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匈大战只有几万人的规模?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匈大战只有几万人的规模?

西汉疆域图

在中国古代史上不乏数十万人,乃至于上百万人一起厮杀的战役。比如长平之战,赵国出动了四十万人,秦国更是几乎倾国而出。到了楚汉相争的时候,垓下之围,刘邦动用的部队是六十万人。但是,在汉武帝时期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中,却很少看到汉朝动员如此规模的兵力呢?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匈大战只有几万人的规模?

首先,战国和楚汉相争时期,那都是非常时期,相关各方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他们都达到了各自能动员的极限。对于汉武帝来说,虽然反击匈奴非常重要。但汉武帝也绝对没有必要对天下进行彻底的动员。在我看起来,汉武帝所能动员的机动兵额不会超过三十万。汉武帝时期,汉朝和匈奴之间的第一战由马邑之谋揭开。汉武帝派人诱骗匈奴单于进入马邑,然后围而歼之。汉武帝试图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问题。这个时候,汉武帝动员的兵力是三十万人。应该已经达到了汉武帝所能动员兵力的上限。此后,汉武帝的历次作战都没有能够再达到这个数额。这当然不是大汉帝国的全部兵额,但汉朝不可能把全国的兵力都调动到北边去。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匈大战只有几万人的规模?

其次,马邑之谋毕竟是本土作战,所以汉武帝能动员的人可能还要多一些。但是,后来的作战都是出境作战,所以,再也没有达到过三十万的规模。这是因为,对匈奴作战,匈奴人以骑兵为主,汉朝主动出击,也势必以骑兵为主。而骑兵派出的数量,则是受制于马匹的数量。汉朝能动员的马匹数量也就是数万而已。这就决定了汉武帝所能派出的部队数量也就是数万人骑兵,外加少数的步兵而已。这和长平之战、垓下之围都不同,那些战斗都是以步兵为主的作战。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匈大战只有几万人的规模?

卫青之墓

再次,战争不仅仅是冲锋陷阵那么简单的事情。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的条件下,后勤保障是非常困难的。派数万人出征,至少要有同等数量的人来做后勤保障。尤其是出境作战,在草原之上,无法做到就地补给。你连个人都看不见,根本无法从当地来获得一点儿补充。除了水之外。孙子曾经提出所谓“因粮于敌”的主张。在内地作战或许还有可能。在草原之上作战,任何的补给都只能依靠后方。比如汉武帝派李广利攻打大宛,六万人的作战部队,汉武帝动员了十万头牛,三万匹马,驴和骆驼还有数万。为了满足这六万人的所需,全国震动。由此就可以看到对外作战后勤保障的困难。匈奴人也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在草原之上和汉人打游击。有几次汉朝的出征,都是没有见到匈奴的人影儿,自己的粮食也快吃完了,不得不退军。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匈大战只有几万人的规模?

汉武帝的对匈作战,持续数十年,整个国家几乎都转变而为战时体制。三十多年打下来,对汉朝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消耗。汉武帝由于马匹的匮乏,不得不暂停了对匈奴的作战。这会儿,他想到了用大宛的汗血宝马来改良马种,结果大宛王不同意。汉武帝又发动了对大宛的战争。两次作战,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勉强获得了数千匹马而已。汉武帝晚年,想对匈奴发动最后一战。李广利带了七万人全军覆没,李广利投敌。汉武帝之后再也没有发动主动攻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