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崇禎如果招降李自成,封他為王,李自成會同意嗎?大明還會有救嗎?

泥封老酒


這個問題有意思,李自成作為農民起義軍領袖,本來就沒有推翻朝廷的意思,當農民軍圍住北京城的時候,李自成的要求就是封西北王,給軍餉,然後撤兵,崇禎皇帝捨不得銀子,不答應李自成才導致上吊身亡,如果李自成被封西北王,可能會帶兵抵禦清軍,但明朝已經走向衰落,歷史的更替是早晚的事情,也就是多存在幾年吧。


追夢的光頭哥


事實是:當公元1644年3月17日抵達北京城下時,他真實的想法也並不是想要立即推翻明帝國,更沒有想過要害崇禎的性命。他的要求只是讓崇禎同意他在西北稱王。他可以替明朝政府在遼東抗擊滿清,但不對崇禎行臣子之禮。

李自成


即使李自成已經兵臨城下,但明朝此時仍然可以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果崇禎皇帝真的能夠事急從權,答應李自成列土封疆在西北稱王的要求,明朝肯定還是有轉圜餘地的。假如李自成的大順軍真的能夠在遼東抗擊滿清,一定可以大大消耗大順軍和清軍這兩個明廷最強大敵人的實力。或許有人會說,李自成只是藉機想要拓展自己在遼東的影響力。但此前的寧錦大戰中,洪承疇十三萬精銳盡喪於八旗軍隊之手,除了山海關等幾座邊城,遼東可以說已經基本完全淪落於滿清之手。在這種情況下,明廷還有什麼捨不得的呢?

山海關


退一步講,即使只是同意李自成割據一方的要求,就可以保住北京城和明廷中樞。在荊楚一帶明朝還有左良玉重兵集團。江南還有應天府南京為中心的廣大富庶區域。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的官軍也不少。如果能在大順軍退兵以後採取果斷的高壓措施逼迫各地官紳向朝廷繳納軍費,以資調動各地官軍前往北京周邊勤王,李自成也定會知難而退。再者,李自成的大順軍多數只是生活艱難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軍。藉著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乘勢打一下順風仗還可以,但要涉及到治理國家就不在行了。這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其屬下的所作所為中也能夠看出來。割據一方必然要治理地方以安百姓,時間一長他們必然會出昏招。坐擁天下財富,擁有百萬勤王之師的明廷只要等到李自成的割據政權不穩定因素出現,就可以乘勢攻伐扭轉局勢。此前兩百年由名臣于謙指揮的北京保衛戰也已經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只要北京這個戰略支點不很快陷落,進攻的一方必然面臨尷尬的境地。至於關外的滿清,雖然其騎兵實力強勁,但是人口稀少且經濟也不夠發達。只要山海關還在明軍手裡,多爾袞等滿清掌權者必然不敢輕易勞師動眾調遣大軍繞道遠征關內。

應天府(南京)古城牆


可惜崇禎這位三十七歲的皇帝性格太過於剛烈,也太過於偏激。他做不到唐太宗李世民那樣能屈能伸的舉動,可以先放低姿態與突厥可汗在長安城外盟誓,羽翼豐滿後再派兵攻滅之。最終,他選擇了一種看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方式結束了明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或許就是這位明朝末代皇帝自己選擇的最合適歸宿吧。

李自成進北京


子夜羌笛


你好!我是歷史英雄會。我現在來回答你的上述這2個問題。

1.如果崇禎皇帝想要招降李自成,並封他為王,李自成會接受崇禎皇帝的招降嗎?我的回答是:李自成一定會同意,一定會接受崇禎皇帝的招降。

2.如果李自成接受崇禎皇帝的招降 ,大明王朝還能繼續延續下去,還能有救嗎?我的回答是:只要李自成接受崇禎皇帝的招降,大明王朝就可以繼續延續,就會有救。

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理由。一家之言,不妥之處望大家多多指正。

一:為什麼說如果崇禎皇帝想要招降李自成,並封他為王,李自成就一定會同意,就會接受崇禎皇帝的招降。理由如下:

1.李自成起義時其個人的目的和訴求。

李自成在起義前並不是門閥權貴,而是社會底層的一個驛卒。當時陝西統治階層對底層農民壓迫剝削十分嚴重,再加上年年乾旱,民不聊生。李自成是在這樣的前提環境下加入到高迎祥農民起義隊伍中的。李自成此時的目的並沒有那麼遠大,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想推翻明朝的統治,一開始就想著自己要做皇帝的!他當時就是衝著能有飯吃,能活下去的目的而參加農民起義的。

2.李自成起義部眾的目的和訴求。

加入到李自成起義隊伍中的都是當時被天災人禍相逼,無法生存被迫揭竿而起的農民。他們發起起義的目的很原始,就是要求能活著!他們的訴求也很簡單,他們不會在乎誰做皇帝,誰做王爺,他們只要求只要有飯吃、能稍稍改變現在的生活處境、能活下去就好。

所以綜合李自成和起義部眾的目的和訴求,當時崇禎皇帝只要願意招降李自成,並拿出相應的招降物資、招降政策,對起義領袖李自成個人採取既往不咎並封為王侯,從而滿足李自成個人和起義部眾的需求,李自成本人及其部眾一定會願意接受招降的!(畢竟誰會放著好日子不過,提著腦袋去造反呢!)

二:為什麼說如果李自成接受崇禎皇帝的招降 ,大明王朝就能繼續延續下去,大明朝就還有救。理由如下

1.李自成起義波及範圍不小。但對大明朝衝擊並沒達到致命威脅。起義一度佔領地域東至歸德(今河南商丘),西至潼關,南至松滋,北濱黃河。此時的李自成起義雖然所佔地域不小,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仍在朝廷之手。國家軍事、財政並沒有被起義破壞殆盡。此時的大明朝就像一個病人,雖然得了大病,但只並不是不治之症!如果此時崇禎皇帝能招降李自成,國家減少內耗就會慢慢恢復國家實力。那樣明朝就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了,就有救了。

2.李自成起義期間,明朝朝廷遼東用兵、國內鎮壓農民起義,國家兩線作戰,財政、兵源吃力,國家局勢才日益嚴峻。如果崇禎皇帝能及時招降李自成及起義部眾,那麼明朝就不會兩線作戰。國家資源就可以源源不斷地輸向東北、遼東,清軍在東北的戰事就會越來越艱苦,就無力入關了。那樣明朝就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就不會亡國了。

3.如果崇禎皇帝能招降李自成 ,封李自成為王。並對李自成麾下精兵強將進行封賞,那樣起義部眾將變為了大明之精兵悍將。在進一步給李自成加官進爵,讓其死心塌地帶領這些精兵強將加入到遼東對清作戰中去。如此不光大明朝可以得到延續,就是滅掉兩遼滿人也大有希望。

“如果崇禎皇帝招降李自成,封李自成為王,李自成一定會接受招降。且大明朝國運會因李自成的招降而得延續!”以上個人觀點,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嗎?歡迎和我交流。謝謝!


歷史英雄會


崇禎皇帝不願招降李自成,這其中和李自成不守信用也有很大的關係。而李自成所謂的和談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和談。所以說雙方一個不願招降,一個假和談。這件事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白費功夫的努力罷了。

歷史上,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遣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北京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根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記載,李自成提出和談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崇禎無法接受這樣的何談條件,所以和談破裂。次日後,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隊入城,北京城破,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

從李自成和談的條件可以看出,李自成所謂的和談,實際上並沒有多少誠意。李自成要求明朝把西北地區割讓給他的大順政權,讓他李自成可以在西北地區稱王稱霸。首先這一條崇禎就不可能接受。如果允許李自成這麼一個國中之國的存在,那麼還不如讓明朝滅亡。畢竟崇禎皇帝是一個很有能力也很有抱負的皇帝。明朝的滅亡是積難成疾的原因,和崇禎並無關係。崇禎是一個好皇帝,他費盡心力想要拯救明朝,但大廈將傾,崇禎的努力於事無補。崇禎可以接受明朝滅亡,但他絕對不可能接受一個國中之國的存在。那樣的話明朝還算是明朝嗎?時刻有李自成這個大順政權的威脅。明朝當一個傀儡。那還不如滅亡呢。

再有,李自成答應和談之後他可以幫助明朝剿滅地方叛軍。但除此之外他不接受明朝的任何命令,也不會覲見朝拜明朝。這就擺明了是要和明朝共分天下。崇禎皇帝怎麼能接受這樣的條件。崇禎身為一個皇帝的自尊心不允許他接受這樣的條件。如果他接受了一個李自成,那麼以後還會有無數個李自成要求和明朝共分天下。那天下還是明朝的嗎?到時候必將是國之不國。與其最後淪為一個傀儡。還不如拼死一搏呢。從崇禎皇帝沒有逃亡而選擇殉國來看。崇禎是一個有骨氣的皇帝。他有勇氣自殺,那麼他拒絕了李自成的和談也不足為奇。

而且李自成的信譽實在讓人不敢苟同。在崇禎七年時期,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被明朝包圍後,李自成曾嚮明朝投降,表示願意歸為順民。但當明朝軍隊接受了李自成的投降並且安排李自成返回故鄉的路上。李自成卻再次反叛。由此可見李自成的信譽確實讓人生疑。崇禎不接受李自成的和談或許也有這方面的條件。事實上證明明朝和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包括其他的起義軍。最終只能剩下一個。單純以退讓來保全江山社稷的話,最終結果也是被別人吃幹抹盡而已。屈辱的短暫和平崇禎不屑於去做。更何況雙方之間還存在血海深仇。明朝內憂外患已經無力迴天。崇禎或許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吧。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即使崇禎招降了李自成,明朝也改變不了亡國的命運。

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即不是滿清,也不是李自成。要知道即使李自成到達北京的時候,明朝依然有廣大肥沃的土地和龐大的軍隊。這個時候如果崇禎選擇逃跑,逃到南方去,那裡有完整的朝廷中樞~南明王朝,這樣的話他的大明江山依然還在。

可是他沒有這麼做,他選擇了玉石俱焚。為什麼他會選擇這條路呢?因為他知道,大明王朝已經無藥可救,大明江山肯定要亡,他對不起朱家的列祖列宗,所以他才會在大明江山還沒有徹底死掉的時候提早結束自己的性命。

崇禎生不逢時,在他上位準備重震大明雄威的時候,其實這時的大明已經爛到骨子裡去了。就好比已經到了癌症晚期,任何良方良藥都只能是多活一兩天的問題,根本已經無藥可救。

我們從兩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大明已經無藥可救,也是這兩件事情讓崇禎對大明徹底死心。第一件,崇禎還沒有上臺的時候就看到了整個朝野上下的腐敗,所以他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收拾了大奸臣魏忠賢。崇禎以為收拾了最大的一個Boss,下面的人應該就簡單了。

可是他卻大錯特錯,魏忠賢在的時候,東廠雖然獨斷專行,害死了不少和東廠作對的人,但不管怎麼樣,皇帝下的聖旨,只要沒有對東廠不利,東廠都會執行下去,哪怕會大打折扣,但多少會有點效果。可魏忠賢一死,整個東廠即全亂了套,新上任的人根本沒有魏忠賢那個魄力,根本不敢和整個朝廷官員作對,後面的東廠就是一個擺設,根本沒有執行力。

而且更可悲的是,整個朝廷崇禎叫不動一個人。後來崇禎才知道,原來魏忠賢才是自己可以依賴的人。崇禎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反腐措施,但卻沒有一個人去執行。不是下面的大臣能力不行,而是整個朝廷就沒有一個乾淨的人。何況也沒有人敢去當那個“紀委書記”,誰去當了就是和所有的官員作對,那樣做的話有可能怎麼死都不知道。更何況崇禎自己也是個糊塗蛋,有袁崇煥的教訓擺在那裡,誰還敢去做這個出力不討好而且還有可能掉腦袋的事情呢。所以大明朝腐敗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成為了拖垮大明王朝最主要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也證明了大明王朝非亡不可。當李自成幾夥人在陝西逐漸壯大的時候,崇禎也在四處調派大軍前去鎮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是要錢的,可是這個時候的大明國庫卻一分錢也沒有,國庫的錢早已經被那些蛀蟲吃得一乾二淨。這個時候,崇禎只得放下架子,在朝堂上苦苦哀求,給大臣們講道理,做思想工作,讓官員們捐錢救國。

就算崇禎放下皇帝的面子去苦苦哀求,但最後卻只募捐到五十萬兩白銀。五十萬兩對於普通人來說確實可以做一些事情,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卻是什麼也幹不了。這個時候沒有一個人願意拿自己的錢出來拯救大明王朝。不是大臣們沒有錢,在李自成進京以後,光一個太監總管家裡就搜出白銀4千萬兩,另金銀財寶、古董字畫不記其數。而崇禎總共才要到50萬兩,搞得幾乎沒有朝廷大軍去鎮壓李自成,所以李自成也就輕而易舉的打到了北京城。

李自成雖然打到了北京,可如果要君臨天下的話,他的事業還早得很,因為南方還有廣闊的沃土和許多精兵強將,隨便拉出一支都可以與李自成抗衡。而這個時候,崇禎卻沒有遷都南下,因為他知道大明王朝的氣數已盡,所以他選擇了和紫荊城共存亡。後來也證明了這一點,當滿清的八旗軍南下的時候,南明的軍隊要不就是主動投降,要不就是互相內訌,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好好的精兵強將被折騰成了慘兵敗將,讓多爾袞撿了個大便宜。





老牛有話說


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的。

第一點。朝官不會同意的,縱觀明朝。多少文臣武將為了大明戰死沙場。死後連個爵位都沒有。一個造反起家的流賊。給他一個王的稱號。以明朝硬脖子的脾氣。幾乎誰提誰死的節奏。

第二。李自成降而復反多少次了。與明王朝哪還有什麼信任度,相信皇帝自己心裡也有數。

第三。黃袍加身的典故還記得吧。就算皇帝願意給,李自成也願意當。但他手下的那些將士人。人家把腦袋提在腰袋上,跟著造反。可不是為了李自成的升官發財。而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能當宰相的。能留名千史開國將領的。為什麼要當明朝一個王下面的將領。

最後一點,明朝並非是沒得救,而且以皇帝為主的崇禎,太注重虛名,或者這麼說,崇禎皇帝是個相當注重私人財產的皇帝。明王朝的底子厚,如果換上永樂帝,這些問題也不會是問題了。看看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年沒東征西戰,末了國庫結餘還有四百萬兩。而他僅僅是派遣太監去催促稅收,說白了就是盯緊下面的人,把該交的稅給交齊了。並沒有橫徵暴斂



環球小新666


李自成也算一代梟雄了。如果他真的接受招安,最終成為明軍將領。往好的說,應該對大明來說會有好處,至少清軍不會那麼快入關,至少明朝不會那麼快亡國。但這只是儘想如事而己。

首先,崇禎骨頭很硬,性格很犟,他是不容許造反派招安的,這點從他寧願煤山上吊就看出來。據說李自成曾有意招安,但要成為一方諸候。估計崇禎怕李自成裂土分疆吧。這點,崇禎真的很有骨氣,死都不願有人分割國家。另一方面,明末官場應該還是比較黑暗的,李自成招安後,如受排擠,適應不了政治爭鬥,他也有再次揭竿而起的可能,加上他是降將,崇禎也有剛愎自用的性格,所以再次造反的可能不小。

但是,歸根結底一句話,歷史沒有如果……



眼鏡哥愛音樂


李自成會痛快答應,為什麼這麼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北京

明朝的北京城防禦很強大,當年瓦刺軍進攻北京,明朝于謙帶領軍民防守北京,最後取得成功。而李自成到達北京城後,他自己不會想不到當年瓦刺的經歷。所以他怕北京城攻不下,不如先要個“王”當,然後再圖打算。

二:西北王

李自成問崇禎的要的“王位”,可不是一般“王位”,李自成曾說過:“陝,之故鄉也。富貴必歸故鄉,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他只想當西北王,但是西安可是古都,歷代很多王朝都曾在這裡建都,是塊風水寶地,李自成如果打下北京後,明朝邊關的將領不一定聽從他的,莫不如當個西北王,再做打算。

三:是防止當“出頭鳥”

明朝末期,不僅有李自成一支起義力量。南方還有張獻忠的力量也很厲害,李自成雖然是一個農民起義者,他手下也有高人,他應該知道當初朱元璋滅元朝的一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如果李自成早早當了皇帝,那所有勢力目標就對著他,所以他選擇當王,然後再一步步消滅其他勢力再當“皇帝”才是最佳選擇。

因此,歷史沒有如果。但在當時情況看,崇禎答應了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或許撤兵回陝西。然後李自成當自己的王。李自成既然兵臨城下了,打與不打北京,就在李自成一聲令下,起義軍必然要攻城。都打到這份上了,不拿下北京太虧了。所以,崇禎錯過了給明朝續命的機會,也親手把自己逼死。

我是懷信同學,歡迎大家圍觀賜評,喜歡的話動動手指點點關注!!


懷信同學


事實上李自成只是個農民,他想的是當西北王,兵臨北京城下,他派人向崇禎議和,提出只要封他西北陝西一地給他,相當於封他陝甘總督,他就撤兵並可以去為朝廷去與東北的後金軍作戰。可惜崇禎帝並不接受他的城下之盟,並在北京城破後上吊自殺。

所以一切假設都不存在了。




連藏之友


當然沒救了,如果招安了李自成,給他封王了,那其他的軍隊也要求封王,你怎麼辦?如果都同意,那崇禎還有什麼地盤?如果不同意,那還是無濟於事。

退一萬步,即使只封李自成,李自成真的就老老實實做王爺,然後聽崇禎調遣?肯定不可能啊,李自成會不會緩兵之計,想整合自己的軍隊,加強集權,然後再滅明呢?

李自成怕崇禎圍剿他,崇禎也怕李自成壯大了再生亂,所以他們就不可能和平共處的。

崇禎遇到的問題基本上是無解的,沒有錢,沒有兵,無人可用,孤家寡人一個,沒辦法翻身的,就是朱元璋朱棣在世,也解決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