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米芾的书法艺术价值主要是什么呢?

品玉斋刘智华


米芾是继王羲之之后书法界的又一高人,俗称"米癫",业内人士常说的"刷字"为特长,王羲之以嫣美,有法度著称,而米芾则以变化,不拘一格为美。由此,也有一部分人说米芾的字从运笔、艺术价值要高于王羲之。但也有人说,米芾为了出名,故做另类,和王羲之相差甚远。个人认为,如果细品米芾的书法,不难看出其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人笔合一,随心所欲,看似另类,却又很有章法。在书法长河开辟了另一种美。米芾不服王羲之却对王献之的书法,情有独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是书法历史上继王羲之之后无法逾越的高峰。



雪飞188836876


一,用笔变化丰富,不同方向运笔精妙,就是所说的"八面出锋″。

二,结字造险奇特,与众不同。

三,节奏上有行与行的用笔轻重变化。

四,章法上纵向行间的斜正对比,疏密对比,大字群和小字群对比。章法多变。

五,用墨浓而润,枯而不燥。

米芾书法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宋代有吴踞、米友仁、明代有文征明、王铎、董其昌、现代有曹宝麟、孙晓云。学其书而出新意,成为名家。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以上书法作品为米芾所书。)


神韵轩书法


学习书法,任何技法方面的东西,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的关键在方法。

所以,我认为,米芾对书法的贡献,不在于他的字如何“八面出锋”,不在于他如何“刷字”,而在于他学习书法的方法。

米芾的第一个贡献:入口宜小,越拓越宽。

老米学书,初从颜柳入手,知二人与欧字渊源较深后,于是学欧阳询,再旁及褚遂良等,而后听从苏轼建议,上溯魏晋,宗法二王,终于修成正果。

这一点与江南的“踩藕”极为相似。

找到一片背面带粉红色点的荷叶,顺着荷杆赤脚下去,探着藕后顺着藕节探向左右,将枝枝节节都“踩”到后,伸手下去,一支藕便完整地取了出来。

此时随手扳下一节,在水中荡一荡,再一口咬下去,一个字:甜;再一个字:脆;再一个字:爽。

学习书法与“踩藕”异曲同工,道理一样,找准切入点,顺着知识点往上溯源。这不得不说是米老怪对书法最大的贡献。

米芾的第二个贡献:广取博收,集古成字。

米老怪虽然聪明,但性情狡黠,爱走捷径,不喜下苦功。他学楷书,知道个大概,便不再肯用功,转向更好糊弄的行书。

但学行书,又是这学一点,那偷一招,于是他的字中既有颜真卿的“蟹爪钩”,又有欧阳询的险峻,他美其名曰“集古字”。

集古字,当然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一种好方法。不死守一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需要说明的是,人家米芾聪明,玩点小聪明,就能将各位大家的字很好地拼凑在一起,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米字”。

但我辈没有老米的聪明,要想“集古字”,那就只有老老实实静下心来,临遍诸家,方能化古而食,书写时才可随心所欲地运用。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纨绔大先生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行书成就流芳千古

米芾作为宋代四大家之一,尤其以书法闻名于世,其中行书冠绝古今,没有几个人能匹敌。

他的行书书法作品,是行书爱好者的必备书帖之一。我学习行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米芾的帖,就被深深吸引,买了他的书帖来练习。他的字的结构有如倾斜的岩石,看似危险万分,风轻轻一吹就到,其实坚如磐石,使人肃然起敬。虽然后面弃行迷草,看到行书时脑海自然浮现米芾的行书。

米芾书法的笔法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运用笔法,通过练习和观帖他的作品,可以提高自己行书水平。他的用墨也是一绝,墨多而不肥,墨少而不枯,有如现代练健美的男人女人,不肥不廋刚刚好,使人看了流连忘返,如能学的米芾书法皮毛一二,在当今也可以呼风唤雨了。

是什么环境下造就了米芾,而米芾书法对后世的影响,这正是米芾书法艺术价值的体现。

米芾生长在一个“崇文抑武”的宋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宋朝的文化艺术水平也发展历史高峰。

对于米芾的了解,我们都知道他一个“颠”的名声,书法“沉着痛快”,“风樯阵马”,“八面出锋”,“刷字”等等。确实也响很多人喜欢米芾的字,感觉米芾的书法跳跃,奔放,迅捷,潇洒,激昂,势强。

米芾在临古字时可以假乱真,竟然可以从别人手中借来的字画用自己的仿作还给人家,足见他的临摹能力超强。

后世学书之人都知道米芾他是“集古字”,而且“集古字”的学习方法一直影响了后来众多学书者的学书历程,米芾是怎样从“集古字”中成就米字风范的,由此联想开来,诸多的书法家又是怎样从古帖中脱化而形成自家面貌的?

米芾在临摹上强调不与人同,《自叙帖》中说:“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他崇尚古人的创新精神,他还强调体势,体势的营造是米芾书法的精髓,也是米芾书风的一大特色。

米芾不善楷书,反对专学唐人书法,认为钟繇为楷书之祖,其字不仅字形大小不一,而且造型左伸右缩,偏侧不正,极尽自然之美。而唐书工整极致,缺少变化,笔画太匀,结构不可移变。“古法丧失净尽”,是“丑怪恶扎之祖”。他强调书法“大小要各自有分”,笔法不能太匀,必须要有体势,等等。赞赏唐以前楷书的真率与自然,反对唐书的理性化和程式化。

从很多史料说明,米芾是敬畏传统,又能学习前人的法书,敢于创新,塑造自我的书法大家。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植根传统,鼓励创新”的学书理念。

米芾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倡导者和革新家之一,书法成就卓尔不群。历史上学习米芾的王铎、沈曾植等,都成为书法大家。他们结合时代及自己的学识修养,继承并发展了米芾书法艺术的各种成就。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风说文玩


米芾是中国北宋时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欣赏他的书法率性天真,他的笔法浑厚爽劲,与苏、黄、蔡并称宋四大家。下面是对米芾的3件书法作品的赏析。1、米芾的巜蜀素帖》,这件书法作品足以说明他是一个书法高手,米芾的用笔越来越深,笔尖的控制能力提按开合变化之大,他对艺术的理解和探索纯粹是一个艺术家的探索。2、米芾的巜三吴诗帖》,该作品描绘了米芾年轻的从政时光。3、米芾的巜清和帖》,是米芾写给友人窦先生的一封信,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含蓄,字的造型欹侧变化,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看完了米芾的3件作品是我对他的书法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趣。米芾的书体是现代人很喜欢的一种书体,粗细的变化字字皆有新法,通篇布局皆有让人惊叹之处,追求高雅,他的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康有为曾说: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值得我们学习。





1王永民


米字的风格特征比较明显,是真正学二王又从二王中脱颖而出的书家。他的字和他本人的性格很相符,放纵不羁,无拘无束,尤其是他后期的字体风格。成为了魏晋到唐宋时期最为鲜明的极具个人风格的书家。对后世的书家影响很深。

很多人说他是刷字,这也是他的字给人最为明显的特征,他的字的笔画,侧锋行笔较多,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书家的主要特点,所以,初学者千万不要学米芾,因为个性太突出,最好掌握和熟练一种行书字体之后再学米芾。

纵观中国书法史,米芾的字给中国书法史上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剑峰素描国画书法教学


书法

风格特点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清和帖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入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祐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在定型的书法作品,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是如此。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黄庭坚之评价褒贬分明,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宋人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 [26] 德忱帖

米芾以书法,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祐二年(1087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

书写技法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临沂使君帖》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强调要在气质、意趣等方面严格分辨二者的区别”(阮璞《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他所谓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等,都是以传统的造诣、功力、格法标准来要求绘画的。简单地说,就是旧的传统,新的趣味。同是文入画之祖的米芾却不屑于这样的调和,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




杨明光书画欣赏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渺渺无蒍


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其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卑唐商晋 、 入古出新 的书法艺术审美观贯穿其整个书法美学思想体系之中,对后世书学思想及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推动书法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作品内容分析、比较分析、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米芾书法作品的刚柔相济出发,来了解米芾师大家之长对其书法学习之路的影响,而后推陈出新形成自身的书法艺术特色,借助书家米芾的学习之道来分析今人学习书法性情对其艺术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及应对。

米芾天赋过人,勤奋异常,未尝片刻废书。从《中秋帖》、《湖州帖》等可看出老米在古人身上所下的功夫。米芾作书十分认真,并非不假思索直接一挥而就:“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甘苦自知,创作态度严谨。所谓“意足我自足”,不过是指心态充分自由和创作技巧上的异常娴熟。米芾创作有“古典情结”,每一字、每一笔都有来历,他与王羲之、李北海、颜真卿、杨凝式等前朝书家皆有继承因缘,主要来源于二王和鲁公。王羲之现存于世可作为范本的主要有三类:一是摹本《兰亭序》,二是集字《圣教序》,三是一些手札。米芾代表作首推《苕溪诗选》和《蜀素帖》。

米芾书法价值,故凡有貌象声色者,无巨细无古今,皆不能出于方圆之内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虽然,此游方之内者也,至于吾佛亦如之,藏品鉴定出手清咨询皮经理yu19160 使吾党祝发以圆其顶,怀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烦恼尽而理体圆,定慧修而德相显也,盖溺于理而不达于事、迷于事而不明于理者,皆不可谓之沙门。先王以制礼乐为衣裳,至于舟车、器械、宫室之为,皆则而象之,故儒者冠圆冠以知天时,履句屨以知地形,盖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谓之真儒矣,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无异观者,其真沙门欤!噫,人之处乎覆载之内,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与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为是庵也,然则吾直以是为蘧庐尔。若夫以法性之圆事相之方,而规矩一切,则诸法同体而无自位,万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游乎无端之纪,则是庵也为无相之庵,而吾亦将以无所住而住焉。当是时也,子奚往而观乎?”呜呼,理圆也,语方也,吾当忘言与之,以无所观而观之于是,嗒然隐几。予出以法师之说授其门弟子,使记焉。元丰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记。不二作此文成,过予,爱之因书,鹿门居士米元章。陶拯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