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崇禎皇帝的話「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

VLoOq_DEEDEE

這句話很明白,崇禎認為自己十分勤政,便覺得是無能的大臣坑害了他。其實,亡國和崇禎脫不了干係。



崇禎即位,剷除魏忠賢,也可以說是震古爍今的,如果不是祖宗留下的破攤子,崇禎倒是不會誤國。可惜崇禎面對的是日暮西山的明朝,不但關外的大金實力今非昔比,國內也是饑荒不斷,餓殍遍野。如此局面,崇禎有心處理,卻處理的還是有問題。我總結,崇禎有兩個大問題,

一,生性多疑

崇禎在位期間,可以說文臣武將能被他信任的太少太少,內閣首輔被換了幾十次,大將任免也是亂七八糟。

早期,他信任袁崇煥,讓他去平定遼東,袁崇煥也是被崇禎搞懵了,誇下了海口。後來,皇太極襲擊京城,袁崇煥前來救駕,但由於袁崇煥有自己的戰略思路,忽略了政治,被崇禎凌遲了。正常人想想也能明白,要是袁崇煥當真勾結了皇太極,兩人會師,單憑藉滿桂能守的住嗎?


對於孫傳庭的任用也是不得方法,孫傳庭立下了生擒闖王的大功,最後竟然被崇禎抓到牢裡去了。後來,李自成東山再起,崇禎又放他出去打仗,可以說任用大將全無恩信。我想也是他怕大將擁兵自立的緣故。

二,不知時勢

在孫傳庭殺闖王,重創李自成的大好形勢下,錯誤估計了農民軍的潛在能力,竟然調動孫傳庭大軍前往遼東。我始終覺得,農民軍對於明朝來說,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要是等到孫傳庭穩定了局勢,明朝沒有內患的時候,再向遼東用兵,局面一定大不相同。一個袁崇煥,可以守住十年,內部穩定的情況下肯定還會有第二個袁崇煥的,就算是吳三桂來防守,也能守住山海關。清兵的威脅雖然大,卻始終只是一隅,農民軍卻可以席捲南北,跨越東西,絕對不可小覷啊。



所以說,崇禎的責任肯定是不能推卸的,至於臣子,所選的朝堂大臣多是爭權奪利,也的確是誤國之臣。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崇禎皇帝,明朝最後一位皇帝(除開南明),又是一位最值得大家同情的亡國之君,大家都說他勤政,一天只睡4、5個小時,宵衣旰食,勤勤勉勉,然最後卻落得亡國亡家,上吊自殺的結局,著手令人惋惜。

崇禎上位初期,以雷霆手段剷除魏忠賢及其黨羽,這是他所有當政事情處理的最好的。但他剷除了魏忠賢等閹黨清除時牽連太多,造成當政後東林黨等文官勢力缺少制衡,內部黨爭激烈。

崇禎這樣對待臣子,臣子也會這樣對待他。李自成在向北京進兵過程中,因為國庫沒錢發軍餉,士兵不賣命,崇禎號召百官籌錢,內閣首輔魏藻德只捐了600兩、太監首富王之心捐了一萬兩、其餘的大多數都是幾千兩幾百兩,這些錢太少了。這時崇禎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是個富豪,崇禎想讓他帶頭捐出個幾十萬兩。讓太監去問周奎要錢,按理說現在大明存亡危機,做岳父的應該為大明江山考慮才對,但這個老丈人裝哭裝窮、說的自己是個清廉節儉兩袖清風的好官、只拿出一萬。後來崇禎退讓了一步並堅決讓其在捐出一萬兩來、奇葩的周奎竟然進宮去找自己的女兒,周皇后讓其深明大義,自己掏腰包給了周奎5000兩,這周奎卻將女兒給的5000兩隻捐出3000兩,剩下的2000兩補自己的虧損,他自己完全不考慮國都不在了他的錢還保的住嗎?後來李自成從他家抄出500萬兩白銀和無數的金銀珠寶。

所以說崇禎說他不是亡國之君完全是推卸責任,自己沒能力作為優秀君主卻怪手下無能。當然這也與自己的教育經歷等有關,崇禎生下來就沒過過個好日子,幼年喪母,後來被庶母撫養長大,其父親朱常洛由於萬曆皇帝不喜歡都沒好好讀書,中間的“爭國本”其父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崇禎的老子都沒有好的教養條件更別說兒子了,因此崇禎從小就在這種擔驚受怕,缺乏快樂的童年中長大,怎麼當好君主,可見“時也,命也,運也,非已之所能也”。


小東視角

崇禎皇帝的朕非亡國之君是對的!連李自成,張廷玉對他的評價也是如此!一群噴子自認為很懂歷史,事實上都是到處搬資料,看人家的文章,沒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崇禎時期的大臣,收錢辦事就算是好人了!大臣的水平通過兩件案子就能看清楚,首先閹黨案,內閣判決害死楊璉,左光斗為過失至人死亡!用酷刑把人的肋骨打斷,用釘子釘入人的頭頂,卻說是過失至人死亡?在搞笑吧?還有更搞笑的是,有很多案犯根本就沒到場,還在家裡喝茶,案子就宣判了,判決這些案犯就近從軍,罰款!崇禎怒了!

賑災糧案,西北大旱,崇禎從牙縫裡弄了十萬旦糧食救災,結果還沒出北京城,就剩了五萬,到了地方剩三萬,實際發下去的五千!內閣判決戶部帶頭貪汙的主犯為失職之罪!崇禎哭了!

請問大家,這樣的朝廷你讓崇禎如何不生性多疑?讓他相信誰?崇禎沒有同盟,沒有戰友,不剛愎自用?又該怎麼辦?

請大家為我解答!


月露冷葉飄黃

“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這句話把崇禎皇帝的性格充分表現出來了,遇事推卸責任不敢擔當,這樣的君王絕對不稱職的。

歷史上稱得上雄才大略的的皇帝沒有幾人,大多數庸庸碌碌。其實老百姓並不奢望碰上個有作為的皇帝,只要能讓人平平穩穩過日子就可以了。崇禎接手的大明天下並沒有到一個爛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如崇禎還像前幾個皇帝一樣不思進取,大明王朝應該還會延續下去。

崇禎登基後想要有一番作為,整肅綱紀除掉魏忠賢,死氣沉沉的大明天下出現一絲陽光。可是他空有抱負但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沒能力也不怕但又多疑,不相信有能力的人來協助他管理國家。冒然對女真大量用兵而導致國庫空虛,強徵民財又官逼民反導致兩頭作戰。

作為一個君王要學會容忍和妥協,農民軍殺到北京後,崇禎又開始了任性。既不和農民軍談判也不知道躲閃,最後導致眾叛親離在只有一個太監陪同下吊死在煤山歪脖樹下。



史學家的認為“明亡,亡於萬曆”,我看不然崇禎要負百分百責任,不可否認崇禎是個好人,但絕不是個好皇帝。如同一個人掉進沼澤裡,你越拼命掙扎就會下陷更快加速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