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忠賢沒死,崇禎會落得煤山上吊嗎?

AstroC

我之前曾寫過一篇文章,論述過崇禎不應該著急殺魏忠賢,理由是帝王權術中的制衡之道~下面我再來談談假如魏忠賢不死會如何~

一:年少耿直的崇禎

崇禎的父親朱常洛出身卑微,萬曆皇帝對他非常不滿,如果不是太祖朱元璋立下的“嫡長子繼承製”以及滿朝文武的支持,想必早就被萬曆廢黜而改立福王了。但因為賭氣,萬曆對於太子朱常洛的讀書問題並不關心。甚至可以說是置之不理,難得自在的朱常洛於是一心沉溺於酒色之中。不僅自己不學無術,對於自己的兩個孩子,天啟帝和崇禎的教育更是撒手不管。可以說,明朝末期三代帝王,都是沒有經過正統的皇家教育就草草上位執政的。所以在萬曆去世之後,朱常洛繼位不足三個月就因為亂吃補腎藥而死於非命,這就是明末歷史上著名的“紅丸案”,至於後來的天啟皇帝則因為放任魏忠賢和客巴巴掌控朝政,自己專心研究木工而被後人嗤笑為“木匠皇帝”。在天啟帝在位期間,魏忠賢不止一次的想要除去當時候的皇后和信王朱由檢(後來的崇禎帝)。所幸天啟雖然昏聵,但是夫妻之情手足之義卻非常的重。對此魏忠賢雖然恨的牙癢癢也無可奈何。

但是,當時因為年輕還沒去封地的崇禎卻因此和魏忠賢結下了生死大仇。眼見太祖留下的江山一天不如一天,再加上懷繞在身邊的文人士子對攛掇。年僅十幾歲的少年郎,竟然也可以學習權謀之術,而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剷除魏忠賢,還大明朝一個朗朗乾坤。皇天不負苦心人,天啟帝在一次遊湖的過程中受驚不久之後去世。雄心勃勃的崇禎皇帝繼位之後。沒有分析當前的局勢和朝政,將禍國殃民的魏忠賢一句剷除。一時間,天下文人士子無一不用“聖君”相稱,對此崇禎本人也非常滿意,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二:萬事不靈的崇禎皇帝

西北連年大旱終於迎來了聲勢浩蕩的農民起義軍。在加上一直在東北邊境虎視眈眈的滿洲女真。而一開始極力配合自己剷除魏忠賢的文官們廢黜了魏忠賢攤派在士紳頭上的稅賦之後,也開始變得不那麼聽話,動不動就用“祖宗之法”來拿捏自己。回顧四周,自己竟然沒有可用之人。面對如此紛繁複雜波詭雲譎的天下大勢,年少的崇禎皇帝不禁慌了手腳,他可憐百姓,認為是自己治國無方才逼得他們不得不起來造反。所以自始至終他都希望招安他們。他希望增加稅賦,但是文官們告訴他,祖宗說了,士紳不納稅,要增稅,那就攤派到百姓頭上去吧。迫於無奈他只能照做,但這樣一來造反的更多了,再看看當時出主意的文官們已經個個調轉槍頭,指責他德行有虧,所以才搞得天怒人怨。他不禁一陣氣惱,不得不低頭去向達官顯貴們募捐,以此來緩解百姓的疾苦,但哪些個顯貴和士君子們一個個比他還窮。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自己節衣縮食,並且命令宮中自行紡織。宵衣旰食,不過三十壯年的崇禎帝已經滿頭華髮了。但這一切的問題在哪裡他卻始終不曾想明白,好不容易想培養個把個親信起來,誰曾想又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角色。

三:煤山上吊的末路天子

在得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消息後,面對空落落的大殿,崇禎好不容易有了一絲明悟,這十幾年的天子帝王,不過是一場春夢罷了。什麼王公大臣他們心中何曾有過自己?“魏忠賢忠貞可任大事”天啟帝的臨終遺言此時就像霹靂一樣閃過耳畔。也許自己不該如此著忙的殺掉魏忠賢吧,至少也得在有自己的親信和派系之後在動手吧。本來是黑白交纏廝殺的兩條大龍,偏偏被自己給悶死一條,再要開天闢地重塑乾坤,又談何容易呢?這十七年的光棍天子,在文官們看來不就是一個笑話嗎?

魏忠賢該死,但是還不能殺。想必在煤山上的崇禎應該會有這樣的想法吧。畢竟崇禎剛剛繼位的時候,天下大勢還不至於糜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所以最終會走向不歸路,文官集團和東林君子黨實在功不可沒,這群尸位素餐的東西比手裡拿著刀槍劍戟的赳赳武夫還要可拍。

四:也許還有轉機

在我看來,如果魏忠賢不死,也許大明朝還有轉機,因為:

1、魏忠賢閹黨固然罪孽深重,但他是當時唯一可以制衡東林黨的勢力,皇帝在沒有屬於自己的帝黨前不該提前動手。

2、魏忠賢再猖狂,他也得依附皇權,就魏忠賢執政期間的政策來看,他多少還是知道明見疾苦的,而對於士紳也有極大的威嚇和震懾作用。

3、如果東林黨諸君子能夠識大體,明大義,在天災人禍初起的時候,主動分擔稅賦,減緩百姓壓力,以中國百姓的脾氣是斷然不可能造反的。

4、崇禎帝固然剛愎自用,但這也是少年心性,無人輔佐的緣故。如果在剷除魏忠賢之

後,東林君子們能夠用心輔佐,崇禎未必不能成為一代明君聖主。

我不是明朝的粉,只是在讀明末清初的那段歷史時,感覺異常痛心疾首。“文人傲骨”在那個時代似乎就是個笑話。我恨那群為虎作倀的偽君子,恨他們一邊高呼為國為民殞身不恤,一邊卻卑躬屈膝逢迎滿清。


狐筆春秋

會。

魏忠賢的存在與否都不能左右歷史的進程。朝代的興衰存亡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兩個人的事,個人的力量在歷史的洪流面前還是顯得太微不足道。


崇禎的上吊自殺,明朝的滅亡,是大勢所趨。明朝在崇禎掌管之前就已經是積重難返了。財政空虛,流民亂串。在那幾年恰好老天爺不開眼,天氣等自然環境特別惡劣,非常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是得明朝這個農業型的社會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農作物收成很不好,很多人都吃不上飯。

正因為人們吃不上飯了,生活過不好了,所以一波接著一波的農民起義來了。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的,因為外面還有一個強大的外患,努爾哈赤經過長期的征戰實力變得非常強悍,統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後金政權,然後正式嚮明朝開戰了。



內憂外患同時襲來,魏忠賢又有什麼通天徹地之能,能夠力挽狂瀾?不僅魏忠賢不行,當時也沒人能挽回敗局了,因為人心已散。


瀾滄聽雪

莫說是魏忠賢不死,就是朱元璋,朱棣能夠復生,也挽救不了大明覆滅的命運。雖然明朝自嘉靖起,朝政就顯頹廢跡象,到以後都是每況愈下。自朱由檢登基後,消滅了客魏集團,後又肅清其餘黨,朱由儉就有點飄飄然了,自命中興之主。其在位十七年,雖說不是很長,但也不算短,有什麼政績,朝政民生又有什麼改善?只不過一把差牌,被他打的更加稀爛。十七年間死於崇禎之手或被.逼自盡的大臣又有多少?東林黨只不過是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而已,並不是什麼權臣,也根本無法干涉崇禎的執政。確切地說崇禎是死於自已的剛腹自用,急於求成,不善變通,以及高高在上孤立了自己。這些也影響了朝臣們知道如何應付崇禎的手法,學會了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在大廈將傾時都做了樹倒猢猻散的人。


史事顯微鏡


用戶58913029341

魏忠賢就算活著也不太可能被崇禎任用,最好的一點就是不要廢除廠衛,但是這基本於事無補,大明到了崇禎那一代基本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張居正變法為大明續上了那麼幾十年,否則在萬曆年間估計大明就垮了,大明的幾個難治之症,吏治,宗室,黨爭,邊患都可亡國,這是很早之前就預言過的了,最後果不其然大明亡於直接亡於流寇,但是實際亡於黨爭。

魏忠賢或者他代表的廠衛不廢除,最好的一點也就是穩定政局,黨爭減少,可是吏治,宗室這些可辦不了。

當年張居正以一己之力威加天下,可是還是人亡政息,宗室士紳反撲,以致連身後事也保不住。此後再也沒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匡扶社稷的了。

這已經不是皇帝想不想改的問題了,全天下的既得利益者不會同意,所以不流血是不可能讓其放出手中的利益的。所以崇禎無論怎麼哀求,諸位就是不理,到了闖王滿清入關馬上就是另一副嘴臉,這個變臉速度就可知那個時候吏治到底是個什麼情況了。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魏忠賢手下的廠衛,是閹宦的爪牙,也是皇帝的耳目。崇禎宰了魏忠賢,卻沒重視廠衛,講各地錦衣衛所和駐紮太監直接解散了事。換來的是文臣吹捧中的飄飄然。一個少年孩子,被一群半大老頭子吹為聖君堯舜,說不飄飄然是不可能的。就在他以為情況都在掌握中的時候,情況恰恰開始失控了。一群老人精發現這孩子愛聽漂亮話,好哄,好糊弄。很快就不把崇禎當回事了。然而魏忠賢不一樣,這是一個底層起家的潑皮無賴。在爬上高位的過程中,已經見識到了社會階層的各個方方面面。官員們為何戰戰兢兢,廠衛的淫威是一面,另一面自己也確實不乾淨。可以這麼說,當時的朝堂上的官員,全是民間大小寡頭利益在朝廷的代言人。他們敢騙崇禎,絕對不敢騙魏忠賢。崇禎如果明白這一點,就不會殺魏忠賢。可惜,崇禎終究只是個孩子,還是個養在深宮大院,不知民間真實疾苦的孩子。


biu神

大明的流弊已久,就算魏忠賢不死,也只能說延緩大明的年滅亡,除非出一個文治武功絕世的皇帝。如果魏忠賢不死,崇禎可以利用閹黨與東林黨的爭鬥,坐收魚利,而不是被東林黨一家獨大,而無法控制,從而失去對整個帝國的掌控。至大明四面楚歌時,才想到哥哥朱由校使用魏閹的深意所在。


長安掃地僧

這個問題沒有因果關係,魏忠賢死不死,跟崇禎煤山上吊沒有任何關係。崇禎皇帝是因為深知無力改變明朝滅亡的事實而上吊自殺,魏忠賢只是一個結黨營私、專橫跋扈的太監,根本就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改變明朝的滅亡,所以就算魏忠賢沒死,崇禎皇帝也會煤山上吊自殺,即使崇禎皇帝沒有煤山上吊自殺,也會以其他方式自殺。


歷史的皇宮


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

不會!

魏忠賢有當年王莽的樣勢,

名望上全國建生祠,歌功頌德,直追堯舜。

勢力上乾兒子幹孫子一堆,閹黨布朝堂。

手裡還一萬宮內兵馬。

只可惜魏忠賢不是王莽,沒反應過來,讓崇禎幹掉。

魏忠賢沒死,哪天醒悟,崇禎還有命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