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李建華:2020年農產品電商呈五大趨勢

本報記者 王晶晶

農產品電商作為農村電商的核心和驅動力,再次迎來政策利好。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商務部《關於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頒佈,指導意見明確,充分發揮網絡、數據、技術和知識等要素作用,建立完善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促進農產品產銷順暢銜接、優質優價,帶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以市場為導向推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助力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電子商務行業分院副院長李建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農產品電商讓農戶突破交易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打破“信息貧困”的瓶頸,瞭解真正的市場供需關係,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已經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的突破點和重要抓手。

李建華認為,2020年,農產品電商呈五大發展趨勢。

一是農產品電商加速向產業鏈延伸。李建華表示,農產品電商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破解困擾我國“三農”深層次矛盾,如組織化程度低、產業規模小、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初加工能力滯後、資金保障不足等問題。這就需要提升農業供應鏈整體水平,構建“農戶+供應鏈組織者+消費者”的短供應鏈模式,通過供應鏈組織者完成對農產品的集聚、分級、包裝、加工後將“商品”發給消費者或者前置倉、體驗店等,實現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升級改造,減少農產品無效運輸和由此帶來的損耗,完成對農村傳統產業系統性改造,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新動能。

二是構建高效快捷的物流體系。李建華認為,對於新興的農產品電商而言,亟須整合商貿物流快遞資源,加強在全國的規劃和佈局,在主銷地建設分倉或專營店、體驗店等。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現產地預冷、冷凍運輸、冷庫倉儲、定製配送等全環節的冷鏈服務。發展智慧物流,提高配送時效,提升本地農產品的網絡競爭力。

三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李建華表示,農產品電商需要創新商業模式,鼓勵農產品電商平臺與實體店合作,充分利用線下社區實體店資源,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同時,將社區消費者的需求通過線上集聚,然後實現統一集採和社區配送,大幅度降低農產品快遞成本。農產品電商平臺利用積累的大數據賦能實體店,準確分析消費者對產品的關注點和走勢,實時掌握用戶需求及動向,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實現訂單農業、預售農業的發展,最終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和融合發展。

四是社交電商成為農產品電商的新通道。李建華認為,隨著移動電商和社交電商等新一代“視商”的興起,為農民和消費者之間搭建直接溝通的橋樑,打開了農產品上行的通道。近幾年智能手機的發展,成為農民的“新農具”和“新標配”,讓農民低成本享受電商的成果。社交電商在流量、運營、渠道、用戶及獲客成本等方面的優勢,讓村民直接變成“網紅”,通過抖音快手等直播、短視頻新媒體將農村原生態的產品資源、旅遊資源還原給消費者,直接將資源變現,將“粉絲”轉化為消費者。

五是農產品電商迎來高質量發展階段。李建華表示,農產品電商要積極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讓生產信息透明,全程可追溯,增加產品的可信度。隨著《電子商務法》在2019年的實施,促進電商主體進一步提升服務和質量,農產品電商將會得到規範化發展,並進入了促進發展與加強監管的階段。隨著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實施,向品牌要效益,發展品質電商和品牌電商成為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方向,驅動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