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很多跑友最开始会选择拿手机记录跑步数据,而进阶跑者则会开始选择佩戴跑步手表,这样除了配速、距离外,跑步手表最赞的就是它的心率功能。现在市面上的跑步手表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佩戴的心率带,绑在胸口;另一种是光电心率手表,手表内有测心率的光电,光电手表VS心率带究竟孰优孰劣呢?

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光学心率的原理:

跑步手表一般是透过光学感应技术 (PPG) 来侦测心率。手表的背面设有LED灯,会发放绿色光线穿透皮肤表面深入血管,然后反射回表底的光学感应器。运动时心跳脉搏加速,手腕内的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大,反射到感应器的光线也会随之减少 (因红血球会吸光),手表的内置程式便能探测此差异来运算出用家的心率变化。

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心率带的原理

跑步心率带都有两片感应电极。心脏在跳动的时候会产生微量电流,电极就会感应这些电流,通过电流的变化来计算心率。

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跑步光电心率手表的优缺点:

| 优点:

舒服。光电比起心率带,能够少去胸口的负担。

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 缺点:

1. 反应慢:侦测手腕血流变化量,即时性不如心率带,运动强度增加时,心跳的反应会较快提高,血流量会延迟几秒钟才变快,手腕的血液会延迟,反应延后。

2. 比较耗电:手表要一直发光,耗电量比较大。现代各产商加大了电池量。

3. 造成误差:皮肤黑、刺青、外界光源强烈、皮肤的汗水都会造成误差。皮肤过黑,黑色会额外吸收光源,皮肤越黑,吸收越多,这样造成手表的计算误差越大,导致数据不准确。

4. 估算:通过血流量来推估,并非准确测量。

以上光学方法有别于传统运动心率胸带。后者透过胸带上的电极片来直接探测心跳发出的电流,虽然较为准确,但使用时不甚方便亦容易带来束缚不适。光学手表的出现正好提供一个较便利的测量心率方法。

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光电心率真实的准确性?

上文提到的光学手表的准确性,还有影响因素包括有佩戴的松紧、手腕脂肪厚度、摆手导致手表移位、皮肤颜色和周围光线的干扰等。

直至早前,有学者于著名《英国运动医学期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找来50位19至43岁有固定运动习惯的跑手,分别戴上传统心率胸带 (Polar),和6只最新不同品牌的运动手表 (包括 Fitbit, Tomtom, Mio 和 Microsoft) 同时来作比较。参加者分别需要在跑步机上步行、跑步和静止休息。结果发现六款手表的数据皆与传统胸带相近,误差介乎 3.3%-6.2%,属合理水平。

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所以运动手表就一定准?

根据上述研究,新款的光学手表除了能带来便利外,技术上似乎亦能提供一定的准确性! 但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仍有数个要点需要留意:

研究参加者都是严格依照生产商的指引来佩戴手表才得出准确心率数据。一般而言,手表不应扣得太松,表背的感应面应贴近皮肤,以减少摆臂时手表的移位。

上述提及的研究对象为较年轻的经常跑步选手。手表的准确性是否也适用于其他运动 (如球类/HIIT) 、其他人士 (如中老年人/肥胖体型)和实验室以外环境,还需更多研究去证实。

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怎样跑才能瘦?心率很重要!

1、跑步时间,要超过30分钟。

2、最大心率的60% < 跑步时的心率 < 最大心率的75%。

通常,有两个方法可以获得最大心率:

方法一:最大心率估算法

最大心率 = 220 - 年龄

方法二:最大心率精确法

戴上心率装备,例如:心率带或者心率手表,找一个400米的标准操场,前4圈热身,第5圈用80%的力量跑,第6圈的前200米用90%的力量跑,最后再全力冲刺200米。然后慢跑第7圈,再重复第6-7圈的形式3次,取心率装备测得的最高心率值,就是我们的最大心率。

最后必须强调的一点: 数据再准确也只宜作参考,每个人每天的状态皆不同,最重要还是配合自己的真实感觉去调整练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