(2021-2025年)

到2025年,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的責任全面落實,新建和生產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及時治理,歷史遺留問題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三區兩線”可視範圍內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任務基本完成。基本建成制度完善、責任明確、措施得當、管理到位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體系。

《規劃》的任務

共規劃綠色礦山建設、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礦山地質環境全程監督管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監測、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技術方法與標準體系研究等6項重點任務。其中,到2020年,歷史遺留非煤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主要有四方面內容:一是“三區兩線”可視範圍內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80%,治理面積0.45萬公頃;二是力爭2013年以來關停露天開採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50%,治理面積0.33萬公頃;三是基本完成“山東省礦山復綠行動方案”規劃目標,治理面積0.75萬公頃(含採煤塌陷地0.44萬公頃);四是完成歷史遺留重點非煤礦山採空區和廢棄礦井預防、治理、監測工程。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分區

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面,要求從源頭上做好礦產資源在開發過程中的地質環境保護,減少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增量”。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面,根據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發育現狀和影響範圍,將全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區分為重點治理區和一般治理區。其中,重點治理區66處,一般治理區41處。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重點工程

重點工程共規劃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程、監測工程、治理工程、科技創新與信息化建設等四項工程,到2020年,重點完成“三區兩線”可視範圍內歷史遺留礦山577處治理工程、“礦山復綠行動”146處治理工程、2013年以來關停露天礦山518處治理等工程。(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