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祥瑞灾异”理论——这一存在数千年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在相当多的史料记载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每当帝国有大事发生,必然有异像发生在其前后,二者几乎是形影不离的

。且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出生之时必有异像,史书对于汉高祖身世的记载:刘邦的父亲深夜发现一条蛟龙在湖边趴在妻子身上,之后便怀上了刘邦。之后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有类似的记载,只不过区别于刘邦的是,后世的帝王们基本都是龙之类的"祥瑞"托梦给自己的母亲,并没有刘邦的那么露骨。

这种异像,在古代时期被称为"祥瑞"降临,而解释这种异像的"祥瑞灾异"理论更是伴随了整个中华民族史。


“祥瑞灾异”理论——这一存在数千年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被视为大瑞的龙

“祥瑞灾异”的内涵


"祥瑞"是好事即将发生,国家兴盛、天下太平的征兆,也成为"符瑞"。其中包含了大瑞、上瑞、中瑞、下瑞三种,对于改朝换代的帝王出生时所出现的"龙",属于大瑞的一种,其余的大瑞还有白虎、朱雀、麒麟等等。

"灾异"则是与"祥瑞"相反的,是一种即将发生坏事的征兆。"灾异"具体分为两种不同的现象,即"灾"和"异","灾"是指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干旱、冰雹等。"异"则是指一些古人难以理解的出现频率较少的自然现象,日食和月食皆属于"异"。

“祥瑞灾异”理论——这一存在数千年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被古人认为是“灾异”的日食

"祥瑞灾异"的整个理论之中包含了四百多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并将这些现象进行分类,对应统治者不同的行为,这一理论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自殷商时期出现,到汉朝时董仲舒将之前的众多理论加以融合,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祥瑞灾异"理论。


"祥瑞灾异"理论的发展


1.先秦时期

"祥瑞灾异"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在《左传》之中引用的《夏书》:

"凡日食,天子伐鼓于社,奏上公"。

日食的时候天子就要祭祀上天,夏朝之后的之后的商朝也有对于日食类似的记载。可以看出,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此理论的雏形了,在面对当时难以理解的日食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灾祸的征兆,因此必须进行祭祀以求"天"的保佑。

在这一时期,人们只是将类似于日食这种难以理解且极少出现的现象与灾祸相联系,并以祭天的形式乞求化解可能发生的灾祸,是民族的整体行为,并没有具体到统治者个人身上。

“祥瑞灾异”理论——这一存在数千年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殷商·祭祀狩猎图

到了西周时期,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将异像与最高统治者个人相联系:

"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民神无怨,故神明降至,观其政而均布福焉。国之将亡,其君贪昌、辟邪、淫逸、荒怠、粗秽、暴虐,民神怨痛,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而降之祸"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统治者与"祥瑞灾异"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统治者贤明道德,"天"会降下"祥瑞";反之,如果统治者残暴无德,则会降下"灾异"。

这种理论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维护周天子最高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是配合"礼乐制度"确定统治地位的需要。因为在西周之前的商时期,认为统治者是"天"派下来代替"天"来进行统治的,且"天子"具有唯一性。但周灭商之后,这一理论难以支撑周天子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周公创造了"礼乐制度",表示统治者虽然是"天"派下来的,但是作为"天"的道德的化身,即统治者就是世间最为高尚的道德。商纣王因为暴虐无度,已经没有道德,所以"天"派周天子来到人间代替商纣王,借此充分证明了周天子地位的合法性。且西周时期的"祥瑞灾异"已经直接和最高统治者产生了联系。

“祥瑞灾异”理论——这一存在数千年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礼乐制度”天子可以使用最高等级的九鼎八簋

到了春秋战国后期,邹衍在承续西周"祥瑞灾异"理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出了"祥瑞灾异"的五行理论。认为每一个统治者都有与之匹配与五行所对应的"五德",而每个统治者的"五德"是不同的,统治者的更替正是因为"五德"的不同导致,其更替规律与五行相克理论保持一致。

如在邹衍的理论中,黄帝是土德,因此降下了大蚯大蝼;大禹是木德,因此降下了草木茂盛;商汤是金德,降下了银山自溢的祥瑞,周王为火德,降下了赤乌这一祥瑞。依据五行相克理论后者会代替前者。因此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根据这一理论自称获得了水德,以依据邹衍的理论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祥瑞灾异”理论——这一存在数千年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五德对应的帝王及颜色

同一时期的《吕氏春秋》则将祥瑞灾异与季节相对应,将全年分为十二个纪,规定了每个纪帝王应该做到的事,称之为《帝王行事律》,如果做不到就会降下每个纪相对应的灾祸。

且在《吕氏春秋》提出的理论之中,已经产生了"祥瑞灾异"与帝王统治行为的互动理论,即:皇帝无德会导致上天降下灾异,但降下灾异之后如果皇帝能够悔改,那么灾异就能够消除。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将"祥瑞灾异"这一理论彻底与统治者个人相联系并与统治行为互相影响,统治者必须按照《吕氏春秋》之中所规定的《帝王行事律》所要求的来做,否则便会降下灾异。

截至春秋战国时期,"祥瑞灾异"理论的所有关键内核均已经产生。

“祥瑞灾异”理论——这一存在数千年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帝王行事律

汉朝时董仲舒通过"天人感应"理论将之前各家提出的繁杂的"祥瑞灾异"理论进行了重组,使其成为了一套系统性的理论,董仲舒也因此成为了"祥瑞灾异"理论的集大成者。汉朝之后的祥瑞灾异理论基本都沿袭了董仲舒的说法。


"祥瑞灾异"理论的影响


1.对于统治者来讲,祥瑞灾异理论有利于增加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开篇时我们已经提到,在史书之中,每个改朝换代的统治者身上都会被记述一些祥瑞的出现。以期对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进行加强。但同时这个理论也会加速每个朝代末代统治者的灭亡,因为在民间同样会有人利用这一理论来鼓动平民进行造反,例如秦朝末期所记载的从天上掉落的一颗记有"始皇帝死而天下分"内容的陨石,利用天降"灾异"来暗示秦朝灭亡,推动了秦末各地农民的起义。


2.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一方面通过种种与暴政相关的灾异来规范统治者的行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统治者的胡作非为;一方面通过把有利于人民的政策和祥瑞联系起来,对统治者施行仁政增添驱动力。整体来说,祥瑞灾异理论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于整个社会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3."祥瑞灾异"理论也导致了相当多的悲剧。主要发生于殷商时期,在这一时期,巫蛊文化盛行,殷商时期的统治者对于很多异像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以祭天的方式求得安宁,祭天的方式除了常见的牛羊等动物之外。还有人殉、人祭等方式,顾名思义,即用人的生命来进行祭祀,导致很多无辜的人冤死。


"祥瑞灾异"理论虽然在漫长的封建王朝之中起到了一定程度上限制统治者权力的作用,但其负面影响更加不可忽视。这一理论长期的将人民置于"天"这种封建思想的统治之下,对我国科技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落后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