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六国是如何被秦始皇逐一灭掉的?

史学达人


秦始皇,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因为出生在赵国的邯郸,故也称赵政。嬴政即位之初,由于年幼,权力掌握在太后和相国吕不韦手中。成年亲政后,才开始了统一六国的行动。需要指出的是,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条件并不是嬴政一人创造的,而是经过历代秦王的共同努力,使秦发展强大,至嬴政时水到渠成,统一的条件终于成熟。嬴政的贡在于能抓住时机,果断用兵,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日胆律,秦国最先灭亡的是韩国。之所以将韩国选择为首先攻击的目标,因为其实力在六国中最弱,在地理上又紧邻秦国,是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一个障碍。但是,韩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韩国,均被韩国击退。在用主力的观出、随进攻韩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皮率秦势力以逐步瓦解的策略。公元前231建长强年,韩国南阳郡“假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土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史称“内史文腾”。后秦王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内史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他于公元前230年率军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郡治设在阳翟。

接着秦国把进攻的目标对准了赵国。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近一年。因为李牧是赵国名将,作战经验丰富,尽管秦军十分强大,对其也一时奈何不得。在紧要关头,秦国又使出了拿手的离间计。王翦用重金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造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拒不交出兵,赵王遂派人逮捕并处死了李牧,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李牧之死,无疑为秦军灭亡赵国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歼赵军,并攻破邯郸。不久,出逃的赵王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立为王。秦军在公元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最一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邻国,就要向本国杀来,却束手无策。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计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秦王政差点死于荆轲的首下,但刺杀行动最终失败,秦王政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因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所以燕国又苟延残喘了数年。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早在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压力,主动向秦献出丽邑,以求不要进攻魏国。此时,秦王正在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进攻魏国,就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接受了魏国献地。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公元前225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之时,秦王派出青年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魏军畏惧不敢出战,遂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墙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后来王贲想出了水淹的办法。派大批秦军士卒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城。3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楚国是南方大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带甲百万”,在六国中疆域和人口都最多。然而,楚国自庄王以来国内矛盾一直很大,贵族争权夺利,长期不能停息,致使社会动荡,人心不稳。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贵族集团内部又发生内讧。楚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又成为楚王。就在楚国内乱频生的时候,公元前226年,秦王不失时机地从北方的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公元前224年,秦王问灭楚需要多少兵力,青年将领李信说20万,老将王翦却认为需要60万人。秦王认为老将缺乏胆略,遂命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不得已又派老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王翦进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这样过了1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却斗志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只好撤退。王翦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一举击垮了楚军的主力,杀死楚军统帅项燕,长驱直入,挺入内地。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齐国是山东六国中最为强大的诸侯,从春秋到战国中期,一直维持着强国的地位。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楚五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使齐国差点亡,从此以后齐国一直衰弱不振,只是由于其距秦国较远,所以最后一个灭亡。公元前221年,秦王命令王贲率大军攻打齐国。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其母健在时,他依赖母亲。母亲临终前,他还要母亲写下可以辅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其实早在此之前,秦国就开始谋划灭齐了,通过收买内应的活动,向齐国贵族馈赠了大量的黄金、玉器。凡齐国使者赴秦,秦国都要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鼓吹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齐秦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其他诸国。在这种情况下,王贲率军伐齐时,几乎就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秦军长驱直入,顺利地抵达临淄,齐王建马上向秦投降。齐国灭亡。至此,秦国走完了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秦国在占领区实行郡县制,从而进入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时代。秦王自称始皇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策。在中央,建立三公卿的职官制度,在地方,郡的长官称守,县的长官称令。郡县制的实行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以官僚制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秦始皇还修筑了长城,以防御匈奴的侵扰;修筑驰道和直道,以加强全国各地的联系。为了防止六国贵族“死灰复燃”,秦始皇将他们强迫迁徙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

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作“迁虏”,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他还按照李斯的建议,下令焚毁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交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晓而不举者与同罪;命令颁布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允许保存的书籍,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如果愿意学习法令,则以吏为师。又坑杀了儒生460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秦始皇还相信“五德终始”学说认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方士对他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秦始皇听了很动心,幻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于是派齐人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取不老之药。同时秦始皇还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生病,死在了沙丘平台。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等密不发丧,矫诏立少子胡亥为太子,赐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车驾回到咸阳后,太子胡亥继位,史称秦二世。


苦茶庵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以御宇内.....”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魏、赵、楚、燕、齐等东方六国,统一天下。

战国晚期形势图

秦国的首要目标是韩国,韩国距离秦国最近,而且早已经屡屡抱薪救火,割让土地给秦国,于是秦国一鼓而灭之。

接下来,秦国的目标选择在韩国附近的魏国,秦军直接攻到魏国都城大梁附近,魏军死守大梁,最后秦军引入黄河水灌入大梁城,最终灭亡魏国。

第三目标是赵国,赵国虽然经历长平之战但是作为传统军事强国,仍然顽强抵抗,而且还有名将李牧,但是秦军使用反间计,贿赂赵国权臣郭开,结果李牧被杀,赵国灭亡,不过赵王迁的哥哥赵嘉逃到代地称为代王。

第四个目标是燕国,秦国伐赵的时候,发生了“荆轲刺秦”事件,秦国把矛头对准燕国,燕国失掉河北大面积领土之后,杀掉太子丹,向秦国求和,秦国暂时停止讨伐燕国。

第五个目标是楚国,秦王嬴政派遣李信率20万大军征伐楚国,被项燕打败,于是嬴政重新启用王翦动用60万大军征伐楚国,最终王翦击败项燕,楚国灭亡。

第六个目标燕国和代国。灭亡楚国后,秦军又重新将目标对准燕国和赵国王室的代国,最终秦军攻破代国,又在辽东俘虏燕王喜,灭掉燕国和代国。

第七个目标,在秦国攻伐韩赵魏燕楚的时候,齐国一直在看热闹,但是当秦军将燕王喜抓住,大军从辽东、河北南下的时候,齐王田健终于感受了威胁,于是齐军开始在边境设防,但是秦军只是顺路就灭掉了齐国。

最终秦国成功灭掉了六国,统一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