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古来冬至大如年,一碗鲍鱼庆团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中国传统民俗中,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风头甚至盖过了春分、秋分与夏至,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那么,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除了饺子,各地还有哪些特定的冬至节令食品?

“冬至”这两个字,在《汉书》中即有所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由于古人认为从冬至这天夜晚最长,从此之后白天时间开始慢慢变长,意味着阳气逐渐增强,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十分吉利,所以特别重视冬至这个节日。后来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甚至在冬至前一天,也被称为“除夜”,一如除夕夜。“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迭燕饮,谓之‘节酒’。女嫁而归宁在室者,至是日必归婿家。……诸凡仪文,加于常节,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谣。”

古来冬至大如年,一碗鲍鱼庆团圆

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黄帝时的己酉年元旦正是冬至,是“得天之纪”,就以冬至为元旦,天地轮回以此为原点,“终而复始”了,所以黄帝时期冬至之日就是“元旦”就是“过年”。

陆游的诗《辛酉冬至》:“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把冬至看作天增岁月人增寿的节日,也是以冬至为过年的余绪了。

古来冬至大如年,一碗鲍鱼庆团圆

古时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冬至这一天都要回家团圆的。既然是重要的节日,又怎会少了传统美食呢?冬至这一天,全国各地有各种冬至食品。北方吃饺子、上海人吃汤圆、广东人吃烧腊、潮汕地区吃甜丸、泉州人吃“冬至丸”。

福州地区称冬至为“冬节”、“团圆节”,在冬至前夜全家围坐搓“米时”,寓意团圆。“米时”类似糍粑但有区别,主要在于制作流程。“米时”是将生糯米用磨盘磨成米浆,而糍粑是用熟糯米放到石臼里捣成糊状。

寒冷的冬夜里,一碗热腾腾鲍鱼汤驱走寒夜,带来温暖,在猪年的最后一个月,体会丰收的喜悦、品味人生的冷暖。

古来冬至大如年,一碗鲍鱼庆团圆

连江既是福建鲍鱼养殖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鲍鱼的主产区之一。如今在鲍鱼市场上流行这么一句话,“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连江。”

连江每年鲍鱼产量4万多吨,近年以来,连江鲍鱼产量占据全国市场的1/3、福建鲍鱼市场的半壁江山,而福建鲍鱼占据全国市场的65%以上,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因此,连江也被称为“中国鲍鱼之乡”。

连江鲍肉质柔嫩细滑,滋味极其鲜美。个头肥硕,肉质细嫩,醇厚弹牙。

古来冬至大如年,一碗鲍鱼庆团圆

无论活鲍速冻,个头均匀,肉体饱满,饱满度97%以上。

香嫩弹韧,肉质肥嫩,入口清甜,嚼劲十足,色泽鲜亮金黄。

古来冬至大如年,一碗鲍鱼庆团圆

推荐菜:鲍鱼百合瘦肉汤

用料:鲜鲍鱼1头(约200克),瘦肉150克,姜10克,百合25克,花旗参25克,精盐适量。

做法:

1、将全部用料清洗干净,鲍鱼去壳,瘦肉切成薄片。

2、将五味用料共同加水熬汤,炖至鲍鱼烂熟,点入少许精盐即成。

功效:止咳,润肺解燥,养颜,对高血压、肥胖症有食疗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