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李佳:智能養老應成為人工智能發力主方向之一

智能社會與老齡社會的發展是同向且同步的,二者都預示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都意味著人類將面對從未遇到的問題;並且,二者在2030年、2050年等時間截點上也高度相同。無論是人工智能的研發者,還是老齡社會的研究者,都需要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

李佳:智能養老應成為人工智能發力主方向之一

文|李佳,老齡社會30人論壇、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

當前,人工智能方興未艾,新概念、新技術、新產品如火如荼。但遺憾的是,縱觀這些新概念、新技術、新產品,大多聚焦於智能城市、智能安保、智能駕駛,與智能養老有關的並不多。

智能養老並非新詞,最早由英國生命信託基金提出,當時稱為”全智能化老年系統”,目標是讓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束縛,在自己家中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生活。2012年,全國老齡辦首次提出“智能化養老”理念,鼓勵支持開展智慧養老的實踐探索。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2017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計劃在5年內建設500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社區。以此為標誌,智能養老駛入發展快車道。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智能養老雖然有了一定的進展,但相關概念、技術、產品的創新有所停滯,普遍停留在電子監控、數字化管理系統等信息化養老階段,離真正意義的智能化養老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而人工智能的發展正日新月異,深度學習、人工智能芯片、無人駕駛、鉅額融資,每一條消息都似乎宣示著智能社會的臨近,又似乎與老齡社會毫無關係。

實際上,智能社會與老齡社會的發展是同向且同步的,二者都預示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都意味著人類將面對從未遇到的問題;並且,二者在2030年、2050年等時間截點上也高度相同。無論是人工智能的研發者,還是老齡社會的研究者,都需要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

對人工智能研發者來說,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如何滿足老齡社會帶來的新需求,解決老齡社會出現的新問題,為人工智能的落地提供了廣闊的實踐空間。並且,老齡群體的需求雖然多樣,但共性很強,完全可以聚類處理。同時,養老服務是一個人力密集型產業,迫切需要人工智能帶來新的賦能。這些條件,為人工智能提供了非常好的場景應用,甚至可以說,這些條件有助於人工智能儘快突破數據瓶頸、泛化瓶頸等難題。

對老齡社會研究者來說,人工智能為觀察、研究和預測老齡社會帶來了全新的變量。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落地,以往養老上許多難解的問題可能都會迎刃而解。對老齡社會的研究完全有可能打破傳統養老困局的侷限,進入對新的社會形態下心理變化、倫理變化、社會結構變化、服務體系變化、經濟模式變化等問題的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而這些問題,恰恰是現在人工智能發展所面臨的意識難題。

必須看到,與“人口老齡化的冬天剛剛開始”相對應的是,“人工智能的春天剛剛開始”。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從過去“不能用”,到現在“可以用”,再到未來“很好用”。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要求改變過去“機械化養老”,發展現在“信息化養老”,從而形成“智能化養老”。因此,二者應該主動結合起來,讓智能養老成為人工智能發力主方向之一。

李佳:智能養老應成為人工智能發力主方向之一

老齡社會30人論壇

李佳:智能養老應成為人工智能發力主方向之一

老齡社會30人論壇由盤古智庫、信息社會50人論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創新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和思德庫養老信息化研究院等機構共同發起成立,旨在匯聚各方專家學者等有識之士,成為老齡社會領域的研究、交流和影響力平臺。

論壇成立於2018年4月,秘書處設在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

論壇致力於站在人類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高度,從趨勢、特徵、文化變遷和公共政策等維度,結合數據和案例,組織老齡化、信息化和城鎮化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等有識之士,深入研究和交流老齡化對社會結構、社會形態及其演化的全方面影響,形成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論壇將以微信公眾號等媒介為載體,藉助盤古智庫媒體矩陣,推動老齡社會領域的交流和傳播,擴大論壇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