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孤独的实践者:宋太祖赵匡胤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唯有宋朝!其他朝代因言获罪的,有无意之言,有诬陷成罪的,根本就是平常事。

宋的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肇始于宋太祖赵匡胤。

这位宋太祖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正史,评价都不错。只有满清统治者说他,欺人孤儿寡母,说自己得国最正。满清的所作所为,这里就不评价了。宋太祖思想和胸怀绝对超过所有的满清统治者,有宋一朝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远胜满清。

赵匡胤生于乱世,要在这个时代生存,必须有运气和智慧,有时还得有一身武艺,当时,他已经家道中落,能够重新崛起,并取得比父辈更辉煌的成就,个人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当时,五代时期最厉害的皇帝柴荣不幸英年早逝,留下七岁小儿当皇帝。虽有托孤之臣,但那时的气候条件,绝对没有小皇帝的好下场。年长的皇帝如果控制力稍弱,都被大将夺权,死于非命,而且,这个夺权行动的发起人可能是一个普通军士,更增加了变乱的不确定性。

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根本不由你说理。

从唐末时期的藩镇割据开始,朝廷就无法控制藩镇,节度使一死,要么他的子女自立为节度使,要么就是部下出一个胆大的士兵,挟持一个军官当节度使,朝廷根本无法任命节度使。

后唐的明宗就是由军士拥立为帝的,如果不接受帝位,他本人就会被军士杀掉。

所以,当时的形势下,就算赵匡胤不黄袍加身,也必有其他人站出来。说不定事情更糟,不仅后周江山依然保不住,甚至赵匡胤可能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而且,五代的黑暗大约还要继续。因为,在当时,武夫当道,其他人未必有结束五代乱世的觉悟。

这位赵大官家上位后,做了跟其他五代君主不一样的事,才终结了五代,给中华大地一个和平发展的时期。

赵大虽是武将出身,在战场杀过人,见过血,却心底宽厚,为人质朴。所以,民间传说他千里送京娘,有侠肝义胆,是帝王中的独一份。

由于出身行伍,亲自上阵杀敌,精通武艺,居然有一个拳术---太祖长拳,传说与他有关,还有一种兵器----三节棍,也传说和他有关,这都是帝王中的特例。

为什么有这样的传说?大约这个帝王为人还是比较随和的,不乱杀人,年轻时虽然闯荡江湖,但并不视人命如草芥,相反颇有悲天悯人之心。

而其他的一些在江湖混过的皇帝,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视人命如草芥,特别是朱元璋一杀就以万人计,更不用说,五代十国时期和十六国时期的那些所谓明君。

首先,大家都知道他杯酒释兵权,和平解决了唐末以来的军队频频发动变乱的根源,使乱世终结,进入和平稳定发展时期。虽说,主观是为了自己的家天下,但也有不愿起兵灾的意图。况且,毕竟用的是和平手段,让那些一起浴血沙场的袍泽兄弟从此过上了安乐的富足生活。

比起那个为了自己的家天下,翻脸如翻书,杀人还灭族的明太祖,真的是天渊之别,也难怪受好评。试问,哪个人希望自己的同事、朋友,是朱元璋,而不是赵匡胤?

其次,他立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的约定,要求后世子孙世代遵守。不杀士大夫,就是尊重读书人,这是五代中悟出的宝贵经验,用现在的话说,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像后世的朱棣,为一己之私,恨不得杀尽天下读书种子。

不杀言事者,则颇有现代民主作风,也算开当时之风气,让大臣们敢于提出不同建议!所以,宋太祖确实是一个另类的帝王。

也就是这个理念的贯彻,使宋朝文化昌盛,商业发达,在五代黑暗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开明的国度,带动辽金西夏的文化发展。

第三,他善待灭国之君,善待柴氏一族。不轻启战端,打算用和平的方法赎回燕云十六州,当然,这一想法被目为软弱。

总结起来,赵匡胤的思想充满了现代文明的光芒,所以,宋朝能在文化,科学,经济各方面取得古代社会的辉煌,绝非偶然。

不过,他的思想也算是超前了吧,在历代帝王属于异数,甚至被他的继承人宋太宗赵光义所遗弃,其后的历代皇帝,有时遵守,有时遗弃,比如,那个宋徽宗如果能够接受大臣建议,就不至于当了俘虏,宋高宗从善如流的话,收复北方也是可能的吧。

当然,这些猜测,意义不大,也未必正确。可以说,在有宋一朝,赵匡胤也只是一个孤独的践行者,更不用说在整个封建时代。实际上,在封建时代,帝王作为万乘之尊,权力基本不受约束,单靠个人的修养道德,也很难做到鼓励臣子提出逆耳之言!连不因怒气而杀人都做不到!

赵匡胤的尊重读书人,不杀言事者,限制军队将领权力过大的思想,还是极具现代管理思维的。

说起来,一个性情随和,经常找兄弟喝喝酒,聊聊天,偶尔说错话也不用杀头的皇帝,还是挺有亲和力的。

孤独的实践者:宋太祖赵匡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